空气净化单元和包括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570发布日期:2018-08-31 20:5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单元和包括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单元和包括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其能用作安装在墙壁中的通风装置和布置在室内的空气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通风装置安装在建筑物的窗户或墙壁中,并且在将空气引入室内空间的同时执行室内空气的通风并净化室外空气的功能。然而,因为根据相关技术的通风装置被固定地安装在窗户或墙壁中以仅执行使空气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循环的通风功能,所以装置的可用性可能较低。

另外,因为基于现有技术的通风装置,其中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空间的室外空气引入单元和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室内空气排出单元由单个装置组成,所以通风装置的可用性低,并且可能无法执行室内空气通风以外的功能。

因此,如上所述,在韩国专利公开第2014-0110454号中公开了基于现有技术的通风装置,其被固定地安装在窗户或墙壁中。

同时,基于相关技术的通风装置或空气清洁装置由风扇引导件和过滤器引导框架组成,在该风扇引导件中,鼓风扇内部地连接到装置,过滤器安装到该过滤器引导框架上,风扇引导件和过滤器引导框架构造为单独部件并且在装置内部彼此附接。

然而,在风扇引导件和过滤器引导框架彼此分离的结构中,空气通过风扇引导件和过滤器引导框架的接合处泄漏的问题在附接风扇引导件和过滤器引导件时可能发生,为了防止空气泄漏,需要进行单独密封处理,并且组装由于部件数量多而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单元以及包括该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在该空气净化单元中,在过滤器和鼓风扇之间流动的空气的泄漏显著降低。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窗户中、用作通风装置并用作室内空气清洁装置的空气净化单元以及包括该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空气净化单元包括:壳体,其在一侧设有吸气单元,并且在另一侧设有排气单元;鼓风扇,其设置在壳体内部;空气净化器,其安装在吸气单元和鼓风扇之间以净化空气;以及风扇引导件,其设置在壳体内部,构造成包围鼓风扇的外周界并容纳空气净化器,以形成在鼓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之间的一体式空气流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空气清洁/通风装置包括多个空气净化单元,并且所述多个空气净化单元中的每一个独立地执行空气净化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空气清洁/通风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空气净化单元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第一空气净化单元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可以安装在窗户中,并且通过一侧吸入空气并且另一侧排出空气来净化空气。

此时,第一空气净化单元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竖直地或水平地布置并且可以彼此固定,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彼此固定并安装在窗户中的情况下,第一空气净化单元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可以操作第一空气净化单元以净化和引入室内空气,并且操作第二空气净化单元以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净化单元可以包括联接感测单元,该耦合感测单元感测是否联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并且可以根据是否联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来确定鼓风扇的旋转方向。

有益效果

根据具有这种构型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支承鼓风扇的风扇引导件延伸成接收预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过滤器,并且可以实现在鼓风扇、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过滤器之间流动的空气泄漏显著降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由于该装置安装在窗户中并且可以用作通风装置或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因此可以实现增加该装置的使用范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室内观察的安装在窗户中的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从外面观察的安装在窗户中的图1所示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从窗户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中所包含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净化器和灰尘托盘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操作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中所包含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净化器和灰尘托盘被拆卸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8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的操作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2的a和b是图4所示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中所包含的第一风扇引导件的正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13的a和b是图8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中所包含的第二风扇引导件的正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空气净化单元的空气净化操作的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4所示的空气净化单元所包含的卷帘过滤器、内刷和外刷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内刷的平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6所示的卷帘过滤器、内刷和外刷的侧视图。

图19是从室内侧观察的安装在墙壁中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室外侧观察的安装在墙壁中的图19所示的通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图19所示的通风装置的通风操作的侧剖视图。

图22是图19所示的通风装置中所包含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图22所示的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的空气净化过滤器分离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25是图19所示的通风装置中所包含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通气装置中所包含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侧面剖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气装置中所包含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味着限制本公开。此外,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本文的单数表述包括复数表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100。

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100可包括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

这里,窗户1是包括窗户和门的概念,这是指空气可以通过其在室内空间和室外之间流动的大门、窗户、起居室窗户或阳台窗户。

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构造为独立装置,其中墙壁1可以安装在图1和2中所示的开放空间中。

这种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在一侧吸入空气并净化空气,并且在另一侧排出空气。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净化单元101安装在窗户1时,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在布置在室外侧的室外侧吸入空气、净化空气并在布置在室内侧的室内侧排出空气。

第二空气清洁单元102可以构造为独立装置,其可以安装在窗户1的开放空间中,如图1和2所示。

这种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通过以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相同的方式在一侧吸入空气并且在另一侧排出空气来净化空气。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净化单元102安装在墙壁1中时,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相反,第二净化单元102可以在布置在室内侧的室内侧吸入空气、净化空气并在布置在室外侧的室外侧排出空气。

