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510发布日期:2019-06-05 23:1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然而空气污染的问题却也越来越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几年间,因为空气污染而染病的人数急剧增多,其中,居民在室内接触到的受污染空气也越来越多,如厨房的油烟、甲醛以及从室外飘入的PM2.5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何有效防治这些受污染气体使人们在居室内安全健康的生活已成为空气净化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目前,解决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手段是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室内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净化周围空气的装置,通过将空气吸入净化器内部再经过过滤组件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最终将干净的空气释放出来,其中,室内空气净化器大概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內嵌在天花板上的空气净化器,另一类就是单独放置在室内的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包括的主要组件为壳体、设在壳体内的风道、过滤组件和风机,其中,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过滤组件靠近进风口设置,风机的进口朝向进风口且风机处于过滤组件和风道之间,且风机的出口朝向风道的一端,风道的另一端延伸到出风口。

然而,上述空气净化器组装时,由于空气净化器的过滤组件与壳体内用于安装过滤组件的腔体内壁之间会存在间隙,过滤时,空气净化器吸入空气时部分空气通过这些间隙进入风道但不经过过滤组件,该部分空气会不断移动并最终从出风口和净化过的干净空气混合后再排出,这样致使空气净化器释放出的净化空气中存在部分未被净化的空气,造成空气净化效率低下、净化不彻底,严重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器因风道密封结构不佳而出现的净化效率低下及净化不彻底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以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过滤组件、风机和风道,其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风机的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过滤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与所述进风口相通,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风机的进口相通,且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开设进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出口一端全部嵌套在所述风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压紧锁扣,且所述压紧锁扣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外缘和所述过滤组件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外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密封软胶条,且所述密封软胶条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和所述过滤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发泡密封胶带。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蜗壳离心风机,其中,所述蜗壳离心风机的蜗壳与所述安装槽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与蜗壳离心风机的进口正对的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或者,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通过由壳体、风道、风机和过滤组件构成的空气净化器,其中,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的一端与出风口相连,风道的另一端与风机的出口套接在一起,风机的进口与特别设置的安装槽的下方开口相连,安装槽的上方开口于壳体上的进风口相连,过滤组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在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位于安装槽内壁与过滤组件之间,用于增加空气净化器内部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中,由于密封性能不佳,未净化空气在进入空气净化器时常出现部分未净化空气从壳体的间隙中进入空气净化器内部的现象,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的思路是让未净化空气按照设计的通道流动,当未净化空气进入空气净化器时就直接与过滤组件发生接触,经过过滤组件净化后的干净空气进入风机后再通过风道至壳体的出风口排出空气净化器,但是如果过滤组件与安装槽之间存在间隙会使得未净化空气与过滤组件接触时并非全部通过过滤组件,而是部分未净化空气经过过滤组件与安装槽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风机与净化过后干净空气混合再经风道和出风口排出,这时排出的净化空气实际上含有部分未净化空气,形成跑风、漏风的现象致使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不佳,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在过滤组件与安装槽之间的间隙处设置第一密封件,使未净化空气不能从间隙进入到空气净化器内部而是被迫其全部经过过滤组件的净化后再进入空气净化内部,增强了空气净化器的密封性能,避免了跑风、漏风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风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主要用于净化居民室内的空气,应用特别设计的风道密封结构,加强了空气净化器的风道密封性,使其在净化空气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跑风、漏风等现象,极大地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及净化效果。

