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电器的壳体及取暖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4454发布日期:2019-02-22 22:1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暖电器的壳体及取暖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电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取暖电器的壳体及取暖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对衡式取暖器通常利用前壳和后壳组成一个中空的腔体来形成对流通道。图1-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对衡式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对衡式取暖器的前壳1'和后壳2'共同组成一个腔体,发热体4'放置在腔体底壁,腔体上方开出风口3',下方开进风口5'。当发热体4’工作时,加热腔体内的空气,加热后的空气与环境冷空气之间存在密度差,使热空气不断从腔体上方的出风口3'散出,冷空气不断从腔体下方的进风口5'进入,冷热空气不断循环形成空气对流,从而实现取暖功能。

为了保证对流效果,传统的对衡式取暖器的壳体高度较高,前壳和后壳装配比较复杂,从而造成对衡式取暖器的体积较大且难以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电器的壳体及取暖电器,以解决取暖电器的壳体装配复杂,难以收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电器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套接,所述上壳体能相对于所述下壳体上下移动;

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和/或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和/或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所述出风孔之间形成四周封闭的气流通道;

所述壳体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相对距离。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气缸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侧壁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侧壁上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相互配合卡紧。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侧壁的下端,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上端;

所述上壳体套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卡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弹性卡扣;或者,

所述上壳体套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弹性卡扣,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卡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下端的下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限制所述上壳体向下移动的最远距离。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套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侧壁的内螺纹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侧壁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或者,

所述上壳体套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侧壁的外螺纹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侧壁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具有提起状态和放下状态,所述提手处于放下状态时,所述提手不超出所述上壳体的外部,所述提手的外部形状与所述上壳体的外部形状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圆柱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取暖电器,该取暖电器包括发热体组件、支撑组件和上述所述的壳体,所述发热体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内部下端,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底壁。

优选的,所述取暖电器为对衡式取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电器的壳体及取暖电器,由于壳体包括限位机构,在使用取暖电器之前,先将取暖电器的上壳体向上移动并利用限位机构进行固定,从而使得上、下壳体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距离较长的气流通道,以保证取暖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有理想的对流效果,进一步保证取暖电器的取暖效果;当不需要使用取暖电器时,可以向下移动上壳体以缩短上、下壳体之间相对距离,从而便于收纳该取暖电器。采用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证取暖效果,又便于装配和收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对衡式取暖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对衡式取暖器取下前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电器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电器工作时的剖视图,其中箭头 a为气流上升方向的示意路线;

图7为图6中I处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I处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电器收纳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上”、“下”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顶”、“底”以图4的上下方向为参照,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电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取暖电器例如对衡式取暖器包括壳体1、发热组件2、限位机构3和支撑组件7,其中,壳体1包括圆柱形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包括顶壁和连接顶壁并往下延伸的侧壁,下壳体12包括底壁和连接底壁并往上延伸的侧壁,上壳体11的顶壁设置有提手5和若干个圆形的出风孔4,下壳体12的底壁设置有若干个圆形的进风孔6,发热组件2设置在下壳体12的内部下端,支撑组件 7设置在下壳体12的底壁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7为滚轮。需要说明的是,发热组件2既可以设置在若干个进风孔6的四周,也可以设置在若干个进风孔6的的上方,只要能起到对从进风孔6进入壳体1内的冷空气进行加热的作用即可。支撑组件7的作用在于可以增加下壳体1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取暖电器外部的冷空气能顺利从进风孔6进入壳体1内。而采用滚轮作为支撑组件7既可以起到增加下壳体1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的作用,又可以便于移动取暖电器。提手5具有提起状态和放下状态,提手5处于放下状态时,提手 5不超出上壳体11的外部,提手5的外部形状与上壳体11的外部形状相适应,使得取暖器的整体外形较为美观。

上壳体11套接在下壳体12的外侧,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形成四周封闭的气流通道,上壳体11能相对于下壳体12上下移动。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设置成圆柱形既便于装配,又便于上壳体11能相对于下壳体12上下移动;将上壳体11套接在下壳体12的外侧既美观又可以避免灰尘落入下壳体12 中。