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独立地执行空气净化操作。

详细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净化单元102可以分别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在一侧吸入空气的同时净化室内空气并净化空气,以将净化空气排出到另一侧。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竖直地或水平地布置并且彼此固定,并且可以在固定状态下安装在窗户1中。

另一方面,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彼此固定并安装在窗户1中时,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净化室外空气并将空气引入室内,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100包括能够独立地执行空气净化功能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与窗户1分开并布置在室内并且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构造两个空气净化装置。

此外,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彼此固定并安装在窗户或墙壁中并且用作通风装置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可以执行引入净化的室外空气的空气引入单元功能,并且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执行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的空气排出单元功能。

在这方面,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彼此固定并安装在窗户或墙壁中时,即使例如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布置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上部上,使得室内空气可以随着室外空气流入室内空间的上部而上下循环,但并不限于此。

下文中,参照图4至11,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空气清洁/通风装置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

首先,如图4至7所示,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包括壳体110、鼓风扇120、预过滤器单元130、空气净化器140、第一风扇引导件191、灰尘托盘150和外刷161。

此外,如图8至11所示,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以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相同的方式可包括壳体110、鼓风扇120、预滤器单元130、空气净化器140、灰尘托盘150和外刷161。

同时,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包括具有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第一风扇引导件191不同的形状的第二风扇引导件192。

壳体110包括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外观,并且可以提供内部空间,鼓风扇120、预滤器单元130、空气净化器140和灰尘托盘150接纳在该内部空间中。

壳体110可以具有吸气单元112和排气单元116,在吸气单元112中,室外空气在一侧(前表面或后表面)被吸入到壳体110内部,并且在排气单元116中,室内空气在另一侧(后表面或前表面)被排出到壳体110外。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中,吸气单元112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后表面上,并且排气单元116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前表面上。

相比之下,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中,吸气单元112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前表面中,排气单元116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后表面中。

在这一点上,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壳体110的吸气和排气方向可以由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鼓风扇120的旋转方向确定。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打开和关闭吸气单元112的进气百叶窗113可以设置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中。

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进行操作时,进气百叶窗113打开吸气单元112,而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操作停止时关闭吸气单元112,并且可以防止异物流入壳体110内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进气百叶窗113可以由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操作电机114和将操作电机114的动力传递到进气百叶窗113的连杆构件115打开和关闭。

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安装在窗户1上时,进气百叶窗113可以布置在室外。

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壳体110的排气单元116可以设置有格栅。

另一方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气单元116的排气百叶窗116可以设置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中。

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进行操作时,排气百叶窗116打开排气单元116,而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操作停止时关闭排气单元116,从而可以防止异物流入壳体110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排气百叶窗116以与进气百叶窗113相同的方式可由操作电机114和连杆构件115打开和关闭。

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排气百叶窗116和进气百叶窗113可具有基本相同的配置,但并不限于此。

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安装在窗户1中时,排气百叶窗116可以布置在室外。

详细地,当空气清洁/通风装置100用于执行室内通风操作时,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吸气单元112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排气单元116可以布置在室外,而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排气单元116和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吸气单元112可以布置在室内。

鼓风扇12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并且可以产生空气流,使得外部空气通过吸气单元112吸入壳体110内部,并接着通过排气单元116排出到壳体110外。

鼓风扇120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构造为能够通过控制相关技术中公开的叶片的rpm来调节风速的各种风扇装置。

图4至图11示出了轴流式风扇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鼓风扇120沿轴向方向吸入空气并沿轴向排出空气。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例如离心式风扇、侧流式风扇和混流式风扇等的各种类型风扇。

预过滤器单元130设置在吸气单元112和鼓风扇120之间,并且可以过滤被吸入到吸气单元112的空气中的相对大的灰尘颗粒。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过滤器单元130可包括布置在鼓风扇120的上端的上卷绕辊132、布置在鼓风扇120的下端的下卷绕辊134以及以带状卷绕在上卷绕辊132和下卷绕辊134上并旋转的卷帘过滤器136。

此时,卷帘过滤器136由空气可以通过的透气材料制成,并且可以过滤经过其中的空气中的相对较大的灰尘颗粒。

在这种构型中,卷帘过滤器136可以根据上卷绕辊132和下卷绕辊134的旋转而旋转。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卷帘过滤器136可以通过上卷绕辊132和下卷绕辊134上的带状结构以两层的方式设置在鼓风扇120的前方(在空气被吸入的方向上)。

因此,以两层的方式设置的卷帘过滤器136具有灰尘过滤性能优异的优点,因为该卷帘过滤器可以双倍地过滤灰尘。

空气净化器140设置在预滤单元130与鼓风扇120之间,并且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灰尘颗粒、气味、细菌和病毒等。

