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炉膛及含有其的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199发布日期:2018-11-16 21: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炉膛及含有其的炉灶。



背景技术:

目前,炉膛在使用过程中有需要临时将锅体移出炉膛远离热源的情况,而且锅体大多在完成每一次使用后,需要将锅体搁置等待下一次使用;现有的炉膛存在不便于搁置锅体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有需要临时将锅体移出炉膛远离热源时,通常通过做菜者手持锅体手柄将锅体揣起,做菜者频繁长时间操作,易产生疲劳;另外,存在不便于将锅体搁置在的炉膛附近等待下一次使用的问题,也不易于做菜者在需要时取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临时搁置锅体,便于做菜者使用锅体时可迅速将锅体放置到炉膛上、便于安装反射板、节能环保的节能炉膛;另外,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炉膛的炉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炉膛,包括炉膛本体、炉头和生火装置,所述炉头安装在所述炉膛本体下端,所述生火装置安装在所述炉头内;所述炉膛本体上端为开口的膛口,内部为炉膛腔;所述炉膛本体膛口边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能辅助将锅体平稳搁置在所述炉膛本体边沿上的托锅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炉膛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膛本体膛口边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能辅助将锅体平稳搁置在炉膛本体边沿上的托锅凹槽;做菜者在做菜时,需要将需要临时将锅体移出炉膛远离热源时,通过做菜者手持锅体手柄将锅体揣起,再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上,手握住锅体手柄便可;此时,托锅凹槽起到辅助的作用,分担了锅体的重量,从而减轻做菜者的劳动强度;在需要将锅体搁置等待下一次使用时,可以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上,再将锅体倾斜放置使锅体边沿止抵在灶台上;从而将锅体搁置在的炉膛附近,便于做菜者下一次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炉膛具有便于临时搁置锅体,减轻做菜者的劳动强度,便于做菜者使用锅体时可迅速将锅体放置到炉膛上等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托锅凹槽为所述炉膛本体膛口端面周向外沿凹陷形成、且呈与锅体底部相适配的圆弧状结构;使得锅体底部与托锅凹槽接触良好,便于平稳搁置锅体。

进一步,所述炉膛本体膛口边沿靠近所述炉膛腔的一侧设有用于使锅体能与炉膛本体内侧壁贴紧密封的斜面;锅体放置于炉膛腔上部之后将炉膛腔上端封闭,可有效降低噪音污染;炉膛腔内燃料燃烧后的热气先向上运动至锅体底部,然后由锅体底部反射后向下运动通过烟管排出;从而热气可以在炉膛腔内存留较长的时间,与锅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因此防止热量损失,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进一步,所述托锅凹槽开设在所述斜面的外部;有利于将锅体放置于炉膛腔上部之后将炉膛腔上端封闭。

进一步,所述炉膛本体外侧壁上设有由上向下倾斜的斜烟管,所述斜烟管与所述炉膛腔相连通;相对于水平设置的烟管,其能延长热气在炉膛腔内的存留时间,有利于热量与锅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相对于竖直设置的烟管,斜烟管有利于热气的排放。

进一步,所述斜烟管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斜烟管间隔设置在所述炉膛本体的周向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炉膛本体的中下部;提高热气排放的通畅性。

进一步,所述炉膛腔内安装有热量反射装置,所述热量反射装置搁置于所述炉膛腔的内侧壁;所述热量反射装置呈倒锥形结构;反射板可以很好反射热量至锅底,提高锅体的升温速度和换热效率;还可以储存热量,实现二次放热。

进一步,所述热量反射装置包括多块反射板和用于安装所述反射板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安装在炉头内的炉心周侧;所述反射板呈扇形状结构,所述反射板圆弧较短的一端竖直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环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安装块的安装通孔,多块所述安装块一一对应的适配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便于快速拆装反射板;而且可以预先将多块反射板安装在安装环上形成热量反射装置;再将热量反射装置安装到炉膛腔内,使热量反射装置贴合搁置在炉膛腔的内侧壁,可实现快速拆装;且可以使得多块反射板之间的间隙较小,提高热量反射装置的反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炉灶,包括上述节能炉膛,还包括托锅部件,所述托锅部件设置在灶台上,所述托锅部件辅助所述托锅凹槽共同支撑并托住所述锅体将所述将锅体平稳搁置在所述托锅凹槽和所述托锅部件上;在需要将锅体搁置等待下一次使用时,可以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上,再将锅体倾斜放置使锅体边沿止抵在灶台上;从而将锅体搁置在的炉膛附近,便于做菜者在下一次使用。

