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及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87659发布日期:2018-11-09 19:29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及装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设备领域,涉及防跑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中,烧结矿作为炼铁的上游工序具有重要作用,烧结料在燃烧后进入环冷机进行冷却;环冷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烧结料冷却设备,环冷机是环式冷却机简称,作用是有效冷却从烧结机卸下的烧结热矿。与带冷机相比,环冷机具有占地面积少、投资省、作业效率高、冷却效果好、设备利用率高等优点。

但是由于环冷机台车为圆周运动,且回转半径大,所以其运动规律较之带冷机台车的直线运动复杂,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发生台车跑偏现象,导致台车轮缘啃咬钢轨边,台车体挤压磨损密封橡胶皮,电机电流升高等故障发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冷机在收料、卸料过程中设备的振动,设备老化造成环冷机台车的车轮翼缘磨损,当翼缘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台车出现掉轨和跑偏的现象,造车设备停机,这些现象影响环冷机的正常运行及烧结矿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及装配方法。本装置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能够杜绝环冷机台车的掉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包括底板,焊接在底板一侧的竖直挡板,滑动安装在底板上方的挡头且挡头由驱动装置驱动在所述底板上移动;在挡板与挡头之间穿入至少一根导向杆,在每根所述导向杆上套有至少一组复位弹簧,所述导向杆穿透挡板后穿入挡头内且末端抵在挡头内。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的防跑偏装置安装在环冷机台车车轮内圈侧,根据台车高度,调整防跑偏装置高度,通过调整驱动装置使挡头与台车车轮保持5-10mm间距,当台车车轮跑偏时,台车车轮与挡头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作为优选,所述挡头与台车车轮相对放置,在所述挡头与台车车轮相对的一面设有挡头外凸。

设置挡头外凸,当台车车轮跑偏时,挡头外凸与台车车轮的相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的挡头外凸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作为优选,在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一条底板键槽,在所述挡头底部设有至少一条与底板键槽相配合的挡头滑键,所述挡头的挡头滑键与底板的底板键槽滑动配合安装。用于实现挡头在底板上的来回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丝杠传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丝杠传动装置位于所述挡头的下端。作为优选,所述丝杠传动装置包括位于挡头下端内部且与挡头连接为一体的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母螺纹配合且穿在挡头下端内部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连接旋转手柄,另一端连接在螺杆支撑座内。通过转动旋转手柄,使调节螺母在调节螺杆上左右移动,进而实现挡头在底板上的左右移动。

作为优选,在挡板与挡头之间穿入四根导向杆,且四根导向杆位于挡板和挡头的四个角处。在四个角处设置四根导向杆的目的是为了稳固挡板与挡头的相对位置,不会出现挡板与挡头错位的现象。

作为优选,在每根所述导向杆上套有两组复位弹簧,一组复位弹簧位于导向杆末端与挡头接触的位置,另一组复位弹簧位于导向杆穿过挡板后与挡板接触的位置。两组复位弹簧的作用是:当台车车轮跑偏时,挡头外凸与台车车轮的相接触,在两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的挡头外凸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挡头安装在底板上;

2)底板安装在环冷机台车车轮内圈侧,调整底板高度使挡头与台车车轮处于相对的位置;通过驱动装置调节挡头与台车车轮间距保持5-10mm;

3)挡板与底板焊接连接,导向杆首先穿透挡板,在导向杆上与挡板接触的位置套一组复位弹簧,然后在导向杆的末端也套一组复位弹簧,导向杆继续穿入挡头内且带复位弹簧的导向杆末端抵在挡头内;

4)台车车轮向外侧跑偏时,台车车轮与挡头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作为优选,在所述挡头与台车车轮相对的一面设有挡头外凸,通过驱动装置调节挡头外凸与台车车轮间距保持3-8mm;台车车轮向外侧跑偏时,台车车轮与挡头外凸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安装维护灵活;效果明显;在环冷机台车车轮内圈侧安装本装置,装置能够很好的阻止因台车车轮翼缘磨损,或者是车辆导轨不平整造成的车辆掉轨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环冷台车车轮与防掉轨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掉轨装置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环冷台车车轮与防掉轨装置配合示意图;