例如,空气净化器140可以从壳体110的外部向壳体110的内部推入和拉出,如图6和10所示。

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140可以包括过滤器框架142和安装在过滤器框架142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144,该过滤器框架142滑动并且可以被拉出到壳体110的外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滤器框架142可以设置有过滤器安装单元118,其中过滤器框架142被推入到壳体110中。

这里,空气净化过滤器144可以安装在过滤器框架142中并从过滤器框架拆卸。

例如,空气净化过滤器144可以由hepa过滤器形成,该hepa过滤器能够去除经过其中的空气中的细灰尘颗粒、气味以及细菌和病毒。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具有不同功能的另一种类型的单个过滤器或多个过滤器可以以叠加的方式构造。

在这种构型中,用户可以容易地通过从壳体110的外部拉出过滤器框架来更换和清洁空气净化过滤器144。当用户不想使用空气净化过滤器144时,可以在移除过滤器框架142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之后仅将过滤器框架142推入到壳体110中时使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

第一风扇引导件191设置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壳体110以及支承鼓风扇120、预过滤器单元130和空气净化器140的结构内部。

如图12的a和b所示,这种风扇引导件191一体地包围鼓风扇120、预过滤器单元和空气净化器140的外周界,使得流入卷帘过滤器136、空气净化过滤器144和鼓风扇120中的空气的泄漏可以显著降低。

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风扇引导件191可以具有:风扇外壳单元194,其具有联接到其内部的鼓风扇120;预过滤器外壳单元195,其具有联接到其内部的预过滤器单元130;以及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其具有联接到其内部的空气净化器140。

这里,第一风扇引导件191的风扇外壳单元194、预过滤器外壳单元195和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详细地,第一风扇引导件191可以具有包围鼓风扇120的外周界的中空管道结构,并且可以沿吸气方向延伸以包围空气净化过滤器144的外周界和卷帘过滤器136。

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从壳体110外部拉出和推入过滤器框架142的拉出/推入槽198可以设置在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的一侧上。

第一风扇引导件191通过一体地形成空气流路而形成,在该空气流路中,预过滤器单元130、空气净化器140和鼓风扇120布置在内部。第一风扇引导件191可以显著降低空气在通过鼓风扇120绕过卷帘过滤器136和空气过滤器144的方向上的泄漏。

同时,第二风扇引导件192可以安装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中,而不是第一风扇引导件191。

第二风扇引导件192以与第一风扇引导件191相同的方式设置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壳体内部,是支承鼓风扇120、预过滤器单元130和空气净化器140的结构。

如图13的a和b所示,第二风扇引导件192一体地包围鼓风扇120、预过滤器单元130和空气净化器140的外周界,使得流入卷帘过滤器136、空气过滤器144和鼓风扇120中的空气的泄漏可以显著降低。

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风扇引导件192以与第一风扇引导件191相同的方式可以包括:风扇外壳单元194,其具有联接到其内部的鼓风扇120;预过滤器外壳单元195,其具有联接到其内部的预过滤器单元130;以及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其具有联接到其内部的空气净化器140;以及在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的一侧上的拉出/推入槽198,其用于从壳体的外部推入/拉出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

另外,在这种第二风扇引导件192中,以与第一风扇引导件191相同的方式,风扇外壳单元194、预过滤器外壳单元195以及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可以一体地注射成型,并由包围鼓风扇120的外周界的中空管道结构构成,并且可以沿鼓风扇120的吸气侧方向延伸以包围净化过滤器144的外侧和卷帘过滤器136。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风扇引导件191和第二风扇引导件192之间的差异是风扇外壳单元、预过滤器外壳单元195和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形成在其中的布置结构的方向性。

换言之,基于第一风扇引导件191中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壳体110的前后方向,风扇外壳单元194设置在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的前端,而预过滤器外壳单元195设置在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的后端。

相比之下,基于第二风扇引导件192中的壳体110的前后方向,预过滤器外壳单元195设置在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的前端,而风扇外壳单元194设置在净化过滤器外壳单元196的后端。

通过第一风扇引导件191和第二风扇引导件192的结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构造成使得由卷帘过滤器136和空气净化过滤器144过滤后的空气流入鼓风扇120中。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清洁/通风装置100可以通过允许经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被吸入到鼓风扇120中以显著降低由污染空气引起的鼓风扇120的污染。

灰尘托盘150设置在卷帘过滤器136下方,并且可以存储收集在卷帘过滤器136中并落下的灰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中的灰尘托盘150可以被拉出到壳体110的另一侧(前表面),如图6所示,而设置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中的灰尘托盘150可以被拉出到壳体110的一侧(前表面),如图10所示。

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托盘安装槽119可以设置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壳体110的前表面中,灰尘托盘150通过托盘安装槽119拉出和推入。

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设置有感测存储在灰尘托盘150中的灰尘的重量或堆积高度的传感器,并且可以具有通知用户存储在灰尘托盘150中的灰尘去除时间的功能。