限位机构3包括对称设置在上壳体11的侧壁下端的第一卡接结构31、对称设置在下壳体12的侧壁上端与第一卡接结构31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32 (参考图6)以及设置在下壳体12的侧壁外侧下端的下限位部33,限位机构3 用于限制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31为卡孔,其中卡孔为通孔,第二卡接结构32为弹性卡扣,下限位部33 为凸台,采用卡孔和弹性卡扣的好处在于锁紧和解锁方式简单,便于用户操作;而凸台的作用在于可以限制下壳体12向下移动的距离。

如图5-7所示,在使用该取暖电器之前,先将上壳体11沿下壳体12的侧壁向上移动,当移动到卡孔与弹性卡扣相对应的位置时,弹性卡扣从卡孔中弹出,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固定,此时,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的内部共同形成了一个四周封闭的气流通道。当取暖电器工作时,发热组件2对从进风孔6进入气流通道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受热后的暖空气沿着箭头 a的方向向上流动,最后从出风孔4散出,冷热空气不断循环形成空气对流,从而实现取暖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设置在与下壳体12的开口平齐的位置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加长气流通道,从而保证对流效果。

如图8所示,图8为图6中I处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卡接结构32还可以是设置在下壳体12侧壁上的凸起,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利用相互之间的微变形使凸起卡入卡孔31中。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电器收纳后的示意图,当不需要使用取暖电器时,只需要向内按下弹性卡扣,将弹性卡扣与卡孔分离,上壳体11就可以沿下壳体12的侧壁向下移动,直到上壳体11的开口与凸台的上表面完全接触,上壳体11停止移动,下壳体12位于凸台上部的部分全部被上壳体11罩住,壳体1的整体体积减小,便于收纳。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1不限于套接在下壳体12的外侧,也可以是上壳体11套接在下壳体12的内侧。当上壳体11套接在下壳体12的内侧时,第一卡接结构31可以为弹性卡扣,第二卡接结构32可以为卡孔。卡孔也可以为盲孔,从而不影响壳体外观。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的形状不限于圆柱形,还可以是矩形、多边形等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结构31和第二卡接结构32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并不限于采用图7所示的卡扣和卡孔的组合,比如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凸起和卡孔的组合,其中第一卡扣结构31为卡孔,第二卡扣结构32为米粒状凸起,还可以是两个卡扣的组合,也可以是卡扣和卡槽的组合;第一卡接结构31和第二卡接结构3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设置成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同样的,第一卡接结构31和第二卡接结构32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起到卡接作用即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可以不通过卡接进行限位,而改成内、外螺纹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限位,比如当上壳体11套接在下壳体12的外侧时,可以在上壳体11侧壁设置内螺纹,同时在下壳体12侧壁设置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以实现螺纹连接;或者,当上壳体11套接在下壳体12的内侧时,可以在上壳体11侧壁设置外螺纹,同时在下壳体12侧壁设置内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以实现螺纹连接;也可以通过插接、锁止等方式进行限位;还可以直接在壳体上设置升降式的气缸、油缸等结构,气缸或油缸的一端设置在下壳体12上,气缸或油缸的另一端设置在上壳体11上,由此可以控制上壳体11的移动距离。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下限位部3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并不限于采用凸台,比如可以是间隔设置的凸块,也可以是限位槽,或者是与第一卡接结构31配合的第三卡接结构;还可以不设置下限位部33,上壳体11直接将下壳体12罩住即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风孔4和进风孔6的形状不限于圆形,比如可以是长条形,也可以是三角形,还可以设计成可以活动的百叶的结构形式;同样的,出风孔4不限于设置上壳体11的顶壁,进风孔6也不限于设置下壳体12的底壁;比如出风孔4可以设置在上壳体11的侧壁上端,进风孔6也可以设置在下壳体12的侧壁下端;或者出风孔4可以同时设置在上壳体11的顶壁和上壳体 11的侧壁上端,进风孔6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下壳体12的底壁和下壳体12的侧壁下端,只要能实现空气对流即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手5可以设置在上壳体11顶壁的任何位置,也可以不设置提手,还可以改为在上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把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取暖电器的壳体采用上、下壳体套接的结构形式,在使用取暖电器之前,先将取暖电器的上壳体向上移动并利用限位机构进行固定,从而使得上、下壳体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距离较长的气流通道,以保证取暖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有理想的对流效果,进一步保证取暖电器的取暖效果;当不需要使用取暖电器时,可以向下移动上壳体以缩短上、下壳体之间相对距离,从而便于收纳该取暖电器。采用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证取暖效果,又便于装配和收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同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