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151发布日期:2018-11-07 22:1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如图1所示,微波炉等加热烹调器为长方体形状,具备用于放置待加热食物的加热腔以及能够从加热腔前方的开口封闭烹调腔的门体。这种门体一般为侧拉式或下拉式的开门结构,即,门体能以开口侧边或下边为轴,侧旋或下旋地打开。

除了这种传统的长方体形状的加热烹调器外,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圆筒形的加热烹调器。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因其独特的外观能够给用户提供新的体验而受到用户欢迎。这种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可像上述那样设置侧拉式的开门方式,还可适配于圆筒形的腔体,使门体相对于腔体侧滑来实现开关门。

本发明人在实现上述侧滑式、侧拉式或下拉式开关门方式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开门方式都需要通过人为机械的大力量动作来实现开门功能,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产品逐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烹调器,其门体能够在打开或关闭开口时自动停止转动而增加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圆筒形的腔体,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加热腔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半圆筒形的门体,其设置于腔体,用于封闭或打开开口;后支撑板,设置于腔体的外侧,用于从后侧支撑腔体;其中,在腔体、后支撑板和门体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传感器,用于感应门体是否打开或关闭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门体的转动接通或断开加热烹调器上的传感器,用于感应门体是否完全打开或关闭开口,在传感器感应到门体完全打开或关闭开口后,传感器控制门体停止转动,从而实现加热烹调器自动打开或关闭门体的功能,不再需要用户触碰门体或另外设置控制门体停止转动的按钮,避免由于用户不小心触碰门体造成的烫伤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烹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腔体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后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感器还包括第三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腔体上设有第一传感器,门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后支撑板上设有第一传感器,门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上设有第一传感器,腔体上对应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后支撑板上对应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感器还包括第四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设置于门体的两端,后支撑板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设置于门体的两端,腔体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腔体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后支撑板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的运动轨迹为半个圆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的运动轨迹为整个圆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加热烹调器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闭合状态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打开状态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传感器安装位置的结构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2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座,20腔体,21底壁,22顶壁,23后壁,24搅拌腔,25搅拌腔盖板,32后支撑板,33后侧外罩,34加热腔,50门体,60门体驱动齿轮,612第一传感器,614第二传感器,616第三传感器,618第四传感器,7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2至图7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图3为门体50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加热烹调器包括底座10,底座10内部可形成供电源板、磁控管、变频器等电器件安装的下电器室(未图示);腔体20,其设置于底座10,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34,加热腔34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50,其设置于腔体20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加热腔34的开口;上盖70,其盖设于腔体20之上,内部可形成供风扇、语音控制模块等电器件安装的上电器室(未图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腔体20及其关联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腔体20主要包括:围成加热腔34的底壁21、顶壁22及后壁23;与后壁23重合且分隔而设置的、用于支撑顶壁22等部件的后支撑板32以及盖设于后支撑板32外侧的后侧外罩33。对应于上述底座10可为圆形、类圆形或圆角矩形等形状,腔体20可为圆柱形、类圆柱形或横截面为圆角矩形的柱体等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以腔体20是圆柱形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底壁21呈圆形板状,且其中央部分向底座10侧下凹而形成搅拌腔24。搅拌腔24通过搅拌腔盖板25相对加热腔34隔开。搅拌腔盖板25由可透过微波的材质形成。后壁23呈大致半圆的弧形,沿底壁21的外周而设置,顶壁22同样为圆形板状,其外周与后壁23连接,由此,底壁21、顶壁22及后壁23形成为前侧(用户操作加热烹调器时面对的一侧)开口、后侧封闭的加热腔34,该开口可由门体50封闭或打开。

此外,可选地,如图5所示,还可在底座10内安装有门体驱动电机(未图示),其上端设置门体驱动齿轮60,门体驱动齿轮60可与门体50齿啮合,这样一来,门体50可在门体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自动旋转。

对于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加热烹调器,即使门体50封闭了加热腔34的开口,微波仍可能由门体50与腔体20之间的缝隙泄露出来,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后壁23的左右两个边缘处分别竖直设置左侧扼流齿26及右侧扼流齿27,在顶壁22的开口侧外周上方设置大致半环形的上侧扼流齿28,在底壁21的开口侧外周下方设置大致半环形的下侧扼流齿29。

在该实施例中,微波为高频波,扼流齿可阻止高频波通过,将扼流齿设置于腔体20与门体50之间,可抵消由门体50与腔体20之间的缝隙溢出的微波,提高微波屏蔽效能,避免微波泄漏对人体的伤害,提高加热烹调器使用时的安全性。

具体地,在腔体20、后支撑板32和门体5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传感器,用于感应门体50是否打开或关闭开口。

在该实施例中,门体50在门体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实现自动转动,以使形成于腔体20上的开口自动打开或关闭,在开口打开时用户可通过开口将食物放置在加热腔34内,在开口关闭时可保证加热腔34的密封性。且在加热烹调器上设置了传感器,利用门体50的转动接通或断开传感器,以使传感器能够感应到门体50是否已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或开口关闭位置,当门体50转动到上述位置时,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以关闭门体驱动电机,门体50停止转动,不再需要用户触碰门体50或另外设置控制门体50停止转动的按钮,避免由于用户不小心触碰门体50造成的烫伤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612和第二传感器614。

