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431发布日期:2019-03-19 21:1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上通常设置有导风门,导风门能够起到改变空调器内吹出的风的流向作用,但常见的导风门对风向的改变较小,无法满足用户对风向的差异化需求,风只通过一级引导,难免存在风向单一、角度不易控制的问题;同时,现有导风门与周围结构间的设计间隙不合理,在长期运行后,发生较小变形也易引起与周围结构的运动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导风结构,用以改善风的流向,满足差异化需求,并调整结构间隙,减少运动干涉,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风结构,包括:

至少一导风门;

用于悬挂所述导风门的连接片;所述导风门绕所述连接片转动并在打开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导风门设置于所述面框和所述导风架所界定的风道内,并在关闭状态下,至少部分的遮盖所述风道端部;在打开状态下,引导经由所述风道内部吹向所述风道端部的风的流向;

所述导风门沿宽度方向设置于前面板底部;

所述导风门沿长度方向介于中框之间;

所述导风门绕所述连接片转动,能够至少部分的遮蔽所述前面板底部与所述中框两侧边框所界定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门预设有多级导风状态,随着所述导风门的转动,所述导风门在各级导风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用于改变风道内风的流向;所述导风叶片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风进行第一级流向改变,所述导风门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风进行第二级流向改变;所述第一级流向与所述第二级流向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导风门(1)位于所述中框(13)两侧边框正中间位置时,所述导风门与中框两侧边框间隙为D5,其中,当所述导风门的长度小于720mm时,所述1.5≤D5≤3mm;当所述导风门的长度大于720mm时,所述3mm≤D5≤6mm。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门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经由支撑片进行铰接固定,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绕所述连接片上的转轴孔轴线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在闭合状态下靠近所述导风架一端的端部包括一大端和一小端,所述小端由所述大端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大端与所述小端过渡区域形成一容置槽,在所述第一导风板闭合状态下,所述小端用于至少部分的遮盖所述导风架边缘。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风门绕所述连接片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距所述转轴孔的最远端,所划过的转动路径为S;且所述第一导风板至少一端端部的转动路径形成的圆周,其直径大于所述风道的最小间隙;所述导风叶片与转动路径S的最小间隙为D4,其中,4mm≤D4≤10mm。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门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面框一端距所述面框的最大间隙为D2,其中9mm≤D2≤16mm。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风门绕所述连接片转动过程中,所述导风门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任何一端端部的转动路径形成的圆周,其直径始终小于所述风道的最小间隙;所述导风门的所述第一导风板或所述第二导风板距所述转轴孔的最远端,所划过的转动路径为T;所述第一导风板在闭合状态下靠近所述导风架一端的端部与所述面板之间的间隙为D1,其中5mm<D1≤13mm。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架与所述转动路径T的最小间隙为D3,其中,D3≥4mm;述导风叶片与转动路径T的最小间隙为D4,其中,4mm≤D4≤10mm;所述导风门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面框一端距所述面框的最大间隙为D2,其中9mm≤D2≤16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风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所述导风结构能够对风道内的风进行多级流向改变,从而改善风的流向,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高舒适度;

(2)所述导风结构对现有导风门的结构间隙进行合理化调整,从而减少运动干涉,保证在长期运行后所述导风结构发生较小变形与周围结构运动干涉的情况发生,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上述所述的导风结构。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导风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垂直于长度方向剖面的局部视图一;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垂直于长度方向剖面的局部视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图6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关闭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打开状态下的局部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风门,2-连接片,3-导风架,4-面框;5-导风叶片;6-第一导风板;7-第二导风板;8-导风凹部;9-转轴孔;10-大端;11-容置槽;12-小端;13-中框;14-导风板缺口;15-第一卡片;16-第二卡片;17-转轴组件;18-支撑片;20-前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结构,包括至少一导风门1,用于悬挂所述导风门1的连接片2;所述导风门1绕所述连接片2转动并在打开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导风门1设置于所述面框4和所述导风架3所界定的风道内,并在关闭状态下,至少部分的遮盖所述风道端部;在打开状态下,引导经由所述风道内部吹向所述风道端部的风的流向。

较佳的,所述导风门1预设有多级导风状态,随着所述导风门1的转动,所述导风门1在各级导风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导风叶片5,所述导风叶片5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用于改变风道内风的流向;

较佳的,所述导风叶片5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风进行第一级流向改变,所述导风门1用于用于对所述风道内的风进行第二级流向改变;所述第一级流向与所述第二级流向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度。

