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0950发布日期:2019-06-22 00:0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RTO(尾气燃烧)设备技术中,只能实现对尾气的燃烧,让尾气中的有机可燃物在RTO燃烧室中燃烧掉,尾气再进行排放。因为有机尾气燃烧温度在800℃以下就完成了;但是陶瓷和冶金类产品一般烧成温度都在1100℃以上,当窑炉内温度超过850℃后,原有的RTO设备没有作用了,尾气也不需要再处理了,窑炉内可以自身燃烧掉尾气中的可燃物,这时排放的尾气温度较高,能达300度以上,若直接排放不仅造成热量浪费,还对大气有较大的污染。

例如,现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20779902.4,公开了一种脱硫除尘余热利用系统,该尾气处理系统将锅炉排放的尾气经过换热管换热、经过布袋除尘器除尘,然后经过脱硫塔和脱水器处理后排放;这种尾气处理系统虽然经过了热交换,但是采用水冷换热效果有限,尾气还具有较高的温度,那么尾气高出常温部分的热量就被浪费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通过蓄热室利用尾气的余热加热蓄热体,再通过换向,加热后的蓄热体把助燃风加热,充分利用尾气的余热,能有效控制排放温度,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窑炉体,所述窑炉体呈倒”凹”形,所述窑炉体包括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燃烧室,所述第一蓄热室的一侧设有第二蓄热室,所述燃烧室设于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上方,所述燃烧室分别与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连接;所述第一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与第一进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设有第三气动阀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有第四气动阀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还与下排气管连接,所述下排气管与第二尾气排放管连接;所述燃烧室的上方连接有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分别与上方的高温尾气进气管道和下方的高温空气出气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道通过第一气动阀门分别与高温尾气进气管道和高温空气出气管道连接;所述第四管道通过第二气动阀门分别与高温尾气进气管道和高温空气出气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入口为第一助燃风入口,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壁上且靠近第一助燃风入口一侧设有第一尾气入口,所述第一助燃风入口和第一尾气入口处分别设有第八气动阀门和第九气动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内部设有若干蓄热体。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包括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通过第七气动阀门与第二燃烧室连接,所述第一燃烧室连接有第一喷枪,所述第二燃烧室连接有第二喷枪,所述第一喷枪和第二喷枪均通过管道与第二助燃风入口和燃气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燃烧室与第三管道之间设有第五气动阀门,第二燃烧室与第四管道之间设有第六气动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动阀门、第二气动阀门、第三气动阀门、第四气动阀门均为两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枪和第二喷枪分别设于所述燃烧室的前后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窑炉体,所述窑炉体呈倒”凹”形,所述窑炉体包括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燃烧室,所述第一蓄热室的一侧设有第二蓄热室,所述燃烧室设于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上方,所述燃烧室分别与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连接;所述第一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与第一进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设有第三气动阀门,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有第四气动阀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还与下排气管连接,所述下排气管与第二尾气排放管连接;所述燃烧室的上方连接有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分别与上方的高温尾气进气管道和下方的高温空气出气管道连接;通过蓄热室利用尾气的余热加热蓄热体,再通过换向,加热后的蓄热体把助燃风加热,这样能有降低烟气排放的温度,充分利用热能,有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窑炉体、2第一蓄热室、3第二蓄热室、4燃烧室、41第一燃烧室、 411第一喷枪、42第二燃烧室、421第二喷枪、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第一进气管道、8第三气动阀门、9第四气动阀门、10下排气管、11第二尾气排放管、 12第三管道、13第四管道、14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5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6 第一气动阀门、17第二气动阀门、18第一助燃风入口、19第一尾气入口、20第八气动阀门、21第九气动阀门、22第七气动阀门、23第二助燃风入口、24燃气入口、25第五气动阀门、26第六气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7,一种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窑炉体1,所述窑炉体 1呈倒”凹”形,所述窑炉体1包括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燃烧室4,所述第一蓄热室2的一侧设有第二蓄热室3,所述燃烧室4设于第一蓄热室2和第二蓄热室3的上方,所述燃烧室4分别与第一蓄热室2和第二蓄热室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燃烧室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蓄热室2的底部设有第一管道5,所述第二蓄热室3的底部设有第二管道 6,所述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6均与第一进气管道7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7 与第一管道5之间设有第三气动阀门8,所述第一进气管道7与第二管道6之间设有第四气动阀门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5与第二管道6不连通,所述第三气动阀门8和第四气动阀门9均由气动泵驱动,而气动泵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6还与下排气管10连接,所述下排气管10与第二尾气排放管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排气管1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控第一蓄热室2或第二蓄热室3排出的尾气温度,再通过控制器控制阀门。所述燃烧室4的上方连接有第三管道12和第四管道13,所述第三管道12和第四管道13均分别与上方的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4和下方的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5连接;所述第一燃烧室41与第三管道12之间设有第五气动阀门25,第二燃烧室42与第四管道13之间设有第六气动阀门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五气动阀门25合第六气动阀门26均由气动泵驱动,而气动泵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管道12与第四管道13的内部不相通。

