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
背景技术:
油烟机又称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油烟机安装在厨房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
WHO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因厨房空气污染导致死亡的430万人中,患中风的占到了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分别是22%和26%,而死于肺癌的约占6%。
在现有技术中,吸油烟机有三种形式顶吸式、侧吸式和下排式。上述的三种吸油烟机只是依靠风轮转动,使吸油烟机体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外部环境高压的油烟气体流入吸油烟机体,再同风轮产生的离心力体油烟粒子分离分离,单靠风轮产生的负压使吸油烟能力较低。而且风轮直接与油烟接触,长期使用油烟粒子会粘附在风轮上,造成风轮负载工作,严重影响风轮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整体的吸烟效果。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该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能提高烟机内部的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从而提高吸烟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设置有能分离油烟的油烟分离器和外壳,油烟分离器通过电机传动安装于外壳内部。
所述油烟分离器与外壳的最小距离为F,1.0mm≤F≤150mm。
优选的,上述油烟分离器设置有多条中轴重合的同心管、旋转轴和多个檐部结构,旋转轴分别与多条同心管的一端的固定连接,多个檐部结构呈环绕设置并固定安装于对应的同心管的另一端,旋转轴与电机传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外壳设置有多个外壳进气口和与多个外壳进气口匹配的环状片,环状片固定安装或者一体连接于外壳对应的内表面且位于外壳进气口的边缘,环状片与外壳进气口一一对应。
优选的,上述檐部结构与环状片的最小距离为D,且2mm≤D ≤100mm。
优选的,上述环状片与对应外壳进气口的边缘的切线形成的夹角为C,且20°≤C≤70°。
将外壳进气口的高度定为H外壳进气口,外壳进气口的宽度L外壳进气口, 且2mm≤H外壳进气口≤20mm,10mm≤L外壳进气口≤200mm。
将两个相邻外壳进气口的间距定为J,且5mm≤J≤50mm。
优选的,上述外壳的表面积为S外壳,外壳进气口的总面积为S外壳进气口,0.1S外壳≤S外壳进气口≤09.5S外壳。
将油烟分离器安装时朝向地面的一侧定义为下方,并从中轴向外的同心管依次定义为第1同心管,......,第i同心管,......, 第n-1同心管,第n同心管,且2≤i≤n≤4,且n为正整数。
第1同心管的高度定为H1,......,第i同心管的高度定为 Hi,......,第n-1同心管的高度定为Hn-1,第n同心管的高度定为 Hn,H1的值最大,Hn的值最小。
优选的,上述1.1Hn≤Hi≤10Hn,且0.5Hi-1≤Hi≤3Hi-1。
优选的,上述同心管设置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无缝隙环绕连接于同心管的一端的末端。
优选的,上述同心管为由多段折线组成的线段环绕中轴一周所成的同心管,同心管内壁的相邻两条线段相交的位置为涡流发生位。
优选的,上述油烟分离器还设置有涡流发生装置组,涡流发生装置组固定安装于同心管的外表面且环绕于檐部结构与同心管的连接处,涡流发生装置组并安装于檐部结构的上表面。
每个涡流发生装置组由所在同一檐部结构的一个或者多个涡流发生子装置组成。
优选的,上述檐部结构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上述烟机主体还设置有抽风组件和集油装置,抽风组件固定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油烟分离器的上方,抽风组件还与出气口连接,集油装置装配于外壳的底部。
优选的,上述抽风组件设置有风机、风轮和蜗壳,风机装配于蜗壳内部,风轮与风机传动连接,蜗壳固定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油烟分离器的上方。
优选的,上述外壳为球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设置有能分离油烟的油烟分离器和外壳,油烟分离器通过电机传动安装于外壳内部。所述油烟分离器与外壳的最小距离为F,1.0mm≤F≤ 150mm。该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其油烟分离器和外壳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油烟气体进入油烟分离器的缝隙小,使油烟气体进入油烟分离器时得到提速,增加油烟分离器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从而提高该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的吸烟能力。同时该多次离心分离油烟的油烟机能避免含油烟粒子的空气与风轮接触,能够在油烟机内部有效脱除油烟粒子。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实施例 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油烟分离器和电机的正视图。
