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锡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690发布日期:2018-12-11 20:1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锡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熔炉,特别涉及一种熔锡炉。



背景技术:

锡是银白色金属,质软且有良好延展性,也是一种低熔点的金属,熔点为232℃。锡锭是锡冶炼厂的产品形式,是一切锡深加工的基本原料,工厂中生产锡条、锡球、锡丝等焊料时,就需要对锡锭进行处理,其第一步就是通过熔锡炉将锡锭进行熔融,利用加热元件对熔锡炉内的坩埚进行升温,将锡锭熔融为锡液时再放入浇注模具上进行冷却成型。

公告号为CN10439045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均质熔化炉,它包括炉体和用于固定炉体的支架,所述炉体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炉壳、炉衬、加热元件和坩埚,所述加热元件环绕坩埚的外表面设置,所述坩埚设置有炉盖,所述炉盖上设置有搅拌器,该搅拌器的搅拌轴渗入坩埚内部并通过设置在搅拌轴底端的搅拌叶轮对坩埚内的熔融液体进行搅拌。

上述这种金属均质熔化炉,当锡锭熔融成锡液时,由于搅拌叶轮的位置固定,只能对坩埚部分的锡液进行搅拌,搅动范围较小,这就会使得坩埚内仍存在较多的锡液无法得到均匀熔合,其内部的分子结构及状态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浇注后的元件容易产生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锡炉,具有能够增大搅拌组件的搅动范围,从而使得锡液的搅拌效果更加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熔锡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坩埚,所述坩埚通过加热元件加热,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上同轴固定有搅拌所述坩埚内锡液的搅拌组件;

所述安装柱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手轮、传动链条、设在安装柱上的升降导柱和套设于升降导柱上的升降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

所述安装柱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手轮转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柱上位于第一齿轮的上方设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链条的两端均与所述升降架固定,所述传动链条依次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升降架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旋入所述升降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导柱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锡锭熔融成锡液状态后,手轮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正反转,传动链条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后会带动升降架对应地上下移动,再利用锁紧螺栓固定升降架的位置,从而使得搅拌组件能够对坩埚内不同高度的锡液进行搅拌,增大了搅拌范围,使得锡液分子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浇筑的元件不易产生质量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手轮上设有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三齿轮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四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三齿轮,转动手轮后,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从而能够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座、搅拌叶片和搅拌环;

所述搅拌座与所述搅拌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沿所述搅拌座的圆周方向阵列且倾斜设置,所述搅拌叶片的一端与所述搅拌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搅拌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使搅拌轴转动,利用搅拌叶片对锡料进行搅拌,同时搅拌叶片的倾斜设置能够增大其搅拌时与锡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锡液的搅拌效果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片的设置数量为3~5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叶片设置数量过多时,其搅动锡液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不仅对锡料的均匀搅拌产生影响,且长期工作时对驱动电机的损耗也较大,因此将搅拌叶片设置为3~5个,可满足正常的搅拌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环的侧壁沿其轴线对称设置有倾斜的挡料桨,所述挡料桨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搅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组件转动时挡料桨也会同时对锡液进行搅拌,且挡料桨的倾斜方向与搅拌叶片相反,进一步增加了锡液搅拌时的扰动程度,从而使得锡液的搅拌效果更加优异。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座上同轴固定有连接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卡紧抱箍,所述连接轴插入至所述卡紧抱箍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紧抱箍能够方便搅拌组件的安装与拆卸,从而方便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坩埚上设置有密闭其开口的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供所述搅拌轴竖直穿过的过孔;

所述封盖上设有与所述搅拌轴适配且与所述过孔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远离所述过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封盖的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坩埚内进行锡料搅拌时,挡板能够对高温锡液进行阻挡,从而使得其不易溅出而烫伤工作人员。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朝向所述坩埚开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封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上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其宽度相同的第二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流板能够保护封盖,使得封盖不易受上浮锡液的冲击而损耗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挡流板的中部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抛物线形的挡流板能够起到导流作用,使得飞溅的锡液能够快速落回至坩埚内。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座上同轴固定有连接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卡紧抱箍,所述连接轴插入至所述卡紧抱箍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紧抱箍能够方便搅拌组件的安装与拆卸,从而方便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频调速电机能够根据不同锡料所对应的工艺要求更改搅拌叶片的搅拌速度,从而增加了整个熔锡炉的工艺调节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得搅拌组件对坩埚内不同高度的锡液进行搅拌,以使搅拌效果更加均匀,从而保证了浇注元件的质量;

2.通过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啮合传动,能够减轻工人操作手轮对升降架进行升降时的工作强度;

