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1438发布日期:2018-09-29 00:0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挂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壁挂竖式空调器安装在室内墙上,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尤其是对于壁挂角机空调器,由于其内的扫风部件为上下扫风方式,这将在空调器出风口的上下两端形成扫风盲区,具体的,由于气流的特性,空调器制冷时,冷气流下沉流动,出风口的冷气流不能完全吹向室内的顶部区域,从而使室内顶部区域空气不能快速降温,影响空间的温度一致性,制冷舒适性较差;同样道理,空调器制热时,热气流上浮流动,出风口的热气流不能完全将热气流吹向地面,从而使室内底面区域空气不能快速升温,影响空间的温度一致性,制热舒适性较差,由此可见,现有的空调器不能满足用户从脚暖到头的舒适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壁挂空调器,能够消除现有空调器中的扫风盲区,提升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壁挂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扫风组件,在所述扫风组件的摆动方向上,所述出风口的边沿设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能够围绕所述导风组件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运动,以使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沿所述导风组件形成的角度方向吹出。

优选地,所述壁挂空调器为竖式壁挂空调器,所述扫风组件上下摆动。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呈平面或弧面。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导风件驱动部件,所述导风件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产生角位移。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驱动部件包括电机,所述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具有装配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嵌装于所述装配孔中,所述电机的外壳与所述壳体固定安装。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所在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平面呈角度a,所述导风板的角位移范围为0°≤a≤30°。

优选地,20°≤a≤30°。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在角度变化过程中彼此平行。

本发明提供的壁挂空调器,在所述扫风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所述出风口位置上也即扫风盲区处设有导风组件,将增大对扫风盲区位置的出风的引导力度,将扫风盲区中的出风(暖风或者冷风)沿导风组件形成的角度方向引导吹出,能够消除现有空调器中的扫风盲区,提升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空调器的导风板为向上导风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空调器的导风板为向下导风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空调器的导风板为水平导风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壳体;2、出风口;3、导风组件;31、第一导风组件;32、第二导风组件;33、导风面;34、导风板;4、导风件驱动部件;5、贯流风机;6、扫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空调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出风口2,所述壳体1内设有扫风组件6,在所述扫风组件6的摆动方向上,所述出风口2的边沿设有导风组件3,所述导风组件3能够围绕所述导风组件3靠近所述出风口2的一端运动,以使所述出风口2的气流沿所述导风组件3形成的角度方向吹出。更进一步的,所述壁挂空调器为竖式壁挂空调器,所述扫风组件6上下摆动。由于所述的壁挂空调器的扫风组件6一般是采用上下扫风的方式对空间进行制热或者制冷功能,扫风组件6嵌装于所述的出风口2内部,这将在所述出风口2邻近所述扫风组件6上下摆动的上下两端处形成扫风盲区,此时所述出风口2的出风面积将由于扫风盲区的存在被限制缩小,这不利于对于空间内用户形成自上而下的扫风感受,同时使空间制冷或者制热区域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空调器使用体验,本技术方案中在上述的扫风盲区处也即在所述扫风组件6摆动方向上的所述出风口2位置上设有导风组件3,将增大对所述扫风盲区位置的出风的引导力度,将扫风盲区中的出风(暖风或者冷风)沿所述导风组件3形成的角度方向引导吹出,能够消除现有空调器中的扫风盲区,提升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

作为所述导风组件3的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3包括导风板34,当然,为了使出风口的风向气流更加顺畅地被引导出扫风盲区,优选地,所述导风板34具有导风面33,所述导风面呈平面或弧面。

为了提高所述导风组件3的运动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3还包括导风件驱动部件4,所述导风件驱动部件4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34产生角位移,更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驱动部件4包括电机,所述导风板34靠近所述出风口2的一端具有装配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嵌装于所述装配孔中,所述电机的外壳与所述壳体1固定安装,采用电机的输出端与设置于所述导风板34上的装配孔配合,使所述导风组件3的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提升用户的舒适性,所述导风组件3的倾斜角度可以给予一定的限制,为了追求到所述倾斜角度的最大范围,对采用上述的导风组件3所述空调器在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如下表。

制热工况下:

由上表可明显得出,所述空调器在制热运行时,扫风组件6稍微往下压,热气流正好沿着下压的扫风组件6流动,空调器内的贯流风机5在扫风组件6的摆动作用下将热气流倾斜吹向空间的下部区域(如地面),此时的导风组件3的角度也向下倾斜,也即制热气流沿着所述导风板34形成的引导角度方向吹出,在所述导风板34旋转至20°左右时,距离出风口6m处的风速最大,平均温度最高,其舒适性相比导风板34在0°高(当所述空调器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时,导风板34成水平状态)。

制冷工况下:

由上表可明显得出,所述空调器制冷运行时,扫风组件6稍微往上压,热气流正好沿着上压的扫风组件6流动,空调器内的贯流风机5在扫风组件6的摆动作用下将热气流倾斜吹向空间的上部区域(如天花板),此时的导风组件3的角度也向上倾斜,也即制热气流沿着所述导风板34形成的引导角度方向吹出,在所述导风板34旋转至30°左右时,距离出风口6m处的风速最大,平均温度较低,其舒适性相比导风板34在0°高(当所述空调器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时,导风板34成水平状态)。

由以上试验数据可得,所述导风板34具有导风面33,所述导风面33所在平面与垂直于所述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平面呈角度a,所述导风板34的角位移范围为0°≤a≤30°,更进一步的,20°≤a≤30°。

当然,更为优选地是,所述导风组件3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导风组件31、第二导风组件32,所述第一导风组件31、第二导风组件32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此时,所述的第一导风组件31、第二导风组件32相对设置,使所述的两组导风组件能够根据实际的引导需求分别控制,从而使出风口2处形成的扫风盲区的气流能够更加可控的引导至空间的上部区域、下部区域或者中部区域,这更加有利于对出风口2中的制热或制冷气流在空间的流向控制,提高空调器的送风舒适性,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较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风组件31、第二导风组件32在角度变化过程中彼此平行,此方式将使所述出风口2中的气流更加集中,风量更大、温度调节功能更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