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混流式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玉米收获期正处在气温高、多雨水的季节,较容易发霉变质,故宜采取相应的采收及保管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随着粮种的改进、单产的提高和国家对粮食烘干设备的投资增加,建设大、中、小型粮食烘干设施的越来越多。但是,一种可以快速、优质干燥玉米的设备并未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逆混流式干燥设备,可用于高湿玉米的干燥使用,也可用于玉米产区小麦收获后干燥使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逆混流式干燥设备,包括:
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室,用于引入热风对送入其中的粮食进行干燥处理;
缓苏系统,设在所述干燥系统的上方,用于待干燥的粮食通过进入所述干燥系统;
输送系统,设在所述缓苏系统的上方,用于将待干燥的粮食输送到缓苏系统以及在粮食干燥完成后将粮食自提升系统排出;
提升系统,用于将待干燥的粮食提升到输送系统;
循环系统,设在所述干燥系统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干燥系统排出的粮食送到提升系统循环输送。
所述干燥室一侧设有进风口、相对进风口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安装进风罩,所述出风口安装出风罩,所述出风罩的外侧设有除湿风机,以将外部热风通过所述进风罩引入所述干燥室内,所述干燥室与所述缓苏系统及循环系统相通。
所述干燥室内有多层干燥单元;每层干燥单元包括由多个角状管间隔设置形成的上下两层干燥层,上下两层干燥层的角状管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且一个上层角状管位于相邻两下层角状管之间的上方。
所述缓苏系统包括缓苏室,所述缓苏室由围板连接形成,所述围板内侧由加强杆相连接。
所述输送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上绞龙、设在上绞龙的出料口下方的碗状结构的甩盘;甩盘通过由上绞龙电机驱动旋转而将落入的粮食自上部开口均匀抛洒在缓苏系统内,所述上绞龙的除尘口安装有除尘风机。
所述提升系统的上端一侧设有放粮斗,用于在排粮阶段将粮食由提升系统直接排出,所述放粮斗内设有放粮斗拨板,连接放粮绳。
所述提升系统包括畚斗提升机,包括管道、设在所述管道下部的进料斗及下滚筒,设在所述管道上部的上滚筒,所述上滚筒由提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上滚筒通过畚斗带连接下滚筒,所述畚斗带上安装有畚斗。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锥形状的集料斗,与所述集料斗连接的下绞龙,所述下绞龙与所述提升系统的提升机的进料口相连接。
所述集料斗的上方设有多个由链轮链条机构驱动旋转的拨粮轮;每两个相对的拨粮轮形成一个拨粮单元,每个拨粮单元的所述拨粮轮外侧设有对称的导料板;两相邻的导料板之间设有分料板,分料板位于所述拨粮轮的上方,分料板用于将自上部送来的粮食自两侧分流到导料板,并由位于所述导料板内侧的拨料轮转动,而将粮食送入下方的集料斗中,由下绞龙输送到提升系统中。
所述拨粮轮包括拨粮轴以及轴向间隔均匀地安装所述拨粮轴上的多个拨片。
所述逆混流式干燥设备,包括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包括电控柜及与电控柜电性连接的各系统工作用电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粮食收获后的快速烘干,烘干均匀、洁净、品质好。
2.烘干时间短,烘干过程可控,破碎率低,烘干过程可清出初清大杂残留的灰尘、皮糠等,烘干后粮食品质接近于自然晾晒。
附图说明
图1-2分别为本发明的逆混流式玉米干燥设备的主视及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下绞龙与集料斗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剖切示意图;
图6-7分别为拨粮轮主视及轴测示意图;
图8为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11分别为干燥系统的左侧、主视以及右视示意图;
图12为干燥系统的横向截面图;
图13为干燥系统的纵向截面图;
图14为干燥系统的角状管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15-17分别为干燥系统进风罩的主视、侧视以及后视示意图;
图18为进风罩的轴测示意图;
图19-21分别为干燥系统出风罩的主视、侧视以及后视示意图;
图22为出风罩的轴测示意图;
图23为干燥系统的剖切示意图;
