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不经意间难免会出现误操作:夏天误触发制热模式调整,冬天误触发制冷模式调整,而误操作发生后往往得依靠人为来发现解决,如此难免影响制冷或制热效果,更甚者会造成空调器内器件损坏,降低空调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案,可智能识别调控指令是否为误操作,有效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空调器内器件损坏概率,提高空调器的寿命。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是否获取到对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其中,所述调整指令包括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和制热模式调整指令;在确定获取到所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调整指令,判断所述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时,不响应所述调整指令,并进行报警提示;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时,响应所述调整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用户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方式或制热方式运行与环境温度有直接关系,所以通过检测是否获取到对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确定获取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调整指令确定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若为误操作,则进行报警提示,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若非误操作,则及时响应调整指令,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实现了智能识别调控指令是否为误操作,有效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内器件损坏概率,提高了空调器的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调整指令,判断所述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四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四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小于所述第四温度值。其中,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第三温度值及第四温度值可根据设计需求以及空调安装地的气候进行设定调整。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第四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范围内时,说明环境温度适宜,空调器此时制冷或制热很大概率上出现误操作,此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便于用户及时确认。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调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获取与所述空调器相关联的移动终端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获取到对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其中,所述调整指令包括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和制热模式调整指令;获取单元,用于在确定获取到所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调整指令,判断所述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时,进行报警提示;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时,响应所述调整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用户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方式或制热方式运行与环境温度有直接关系,所以通过检测是否获取到对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确定获取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调整指令确定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若为误操作,则进行报警提示,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若非误操作,则及时响应调整指令,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实现了智能识别调控指令是否为误操作,有效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内器件损坏概率,提高了空调器的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四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四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小于所述第四温度值。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第四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范围内时,说明环境温度适宜,空调器此时制冷或制热很大概率上出现误操作,此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便于用户及时确认。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调器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获取与所述空调器相关联的移动终端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限定的步骤;和/或包括如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智能识别调控指令是否为误操作,有效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空调器内器件损坏概率,提高空调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2,检测是否获取到对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其中,所述调整指令包括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和制热模式调整指令。调整指令可由遥控器发送或与空调器相关联的移动终端发送。
步骤104,在确定获取到所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
具体地,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的方式包括多种:
方式一:空调器上设置有通信模块(有线或无线通信模块)、与通信模块电连接的室内温度传感器,空调器外机上可设置与通信模块电连接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传送至通信模块。
方式二:空调器上设置有通信模块、与通信模块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手机、电脑)上会实时获取到室外环境温度,并将获取到的室外环境温度传送至通信模块,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环境温度传送至通信模块。
步骤106,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调整指令,判断所述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
步骤108,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时,不响应所述调整指令,并进行报警提示。
步骤110,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时,响应所述调整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用户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方式或制热方式运行与环境温度有直接关系,所以通过检测是否获取到对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确定获取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调整指令确定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若为误操作,则进行报警提示,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若非误操作,则及时响应调整指令,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实现了智能识别调控指令是否为误操作,有效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内器件损坏概率,提高了空调器的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调整指令,判断所述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四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四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小于所述第四温度值。其中,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第三温度值及第四温度值可根据设计需求以及空调安装地的气候进行设定调整。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第四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范围内时,说明环境温度适宜,空调器此时制冷或制热很大概率上出现误操作,此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便于用户及时确认。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包括:检测单元202、获取单元204、判断单元206、第一处理单元208和第二处理单元210。
其中,检测单元202用于检测是否获取到对所述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其中,所述调整指令包括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和制热模式调整指令;获取单元204用于在确定获取到所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判断单元206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调整指令,判断所述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第一处理单元208用于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时,进行报警提示;第二处理单元210用于在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时,响应所述调整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用户控制空调器以制冷方式或制热方式运行与环境温度有直接关系,所以通过检测是否获取到对空调器运行模式的调整指令,确定获取到调控指令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以及调整指令确定调整指令是否为误操作,若为误操作,则进行报警提示,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若非误操作,则及时响应调整指令,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实现了智能识别调控指令是否为误操作,有效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内器件损坏概率,提高了空调器的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206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检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四温度值;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三温度值、且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时,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冷模式调整指令,则确定所述调整指令为误操作,若所述调整指令为制热模式调整指令,确定所述调整指令非误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四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小于所述第四温度值。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208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值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第四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范围内时,说明环境温度适宜,空调器此时制冷或制热很大概率上出现误操作,此时直接进行报警提示,便于用户及时确认。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调器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获取单元204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获取与所述空调器相关联的移动终端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300包括存储器302、处理器304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04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图1中任一项所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限定的步骤;和/或包括如图2所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案,可智能识别调控指令是否为误操作,有效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空调器内器件损坏概率,提高空调器的寿命。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