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4006发布日期:2019-03-14 00:4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在居民生活、现代办公还是在工业领域中,冷热源系统均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现有技术中的冷热源系统大多由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提供,在消耗大量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太阳能冷热源系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的,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冷热源系统的固有缺陷,造成太阳能的转换、储存效率不高,造成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冷热源系统造价高昂,利用效率低,普及困难。其中,如何大幅度的提高太阳能集热板的集热效率,是太阳能冷热源系统及其相关领域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目前,传统集热器易破碎,热水可利用率为75%-80%,有效可使用寿命短仅为6-12年并且不可与建筑一体化不可与建筑同寿命,传统集热器选择性涂层的吸收与发射性能会在使用中逐年衰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集热器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该装置寿命长,无能耗,可以建筑一体化安装方便,集热效率永不衰减;表层光学属性稳定长效无衰减,热水可利用率高达100%。

具体的,本申请提出的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恒效集热板芯、保温层、透光层、盖板、底板;其中,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四周及底部;所述恒效集热板芯设置于所述保温层的内侧,恒效集热板芯的侧面设置导热介质进口管以及导热介质出口管;所述盖板、底板、支撑框架通过螺栓方式、冲压方式、铆钉方式或卡扣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透光层位于所述恒效集热板芯上部,并与所述保温层组成密闭空间,所述导热介质进口管及所述导热介质出口管均密封接出所述密闭空间。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导热系数0.023w/m.k、厚度40mm的阻燃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透光层为超白低铁钢化玻璃。

优选的,所述恒效集热板芯与保温层之间围成的密闭空间为真空密闭空间。

优选的,所述恒效集热板芯由无机复合材料合成,表层为金属纳米涂层。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侧框架、底框架;其中,侧框架的材质为食品级304不锈钢,底框架的材质为工程级201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侧框架与底框架通过冲压方式、铆钉方式或卡扣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恒效集热板芯内设置有导热介质流管,导热介质流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热介质进口管以及导热介质出口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透光层为平面板、弧形板、波浪形板或瓦楞形板。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使用寿命长,无能耗,便于与建筑一体化安装,能够达到与建筑物同寿命;并且,集热效率永不衰减,耐受温差大,表层光学属性稳定,热水可利用率高达100%。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的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横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该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恒效集热板芯2、保温层3、透光层4、盖板5、底板6;其中,

保温层3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四周及底部,如图所示,保温层3包括:四周保温层31、底部保温层32;保温层的材质为导热系数0.023w/m.k、厚度40mm的A级阻燃保温材料,可以高效锁住所吸收的太阳能热量阻止向外扩散。

恒效集热板芯2设置于保温层3的内侧,恒效集热板芯2的侧面设置导热介质进口管7以及导热介质出口管8。

所述盖板5、底板6、支撑框架1可以通过螺栓方式、冲压方式、铆钉方式或卡扣方式固定在一起;安装时,透光层4位于恒效集热板芯2上部,并与保温层3组成密闭空间,以减少空气流动导致的散热,并且可以使内部的温度不易向外扩散,长时间维持箱体内较高的温度,从而把太阳能转化的热量最大限度传导给恒效集热板芯2,以达到收集更多热量的目的;其中,透光层4可以采用超白低铁高透光率低反射率布纹太阳能专用钢化玻璃,形状可以为平面板、弧形板、波浪形板或瓦楞形板,其6mm厚度玻璃透光率可以达到91.5%。

在本实施例中,恒效集热板芯2内设置有导热介质流管,导热介质流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热介质进口管7以及导热介质出口管8连通,导热介质进口管7及导热介质出口管8均密封接出密闭空间。

另外,恒效集热板芯2与保温层3之间围成的密闭空间可以为真空密闭空间,减少板芯下部的热传导。

进一步的,结合图2、图3所示,支撑框架1包括:侧框架11、底框架12;其中,侧框11的材质为食品级304不锈钢,底框架12的材质为工程级201不锈钢,侧框架11与底框架12通过冲压方式、铆钉方式或卡扣方式连接;该支撑框架1寿命长永不生锈,内部结构采用加强龙骨钢结构支撑,极大提升了整体集热装置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恒效集热板芯2可以由无机复合材料合成,表层为金属纳米涂层,这样可以使光学性能稳定,吸热率永不衰减,且耐受温差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恒效集热板芯2可以是便于太阳光直射的波浪形集热板芯,波浪形集热板芯的波峰和波谷均为半圆,这样无需光线角度跟踪系统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热板芯仅为平面设计,当太阳光的入射角度偏移时,造成集热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

进一步结合图1所示,恒效集热板芯2可以为多块,只需将导热介质进、出管连接在一起组合安装即可,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调整,图中仅示意性的表示了两块恒效集热板芯2的情况。

为了对上述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进行更为清楚的解释,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不当的限定。

在某地区安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后,进行热能测定获得日有用得热量为8.7WJ/m2,高出国家标准24%(国家标准GB/T19141-2003规定,日有用得热量为7WJ/m2)。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恒效太阳能集热装置,使用寿命长,无能耗,便于与建筑一体化安装,能够达到与建筑物同寿命;并且,集热效率永不衰减,耐受温差大,表层光学属性稳定,热水可利用率高达100%,通过一次安装可以终身受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