外刷161设置在灰尘托盘150中,并且可以根据卷帘过滤器136的旋转来清刷卷帘过滤器136的表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外刷161设置成当灰尘托盘150被推入壳体110中时,抵靠在卷帘过滤器136的外表面上,收集在卷帘过滤器136中的灰尘可以通过借助卷帘过滤器136的旋转清刷卷帘过滤器136的表面来收集。

此时,由外刷161收集的灰尘落下并可以存储在灰尘托盘150中。

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运行时,外刷161执行自动清洁卷帘过滤器136的功能。

当如上所述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进行操作时,吸气百叶窗113打开并且鼓风扇120旋转,如图7所示,空气通过吸气单元112被吸入壳体110内部,并且可以在经过卷帘过滤器136和空气净化过滤器144之后通过排气单元116排出。

如图1和2所示,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安装在窗户1中时,吸气单元112布置在室外,排气单元116布置在室内。并且室外空气可以被吸入并净化,并且接着被引入到室内。

另外,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从窗户1拆下并布置在室内并进行操作时,室内空气通过吸气单元112吸入而被净化,并且空气接着通过排气单元116排出,并且可以用作通过再次将空气排出到室内来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装置。

同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包括用于向其下端供电的电源插头170。

此时,连接到电源插头170的电线可以布置在壳体110内部,可以根据需要拉出到外部。

另外,当如上所述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进行操作时,如图11所示,排气百叶窗116打开并且鼓风扇120旋转,使得空气通过吸气单元112吸入到壳体110内部并且可以在经过卷帘过滤器136和空气净化过滤器144之后通过排气单元116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安装在窗户1中时,吸气单元112布置在室内,而排气单元116布置在室外,并且室内空气接着可以被吸入并排出到室外。

在这一点上,由于从室内排出到室外的空气不需要过滤,因此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安装在窗户1中并执行室内通风功能时,空气净化过滤器144应从过滤器框架142移除。

此时,为了防止鼓风扇120被室内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污染,优选地不移除卷帘过滤器136。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构造为其中预过滤器单元130固定到壳体110内部的结构,但其并不限于此,预滤器单元130可以构造为能够以与空气净化器140相同的方式从壳体110中拉出。

同时,当第二空气清洁单元102从窗户1拆除并布置在室内并进行操作时,以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相同的方式,第二空气净化单元用作空气清洁装置,其用于通过吸气单元112吸入室内空气并净化并且接着再次通过排气单元116排出到室外来净化室内空气。

同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以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相同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向其下端供电的电源插头170,并且连接到电源插头170的电线可以长拉出到外部。

并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通过竖直固定而安装在窗户1中时,如图1和2所示,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经由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连接到电源。

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包括插座180时,在固定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时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电源插头170连接到该插座18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插座180可以设置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上端中。这里,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电源插头170可以不暴露于外部,因为电线被拉入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壳体110内部并且短拉出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下端并接着联接到设置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上端中的插座180。

然后,当如上所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电源插头170连接到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插座180时,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电源插头170连接在其中的外部电源可以通过连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壳体110内部的插座180的电线供应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

随后,将参照图14至18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单元101和102。

如图14和18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单元101和102还可包括内刷185,其清刷收集在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上的灰尘。

例如,当卷帘过滤器136旋转时,外刷161构造成清刷收集在卷帘过滤器136的外侧表面上的灰尘,而接着内刷165构造成清刷收集在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上的灰尘。因此,可以在两侧上清刷卷帘过滤器136。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内刷165可以由棒状刷体166形成,形成在刷体166上的多个刷毛朝向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并且清刷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卷帘过滤器136可以旋转成使得内刷165所接触的一侧向下移动。因此,收集在内侧表面上的灰尘可以收集在内刷165的上端。

内刷165可以构造成具有延伸到卷帘过滤器136两端的直杆形状。由此,卷帘过滤器136的整个内侧表面可以通过卷帘过滤器136的旋转而被清刷。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内刷165可以向下倾斜至卷帘过滤器136的一端,如图16所示。因此,积聚在内刷165的上端的灰尘在卷帘过滤器136的一端的方向上沿内刷165的倾斜表面移动通过朝向卷帘过滤器136的一端的向下倾斜的结构,并且接着可以在内刷165的一端排出到卷帘过滤器136外。

因为通过卷帘过滤器136的旋转而积聚在内刷165的上端上的灰尘由于卷帘过滤器136的摩擦力而连续经受向下载荷,所以积聚在内刷165的上端的少量灰尘可以沿内刷136的倾斜方向移动到卷帘过滤器136的一端。