图24为缓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5-27分别为提升系统整体轴测、提升系统下部主视及侧视的示意图;
图28为提升系统上部与放粮斗的连接示意图;
图29为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30为甩盘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逆混流式玉米干燥设备,包括:
循环系统1、干燥系统2、缓苏系统3、提升系统4、输送系统5;
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室,用于引入热风对送入其中的粮食进行干燥处理,即用于热风对粮食进行热量交换,使内部水分蒸发,实现干燥;
缓苏系统,设在所述干燥系统的上方,用于待干燥的粮食通过进入所述干燥系统;
输送系统,设在所述缓苏系统的上方,用于将待干燥的粮食输送到缓苏系统以及在粮食干燥完成后将粮食自提升系统排出;
提升系统,用于将待干燥的粮食提升到输送系统;
循环系统,设在所述干燥系统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干燥系统排出的粮食送到提升系统循环输送。
所述的循环系统1,能控制干燥机内粮食的循环流动速度,包括以将粮食排到提升系统再循环输送的排粮层,参见图3-7所示,所述排粮层包括排粮架体以及设在所述排粮架体上的多个拨粮轮123、位于所述多个拨粮轮123下方的集料斗122,用于输送拨粮轮123拨送入所述集料斗123中的粮食到提升系统2的下绞龙121;参见8所示,其中,每两个相对的拨粮轮123形成一个拨粮单元,每个拨粮单元的所述拨粮轮123外侧设有对称的导料板1232;两相邻的导料板之间设有分料板1231,分料板位于所述拨粮轮123的上方,分料板用于将自上部干燥系统所送来的粮食6自两侧分流到导料板,并由位于所述导料板内侧的拨料轮转动,而将粮食送入下方的集料斗中,由下绞龙输送到提升系统2中;所述拨粮轮包括拨粮轴以及轴向间隔均匀地安装所述拨粮轴上的多个拨片,所述拨片的前端具有折边部。
其中,所述排粮层位于底座11上,底座11为整机提供稳定平台。
参见图3所示,所述拨粮轮123由链轮链条机构驱动旋转,所述链轮链条机构包括过渡链轮A 124、电机链轮125、拨粮链轮126、张紧链轮127、套筒滚子链128、过渡链轮B 129,它们之间相连接,实现驱动拨粮轮123旋转以拨料。
具体的,所述下绞龙由菱形带座轴承固定,转动顺畅。拨粮轮通过内嵌轴承端盖由螺栓螺母固定在底座11的围板上,各链轮在同一平面,电机驱动链条逆时针转动,链条带动各拨粮链轮转动,相邻的两个拨粮链轮对向旋转,拨粮轮叶片拨动粮食流转抛洒至集料斗,然后流向下绞龙;下绞龙电机转动带动下绞龙旋转,输送粮食至提升系统,形成循环。
具体的,所述排粮层上方连接干燥系统2,包括干燥室,用于自上部粮食入口送入的粮食进行干燥,下部有干燥系统的出料口,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料口连接所述排料系统的进料口,可将干燥后的粮食送入排料系统1中进行排料。
参见图23所示,所述干燥室的一侧设有进风口、相对侧有出风口,在进风口设有锥形状结构的进风罩21,进风罩21的结构见图15-18所示,出风口设有锥形状结构的出风罩23,出风罩23的结构见图19-22所示,由进风罩21处连接热风炉或其他热源产生的热风,由设在出风罩外侧的除湿风机72引入干燥室内,加热干燥室内的粮食谷物并带走蒸发出来的水份,经由出风罩23、导风筒73排出烘干机,除湿风机可将经过干燥层的潮湿的废气排出。其中,除湿风机72安装在风机座71上。所述风机座71、风机72、出风筒73构成出风系统7,见图2,23所示。
见图23所示,所述干燥室由四周设置的围板24用固定销扣连接形成,两侧的进出风口由进、出风罩组装由螺栓螺母连接,然后由固定销扣安装至围板。
所述干燥室内设有多层干燥结构,参见图9-14所示,每层干燥结构包括由多个角状管22间隔设置形成的上下两层干燥层,上下两层干燥层的角状管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且一个上层角状管位于相邻两下层角状管之间的上方;可以实现粮食自上层落下依次经过多层干燥结构落下后,实现烘干,进入循环系统中,由拨料轮转动将落下的粮食拨送入集料斗中。
其中,所述角状管具有两个对称的斜面部,两个斜面部上端相接成三角状,两个斜面部的下部分别连接一个竖直平面部,且所述竖直平面部为呈直角梯形状的形状,两端形成有螺钉孔或带有螺钉孔的连接边,竖直平面部内壁间通过支撑连接相连接,该角状管自设备外侧插入设备干燥室,然后螺栓螺母与干燥室的围板相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干燥结构分为三层干燥结构,排布为三进三出式,形成三层多段式干燥系统。
所述干燥系统2的上方设有的缓苏系统3,可为粮食提供临时储藏以及冷却的空间,可使粮食内部水分蒸发到谷物表面。
具体的,参见图24所示,所述干燥系统2包括围板31围成的缓苏室、横向圆拉杆32、纵向扁铁拉杆33,横向圆拉杆32、纵向扁铁拉杆33用于缓苏室增加结构强度;缓苏系统的围板之间由固定销扣连接,内部横纵向螺栓螺母固定横向圆拉杆32、纵向扁铁拉杆33,保证强度。