进一步,所述托锅部件包括两根支撑折弯杆,两根所述支撑折弯杆间隔设置在灶台上,且其折弯的一端朝上设置,开放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灶台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炉膛本体设置有多个托锅凹槽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量反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炉膛本体,2、炉头,3、热量反射装置,4、托锅部件,5、灶台,10、炉膛腔,11、托锅凹槽,12、斜面,13、斜烟管,30、反射板,31、安装环,301、固定块,302、安装块,311、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节能炉膛,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炉膛本体1、炉头2和生火装置,所述炉头2安装在所述炉膛本体1下端,所述生火装置安装在所述炉头2内;所述炉膛本体1上端为开口的膛口,内部为炉膛腔10;所述炉膛本体1膛口边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能辅助将锅体平稳搁置在所述炉膛本体1边沿上的托锅凹槽1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炉头2包括炉头本体、炉心以及炉头气管,炉头本体上端开口,内部为炉体内腔;本实施例的生火装置包括点火针、预混燃气管和鼓风机。炉头气管与供风装置相连接,炉头气管由炉头2底部穿过炉头外壁和进入炉头内腔内,炉心安装在炉头气管的顶端且伸入炉膛腔10内,点火针安装在炉心的上方。炉头气管的另一端与预混燃气管相连接,预混燃气管的另一端与燃气喷嘴以及鼓风机相连接,鼓风机中鼓入的空气与燃气在预演燃气管中混合后由炉头气管进入炉膛腔10内,经点火针引燃后在炉心处燃烧向锅体提供热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炉膛本体1下端设有炉膛法兰盘,所述炉头2上端相对应于所述炉膛法兰盘设有炉头法兰盘;所述炉头法兰盘与所述炉膛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在炉膛本体1膛口边沿上开设有一个托锅凹槽11,从而可以将做菜者在做菜时,需要将需要临时将锅体移出炉膛远离热源时,通过做菜者手持锅体手柄将锅体揣起,再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11上,手握住锅体手柄便可;此时,托锅凹槽11起到辅助的作用,分担了锅体的重量,从而减轻做菜者的劳动强度;在需要将锅体搁置等待下一次使用时,可以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11上,再将锅体倾斜放置使锅体边沿止抵在灶台5上;从而将锅体搁置在的炉膛附近,便于做菜者在下一次使用,且减轻做菜者的劳动强度,便于做菜者使用锅体时可迅速将锅体放置到炉膛上。如图2所示,托锅凹槽11可以根据需要开设有三个,满足将锅体按不同的摆放角度放置,以方便做菜者出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托锅凹槽11为所述炉膛本体1膛口端面周向外沿凹陷形成、且呈与锅体底部相适配的圆弧状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托锅凹槽11呈与锅体底部相适配的圆弧状结构,圆弧的边上倒圆,当锅体放置在托锅凹槽11上时,锅体底部与托锅凹槽11接触良好,便于平稳搁置锅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炉膛本体1膛口边沿靠近所述炉膛腔10的一侧设有用于使锅体能与炉膛本体1内侧壁贴紧密封的斜面12。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炉膛本体1呈漏斗状结构,炉膛腔10也呈漏斗状结构;本实施例的斜面12由炉膛腔10的外侧向炉膛腔10内倾斜,倾斜角度为锐角;当锅体放置于炉膛腔10上部之后可将炉膛腔10上端封闭,从而有效降低噪音污染;炉膛腔10内燃料燃烧后的热气先向上运动至锅体底部,然后由锅体底部反射后向下运动通过烟管排出;从而热气可以在炉膛腔10内存留较长的时间,与锅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因此防止热量损失,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托锅凹槽11开设在所述斜面12的外部。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托锅凹槽11开设有斜面12的外部,防止因开设托锅凹槽11而影响将锅体放置于炉膛腔10上部之后的密闭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炉膛本体1外侧壁上设有由上向下倾斜的斜烟管13,所述斜烟管13与所述炉膛腔10相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斜烟管13由上向下倾斜设在炉膛本体1外侧壁上,斜烟管13的另一端与排烟管相连接;通过斜烟管13排放烟气,能延长热气在炉膛腔10内的存留时间,有利于热量与锅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且斜烟管13有利于热气的排放,兼具水平设置的烟管和竖直设置的烟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斜烟管13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斜烟管13间隔设置在所述炉膛本体1的周向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炉膛本体1的中下部。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斜烟管13设有两根或三根,通过设置两根或三根斜烟管13来排烟以及排气,能提高热气排放的通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所述炉膛腔10内安装有热量反射装置3,所述热量反射装置3搁置于所述炉膛腔10的内侧壁;所述热量反射装置3呈倒锥形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反射板30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烟气可穿过通气孔进入到斜烟管13附近后由斜烟管13排出;本实施例的反射板30可以很好反射热量至锅底,提高锅体的升温速度和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热量反射装置3包括多块反射板30和用于安装所述反射板30的安装环31,所述安装环31安装在炉头内的炉心周侧;所述反射板30呈扇形状结构,所述反射板30圆弧较短的一端竖直连接有固定块301,所述固定块301的侧壁上连接有安装块302;所述安装环3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安装块302的安装通孔311,多块所述安装块302一一对应的适配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311内。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热量反射装置3安装在炉心的周侧,本实施例的安装环31上的安装通孔311呈四边形状结构,固定块301也呈四边形状结构,固定块301水平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301有外侧面,便于快速拆装反射板30;而且可以预先将多块反射板30安装在安装环31上形成热量反射装置3;再将热量反射装置3安装到炉膛腔10内,使热量反射装置3贴合搁置在炉膛腔10的内侧壁,可实现快速拆装热量反射装置3;且可以使得多块反射板30之间的间隙较小,提高热量反射装置3的反射效果。