此时,从内刷165的一端排出到卷帘过滤器136外的灰尘可落下并存储在灰尘托盘150中。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内刷165的刷毛167可以形成为在刷体中沿卷帘过滤器136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如图6所示。因此,积聚在刷毛167的上端的灰尘可以在多个刷毛167的倾斜方向上沿卷帘过滤器136的一端的方向平稳地移动。

另外,为了显著减少从内刷的一端落下的灰尘再次流入卷帘过滤器136内部,内刷165优选地设置在靠近下卷绕辊134的上端的一端处。

同时,支撑框架168可以设置在支承内刷165的壳体110内部,使得内刷165位于卷帘过滤器136内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68可以可旋转地联接到下卷绕辊134的旋转轴135并且向上延伸以联接到内刷165的刷体。

支撑框架168可旋转地联接到下卷绕辊134的旋转轴135,使得即使当下卷绕辊134的旋转轴135旋转时,支撑框架168也可保持位置。

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68可以通过下卷绕辊134的摩擦力传递下卷绕辊134的旋转轴135的旋转力单位,并且将内刷165压靠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

详细地,因为下卷绕辊134的旋转轴135的旋转方向与卷帘过滤器136的旋转方向相同,如图18所示,所以根据下卷绕辊134的旋转轴135的旋转,支撑框架168通过接收旋转轴135的旋转力单位而试图沿与旋转轴135相同的方向旋转。

此时,内刷165可以由支撑框架168通过其将会旋转的力按压到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

为此,支撑框架168可旋转地联接至下卷绕辊的旋转轴135,但可以联接以在其间产生预定量的摩擦力。

然后,接收下卷绕辊134的旋转力的内刷165可保持与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接触的状态,并且在压靠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的状态下清刷。并且因此,改善了清刷性能。

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68可以形成在内刷165和下卷绕辊134之间的部分中覆盖卷帘过滤器136的一端的板上,以防止灰尘落入灰尘托盘150而从内刷165的一端流入卷帘过滤器136内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单元101和102使用旋转式卷帘过滤器136作为用于主要去除灰尘的预过滤器,设置有用于清刷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的内刷165和外刷,并因此可以自动清洁壳体110内部的卷帘过滤器136。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单元101和102中,清刷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的内刷165向一侧倾斜,并且因此收集在卷帘过滤器136的内侧表面中的灰尘可以自动排出到卷帘过滤器136外而无需单独排出装置。

随后,将参照图19至2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风装置100。

如图19至26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风装置100可包括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

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可以安装为壁挂式单元,使得室外空气可以被引入室内。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可净化室外空气并将空气引入室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安装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的上方,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将在稍后进行描述,如图19至21所示,并且可以将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的上部。

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的具体构型稍后将参考图22至24进行描述。

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可以以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相同的方式安装为壁挂式单元以穿透建筑物的墙壁,并且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不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可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安装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下方,并且可以从室内空间的下部吸入空气并排出到室外。

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的具体构型稍后将参考图25和26进行描述。

同时,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风装置100中,如上所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可构造成排气,使得净化后的室外空气沿室内天花板方向倾斜。因此,可防止通过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净化的空气再次被吸入到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中而不广泛流向整个室内空间的情况。

详细地,通过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中沿室内天花板方向排出空气,可以增加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排出的空气的到达距离。由此,可以形成从上部流到下部并且穿过整个室内空间排出到外部的循环空气流。

作为参考,因为灰尘颗粒、气味颗粒通常比空气重并且异物浓度通常在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中比上部区域高,所以在净化后的空气流入上部单元以及存在于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中的空气流到外部,诸如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通风装置100的情况下,改善了室内空气净化效率。

随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将参考图22至24进行描述。

如图22至2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可以包括壳体210、排气百叶窗220、鼓风扇230、风扇外壳230、预滤器单元240、空气净化过滤器250、灰尘托盘260和刷子构件270。

壳体210构成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的外观,并且形成内部空间,鼓风扇230、预过滤器单元240、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和灰尘托盘260可安装在该内部空间中。

例如,壳体210可以安装在穿透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结构的安装类型中。

此时,壳体210设有在暴露于外部的室外侧的吸气单元212,而排气单元214可设置在暴露于内部的室内侧表面。

排气百叶窗220可以设置在壳体210中以打开和关闭排气单元214。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进行操作时,排气百叶窗220可以打开排气单元214,并且关闭排气单元214以使室外空气不在室内流动。

另外,当排气单元214打开时,排气百叶窗220可以引导从排气单元214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排气百叶窗220可以构造为上下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210的板状构件,并且旋转角度可以通过步进电机222调节。

另外,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被操作时,排气百叶窗220可以向上倾斜旋转以沿向上倾斜方向引导空气,如图23所示。因此,如上所述,本公开中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可以沿室内天花板方向排出空气。

鼓风扇230设置在壳体210的内部并且可以产生使室外空气通过其流入内部的气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鼓风扇230可以构造为沿轴向方向吸入和排出空气的轴流风扇,但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诸如离心式风扇、混流式风扇和侧流式风扇的各种类型风扇。

