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敞开式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888发布日期:2019-02-15 20:1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敞开式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烘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敞开式烘箱。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中药材家种品种达300多种,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年产量5亿多公斤,全国已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药品生产领域中,常见的干燥设备为干燥箱,在箱体内设置通蒸汽的夹层,这两种干燥箱的有效干燥面积比较小,从而药品的干燥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提高了生产成本,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较大型烘箱在使用过程中温差教大,导致产品受热不均匀,申请号为201620490936.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药敞开式烘箱,包括箱体,箱体外壁一侧设有鼓风机,箱体内腔底部设有加热腔,加热腔内腔顶部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上方设有若干出风口,出风口上方设有若干烘干盘,通过烘干盘与驱动电机的结合,使得中药放置腔旋转受热,受热均匀,烘干效果好。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出风管处于敞开状态,在添加药材至烘箱时和烘干时中药容易不慎经出风管落入热风组件内,当热风组件工作时,会由于温度过高点燃中药后烧毁自身,影响到了烘箱的整体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敞开式烘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烘箱的出风管敞开的情况下容易使中药落入热风组件内而烧毁热风组件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盖板封闭出风管,并通过与盖板连接的挡板和回位弹簧配合,使出风管出风时转动打开,出风管不出风时自动关闭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敞开式烘箱,包括烘箱本体和伺服电机,所述烘箱本体前面固定安装有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端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外侧设置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中部和端部内侧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内侧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置物盘,所述置物盘顶面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置物盘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轴,所述烘箱本体底面设置有热风组件;

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鼓风机和加热室,所述鼓风机侧面固定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端部设置有所述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板,所述加热室顶面固定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顶端侧面固定安装有支座,所述支座下方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支座内侧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端部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连接片另一端部固定安装有挡板。

采用上述一种敞开式烘箱,在使用时,取下所述顶盖后,将待烘干的中药放入所述置物盘内后封闭所述顶盖,所述置物盘的数量为多个,可满足不同种类的中药同时烘干,通过所述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所述主动链轮转动,所述主动链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所述传动链传动,所述从动链轮通过所述传动轴转动来带动所述置物盘转动,所述鼓风机工作将外界空气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所述电加热板将空气加热形成热风输出至所述出风管,热风通过自身风力将所述出风管顶面的盖板吹起,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连接片绕所述销轴转动,所述挡板随之转动压缩所述回位弹簧,热风从所述出风管顺利排出来对所述置物盘内的中药加热烘干,通过所述置物盘的转动可提升烘干效率,当烘干完成后,所述回位弹簧释放压缩行程顶起所述挡板,并由于所述盖板的自重大于所述挡板的重量而自然下压封闭所述出风管,从而防止了中药在加药和炒药时不慎落入所述热风组件内自燃烧毁所述热风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伺服电机的防水等级为IP25,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平键连接,所述传动链为传动用短节距滚子链。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链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从动链轮为规格和所述主动链轮的规格保持一致,所述置物盘的数量与所述从动链轮的数量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顶盖与所述置物盘通过卡扣连接,所述顶盖的顶面均匀分布有透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电加热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电加热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加热室内,所述出风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风管的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所述出风管焊接在所述加热室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成对存在,所述支座焊接在所述出风管上,所述回位弹簧的压缩行程为5mm,所述回位弹簧焊接在所述出风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销轴与所述支座的连接方式为活动铆接,所述连接片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销轴上,所述挡板的厚度为所述盖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管上加装盖板封闭,并通过与盖板连接的挡板和回位弹簧配合,可在出风管出风时转动打开,出风管不出风时自动关闭,从而防止了加药和烘干时中药不慎落入热风组件内而烧毁热风组件,为烘箱的持续稳定工作提供了保障,有利于装置的大范围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烘箱本体;101、顶盖;102、支撑轴;103、置物盘;104、传动轴;105、从动链轮;106、传动链;107、主动链轮;108、伺服电机;2、热风组件;201、出风管;202、加热室;203、电加热板;204、进风管;205、鼓风机;206、盖板;207、挡板;208、销轴;209、支座;2010、回位弹簧;2011、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开式烘箱,包括烘箱本体1和伺服电机108,烘箱本体1前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08,伺服电机108端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107,主动链轮107外侧设置有传动链106,传动链106中部和端部内侧设置有从动链轮105,从动链轮105内侧固定安装有传动轴104,传动轴104端部固定安装有置物盘103,置物盘103顶面固定安装有顶盖101,置物盘103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轴102,烘箱本体1底面设置有热风组件2;

热风组件2包括鼓风机205和加热室202,鼓风机205侧面固定安装有进风管204,进风管204端部设置有加热室202,加热室202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板203,加热室202顶面固定安装有出风管201,出风管201顶端侧面固定安装有支座209,支座209下方设置有回位弹簧2010,支座209内侧设置有销轴208,销轴208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片2011,连接片2011端部固定安装有盖板206,连接片2011另一端部固定安装有挡板207。

作为优选,伺服电机108的防水等级为IP25,主动链轮107与伺服电机108通过平键连接,传动链106为传动用短节距滚子链,如此设置,便于伺服电机108稳定带动主动链轮107转动。

从动链轮105的数量为多个,从动链轮105为规格和主动链轮107的规格保持一致,如此设置,便于从动链轮105的平稳缓慢转动,置物盘103的数量与从动链轮105的数量保持一致,如此设置,便于多种中药同时进行烘干。

顶盖101与置物盘103通过卡扣连接,顶盖101的顶面均匀分布有透气孔,如此设置,便于拆卸顶盖101,同时方便中药的湿气快速排出。

电加热板203的数量为多个,电加热板203通过螺钉固定在加热室202内,如此设置,便于保持排出热风的温度符合烘干使用需求,出风管201的数量为多个,出风管201的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出风管201焊接在加热室202上,如此设置,可通过多点出风快速对置物盘103内的中药烘干。

支座209成对存在,支座209焊接在出风管201上,回位弹簧2010的压缩行程为5mm,回位弹簧2010焊接在出风管201上,如此设置,便于回位弹簧2010在释放压缩行程后顶起挡板207。

销轴208与支座209的连接方式为活动铆接,如此设置,便于连接片2011带动盖板206和挡板207自由转动,连接片2011通过卡箍固定在销轴208上,挡板207的厚度为盖板206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如此设置,便于盖板206在倾斜一定角度后通过自重回位封闭出风管201。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取下顶盖101后,将待烘干的中药放入置物盘103内后封闭顶盖101,置物盘103的数量为多个,可满足不同种类的中药同时烘干,通过伺服电机108工作带动主动链轮107转动,主动链轮107带动与之啮合的传动链106传动,从动链轮105通过传动轴104转动来带动置物盘103转动,鼓风机205工作将外界空气输送至加热室202内,电加热板203将空气加热形成热风输出至出风管201,热风通过自身风力将出风管201顶面的盖板206吹起,盖板206通过连接片2011绕销轴208转动,挡板207随之转动压缩回位弹簧2010,热风从出风管201顺利排出来对置物盘103内的中药加热烘干,通过置物盘103的转动可提升烘干效率,当烘干完成后,回位弹簧2010释放压缩行程顶起挡板207,并由于盖板206的自重大于挡板207的重量而自然下压封闭出风管201,从而防止了中药在加药和炒药时不慎落入热风组件2内自燃烧毁热风组件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