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4035发布日期:2019-03-09 00:39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业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炉,如图1所示,包括圆筒形的钢结构炉壳1,炉壳1内安装有冷却壁2,冷却壁2内侧一圈用于保温隔热的耐火砖3,耐火砖3的内侧及间隙中喷注有耐火材料4。另外,炉体上还设置有贯穿炉壳1和冷却壁2并开设于耐火砖3上的孔洞,如热电偶孔、静压力计孔、探瘤孔,在孔洞内安装有套管5,套管5用于安装测量元件。

高炉本体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顺序先后进行安装冷却壁2、砌筑耐火砖3、施工孔洞、安装套管5、在套管5内安装测量元件、喷涂耐火材料4进行炉内造衬、炉体压浆。在造衬喷涂过程中,一些孔洞处造衬喷涂不够密实,致使在炉体压浆过程中出现炉内漏浆,即压浆料7从套管5与冷却壁2之间的间隙6或冷却壁2上的缝隙流出,经砌筑耐火砖3内的缝隙、耐火材料4流入至炉内部。

若漏浆发生于高炉本体已经烘炉或炉内施工平台已经拆除的情况下,人员无法进入炉内,则存在修复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压浆过程中出现炉内漏浆时可以及时修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对应漏浆位置处的炉壳割除一部分;

b:清理孔洞及其附近区域;

c:将用于安装测量元件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孔洞内;

d:使用无水炮泥封堵所述套管与所述孔洞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孔洞周围的缝隙;

e:烘烤所述无水炮泥直至其凝固至预定第一强度;

f:修复炉壳割除部分,并将所述套管与所述炉壳密封连接;

g:待所述无水炮泥凝固至预定第二强度后压浆。

进一步地,所述无水炮泥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10~25份的粒度为0.1~0.5mm的焦沫、10~15份的粒度为0.01~0.025mm的高铝矾土、5~10份的粒度为0.025~0.075mm的高铝矾土、4~8份的粒度为0.025~0.075mm的刚玉、4~10份的粒度为0.075~0.125mm的刚玉、2~5份的粒度为0.015~0.075mm的金属硅粉、3~15份的粒度为0.1~0.5mm的蓝晶石、1~5份的石墨粉、5~8份的粒度为0.2~0.35mm的绢云母、5~13份的粒度为0.15~0.5mm的碳化硅、7~10份的粒度为0.15~0.5mm的焦宝石、7~10份的粒度为0.015~0.025mm的莫来石粉以及10~17份的结合剂;

所述无水炮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各组分;

s2:将所述结合剂加热升温至85~95℃;

s3:将除所述结合剂以外的其余组分加入所述结合剂中,在90~100℃的条件下混碾40~60min,获得无水炮泥。

进一步地,所述无水炮泥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15份的粒度为0.15mm的焦沫、12份的粒度为0.015mm的高铝矾土、8份的粒度为0.035mm的高铝矾土、5份的粒度为0.05mm的刚玉、8份的粒度为0.1mm的刚玉、3份的粒度为0.05mm的金属硅粉、8份的粒度为0.25mm的蓝晶石、4份的石墨粉、6份的粒度为0.3mm的绢云母、8份的粒度为0.25mm的碳化硅、8份的粒度为0.35mm的焦宝石、8份的粒度为0.02mm的莫来石粉以及15份的结合剂;

所述无水炮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各组分;

s2:将所述结合剂加热升温至90℃;

s3:将除所述结合剂以外的其余组分加入所述结合剂中,在95℃的条件下混碾50min,获得无水炮泥。

进一步地,步骤e中,烘烤温度为200~400℃。

进一步地,步骤e中,烘烤温度为300℃。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熔融后混合而成:5~8份的改性沥青、10~15份的脱水焦油、7~9份的蒽油以及25~45份的酚醛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熔融后混合而成:7份的改性沥青、12份的脱水焦油、8份的蒽油以及30份的酚醛树脂。

本发明提供的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压浆过程中出现炉内漏浆时可以及时从外部修复,提高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炉体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壳,2.冷却壁,3.耐火砖,4.耐火材料,5.套管,6.间隙,7.压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对应漏浆位置处的炉壳保护性割除一部分,可以以图1中套管5为中心切割下一个圆形形状,将套管5连同切割下来的炉壳拆除;

b:清理孔洞及其附近区域;

c:将用于安装测量元件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孔洞内;

d:使用无水炮泥封堵所述套管与所述孔洞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孔洞周围的缝隙;

e:烘烤所述无水炮泥直至其凝固至预定第一强度,可以使用割枪将其烘烤;

f:修复炉壳割除部分,并将所述套管与所述炉壳密封连接;