另外,当鼓风扇230由轴流风扇构成时,鼓风扇230,如图5所示,尽管鼓风扇230沿向上倾斜的方向布置在壳体210内部,以便排出方向相应于沿向上倾斜方向排出的空气流向上倾斜,但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以直立的形式布置。

风扇外壳232可以在壳体210内部支承鼓风扇230。

风扇外壳23可以包围鼓风扇230的外周界,并且可以被构造为用于将通过吸气单元212吸入壳体210中的空气引导到风扇外壳232的管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风扇外壳23可以延伸成使得包围鼓风扇230的外部结构包围空气净化过滤器150的外周界,空气净化过滤器150将稍后进行描述。

风扇外壳232的一体地包围鼓风扇230和空气净化过滤器140的外周界的结构形成经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和鼓风扇230的空气流路。由此,可以显著降低绕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50的泄漏空气的产生。

预过滤器单元240设置在鼓风扇230和吸气单元212之间,并且可以过滤从吸气单元212流向鼓风扇230的空气中的相对较大的灰尘颗粒。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预滤器单元240可以包括上卷绕辊242、下卷绕辊244和卷帘过滤器246。

上卷绕辊242和下卷绕辊244可以上下布置在壳体210内部,可以通过上卷绕辊242和下卷绕辊244中的至少一个旋转。

并且,卷帘过滤器246可以以带状绕上卷绕辊242和下卷绕辊244卷绕而旋转。

空气净化过滤器250设置在鼓风扇230和预过滤器单元240之间,并且可以去除未从预过滤器单元240的卷帘过滤器246过滤掉的细灰尘、气味、细菌和病毒。

例如,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可以构造为hepa过滤器,但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构造为具有另一种空气净化功能的过滤器。

另外,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可以由单个过滤器或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过滤器叠加在其中的过滤器组件组成。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可以被拉出到壳体210的下端,如图24所示,但也可以沿壳体210的室内侧表面的方向倾斜拉出。

为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可以倾斜地安装在壳体210内部,使得下端比上端更靠近壳体210的室内侧表面。

具体地,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可以安装到过滤器框架252,并且过滤器框架252可以可滑动地联接到固定在壳体210内部的风扇外壳232。在这种情况下,可形成过滤器安装槽234,使得过滤器框架252可沿倾斜方向联接。

同时,过滤器出口216可以形成在壳体210的下端处以允许空气净化过滤器250被拉出并推入。

当壳体210以壁挂式安装时,这种过滤器出口216可以布置在室内侧上。

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在室内拉出空气净化过滤器250。

可替代地,空气净化过滤器250直立安装在壳体210内部的结构具有的缺点是,装置体积庞大并损害室内美观,因为装置的主体应从墙壁突出以确保用于在室内拉出空气净化过滤器直到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区域的空间。

另外,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形成为使得空气流路在壳体210内部向上倾斜,如上所述,因此以倾斜方式布置在壳体210内的空气净化过滤器250垂直于流动的空气设置,使得经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50的空气的负压可以降低。

灰尘托盘260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210的下端,并且可以存储由预过滤器单元240的卷帘过滤器246收集之后落下的灰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灰尘托盘260可以构造成朝向壳体210的室内侧表面滑动并且与壳体210分开。

灰尘托盘260可以安装在壳体210中,以覆盖在壳体210的下端处的过滤器出口216。

灰尘托盘260支承过滤器框架252的下端,使得即使在装置进行操作时通过振动和其它载荷将空气净化过滤器250从风扇外壳232的过滤器安装槽234移除,也可以保持空气净化过滤器250的正确位置。

用户将灰尘托盘260从壳体210移除,并接着通过过滤器出口216拉出空气净化过滤器250。

尽管未描述,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包括传感器(未描述),其感测存储在灰尘托盘260中的灰尘的重量或堆叠高度,并且用于通知用户存储在灰尘托盘260中的灰尘的移除时间。

刷子构件270设置在灰尘托盘260中,并且可以基于卷帘过滤器246的旋转来清刷卷帘过滤器246的表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灰尘托盘260安装在壳体210的下端处时,刷子构件270设置成抵靠卷帘过滤器246的外表面,使得收集在卷帘过滤器246中的灰尘可以通过由卷帘过滤器246的旋转清刷卷帘过滤器246的表面来收集。

此时,收集在刷子构件270中的灰尘可能落下并存储在灰尘托盘260中。

刷子构件270执行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的操作期间自动清洁卷帘过滤器246的功能。

随后,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将参照图25和26进行描述。

如图25和26所示,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可以包括主体300、排气扇320、除尘单元330、集尘容器340和清洁刷350。