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设置为两个即可实现感应门体50是否已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或开口关闭位置,减少加热烹调器内的电器件,简化了内部的电路结构,使感应门体50是否已转动到上述位置的感应电路结构更加简单。

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612和第二传感器614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案:

实施例1

腔体20上设有第一传感器612,后支撑板32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614。

在该实施例中,后支撑板32与腔体20形成用于容置门体50的缝隙,将第一传感器612和第二传感器614分别设置在腔体20和后支撑板32上,以使上述两个传感器位于门体50的两侧,门体50在转动过程中可接通或断开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感应,当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或开口关闭位置后,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以关闭门体驱动电机,门体50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门体50的运动轨迹为半个圆周,即打开开口可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关闭开口时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逆时针转动实现,即门体50转动180度,或者反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612、第二传感器614和第三传感器616。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三个传感器之间相互感应判断门体50是否已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或开口关闭位置,从而降低传感器判断门体50转动到上述某一位置的失误的可能性,提高三个传感器及其关联电路构成的感应电路感应门体50的位置的准确性,减少误判。

在本实施例中,门体50的运动轨迹为半个圆周,即打开开口可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关闭开口时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逆时针转动实现,即门体50转动180度,或者反向设置;或者门体50的运动轨迹为整个圆周,即打开开口可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关闭开口时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即门体50转动360度,或者反向设置。

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612、第二传感器614和第三传感器616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案:

实施例2

腔体20上设有第一传感器612,门体5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614,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616。

其工作原理为:在打开开口的过程中,利用门体50的持续转动,门体50一端的第二传感器614与腔体2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断开,直至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位于门体50另一端的第三传感器616与腔体2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接通,此时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门体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以使门体50停止转动,开口被打开;在开口关闭的过程中,利用门体50的持续转动,位于门体50另一端的第三传感器616与腔体2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断开,直至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关闭位置,门体50一端的第二传感器614与腔体2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接通,此时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门体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以使门体50停止转动,开口被关闭。

实施例3

后支撑板32上设有第一传感器612,门体5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614,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616。

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传感器612设置在后支撑板32上,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近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门体50上设有第一传感器612,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传感器614和第三传感器616。

在该实施例中,其工作原理为:在打开开口的过程中,利用门体50的持续转动,门体5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一侧的第二传感器614断开,直至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门体5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另一侧的第三传感器616接通,此时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门体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以使门体50停止转动,开口被打开;在开口关闭的过程中,利用门体50的持续转动,门体5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另一侧的第三传感器616断开,直至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关闭位置,门体50上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一侧的第二传感器614接通,此时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门体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以使门体50停止转动,开口被关闭。

实施例5

门体50上设有第一传感器612,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传感器614和第三传感器616。

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传感器614和第三传感器616设置于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两侧,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近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612、第二传感器614、第三传感器616和第四传感器618。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四个传感器之间相互感应判断门体50是否已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或开口关闭位置,进一步降低传感器判断门体50转动到上述某一位置失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四个传感器及其关联电路构成的感应电路感应门体50的位置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产生误判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门体50的运动轨迹为半个圆周,即打开开口可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关闭开口时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逆时针转动实现,即门体50转动180度,或者反向设置;或者门体50的运动轨迹为整个圆周,即打开开口可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关闭开口时通过门体驱动电机驱动门体50顺时针转动实现,即门体50转动360度,或者反向设置。从而实现门体50的多种转动方式。

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612、第二传感器614、第三传感器616和第四传感器618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案:

实施例6

第一传感器612和第二传感器614设置于门体50的两端,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三传感器616和第四传感器618。

其工作原理为:在打开开口的过程中,利用门体50的持续转动,门体50一端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一侧的第三传感器616断开,门体50另一端的第二传感器614与位于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另一侧的第四传感器618断开,直至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打开位置,门体50一端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另一侧的第四传感器618接通,门体50另一端的第二传感器614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一侧的第三传感器616接通,此时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门体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以使门体50停止转动,开口被打开;在开口关闭的过程中,利用门体50的持续转动,门体50一端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另一侧的第四传感器618断开,门体50另一端的第二传感器614与位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一侧的第三传感器616断开,直至门体50转动到预设的开口关闭位置,门体50一端的第一传感器612与位于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一侧的第三传感器616接通,门体50另一端的第二传感器614与位于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另一侧的第四传感器618接通,此时传感器向门体驱动电机发出关闭信号,门体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以使门体50停止转动,开口被关闭。

实施例7

第一传感器612和第二传感器614设置于门体50的两端,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三传感器616和第四传感器618。

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传感器616和第四传感器618设置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两侧,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6的工作原理近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9

如图6和图7所示,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一传感器612和第二传感器614,后支撑板32上对应开口的两侧设有第三传感器616和第四传感器618。

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传感器612和第二传感器614设置于腔体20上对应开口的两侧,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6的工作原理近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