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室模具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8700发布日期:2019-02-01 20:0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多室模具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热模具的模具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的加热普遍采用箱室加热炉,但是,箱式加热炉有着效率低、生产方式有局限性的缺陷,体积较大的模具不便于在炉内上下料;传动的台车式模具加热炉,台车与炉体之间的密封不可靠造成漏温,这将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炉内工作温度的不平稳。

传动的台车式模具加热炉的炉体内仅有一个炉膛,不能满足批量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并且炉体本身的制造成本较大,性价比低。

公开号为CN2068473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台式车加热炉”,针对炉体加热产品过程中,物料的底部接触台车的部分仍然处于未受热状态,导致物料的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设置在支撑面上的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炉体,炉体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电阻带,炉体的内腔还设置有与加热电源连接的电源插口,支撑面上设置有供台式车滑入炉体内腔的预埋导轨,台式车上设置有车面电阻丝,台式车的底部设置有与车面电阻丝连接的活动接头,车面电阻丝通过活动接头与电源插口进行加热,达到能够使物料均匀受热的效果;其中,支撑架上设置有密封气缸,密封气缸的端部连接有密封台式车与炉体的密封条,密封气缸的气缸轴和密封条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热量从台式车与炉体之间的空隙中散失,进一步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更好、炉内温度更为平稳的多室模具加热炉。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室模具加热炉,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的前侧下方设置有多个供模具进出的炉口,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加热模具的炉膛,各个所述的炉口与各个所述的炉膛一一相对应,多个所述的炉膛之间彼此相隔离,所述炉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关闭各个所述炉口的炉门;

供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的炉体上且用于给各个所述炉膛供给热量;

台车装置,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台车本体、设置在所述台车本体上且用于承载模具的搁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台车本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台车本体能够通过所述炉口进入/移出所述的炉膛;

多个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炉体上且用于压紧各个所述的炉门,各个所述的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上的压紧气缸、与所述压紧气缸传动连接压紧板,所述的压紧板与所述的炉门相抵紧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多室模具加热炉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的热风循环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炉膛内的循环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炉体上且位于所述循环风道上的循环风机,所述的循环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炉膛具有加热室,所述的进风口、循环风道、出风口以及加热室依次相气流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炉体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将所述的炉膛分隔成所述的加热室和所述的循环风道,所述的循环风道自所述加热室的上部延伸至所述加热室的左右两侧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供热装置包括热源、与所述热源相连且位于所述循环风道内的换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热源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上的烧嘴、与所述的烧嘴相连通的排烟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换热器为辐射管,所述辐射管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烧嘴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炉门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炉体上,所述的炉体上设置有用于升降所述炉门的升降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炉体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的炉门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滑动配合的滑轮,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上的升降机、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与所述炉门的传动丝杆。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炉体、炉门均为隔热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炉体包括顶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所述的炉口开设在所述的前侧壁上,所述的台车本体与所述的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部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通过在炉体的前侧下方设置炉口,并通过台车装置将模具移进/移出炉膛,使得模具的上下料更为便捷;通过设置压紧机构,提高炉门与炉口的密封性,平稳地维持炉内的工作温度,通过设置一个炉体和多个炉膛的结构,降低炉体的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室模具加热炉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室模具加热炉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室模具加热炉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00、多室模具加热炉;1、炉体;111、顶壁;112、前侧壁;113、后侧壁;114、左侧壁;115、右侧壁;11、炉口;12、炉膛;121、加热室;13、炉门;14、导流板;2、供热装置;21、热源;211、烧嘴;212、排烟装置;22、换热器;3、台车装置;31、台车本体;32、搁架;33、驱动机构;34、密封部件;4、压紧机构;41、压紧气缸;42、压紧板;5、热风循环系统;51、循环风道;52、循环风机;53、进风口;54、出风口;6、升降机构;61、升降机;62、传动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根据附图1~3所示,多室模具加热炉100包括炉体1、供热装置2、台车装置3、压紧机构4、热风循环系统5以及升降机构6。