3.通过挡料桨的设置,能够与搅拌叶片配合共同对锡液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了锡液的搅拌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升降装置与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封盖与挡流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炉体;2、坩埚;21、搅拌轴;3、安装柱;4、驱动电机;5、搅拌组件;51、搅拌座;52、搅拌叶片;53、搅拌环;54、挡料桨;55、连接轴;56、卡紧抱箍;6、升降装置;61、手轮;62、传动链条;63、第一齿轮;64、第二齿轮;65、升降导柱;66、升降架;67、转轴;68、第三齿轮;69;第四齿轮;7、锁紧螺栓;8、封盖;81、过孔;82、第一缺口;9、支杆;91、挡流板;911、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熔锡炉,如图1所示,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有由加热元件加热的坩埚2。在炉体1的一侧设有安装柱3,安装柱3上设有驱动电机4,同时在坩埚2内设有搅拌轴21(参见图2),搅拌轴21与驱动电机4的转子同轴固定。搅拌轴21上远离驱动电机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搅拌组件5(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驱动电机4为变频调速电机,其能够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更改搅拌组件5的搅拌速度,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工艺调节性能。

如图2所示,搅拌组件5包括搅拌座51、搅拌叶片52和搅拌环53。搅拌叶片52沿搅拌座51的圆周方向阵列且倾斜设置,搅拌叶片52远离搅拌座51的一端与搅拌环53固定。当倾斜的搅拌叶片52对锡液进行搅拌时,其与现有技术中水平设置的搅拌叶片52相比,能够增大与锡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锡液的搅动程度更大,且搅拌效果也更加均匀。然而倾斜的搅拌叶片52同样会增大自身搅拌的阻力,长期工作时对驱动电机4的损耗较大,为保证搅拌效率以及保护驱动电机4,搅拌叶片52的设置数量为三片。

如图2所示,在搅拌环53的侧壁沿其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倾斜的挡料桨54,挡料桨54的倾斜方向与搅拌叶片52的倾斜方向相反。挡料桨54与搅拌叶片52共同配合对锡液进行搅拌,能够进一步增加了锡液搅拌时的扰动程度,从而使得锡液的搅拌效果更加优异。

如图2所示,在搅拌座51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连接轴55,同时在搅拌轴21的底部侧壁固定设置有卡紧抱箍56,连接轴55通过卡紧抱箍56与搅拌轴21同轴固定,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卡紧抱箍56为余姚康诺通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所制造的宽槽可调节抱箍。在安装搅拌座51时将连接轴55的一端插入至卡紧抱箍56内,再将卡紧抱箍56上的螺栓锁紧即可。当需要定期对搅拌组件5进行维护与检修时,将螺栓拧松即可完成其拆卸工作。

如图3所示,在安装柱3上设有升降装置6,该升降装置6包括手轮61、传动链条62、第一齿轮63、两个第二齿轮64(参见图2)、两根设在安装柱3上的升降导柱65和套设于两根升降导柱65上的升降架66,驱动电机4安装于升降架66上。在安装柱3上转动连接有转轴67,转轴6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68,另一端与第一齿轮63固定;手轮61与安装柱3转动连接,手轮61朝向转轴6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三齿轮68啮合的第四齿轮69,且第四齿轮69的直径小于第三齿轮68的直径。由于第四齿轮69的直径小于第三齿轮68,转动手轮61后,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从而能够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

如图3所示,两个第二齿轮64(参见图2)设在安装柱3上同一高度处且位于第一齿轮63的上方,传动链条62依次与第一齿轮63以及第二齿轮64啮合传动。传动链条62靠近第一齿轮63的一端与升降架66的下方固定,传动链条62靠近第二齿轮64的一端与升降架66的上端固定。

如图3所示,在升降架66上设有用于固定其在升降导柱65上位置的固定件,该固定件为与升降架66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7,锁紧螺栓7旋入升降架66的一端与升降导柱65抵触。

如图1所示,在坩埚2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锡液溅出的封盖8,封盖8的中心处设置有供搅拌轴21穿过的过孔81以及与过孔81相连的第一缺口82,第一缺口82远离过孔81的一端延伸至封盖8的边缘处,且其宽度略大于搅拌轴21的直径。

如图1和4所示,封盖8朝向坩埚2开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杆9,支杆9远离封盖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流板91,挡流板91上与第一缺口8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第一缺口82宽度相同的第二缺口911;挡流板91的中部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当锡液上浮时,由于搅拌组件5(参见图2)的搅拌作用其会上下不断起伏冲击封盖8,挡流板91能够对封盖8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导流作用,使得锡液飞溅后能够快速落回至坩埚2内。

具体实施过程:锡锭放入至坩埚2内,将封盖8的第一缺口82以及挡流板91的第二缺口911对准搅拌轴21,使整个封盖8完全盖住坩埚2的开口。通过加热元件对坩埚2进行加热,锡锭熔融成锡液后启动驱动电机4,搅拌轴21带动搅拌组件5对锡液进行搅拌。当需要调高搅拌组件5的高度时,先拧松锁紧螺栓7,顺时针摇动手轮61,第四齿轮69与第三齿轮68啮合后会带动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与传动链条62啮合,从而使整个升降架66进行上下位移,到达指定位置后再拧紧锁紧螺栓7以固定升降架66的位置;当需要调低搅拌组件5的高度时只需逆时针转动手轮61即可。通过上下升降搅拌组件5的位置后即可增加其搅动范围,从而使其搅拌效果更加均匀。

当搅拌结束后停止驱动电机4,向上抬起封盖8并抽出,工人利用盛料容器将锡液舀至模具内冷却成型,锡液受搅拌作用其内部的分子结构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得浇注的元件不易产生质量缺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