较佳的,所述导风门1绕所述连接片2的转轴孔9的轴线转动。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导风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2、图9所示,所述导风门1包括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所述第二导风板7之间经由支撑片18进行铰接固定,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所述第二导风板7绕所述连接片2上的转轴孔9轴线同步转动;

所述导风门1的所述第一导风板6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导风板7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出至少一个第一卡片15和至少一个第二卡片16,所述第一卡片15与所述第二卡片16平行并排设置;所述连接片2上设置有转轴孔9,所述第一卡片15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孔9对应的安装孔,在安装状态下,将所述连接片2置于所述第一卡片15与所述第二卡片16之间,将至少一转轴组件17同时穿过所述转轴孔9与所述安装孔,从而将所述导风门1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片2上;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所述第二导风板7绕所述连接片2的转轴孔9轴线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卡片15与所述第二卡片16同时卡合所述连接片2,减少所述导风门1沿轴向方向的窜动,同时实现精准定位,便于安装。

所述第二导风板7与所述连接片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缺口14,用于给所述连接片2留出空间,便于所述导风门1绕所述连接片2转动。

较佳的,所述第一导风板6、所述第二导风板7与所述支撑片18之间限定出一导风凹部8。

实施例三

如上述所述的导风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风板6在闭合状态下靠近所述导风架3一端的端部包括一大端10和一小端12,所述小端12由所述大端10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大端10与所述小端12过渡区域形成一容置槽11,在所述第一导风板6闭合状态下,所述小端12用于至少部分的遮盖所述导风架3边缘;

较佳的,在所述第一导风板6闭合状态下,所述容置槽11与所述导风架3边缘贴合。

实施例四

如上述所述的导风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风门1绕所述连接片2转动过程中,所述导风门1的所述第二导风板7距所述转轴孔9的最远端,所划过的转动路径为S;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门1具有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所述第二导风板7,在所述导风门1绕所述连接片2转动过程中,所述导风门1的所述第一导风板6至少一端端部的转动路径形成的圆周,其直径大于所述风道的最小间隙;

所述导风叶片5与转动路径S的最小间隙为D4,其中,4mm≤D4≤10mm。

所述导风门1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6靠近所述面框4一端距所述面框4的最大间隙为D2,其中9mm≤D2≤16mm。

实施例五

如上述所述的导风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5至图8所示,所述导风门1沿宽度方向设置于前面板20底部,所述导风门1沿长度方向介于中框13之间;所述导风门1绕所述连接片2转动并在打开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用于至少部分的遮蔽所述前面板20底部与所述中框13两侧边框所界定的区域;

当所述导风门1位于所述中框13两侧边框正中间位置时,所述导风门1与中框13两侧边框间隙为D5,其中,当所述导风门1的长度小于720mm时,所述1.5mm≤D5≤3mm;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所述导风门1的长度小于720mm时,D5的最小间隙要大于1.5mm,从而避免热胀引起导风门变长与中框干涉,D5的最大间隙要控制在3mm内,从而确保整体结构缝隙较小,外观美观;

当所述导风门1的长度大于720mm时,所述3mm≤D5≤6mm;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所述导风门1的长度大于720mm时,D5的最小间隙要大于3mm,从而避免热胀引起导风门变长与中框干涉,D5的最大间隙要控制在6mm内,从而确保整体结构缝隙较小,外观美观。

实施例六

如上述所述的导风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结合图10所示,本实施中,所述导风门1具有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所述第二导风板7,在所述导风门1绕所述连接片2转动过程中,所述导风门1的所述第一导风板6与所述第二导风板7任何一端端部的转动路径形成的圆周,其直径始终小于所述风道的最小间隙;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门1的所述第一导风板6或所述第二导风板7距所述转轴孔9的最远端,所划过的转动路径为T;

此时,所述第一导风板6在闭合状态下靠近所述导风架3一端的端部与所述面板之间的间隙为D1,其中5mm<D1≤13mm;

所述导风架3与所述转动路径T的最小间隙为D3,其中,D3≥4mm。

所述导风叶片5与转动路径T的最小间隙为D4,其中,4mm≤D4≤10mm。

所述导风门1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6靠近所述面框4一端距所述面框4的最大间隙为D2,其中9mm≤D2≤16mm。

实施例七

如上述所述的导风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中,所述导风门1仅具有第一导风板6,所述导风门1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6靠近所述面框4一端距所述面框4的最大间隙为D2,其中9mm≤D2≤16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