具体的,所述第三管道12通过第一气动阀门16分别与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4 和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5连接;所述第四管道13通过第二气动阀门17分别与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4和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动阀门16分别先后穿过第三管道12、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5和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4,所述第三管道12、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5和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4上均开设有与第一气动阀门16相配合的圆孔;所述第二气动阀门17分别先后穿过第四管道 13、和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4和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5,所述第四管道13、和高温尾气进气管道14和高温空气出气管道15上均开设有与第二气动阀门17相配合的圆孔。

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气管道7的入口为第一助燃风入口18,所述第一进气管道7壁上且靠近第一助燃风入口18一侧设有第一尾气入口19,所述第一助燃风入口18和第一尾气入口19处分别设有第八气动阀门20和第九气动阀门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管道7的内部分为两个不同的进气管道,即在第一进气管道7中设置一阻隔板,,这样可实现两个进气管道互不干涉,可独立运行;所述第一助燃风入口18和第一尾气入口19通过各自的气动阀门实现进风。

具体的,所述第一蓄热室2和第二蓄热室3内部设有若干蓄热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蓄热体的材质可为堇青石质、莫来石质、铝质、刚玉莫来石质、致密堇青石、致密莫来石等,具有降低废气热损失,最大限度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提高理论燃烧温度,改善燃烧条件,满足热工设备的高温要求,扩大低热值燃料的应用范围,尤其是高炉煤气的应用范围,提高燃料热值的利用率;改善炉膛热交换条件,提高设备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降低热工设备单位产品的废气排放量及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具体的,所述燃烧室4包括第一燃烧室41和第二燃烧室42,所述第一燃烧室41通过第七气动阀门22与第二燃烧室42连接,所述第一燃烧室41连接有第一喷枪411,所述第二燃烧室42连接有第二喷枪421,所述第一喷枪411和第二喷枪421均通过管道与第二助燃风入口23和燃气入口24连接,所述第一喷枪411 和第二喷枪421分别设于所述燃烧室4的前后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组喷枪,可更高效地燃烧掉尾气中可燃物,通过对有机尾气进行处理充分的燃烧,不需要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减少大气污染。

具体的,所述第一气动阀门16、第二气动阀门17、第三气动阀门8、第四气动阀门9均为两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组气动阀门,可增大进气量,同时也增强了密封性。

综上所述,该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在使用时,第一种工作状态如图4 所示,先关闭第五气动阀门和第六气动阀门,打开第七气动阀门,关闭第八气动阀门,打开第九气动阀门。启动燃气烧嘴电磁阀,点燃烧嘴,设定温度自动控制。此时第三气动阀门是打开的,第四气动阀门是关闭的。含有可燃有机物的尾气通过第一尾气入口进入第一蓄热室,再通过燃烧室,有机物在燃烧室会全部燃烧,燃烧后的烟气温度会在800℃左右,烟气通过第二蓄热室,高温烟气和第二蓄热室的蓄热体进行热交换。控制排放烟气温度,尾气从第二尾气排放口排放;

第二种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当下排放管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点(一般控制在 100-120℃)时,设备换向,第三气动阀门关闭,第四气动阀门打开,换向后,含有可燃有机物的尾气通过第一尾气入口进入储热室,因为第二蓄热室已经加热,所以尾气进入第二蓄热室后,会和第二蓄热室内的蓄热体进行热交换,热量被充分利用。高温烟气和蓄热室的蓄热体进行热交换。控制排放烟气温度,尾气从第二尾气排放口排放。这样不断循环。窑内温度被控制在达到800℃以下。

窑内温度被在800℃以下时,设备都是按照以上动作循环。

第三种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当炉内温度达到800℃时,第五气动阀门和第六气动阀门自动打开,第七气动阀门自动关闭,第八气动阀门自动打开,第九气动阀门自动关闭。第一气动阀门是打开的,第二气动阀门是关闭的。第三气动阀门是打开的,第四气动阀门是关闭的,烧嘴自动关闭。高温尾气从高温尾气进气管道进入第一蓄热室1,与第一蓄热室内蓄热体交换,再从尾气排放出来。助燃风通过第一助燃风入口进入,通过第二蓄热室,与蓄热体热交换。再从高温空气出气管道排出送入到窑炉进行燃烧。高温空气(助燃风)温度可以到达450℃以上,可能有效节能。

第四种工作状态如图7所示,当下排放管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点(一般控制在 100-120℃)时,设备再次换向,第一气动阀门自动关闭,第二气动阀门自动打开。第三气动阀门自动关闭,第四气动阀门自动打开,第七气动阀门自动关闭,高温尾气从高温尾气进气管道进入储热室,与储热室内蓄热体进行热交换,再从第二尾气排放口排放。高温空气(助燃风)通过第一助燃风入口进入,通过蓄热室,与蓄热体热进行热交换。再从高温空气出气管道排出送入到窑炉进行燃烧。这样往返循环,能控制烟气的低排放温度,充分利用热能,可有效节能。

因此,该间歇式窑炉尾气处理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实施推广。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气动泵、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与现有技术中气动泵和控制器无本质的区别,因此,其机构和原理不再一一公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描述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