所述提升系统4用于将进料斗或者下绞龙输送的粮食送到输送系统5,由输送系统5送入缓苏系统,或是干燥后排出,所述提升系统4采用畚斗提升机,参见图25-27所示,具体可以是包括管道47、设在所述管道47下部的进料斗46及下滚筒41,设在所述管道上部的上滚筒45,所述上滚筒45由提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上滚筒通过畚斗带44连接下滚筒41,畚斗带44上安装有畚斗43,提升机电机驱动上滚筒转动,带动畚斗带旋转,下滚筒从动旋转,把设备底部粮食(来自进料斗或下绞龙)由畚斗提升至下一系统。
具体的,所述的下滚筒41的两轴端由带方形座的轴承固定,上滚筒由立式带座轴承固定;畚斗带与畚斗安装使用专用牙口螺栓,自锁螺母连接。畚斗带的松紧可通过上下调节调整螺杆42实现。
参见图29所示,所述的输送系统5包括上绞龙51、设在上绞龙的出料口下方的甩盘52、除尘风机55;所述上绞龙的进料口与提升系统的提升料出口相接,用于将由提升系统提升送来的粮食送入甩盘52,甩盘将粮食均匀抛洒在缓苏系统的缓苏腔内;所述除尘风机55设在所述上绞龙的除尘口处。烘干工作时,除尘风机同步工作,实现粮食第一次除尘。
其中,上绞龙两端由圆形带座轴承固定,通过由上绞龙电机驱动的十字转向器56带动甩盘52旋转,参见图30所示,甩盘上视为呈逆时针转动,将落入其中的内的粮食抛洒在外,而落入缓苏系统中。
所述甩盘的下端封闭,上端开口,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锥形状结构,类似碗状结构,所述十字转向器与甩盘的下封闭端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提升系统的上端一侧设有放粮斗53,放粮斗用于在排粮阶段将粮食由提升系统直接排出,所述放粮斗53设在提升系统的管道47的上端一侧并与管道的上端相通,所述放粮斗53内设有放粮斗拨板531,连接放粮绳54,扯动放粮绳能实现放粮的开与关,参见图28所示。
所述放粮斗拨板531一端可以通过复位弹簧与放粮斗内壁连接,而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放粮斗内壁上,通过放粮绳拉动,可将打开放粮斗53放粮,不拉时自动复位关闭放粮斗53。
当然上述的放粮斗拨板531可以也采用放料开关,如在放粮斗53的出料口安装卸料阀来控制实现放粮。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气系统8,包括电控柜及与电控柜电性连接的各系统工作用电机,主要作用是实现烘干设备的自动化驱动控制。
粮食经过初清处理后,经辅助输送设备自进料斗46进入提升系统4,到达顶部后经输送系统5上绞龙横向输送至设备顶部中心,期间经过除尘风机55进行一次进粮灰尘、皮糠清理,然后通过甩盘52的转动而均匀抛洒至缓苏系统内,进粮达到后,触动满粮报警器,电控系统8报警器报警,进粮停止。
热源经过预热后,启动烘干,循环系统1的排粮层12的电机链轮125开始工作,带动拨粮链轮126工作;拨粮轮叶片拨动粮食流转,抛洒至集料斗122。下绞龙电机驱动下绞龙开始工作,绞龙叶片横向输送粮食至提升系统4,提升机电机驱动上滚筒45转动,带动畚斗带44旋转,下滚筒41从动旋转,畚斗43把设备底部粮食提升至设备顶部;上绞龙电机工作,带动十字转向器旋转,同步驱动上绞龙51与甩盘52工作,上绞龙51旋转,绞龙叶片把粮食由提升系统提升至设备顶部粮食输送至设备顶部中心,之后粮食自落至甩盘,甩盘旋转工作过程赋予粮食一个初速度,粮食形成抛洒,落至缓苏系统3内,然后流向干燥系统2干燥,之后流向排粮系统完成整个循环。同时风机72开始工作,设备腔内形成负压,洁净干燥的热风向风机流动;热风经过干燥层角状管实现热交换,带走粮食里的水分,实现粮食烘干;烘干循环过程抽出粮食内大杂,实现第二次除尘。
烘干多次循环,过程水分实时在线检测,接近达到烘干水分值时,取样,使用手动水分仪确认水分,控制热源温度。实测烘干达到要求后,热源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至30°以下,停止烘干,启动放粮。
启动放粮时,风机72同步工作清杂,干燥后的粮食经放粮斗53流出,经过放粮软管导向至目标储存地或转运车,放粮开关可通过放粮绳54实现。
为了实现检测粮食的水份情况,可以在输送系统的排料口处安装水分检测仪,以检测粮食的水份,检测烘干状态。
本发明采用逆混流式干燥工艺,其均匀性要优于目前市场上的横流式干燥机,多层多段式角状管均匀分布,烘干高效、均匀;进出风风罩结构,进风量大,进风均匀;保证热风充分利用,热量转化率高、降水率高;采用大功率离心式直连风机,风量大,匹配导风筒后可抽出玉米初清后残留的棒渣、皮糠等杂质,两次除尘,烘干后粮食更洁净;顶部输送、底部循环采用绞龙型式,破碎率低,寿命长;密闭性好,无粉尘流出,工作环境良好;斗式提升机系统采用烘干专用畚斗,优质材料,破碎率低,可靠性高;采用高精度谷物水分仪,烘干过程实时监测,达到设定水分值自动停机,可自动和手动选择。进粮、烘干智能化,作业过程一键启动,智能停机,对作业人员操作要求低。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玉米粮食收获后的快速烘干,烘干均匀、洁净、品质好。
2.烘干时间短,烘干过程可控,破碎率低,烘干过程可清出初清大杂残留的灰尘、皮糠等,烘干后玉米品质接近于自然晾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