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室空气洁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9729发布日期:2019-04-13 00:2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菌室空气洁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菌室空气净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菌室空气洁净系统。



背景技术:

无菌室一个应用行业非常广泛的基础性配套产业,在电子信息、半导体、光电子、精密制造、医药卫生、生物工程、航天航空、汽车喷涂等众多行业均有应用,并根据行业的精密与无尘要求,等级差别也较大。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无菌室空气净化工程也在不断的普及。有了无菌室净化工程,将超净工作台放置于无菌室内操作,使实验环境更加洁净,实验样品不易于被污染,行业前景盒需求非常巨大。但是,传统的无菌室空气洁净体系构建需要在实验室搭建前便提前设计好送气、管路、出气的指定位置,繁琐且价格高昂,并且一旦建成无菌室便不可移动,缺乏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菌室需提前规划、一旦建成便不可移动,且造价高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装简易,成本更低的无菌室空气洁净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过滤后的室内空气洁净等级可以达到千级,可满足一般中小型实验室一般常规的菌落总数、微生物培养、血细胞培养、研究、干细胞研究、大肠菌等实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菌室空气洁净系统,包括送气主体、初滤组件、出气组件以及单向通风口;所述送气主体包括气泵和储气瓶,所述气泵连接储气瓶的进气口,所述储气瓶的出气口经由第一管路连接至初滤组件;所述初滤组件包括过滤器和油雾器,所述过滤器的进口连接第一管路,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油雾器的进口相连,所述油雾器的出口经由第二管路连接至出气组件;所述出气组件包括两台出气装置,两台出气装置的送气孔分别与第二管路相连,所述第一出气装置的送气孔与高效空气过滤器垂直,且第一出气装置的送气孔前装有一道挡板,所述第二出气装置的送气孔与高效空气过滤器平行,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与出气装置贴合密封,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在实验室墙体上;所述单向通风口为两侧可开合结构,两侧为透气盖板,透气盖板上设有百叶挡板,两块透气盖板之间填装有活性炭纤维纸,所述单向通风口安装在实验室墙体上。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气泵的送气量为每m3 60L/h以上。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控制气路开合的手动气阀。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选用PU材质气管。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出气装置外壳及挡板选用铝合金材质。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活性炭纤维纸的大小能完全盖住百叶挡板的透风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无菌室空气洁净系统,送气主体经由气体管路连接至初滤组件,初滤组件经由气体管路连接至出气装置,以及一个独立的单向通风口,通过送气主体将空气送入初滤装置后通过出气装置后送入实验室内,再通过气压原理将实验室内的旧空气由单向通风口压出,实现室内空气单向流通,克服了传统无菌室空气过滤系统搭建繁琐、成本高昂的不足,使过滤空气更简单化,降低了实验成本。机构简单可以轻易地拆卸组装各个组件便于清洗和维护、也可以随时调整实验室构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送气主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初滤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出气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向通风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风口,2.气泵,3.储气瓶,4.手动气阀,5.第一管路,6.过滤器,7.排水口,8.油雾器,9.油水分离装置,10.第二管路,11.高效空气过滤器,12.送气孔,13.挡板,14.出气装置,15.可开合透气盖板,16.百叶挡板,17.活性炭纤维纸,18.单向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无菌室空气洁净系统,是由送气主体、初滤组件、出气组件以及单向通风口组成。其中,如图1所示,送气主体包括进风口1、气泵2、储气瓶3;如图2所示,初滤组件包括过滤器6、排水口7、油雾器8;如图3所示,出气组件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11、送气孔12、挡板13、出气装置14;如图4所示,单向通风口18包括可开合透气盖板15、百叶挡板16、活性炭纤维纸17。总体而言,送气主体经由设有手动气阀4的第一管路5连接至初滤组件,初滤组件再由第二管路10连接至出气组件,出气组件的出风口、单向通风口则分别安装在实验室的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为:

如图1所示,储气瓶3上安装有送气量达每m3 60L/h以上的气泵2,气泵2的进风口1连接大气,气泵2的出风口连接储气瓶3的进气口,储气瓶3的出气口连接采用PU材质气管的第一管路5。第一管路5上设有开合气路的手动气阀4。

如图2所示,过滤器6与油雾器8组成油水分离装置9,过滤器6的进口连接第一管路5,过滤器6的底部设有排水口7,过滤器6的出口与油雾器8的进口相连,油雾器8的出口连接同样采用PU材质气管的第二管路10。

如图3所示,第二管路10分为两路,分别连接A型和B型两台出气装置14的送气孔12,高效空气过滤器11与两台出气装置14贴合密封。出气装置14为半密闭箱体,其内部由高效空气过滤器11分隔成两部分,送气部分为完全密闭,出气部分为开放式。A型出气装置14的送气孔12的送气方向与高效空气过滤器11垂直,在该送气口12前添加一道挡板13防止送入的空气风压过大吹破高效空气过滤器11垂直;B型出气装置14的送气孔12的送气方向与高效空气过滤器11平行,无需添加挡板。出气装置14外壳及挡板13选用铝合金材质。

如图4所示,单向通风口18为两侧可开合结构,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两侧为可开合透气盖板15,可开合透气盖板15上设有百叶挡板16,两块可开合透气盖板15之间填装有活性炭纤维纸1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

在图1中,空气由气泵2通过进风口1将空气储存至储气瓶3内,关闭手动气阀4使储气罐3内空气达到饱和随后打开手动气阀4使空气自第一管路5流出。

在图2中,空气经由第一管路5连接至油水分离装置9,经过滤器6和油雾器8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和油脂,积累的水分由排水口7排出,经初步过滤的空气经由第二管路10流出。

在图3中,空气经由第二管路10连接至两个送气孔12,两个送气孔12分别与A型出气装置14、B型出气装置14连接,连接处需完全密封,确保不会有未经过滤的空气流入。A型出气装置14的送气孔12前装有一道挡板13,目的是使从送气孔12吹出的气流朝周边四溢,而不会直接让高压的气流冲击高效空气过滤器11使得其减少使用寿命,B型的出气装置14由于送气方向与高效空气过滤器11平行所以无此顾虑。高效空气过滤器11应与出气装置14完全贴合且密封,若留有缝隙则需用硅胶填充确保其密封性。出气装置14外壳及挡板13选用铝合金材质。

在图4中,单向通风口18整体安装在实验室墙体上,中间由百叶挡板16隔开,可打开两侧的可开合透气盖板15更换内部填充的活性炭纤维纸17,活性炭纤维纸17更换时应先更换外侧的,活性炭纤维纸17的大小需能完全盖住百叶挡板16的透风处。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专利。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