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消毒液消毒技术的立式纺织品消毒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1-2]。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纺织,纺纱,织布,印染,印花...纺织印花...印花图案...织花...织图...“纺织”一词中的“纺”,字从糸从方。“糸”指“丝线”,“方”指“方国”。“糸”与“方”联合起来表示“国家统一收购和分配的纱线”。“织”字繁体从糸从戠。“戠”本指军阵的操演,引申指类似团体操表现的图案。“糸”和“戠”联合起来表示“在纺布过程中加入彩色丝线构成图案”。纺织,大致分为纺纱与编织两道工序,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出现了分工细致的工厂,然而6-8个纺工生产的棉纱只能供给1个织工织棉布,引起所谓的“纱荒”。1765年一位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织工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台机器,即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新型纺纱机与的改良与发明带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了日后印度甘地不合作运动的发生。引证解释,指纺纱与织布的总称。《墨子·辞过》:“女子废其纺织而脩文采,故民寒。”《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又丝枲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明史·黄直传》:“贫甚,妻纺织以给朝夕,直读书谈道自如。”清吴炽昌《客窗闲话·陆清献公遗事》:“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偶尔有几点星火,想是妇女们还在纺织。”
纺织品在水洗过后或者长时间存放潮湿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并烘干以便后续继续使用,而目前的消毒烘干机结构简单,在消毒烘干过程中的效果以及烘干效率不高,生产连续性不强,难以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消毒液消毒技术的立式纺织品消毒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消毒液消毒技术的立式纺织品消毒烘干装置,包括机壳,机壳的顶端面中央设有进料孔,进料孔的顶端贯通连接进料管,进料管的上方设有进料辊,进料辊通过进料转轴转动连接在进料支架上,进料支架固定连接在进料管上,机壳的底端面中央设有出料孔,机壳的底端面边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出料孔的下方设有出料辊,出料辊通过出料转轴转动连接在出料支架上,出料支架固定连接在机壳的底端,出料转轴的一侧套设有从动轮,一支腿上设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机壳的内腔中部设有隔板,隔板的中央设有连通孔,隔板把机壳的内腔分隔成消毒腔和烘干腔,消毒腔设在烘干腔的上方,消毒腔通过连通孔与烘干腔贯通连接,消毒腔的底壁设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是圆环结构,喷雾装置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雾嘴,机壳的一侧端顶端设有消毒液箱,消毒液箱的顶端贯通连接加液管,加液管的顶端套设有密封盖,消毒液箱的底端贯通连接雾管,雾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喷雾装置上,雾管上设有雾化器和增压泵,增压泵设在雾化器的下方,烘干腔的中部设有喷气装置,喷雾装置的内腔壁均匀的设有若干气嘴,机壳的一侧端底端设有热风机,热风机通过气管贯通连接喷气装置。
进一步的,机壳的底端面边缘均匀的设有3~4个支腿。
进一步的,出料孔的轴线与进料孔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连通孔的轴线与进料孔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喷雾装置的轴线与连通孔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喷气装置是环形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烘干腔的顶壁设有与连通孔相配合的导流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纺织品经过消毒腔时,喷雾装置喷出雾化消毒液全方位的覆盖在纺织品上,使得纺织品得到充分的消毒,不存在消毒死角,消毒质量高;消毒后的纺织品穿过连通孔进入烘干腔内,在高温气体的作用下进行烘干,烘干产生的高温水汽通过连通孔进入消毒腔内,配合配合从连通孔过来的高温气体,加热雾化消毒液,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消毒液消毒技术的立式纺织品消毒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消毒液消毒技术的立式纺织品消毒烘干装置的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消毒液消毒技术的立式纺织品消毒烘干装置的喷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隔板,201-连通孔,3-消毒腔,4-烘干腔,5-进料孔,6-进料管,7-进料辊,8-进料转轴,9-进料支架,10-喷雾装置,11-雾嘴,12-消毒液箱,13-加液管,14-密封盖,15-雾管,151-雾化器,16-增压泵,17-导流斗,18-喷气装置,19-气嘴,20-热风机,21-气管,22-出料孔,23-出料辊,24-从动轮,25-出料转轴,26-出料支架,27-皮带,28-电机,29-主动轮,30-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消毒液消毒技术的立式纺织品消毒烘干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顶端面中央设有进料孔5,所述进料孔5的顶端贯通连接进料管6,所述进料管6的上方设有进料辊7,所述进料辊7通过进料转轴8转动连接在进料支架9上,所述进料支架9固定连接在进料管6上,所述机壳1的底端面中央设有出料孔22,机壳1的底端面边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30,所述出料孔22的轴线与进料孔5的轴线重合,出料孔22的下方设有出料辊23,所述出料辊23通过出料转轴25转动连接在出料支架26上,所述出料支架26固定连接在机壳1的底端,所述出料转轴25的一侧套设有从动轮24,一所述支腿30上设有电机28,所述电机28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主动轮29,所述主动轮29通过皮带27连接从动轮24;所述机壳1的内腔中部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中央设有连通孔201,所述连通孔201的轴线与进料孔5的轴线重合,所述隔板2把机壳1的内腔分隔成消毒腔3和烘干腔4,所述消毒腔3设在烘干腔4的上方,消毒腔3通过连通孔201与烘干腔4贯通连接,消毒腔3的底壁设有喷雾装置10,所述喷雾装置10是圆环结构,喷雾装置10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雾嘴11,喷雾装置10的轴线与连通孔201的轴线重合,所述机壳1的一侧端顶端设有消毒液箱12,所述消毒液箱12的顶端贯通连接加液管12,所述加液管12的顶端套设有密封盖14,所述消毒液箱12的底端贯通连接雾管15,所述雾管15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喷雾装置10上,雾管15上设有雾化器151和增压泵16,所述增压泵16设在雾化器151的下方,所述烘干腔4的中部设有喷气装置18,所述喷气装置18是环形结构设计,喷雾装置18的内腔壁均匀的设有若干气嘴19,所述机壳1的一侧端底端设有热风机20,所述热风机20通过气管21贯通连接喷气装置18,所述烘干腔4的顶壁设有与连通孔201相配合的导流斗17。
本发明使用时,待消毒烘干的纺织品套设在进料辊7上,然后经消毒腔3和烘干腔4从出料孔22出来,绕设在出料辊23上;纺织品经过消毒腔3时,喷雾装置10喷出雾化消毒液全方位的覆盖在纺织品上,使得纺织品得到充分的消毒,不存在消毒死角,消毒质量高;消毒后的纺织品穿过连通孔201进入烘干腔4内,在高温气体的作用下进行烘干,烘干产生的高温水汽通过连通孔201进入消毒腔3内,配合配合从连通孔201过来的高温气体,加热雾化消毒液,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