在使用本实施例一提供的节能炉膛时,先设置好本实施例的节能炉膛,使托锅凹槽11朝向做菜人站立一侧的灶台5边缘;做菜者在做菜时,需要将需要临时将锅体移出炉膛远离热源时,通过做菜者手持锅体手柄将锅体揣起,再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11上,手握住锅体手柄便可;此时,托锅凹槽11起到辅助的作用,分担了锅体的重量,从而减轻做菜者的劳动强度;在需要将锅体搁置等待下一次使用时,可以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11上,再将锅体倾斜放置使锅体边沿止抵在灶台5上;从而将锅体搁置在的炉膛附近,便于做菜者在下一次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托锅凹槽1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托锅凹槽11呈朝所述炉膛本体1外侧的一端开口的扇形结构,且其边沿均呈与所述锅体底部相适配的倒圆弧。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将托锅凹槽11呈朝所述炉膛本体1外侧的一端开口的扇形结构,并在边上进行倒圆弧,使得锅体底部与托锅凹槽11接触良好,便于平稳搁置锅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炉灶,如图5所示,包括上述节能炉膛,还包括托锅部件4,所述托锅部件4设置在灶台5上,所述托锅部件4辅助所述托锅凹槽11共同支撑并托住所述锅体将所述将锅体平稳搁置在所述托锅凹槽11和所述托锅部件4上。具体的,锅体底部一侧止抵在托锅凹槽11上,锅体底部一侧止抵在托锅部件4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托锅部件4包括两根支撑折弯杆,两根所述支撑折弯杆间隔设置在灶台5上,且其折弯的一端朝上设置。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在灶台5上相对应于托锅凹槽11设有由两根支撑折弯杆构成的托锅部件4,两根支撑折弯杆间隔设置在灶台5上,折弯的一端朝上设置,开放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灶台5上。当将锅体倾斜放置将锅体边沿止抵在两根支撑折弯杆时;折弯的一端止抵在锅体底部。

具体的,托锅凹槽11、托锅部件4与锅体底部的接触可为面接触,也可为点接触。具体的,托锅部件4可以为支撑柱或者支撑凸块等,当托锅部件4采用支撑柱或者支撑凸块,需要在支撑柱或者支撑凸块的上端设置用于支撑锅体底部的圆弧。具体使用时,灶台5上还应设有进水管、出水管等。

本实施例三时与实施例一的具体实施方式相似,其区别是:在需要将锅体搁置等待下一次使用时,可以将锅体底部搁置在托锅凹槽11上,再将锅体倾斜放置使锅体边沿止抵在两根支撑折弯杆上;从而将锅体搁置在的炉膛附近,便于做菜者在下一次使用。

另外,除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外,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炉头2、鼓风机、点火针等可参考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方案,而这些常规技术方案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用新型在此不进行详细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