图3为檐部结构所在平面与中轴夹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同心管的高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和集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Z区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实施例 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烟体气体流动模拟图。
图10为油烟分离器剖面立体图。
图1至10中,包括有:
油烟分离器1、同心管11、扰流装置111、旋转轴12、檐部结构13、通孔131、涡流发生装置组14、涡流发生位15、
外壳2、外壳进气口21、环状片22、电机3、集油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如图1至7所示,设置有能分离油烟的油烟分离器1和外壳2,油烟分离器1通过电机3传动安装于外壳2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油烟分离器1与外壳2的最小距离为F,油烟分离器1与外壳2的最小距离为F,本实施例优选为120mm,本实用新型的最小距离F也可以为1.0mm~150mm的任意数值,具体以实际情况而定。
将油烟分离器1上任意一点与外壳2的任意一点连接,所有连接线段中最短的线段为油烟分离器1与外壳2的最小距离。
油烟分离器1设置有多条中轴重合的同心管11、旋转轴12 和多个檐部结构13,旋转轴12分别与多条同心管11的一端的固定连接,多个檐部结构13分别呈环绕设置并固定安装于对应的同心管11的另一端,旋转轴12与电机3传动连接。
外壳2设置有多个外壳进气口21和与多个外壳进气口21匹配的环状片22,环状片22一体连接外壳2对应的内表面且与位于外壳进气口21的边缘,环状片22与外壳进气口21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的环状片22也可以固定安装于外壳,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实施情况而定。
环状片22与对应外壳进气口21的边缘的切线形成的夹角为 C,本实施例的夹角C为60°,也可以为20°~70°的任意角度,具体以实际情况而定。
环状片22的作用是使油烟气体进入外壳2时产生涡流,同时又防止油烟粒子甩出油烟分离器1时从外壳2的外壳进气口21甩出外部空间。
将外壳进气口21的高度定为H外壳进气口21,外壳进气口21的宽度 L外壳进气口21,且2mm≤H外壳进气口21≤20mm,10mm≤L外壳进气口21≤200mm。将两个相邻外壳进气口21的间距定为J,且5mm≤J≤50mm。外壳2 的表面积为S外壳2,外壳进气口21的总面积为S外壳进气口21,0.1S外壳2≤S外壳进气口21≤09.5S外壳2。
将油烟分离器1安装时朝向地面的一侧定义为下方,并从中轴向外的同心管11依次定义为第1同心管,......,第i同心管,......,第n-1同心管,第n同心管,且2≤i≤n≤4,且n 为正整数。
第1同心管的高度定为H1,......,第i同心管的高度定为 Hi,......,第n-1同心管的高度定为Hn-1,第n同心管的高度定为 Hn,H1的值最大,Hn的值最小,1.1Hn≤Hi≤10Hn,且0.5Hi-1≤Hi≤ 3Hi-1。
本实施例的n=3,即本实施例的同心管11设置有3条。本实用新型的同心管11数目可以为任意的正整数,涡流发生装置组14 可以小于或者等于同心管11数目任意的正整数。
同心管11设置有扰流装置111,扰流装置111无缝隙环绕连接于同心管11的一端的末端。
同心管11为由多段折线组成的线段环绕中轴一周所成的同心管11,同心管11内壁的相邻两条线段相交的位置为涡流发生位 15,如图10。本实用新型的同心管11形状的作用在于可以使油烟气体在同心管11内壁产生涡流,提高脱除油烟的效率。
扰流装置111所在的平面与中轴相交且夹角为B,10°≤B≤ 135°。
该檐部结构13与同心管11的另一端呈夹角的作用是可以增加油烟粒子与油烟分离器1产生离心力的作用面积,在相同的旋转速度下和相同同心管11直径下,夹角能提高油烟粒子甩出的切线速度,油烟分离器1下,使油烟粒子脱离油烟分离器1内部,提高油烟的分离效果。
油烟分离器1还设置有涡流发生装置组14,涡流发生装置组 14固定安装于同心管11的外表面且环绕于檐部结构13与同心管 11的连接处,涡流发生装置组14并安装于檐部结构13的上表面。每个涡流发生装置组13由所在同一檐部结构13的一个或者多个涡流发生子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檐部结构13设置有多个通孔 131。
本实用新型的涡流发生装置组14的作用是使油烟气体产生涡流,从而提高脱油的能力。通孔131的作用是能够在油烟分离器1 旋转时,将汇聚成大颗粒的油粒子,脱离油烟分离器1内部,大大提高油烟粒子的分离效果。