其中:1、挡板,2、挡头,3、导向杆,4、复位弹簧,5、底板,6、调节螺杆,7、螺杆支撑座,8、台车车轮,9、轨道,10、调节螺母,11、底板键槽,12、挡头外凸,13、挡头滑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包括底板5,焊接在底板5一侧的竖直挡板1,滑动安装在底板5上方的挡头2且挡头2由驱动装置驱动在所述底板5上移动;在挡板1与挡头2之间穿入四根导向杆3,在每根所述导向杆3上套有两组复位弹簧4,所述导向杆3穿透挡板1后穿入挡头2内且末端抵在挡头2内。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的防跑偏装置安装在环冷机台车车轮内圈侧,根据台车高度,调整防跑偏装置高度,通过调整驱动装置使挡头2与台车车轮8保持5-10mm间距,当台车车轮跑偏时,台车车轮与挡头2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2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5上设有两条底板键槽11,在所述挡头2底部设有两条与底板键槽11相配合的挡头滑键13,所述挡头2的挡头滑键13与底板5的底板键槽11滑动配合安装。用于实现挡头2在底板5上的来回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丝杠传动装置,所述丝杠传动装置穿在所述挡头2的下端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杠传动装置包括位于挡头2下端内部且与挡头2连接为一体的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母螺纹配合且穿在挡头下端内部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连接旋转手柄,另一端连接在螺杆支撑座7内。通过转动旋转手柄,使调节螺母在调节螺杆上左右移动,进而实现挡头2在底板5上的左右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挡板1与挡头2之间穿入四根导向杆3,且四根导向杆3位于挡板1和挡头2的四个角处。在四个角处设置四根导向杆的目的是为了稳固挡板与挡头的相对位置,不会出现挡板与挡头错位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在每根所述导向杆3上套有两组复位弹簧4,一组复位弹簧位于导向杆3末端与挡头2接触的位置,另一组复位弹簧位于导向杆3穿过挡板后与挡板接触的位置。

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挡头滑键13与底板键槽11的配合将挡头2安装在底板5上。

步骤二,底板5安装在环冷机台车车轮8内圈侧,调整底板高度使挡头2与台车车轮8处于相对的位置。

步骤三,底板5安装后,通过调节螺杆6调节挡头与台车车轮8间距保持5-10mm。

步骤四,挡板1与底板5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导向杆3首先穿透挡板1,穿透后,在导向杆3上与挡板1接触的位置套上一组复位弹簧4,然后在导向杆3的末端也套一组复位弹簧,导向杆3继续穿入挡头2内且带复位弹簧的导向杆3末端抵在挡头2内。

步骤五,当台车车轮8向外侧跑偏时,台车车轮8与挡头2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2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实施例2,如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挡头2与台车车轮8相对放置,在所述挡头2与台车车轮8相对的一面设有挡头外凸12,挡头外凸12宽度为2mm。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的防跑偏装置安装在环冷机台车车轮内圈侧,根据台车高度,调整防跑偏装置高度,通过调整驱动装置使挡头外凸12与台车车轮8保持3-8mm间距,设置挡头外凸12,当台车车轮跑偏时,挡头外凸12与台车车轮的相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2的挡头外凸12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防跑偏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挡头滑键13与底板键槽11的配合将挡头2安装在底板5上。

步骤二,底板5安装在环冷机台车车轮8内圈侧,调整底板高度使挡头外凸12与台车车轮8处于相对的位置。

步骤三,底板安装后,通过调节螺杆6调节挡头外凸12与台车车轮8间距保持3-8mm。

步骤四,挡板1与底板5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导向杆3首先穿透挡板1,穿透后,在导向杆3上与挡板1接触的位置套上一组复位弹簧4,然后在导向杆3的末端也套一组复位弹簧,导向杆3继续穿入挡头2内且带复位弹簧的导向杆3末端抵在挡头2内。

步骤五,当台车车轮8向外侧跑偏时,台车车轮8与挡头外凸12接触,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头外凸12将台车车轮向轨道侧推动,减少跑偏幅度,阻止车辆掉轨。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