其中,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一般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主动式空气净化器为一种向周围释放增益负离子的设备,这种类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向周围释放负离子、银离子等增益性负离子,对周围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及吸附空气中的杂质等,通过主动释放负离子以及空气扩散的特点到达室内的各个角落进行无死角净化,但是主动式空气净化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向周围释放的负离子的浓度并不好控制,浓度过低会达不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浓度过高又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臭氧,臭氧是一种世界公认高效的灭菌解毒氧化剂,臭氧因子主要被用于对空气进行灭菌消毒,可高效分解各类装修污染物,快速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虽然臭氧能够杀死病原菌等有危害的细菌及装修污染物但是同样可能会杀死人体内的白细胞,多度吸入臭氧还有致癌的危险,因而一般家庭并不会选择主动式净化器。被动式空气净化器主要通过机械滤网技术来过滤空气,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活性炭滤网、静电驻极滤网及集尘滤网等多种过滤方式,不同于主动式空气净化器。被动式空气净化器一般需要先将空气吸入净化器内部再进行过滤并最终将干净空气释放出去,这种空气净化器除了对过滤组件有较高要求外,产品的结构设计也同样有要求,在空气净化器将未被净化的空气吸入净化器时,如果进风口与周围的净化器壳体之间的密封性不强存在一些间隙时,会导致部分未被净化的空气从这些间隙进入净化器内部,这些未被净化的空气不会依照空气净化器原先的设计到达过滤组件而是在空气净化器内部的空隙中不断游走,最终会在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与净化后的干净空气混合并一同被排出,这就导致空气净化器释放的净化空气中存在部分未被净化的空气,这种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不佳、净化率低下及净化不彻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及顾客使用的满意度。

为了解决上述被动式空气净化器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1,包括壳体10以及设在壳体10内的过滤组件20、风机30和风道40,其中,壳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风道40的一端延伸至出风口12,风道40的另一端延伸至风机30的出口,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安装过滤组件20的安装槽23,安装槽23的槽口与进风口11相通,安装槽23的槽底与风机30的进口相通,且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21。空气净化器1由过滤组件20、风机30、风道40以及将这些部件全部包裹在其中的外部壳体10构成,其中,过滤组件20用于过滤未净化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过滤组件20一般为多层复合过滤材质即由多层过滤网复合构成的带有一定厚度的一整块块状过滤组件20,过滤组件20位于空气净化器1进风口11的后方,紧挨着进风口11以使未净化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空气净化器1后立即与过滤组件20接触,壳体10内还设置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主要用于安置过滤组件20,安装槽23为一个形状与过滤组件20相同且体积比过滤组件20略大的槽子,安装槽23的上下方均有开口,上方开口于壳体10上开设的进风口11相连,下方开口与风机30的进口相连,其余部分均为密闭的状态,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密封性以保证未净化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空气净化器1后先与过滤组件20接触然后直接进入风机30,避免这些未净化空气流至空气净化器1内的其他地方,需要其按照设计的方向和通道行进。风机30位于过滤组件20的后方,风机30的进口与安装槽23的后方开口相连,风机30用于提供动力源,通过风机30运行将外部的未净化空气吸入空气净化器1,风机30一般位于过滤组件20的后方,这是由于风机30要不断提供动力,在未净化空气与过滤组件20接触后由位于后方的风机30不断提供吸力强制未净化空气通过过滤组件20,未净化空气通过过滤组件20后空气中的杂质及有害物质就被过滤组件20阻挡下来,经过过滤组件20进入风机30的空气就是过滤后的干净空气。风机30的出口与空气净化器1的风道40相连且风机30出口的一端伸入风道40内部一小部分,而并不是简单的与风道40连接,风机30的出口与风道40的一端套接在一起,这样能够保证风道40的密封性,使得经过风机30的干净空气全部进入风道40而不会部分空气在连接处泄露到其他的地方。风道40的一端与风机30的出口套接,另一端与空气净化的出风口12相连,出风口12开设在空气净化器1的壳体10上,风道40与出风口12相连以使得干净空气能直接从风道40到达出风口12再排出空气净化器1,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保证空气净化器1内部的密封性,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净化器1会在安装槽23的内壁上即安装槽23与过滤组件20接触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件21,这是由于安装槽23的体积比过滤组件20略大,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间隙,使得未净化空气可能从这些间隙通过进入空气净化器1内部,所以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21将这些间隙封堵住,第一密封件21设置的位置与数量可依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可在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的接触面上设置多个第一密封件21以保证密封性,在组装时可先将第一密封件21设置在安装槽23内再将过滤组件20塞入安装槽23内直至卡紧。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由壳体10、过滤组件20、风机30和风道40构成的空气净化器1,其中,壳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风道40的一端与出风口12相连,风道40的另一端与风机30的出口套接在一起,风机30的进口与特别设置的安装槽23的下方开口相连,安装槽23的上方开口于壳体10上的进风口11相连,过滤组件20设置在安装槽23内,在安装槽23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1,第一密封件21位于安装槽23内壁与过滤组件20之间,用于增加空气净化器1内部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中,由于密封性能不佳,未净化空气在进入空气净化器1时常出现部分未净化空气从壳体10的间隙中进入空气净化器1内部的现象,空气净化器1净化空气的思路是让未净化空气按照设计的通道流动,当未净化空气进入空气净化器1时就直接与过滤组件20发生接触,经过过滤组件20净化后的干净空气进入风机30后再通过风道40至壳体10的出风口12排出空气净化器1,但是如果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之间存在间隙会使得未净化空气与过滤组件20接触时并非全部通过过滤组件20,而是部分未净化空气经过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风机30与净化过后干净空气混合再经风道40和出风口12排出,这时排出的净化空气实际上含有部分未净化空气,形成跑风、漏风的现象致使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不佳,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1在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之间的间隙处设置第一密封件21,使未净化空气不能从间隙进入到空气净化器1内部而是被迫其全部经过过滤组件20的净化后再进入空气净化内部,增强了空气净化器1的密封性能,避免了跑风、漏风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风机30开设进口的一端与安装槽2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22。