烟机主体还设置有抽风组件和集油装置4,抽风组件固定安装于外壳2的内部且位于油烟分离器1的上方,抽风组件还与出气口连接,集油装置4装配于外壳2的底部。抽风组件设置有风机、风轮和蜗壳,风机装配于蜗壳内部,风轮与风机传动连接,蜗壳固定安装于外壳2的内部且位于油烟分离器1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外壳2为球体结构。
该油烟机的工作原理是:开启油烟机,电机3带动油烟分离器1,抽风组件的风轮同时转动,油烟粒子在油烟机内部经过七层分离,最终于几乎洁净的气体再经出气口排出,如图9所示。这七层分离具体如下:
第一层分离,惯性分离:油烟经由外壳2的外壳进气口21进入烟机内部,油烟进入外壳进气口21后进入环状片22,因为外壳2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和外壳进气口21面积的骤变,气流速度会加快,惯性动量也相对地增加。并且油烟会在环状片22周围形成很薄的边界层,又因为外壳2的外壳进气口21与环状片22 呈夹角,迫使油烟沿环状片22要向下流动后才往上流动进入油烟分离器1,因此较重的油在向下的惯性运动中与原油烟流场分开往下运动收集在外壳2底部的集油装置4,实现第一次惯性分离。
第二层分离,涡旋分离:经过第一层分离的油烟粒子在环状片22的方向由下转上的流动中进一步发生流场分离,油烟粒子在流场分离下造成不稳定流场,进一步形成涡流。流场或涡流会与邻近的流场或涡流相互交互影响,在环状片22形成不停自旋转的流场,这时的旋转涡流达到最大涡量。余下部分较轻的油烟会不停在环状片22的旋转涡流积累,当积累到一定重量时,流场支撑不住油滴的重量,就会向下掉或沿着环状片22流至集油装置4。
第三层分离,离心力分离:檐部结构13跟随同心管11旋转形成离心力,离心力与风轮的吸引力相互作用。在经第二次分离后,余下部分较轻的油烟在进入同心管11时先接触到檐部结构13 的最外端再进入同心管11,檐部结构13最外端的离心力会把部分流体或者油烟粒子带离或阻挡进入同心管11内部并往外移动,再以较高的切线速度甩出,被甩出粒子会落在环状片22,最后沿着环状片22流动到集油装置4。
第四层分离,惯性分离和离心力分离:经第三层分离后,剩下的质量较轻的油烟同时受到离心力和吸引力作用,但是相对的吸引力大于离心力。这些油烟的其中一部分会经过通孔131向相邻檐部结构13流动,因惯性作用与其他的油烟或者油烟粒子汇聚成较大油烟粒子往下流动,又因离心力作用,油烟粒子并以较高切线速度甩出最后沿着环状片22流动到集油装置3。
第五层分离,同心管11的气旋离心力和二次涡旋生成:同心管11内壁旋转形成气旋,同心管11是低压区在离心力作用下,管道内流体或者粒子等往管道壁移动,管壁形成高切线速度,部分油烟被阻挡向上流动。另外,余下的油烟会在涡流生成装置形成涡流,不停自旋转,捕捉油烟不让油烟逃离管道。当吸引力和离心力去除后,不停自旋转的二次涡流和在管壁进行高切线运动的油烟会沿着内管壁因重力向下流动收集至集油装置4。
第六层分离,扰流装置111分离:同心管11一端的扰流装置 111对剩下的油烟产生发生流场分离,借由流场分离,把部分油烟因流场的不稳定性而阻挡不往长上流动及自旋转的涡流捕捉油烟。
第七层分离,风轮离心力分离:经过前六层分离后,剩下少量非常轻的油烟粒子因压力差而吸入抽风组件的风轮,转动的风轮形成离心力把余下少量的油烟粒子甩到风机的内壁上,最后近乎干净的气体经出气口排出外部。
该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其油烟分离器1和外壳2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油烟气体进入油烟分离器1的缝隙小,使油烟气体进入油烟分离器1时得到提速,增加油烟分离器1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从而提高该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的吸烟能力。同时该多次离心分离油烟的油烟机能避免含油烟粒子的空气与风轮接触,能够在油烟机内部有效脱除油烟粒子。
实施例2。
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如图8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檐部结构13与环状片22的最小距离为D,优选为10mm,也可以为2mm~100mm范围内的任意数值,具体以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的檐部结构13与环状片22的较实施例1的油烟分离器1与外壳2的最小距离更小,即缝隙更小,油烟气体进入油烟分离器1时速度更快,油烟分离器1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更大,该油烟机的吸烟能力较实施例1更强。
实施例3。
一种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n=4,即本实施例的同心管11设置有 4条。
该能提高内部压力差的油烟机与实施例1相比,增多了一条同心管11,也就是增加了油烟分离器1在外壳2内部的空间体积,从而减少了同心管11进气口的面积,提高气体进入速度,增加同心管11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压力差,从而能提高油烟粒子的分离速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