主体310构成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的外观并且提供内部空间,排气扇320、除尘单元330和集尘容器340可以通过该内部空间安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体310可以以壁挂式安装以穿透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结构。

此时,主体310可以具有暴露于室内的室内侧表面上的进气口312以及暴露于室外的室外侧表面上的出气口316。

另外,例如,主体310可以设置有打开和关闭进气口312的吸气百叶窗314。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吸气百叶窗314可以在空气净化单元300的操作期间打开进气口312,并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不进行操作时关闭进气口312以允许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或者不使室外空气流入室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吸气百叶窗314可以构造为上下可旋转地联接到主体310的板状构件,并且旋转角度可以通过步进电机315调节。

排气扇320设置在主体310内部以产生气流,使得室内空气通过进气口312吸入主体310,并接着通过排气口316排出。

这种排气扇320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构造为各种公知的风扇。

除尘单元330设置在进气口312和排气扇320之间,并且可以过滤通过进气口31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所包含的相对较大的灰尘颗粒。

这种除尘单元330基于空气流的方向设置在排气扇320的前端,使得空气中的灰尘被去除以防止排气扇320被灰尘污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除尘单元330包括上辊332、下辊334和除尘过滤器336。

上辊332和下辊334可以竖直布置在主体310内部,并且上辊332和下辊33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操作电机338旋转。

并且,除尘过滤器336以带状绕上辊332和下辊334卷绕并且可以旋转,并且收集经过主体的空气中的灰尘。

集尘容器340设置成能够从主体310推入和拉出,并且存储由除尘过滤器336收集之后落下的灰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集尘容器340构造成能够从主体310的室内侧表面拉出,使得用户可以从室内拉出集尘容器340。

尽管未描述,但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以与如上所述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200相同的方式包括传感器(未描述),其用于感测存储在集尘容器340中的灰尘的重量或堆叠高度,并且可以具有通知用户存储在集尘容器340中的灰尘去除时间的功能。

清洁刷350设置在集尘容器340内部,并且可以通过除尘过滤器336的旋转来清刷除尘过滤器336的表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清洁刷350设置成当集尘容器340安装在主体310上时与除尘过滤器336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可以通过由除尘过滤器336的旋转清刷除尘过滤器336的表面来收集除尘过滤器中所收集的灰尘。

此时,收集在清洁刷350中的灰尘可落下并存储在集尘容器340中。

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300进行操作时,这种清洁刷350执行自动清洁除尘过滤器336的功能。

最后,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风装置10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风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

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吸入室外空气并将空气排出到室内。

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吸入污染的室内空气并将空气排出到室外。

这里,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具有其中一侧可以彼此联接的结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壳体1260可以包括向上突出的联接单元,并且联接单元插入并联接到其上的空腔可以向下形成。另外,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包括联接感测单元210,其能够感测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联接。

另一方面,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根据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是否联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来确定旋转方向。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彼此联接时,这些单元可以用作用于将污染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并将室外空气引入到室内的通风装置。联接以用作通风装置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安装在窗户1的一侧上,如图1至3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入操作信号时,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驱动第一鼓风扇1110的风扇电机1112以使风扇叶片1114旋转,由此将通过第一空气净化单元的后表面吸入的室外空气通过前表面的格栅1152排出到室内。

详细地,百叶窗1154可以安装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后表面上,并且当输入操作信号时,百叶窗1154打开,并且室外空气可以通过使风扇叶片1114旋转来引入室内。

另外,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通过操作信号驱动风扇电机1222以使风扇叶片1224旋转,并且可以将通过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前表面的格栅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后表面排出到室外。

百叶窗1264可以安装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后表面上,当输入操作信号时,百叶窗1264首先打开,并且室内空气接着可以通过使风扇叶片1224旋转来排出到室外。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彼此分开时,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分别吸入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并且可以用作用于吸入空气并过滤吸入空气中所包含的污染物的空气净化装置。

在这方面,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以操作以沿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与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分开的情况相同的方向(从后侧到前侧)吸入和排出空气。

可替代地,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联接时,由于空气被吸入和排出的方向形成在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因此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分开的情况下,风扇叶片1224的旋转方向可以改变,使得空气清洁操作可以在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相同的方向上执行。

详细地,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根据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是否联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来确定风扇叶片1224的旋转方向。

具体地,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检测到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联接时,风扇叶片1224可以沿正向方向(由风扇叶片的旋转产生的空气流形成从前表面到后表面的方向)旋转以吸入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并将空气排出到室外。

相反地,当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联接未被检测到时,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使风扇叶片1224沿相反方向旋转,以通过后表面吸入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并从前表面排出空气,从而过滤来自吸入空气的污染物。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用于实现这种操作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和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构型和操作。

图27是用于解释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27,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可包括第一鼓风扇1110、第一过滤器单元1120、第一过滤器感测单元1130和第一控制单元1140。