风机30的进口一端与安装槽23的一端开口相连,安装槽23内部虽然设有第一密封件21,但是第一密封件21只能保证安装槽23与过滤组件20之间的密封性,而安装槽23与空气净化器1的壳体10也存在连接关系,所以两者之间也会存在间隙,由于这些间隙紧挨着进风口11,在空气净化器1吸入未净化空气时,未净化空气可能从这些间隙中进入空气净化器1内部再空气净化器1内部的空间中移动并最终由安装槽23与风机30连接处的间隙进入风机30,再与干净空气混合,因而,在安装槽23与风机30进口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22,进一步提升空气净化器1内部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机30的出口一端全部嵌套在风道40的内部。风机30出口一端的一部分伸入风道40内部,伸入的距离较短只伸入一小部分,主要是使风机30出口一端全部嵌套在风道40内部,保证从风机30出口的出来的干净空气能完全进入风道40内部,保证风机30与风道40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过滤组件20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安装槽23中。过滤组件20放置在安装槽23中,第一密封件21虽然对过滤组件20和安装槽23之间的位置关系有所帮助但是其并不能固定过滤组件20的位置,一旦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之间的位置无法固定,过滤组件20从安装槽23中偏移出来的话,会对过滤组件20和安装槽23之间的密封性造成影响,使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下降,因而,需要使用固定件对过滤组件20的位置进行固定,以防止过滤组件20发生移动保证其与安装槽23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压紧锁扣24,且压紧锁扣24位于安装槽23的槽口外缘和过滤组件20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外周之间。过滤组件20的固定件为压紧锁扣24,压紧锁扣24位于安装槽23槽口的外边缘处,压紧锁扣24的一半扣在安装槽23槽口的外面,另一半扣在安装槽23槽口里面即这一半压紧锁扣24突入安装槽23槽口以内的空气净化器1进风口11的部分,这部分压紧锁扣24会与过滤组件20发生接触,以阻挡过滤组件20从安装槽23中脱出。压紧锁扣24架设在安装槽23槽口外边缘处并沿着外边缘的一周,一半在槽口以内一半在槽口以外,槽口以内的压紧锁扣24用于阻挡过滤组件20脱出安装槽23,槽口以外的压紧锁扣24用于将压紧锁扣24固定在空气净化器1的壳体10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1为密封软胶条,且密封软胶条位于安装槽23的槽底和过滤组件20之间。第一密封件21可设置在安装槽23的槽底和两则,但主要是依靠槽底的第一密封件21即密封软胶条来保证密封性的,两侧的第一密封条只是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可以看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密封软胶条带有一定的弹性,过滤组件20与密封软胶条即第一密封件21接触后会将密封软胶条挤压使过滤组件20与安装槽23之间的空隙被填满,以达到密封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22为发泡密封胶带。与第一密封件21类似,第二密封件22为发泡密封胶带,第二密封件22设置在风机30进口与安装槽23开口连接的地方,发泡密封胶带也带有一定的弹性,设置第二密封件22时,将发泡密封胶带即第二密封件22塞入风机30进口与安装槽23连接部分的缝隙中,第二密封件22会依靠自身的弹性膨胀起来以塞满这些缝隙,提升密封的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机30为蜗壳离心风机,其中,蜗壳离心风机的蜗壳31与安装槽23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22密封。空气净化器1的动力是由风机30来提供的,风机30提供动力将未净化空气吸入空气净化器1再通过风机30将净化空气输送至风道40及出风口12,风机30一般使用蜗壳离心风机,蜗壳离心风机自带蜗壳状的外壳,蜗壳31将风机30整个包裹在壳体10内部,蜗壳31的设置能够增加风机30的风压同时由于蜗壳31的存在能够将干净空气均置于蜗壳31中,避免干净空气飘逸到空气净化器1内部的其他地方,干净空气进入风机30的蜗壳31后会直接被送至风道40内,蜗壳31与风道40相连接的一端被套接在风道40中,蜗壳31与安装槽23相连接的一端会设置第二密封件22,第二密封件22设置在蜗壳31与安装槽23之间接触的部位,使得通过过滤组件20的空气全部进入到蜗壳31内,不会出现跑风、漏风的现象。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3的槽底开设与蜗壳离心风机的进口正对的通口。安装槽23的槽底即安装槽23的下方开设有开口,该开口与蜗壳离心风机的进口正对着,两者连接在一起且设置第二密封件22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位于壳体10的同侧,或者,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位于壳体10的不同侧。空气净化器1上开设的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可以在空气净化器1的同侧,即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都在空气净化器1的面板上,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1主要为内嵌式被动空气净化器1,具体为内嵌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空气净化器1,所以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均设置在空气净化器1面向室内的一侧,这样有利于干净空气快速进入居室内,但是,如果空气净化器1安装的位置在卧室,出风口12不断的出风可能会直吹到人引起不适,这时可以采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不在同侧设计,即出风口12在空气净化器1侧面的设计。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1中使用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来增加安装槽23与过滤组件20以及蜗壳离心风机与安装槽23之间的密封性,在加上压紧锁扣24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密封性,使得空气净化器1避免了漏风和跑风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空气净化器1的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空气净化器1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所以使用上述密封保护结构的空气净化器1的结构也是本实用新型需要保护的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