其中,炉体1包括顶壁111、前侧壁112、后侧壁113、左侧壁114以及右侧壁115,炉体1的前侧下方设置有三个供模具进出的炉口11,炉口11开设在前侧壁112上。炉体1内设置有三个用于加热模具的炉膛12,各个炉口11与各个炉膛12一一相对应,这三个炉膛12之间彼此相隔离,炉体1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关闭各个炉口11的炉门13。炉体1和炉门13均为隔热材料制成。在本例中,三个炉膛12共用一个炉体1,有效的节约了炉体的制造成本,提高了设备的性价比。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的炉膛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可以仅有一个或两个或有更多个,并且多个炉膛的结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炉门13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设置在炉体1上,炉体1上设置有用于升降炉门13的升降机构6。炉体1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炉门13上设置有与滑轨相滑动配合的滑轮,升降机构6包括安装在炉体1顶部的升降机61、传动连接升降机61和各个炉门13的传动丝杆62。

供热装置2设置在炉体1上且用于分别给各个炉膛12供给热量。供热装置2包括热源21、与热源21相连的换热器22。在本例中,热源21包括设置在炉体1上的烧嘴211、与该烧嘴211相连通的排烟装置212。换热器22为设置在炉膛12内的辐射管,辐射管的一端部与烧嘴211相连。

台车装置3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台车本体31、设置在台车本体31上且用于承载模具的搁架32以及用于驱动台车本体31移动的驱动机构33,台车本体31能够通过炉口11进入/移出炉膛12。地面上铺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台车本体31上安装有与该轨道滚动摩擦接触的移动轮。

为了维持炉内工作温度,因此,炉门13和炉口11之间需要加强密封,防止漏温。压紧机构4设置在炉体1上且用于压紧各个炉门13,各个压紧机构4包括设置在炉体1上的压紧气缸41、与压紧气缸41传动连接的压紧板42,压紧板42与炉门13抵紧接触。这样一来,加热炉在工作时就可以节能降耗,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另外,为了加强台车本体31与炉体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炉内温度在此处外泄,台车本体31与左侧壁114、右侧壁115以及后侧壁11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部件34。

炉体1内设置有导流板14,导流板14将炉膛12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导流板14与炉膛12的左右内侧壁以及内顶壁之间形成的循环风道51,另一部分为加热室121。其中,导流板14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53,导流板14的下端与炉膛12的左右两内侧壁之间留有出风口54,并且炉体1上在位于进风口53处安装有循环风机52,这样一来,进风口53、循环风道51、出风口54以及加热室121依次相气流连通就构成了热风循环系统5。在其他实施例中,循环风机52只要设置在循环风道51的路径上即可,其作用于推送热风循环流动。

在本例中,上述所述的辐射管位于循环风道51内,烧嘴21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辐射管内,循环风道51内的风与辐射管进行换热,然后不断地输送至加热室121内对模具进行循环加热。

在本例中,炉口11、炉门13之间以及台车本体31、炉体1之间采取了密封措施来防止炉内温度的外泄,起到了双重密封的效果,并且这种双密封和热风循环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也确保了物料加热的均匀性和淬透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台车本体与炉体之间的密封结构,仅在炉体的前侧下方开设一炉口,将承载有模具的台车本体整个送入炉体内加热,只需加强炉门和炉口间的密封即可。

本实施例的多室模具加热炉100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待加热的模具摆放在搁架32上,然后驱动机构33驱动台车本体31通过炉口11进入炉膛12内,待台车本体31到达加热室121以后,升降机构6驱动炉门13向下移动并关闭炉口11,然后压紧机构4动作,压紧炉门13以密封炉口11;与此同时,密封部件34也将炉体1与台车本体31之间接触的部分密封住。此时,烧嘴211燃烧加热,循环风机52运转,将循环风道51内的热风源源不断的吹送至加热室121内,并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