此外,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还可包括:壳体1150,其形成有能够接纳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联接部分的空腔;格栅1152,其布置在前表面上并且空气可以经过格栅1152;以及百叶窗1154,其打开由操作信号确定。

第一鼓风扇1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叶片1114和用于驱动风扇叶片的风扇电机1112。风扇电机1112可以在第一控制单元1140的控制下进行驱动,并且风扇叶片1114可以通过由风扇电机1112的驱动速度形成空气流来从后侧吸入空气并在前侧排出空气。

第一过滤器单元1120可以包括过滤器1122和1124中的至少一个,其过滤由第一鼓风机1110吸入的空气中所包含的污染物,详细地,第一过滤器单元1120可以包括预过滤器和hepa过滤器中的至少一个,以过滤吸入空气中所包含的污染物。

第一过滤器感测单元1130可以感测过滤器1122和1124是否安装。第一过滤器感测单元1130可以感测过滤器1122和1124的安装并且产生安装感测信号,并且可以将信号输出到第一控制单元1140。

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基于操作信号来控制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总体操作。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基于操作信号来控制百叶窗1154的打开和关闭,可以通过驱动风扇电机1112来使风扇叶片1114旋转。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通过调节风扇电机1112的驱动速度来调节风扇叶片的旋转速度。这里,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根据污染程度、用户输入信号等来调节风扇叶片1114的旋转速度。

另外,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根据由第一过滤器感测单元感测过滤器1122和1124是否安装来调节电动机的驱动速度。原因是,差压根据安装在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中的过滤器1122和1124的数量以及待安装的过滤器的类型而变化。

当具有高压差的hepa过滤器的安装被感测到时,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增加旋转速度。此外,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随着所安装的过滤器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旋转速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1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并且可以具有多个核芯。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组合。

图28是用于解释第二空气净化器单元10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28,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可以包括联接感测单元1210、第二鼓风扇1220、第二过滤器单元1230、第二过滤器感测单元1240和第二控制单元1250。

另外,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还可包括:壳体1260,其形成有可以在上侧联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空腔的联接部分1266;格栅1262,空气可以经过该格栅1262;以及百叶窗1264,其可以根据操作信号确定打开和关闭。

联接感测单元1210可以感测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联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联接感测单元1210可以实现为布置在联接部分1266中并且感测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物理接触的簧片开关,或者感测附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的空腔的磁体的磁传感器,并且可以通过产生联接感测信号来输出到第二控制单元1250。

第二鼓风扇12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叶片1224和用于驱动至少一个风扇叶片1224的风扇电机。风扇电机122可以在第二控制单元1250的控制下进行驱动。风扇叶片1224的旋转方向可以由第二控制单元1250根据是否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联接来确定。通过沿确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前侧上的空气可以被吸入并排出到后侧,或者后侧上的空气可以被吸入并排出到前侧。

第二过滤器单元1230可以包括过滤器1232和1234中的至少一个,其用于过滤由第二鼓风扇1220吸入的空气中所包含的污染物。这里,第二过滤器单元1230可包括预过滤器和hepa过滤器中的至少一个,以过滤吸入空气中所包含的污染物。

第二过滤器感测单元1240可以感测过滤器1232和1234是否安装。第二过滤器感测单元1240可以感测过滤器1232和1234的安装并产生安装感测信号并将该感测信号输出到第二控制单元1250。

第二控制单元1250可以根据操作信号来控制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总体操作。第二控制单元236可以根据操作信号调节百叶窗1264的打开和关闭,并且可以根据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是否被联接感测单元1210感测到来确定风扇叶片1224的旋转方向,并因此通过沿旋转方向驱动风扇电动机1222来使风扇叶片旋转。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1250可以通过调节风扇电机1222的驱动速度来调节风扇叶片1224的旋转速度。这里,第二控制单元1250可以根据空气的污染程度、用户输入信号等来调节风扇叶片1224的旋转速度。

另外,第二控制单元1250可以根据过滤器1232和1234是否安装来调节风扇电机1222的驱动速度。原因是,压差根据安装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上的过滤器1232和1234的数量以及待安装的过滤器的类型而变化。

例如,当具有高差压的hepa过滤器的安装被检测到时,第二控制单元1250可以增加旋转速度。另外,第二控制单元1250可以随着所安装的过滤器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旋转速度。

作为参考,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联接到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时,安装高成本的hepa过滤器是不需要的。

可替代地,当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与第一空气净化单元101分开并用作空气清洁装置时,需要hepa过滤器来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驱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的压差根据hepa过滤器是否附接而增加或减少。为了有效地根据过滤器是否安装来驱动第二空气净化单元102,风扇叶片1224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风扇叶片1224或安装的过滤器的安装数量进行调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1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详细地,处理器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并且可以具有多个核芯。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组合。

尽管已经参考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但可以在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内做出各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