g:待所述无水炮泥凝固至预定第二强度后压浆。

其中,施工过程中注意保留套管的孔洞,防止其被堵实。

为了使无水炮泥具有更好的填充性、烧结性、开口性能、强度、膨胀性能,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无水炮泥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10份的粒度为0.1mm的焦沫、15份的粒度为0.025mm的高铝矾土、5份的粒度为0.025mm的高铝矾土、8份的粒度为0.075mm的刚玉、4份的粒度为0.075mm的刚玉、5份的粒度为0.075mm的金属硅粉、3份的粒度为0.1mm的蓝晶石、5份的石墨粉、5份的粒度为0.2mm的绢云母、13份的粒度为0.5mm的碳化硅、7份的粒度为0.15mm的焦宝石、10份的粒度为0.025mm的莫来石粉以及10份的结合剂;

无水炮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各组分;

s2:将所述结合剂加热升温至95℃;

s3:将除所述结合剂以外的其余组分加入所述结合剂中,在90℃的条件下混碾60min,获得无水炮泥。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e中,烘烤温度为200℃。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熔融后混合而成:5份的改性沥青、15份的脱水焦油、7份的蒽油以及45份的酚醛树脂。

实施例二:

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对应漏浆位置处的炉壳保护性割除一部分,可以以图1中套管5为中心切割下一个圆形形状,将套管5连同切割下来的炉壳拆除;

b:清理孔洞及其附近区域;

c:将用于安装测量元件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孔洞内;

d:使用无水炮泥封堵所述套管与所述孔洞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孔洞周围的缝隙;

e:烘烤所述无水炮泥直至其凝固至预定第一强度,可以使用割枪将其烘烤;

f:修复炉壳割除部分,并将所述套管与所述炉壳密封连接;

g:待所述无水炮泥凝固至预定第二强度后压浆。

其中,施工过程中注意保留套管的孔洞,防止其被堵实。

为了使无水炮泥具有更好的填充性、烧结性、开口性能、强度、膨胀性能,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无水炮泥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25份的粒度为0.5mm的焦沫、10份的粒度为0.01mm的高铝矾土、10份的粒度为0.075mm的高铝矾土、4份的粒度为0.025mm的刚玉、10份的粒度为0.125mm的刚玉、2份的粒度为0.015mm的金属硅粉、15份的粒度为0.5mm的蓝晶石、1份的石墨粉、8份的粒度为0.35mm的绢云母、5份的粒度为0.15mm的碳化硅、10份的粒度为0.5mm的焦宝石、7份的粒度为0.015mm的莫来石粉以及17份的结合剂;

无水炮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各组分;

s2:将所述结合剂加热升温至85℃;

s3:将除所述结合剂以外的其余组分加入所述结合剂中,在100℃的条件下混碾40min,获得无水炮泥。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e中,烘烤温度为400℃。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熔融后混合而成:8份的改性沥青、10份的脱水焦油、9份的蒽油以及25份的酚醛树脂。

实施例三:

一种高炉炉体压浆漏浆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对应漏浆位置处的炉壳保护性割除一部分,可以以图1中套管5为中心切割下一个圆形形状,将套管5连同切割下来的炉壳拆除;

b:清理孔洞及其附近区域;

c:将用于安装测量元件的套管设置于所述孔洞内;

d:使用无水炮泥封堵所述套管与所述孔洞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孔洞周围的缝隙;

e:烘烤所述无水炮泥直至其凝固至预定第一强度,可以使用割枪将其烘烤;

f:修复炉壳割除部分,并将所述套管与所述炉壳密封连接;

g:待所述无水炮泥凝固至预定第二强度后压浆。

其中,施工过程中注意保留套管的孔洞,防止其被堵实。

为了使无水炮泥具有更好的填充性、烧结性、开口性能、强度、膨胀性能,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无水炮泥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15份的粒度为0.15mm的焦沫、12份的粒度为0.015mm的高铝矾土、8份的粒度为0.035mm的高铝矾土、5份的粒度为0.05mm的刚玉、8份的粒度为0.1mm的刚玉、3份的粒度为0.05mm的金属硅粉、8份的粒度为0.25mm的蓝晶石、4份的石墨粉、6份的粒度为0.3mm的绢云母、8份的粒度为0.25mm的碳化硅、8份的粒度为0.35mm的焦宝石、8份的粒度为0.02mm的莫来石粉以及15份的结合剂;

无水炮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各组分;

s2:将所述结合剂加热升温至90℃;

s3:将除所述结合剂以外的其余组分加入所述结合剂中,在95℃的条件下混碾50min,获得无水炮泥。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e中,烘烤温度为300℃。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熔融后混合而成:7份的改性沥青、12份的脱水焦油、8份的蒽油以及30份的酚醛树脂。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