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冲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红冲加温炉用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红冲加温炉是对棒材进行红冲加工的设备,在对棒材进行红冲处理时,需要通过送料网带对其棒材进行传送,使棒材传送至红冲加温炉的加热端加热,再经送料网带将棒材传送至出料端进行出料。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243862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红冲加温炉,该红冲加温炉包括固连在机架上且内部为空腔的炉体,炉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且均与空腔相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炉体上固定有用于加热空腔的喷灯,喷灯连接有根据炉体内温度控制喷灯开关的控制机构,炉体上设有若干道穿过进口、出口且呈圈形的送料网带,送料网带由耐热钢材料制成且呈网带状,送料网带连接有固定在机架上的用于驱动送料网带转动的驱动结构。
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棒材能在加温炉中充分受热,加温炉的加热区会设置的比较长,因此需要送料网带也具有比较长的传送距离,而送料网带的驱动辊分别设于送料网带的两端,在送料网带传送的过程中,机架会对送料网带起到支撑的作用,位于下层的送料网带直接与机架接触,而送料网带是由耐热铁材料制成的,位于保证支撑强度,机架也为铁制材料,在与机架从长时间接触中,机架会对送料网带产生很大的磨损,降低送料网带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能降低机架对送料网带的磨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冲加温炉用传送装置,其通过使送料外带设于两个传送单元之间传送,使送料网带与机架的滑动摩擦变为送料网带与传送辊的滚动摩擦,减少机架对送料网带的磨损;并且两个传送单元分别设于送料网带的两侧,能够对送料网带起到夹持的作用,提高送料网带传送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冲加温炉用传送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送料网带以及设于机架上以驱动送料网带运动的驱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机架上且抵接于送料网带下部的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两个竖向排列的传送单元,两个传送单元之间留有放置送料网带的间隙;所述传送单元包括设于机架上的传送框以及若干个传送辊,所述传送辊转动连接于传送框,所述传送辊水平排列设置,所述传送辊的轴线垂直于传送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带动送料网带传动,从而带动送料网带运动,使送料网带带动物料经过炉体进行红冲加工,然后物料从送料网带的出料端传送卸料,在送料网带传送的过程中,送料网带与传送辊接触,由于传送辊转动连接于机架,送料网带与传送辊之间为滚动摩擦,能减少送料网带直接与机架接触时机架对送料网带的磨损,从而提高送料网带的寿命;由于送料网带的下部位于两个传送单元之间传送,上层传送辊与下层传送辊均能抵接于送料网带上,两个传送单元能对送料网带起到夹持的作用,能起到提高送料网带传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上层的传送框铰接于位于下层的传送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传送单元能对送料网带起到夹持的作用,因此两个传送单元之间间隙与送料网带的厚度相同,导致不易于安装送料网带,因此使上层的传送框铰接于下层的传送框,在安装送料网带时,可以将上层传送框翻转,使上层传送框与下层传送框水平排列,然后再将送料网带的下表面抵接于下层传送辊上,再将上层传送框翻转,使上层传送框与下层传送框竖向排列,使上层传送辊抵接于送料网带的上表面,从而使上层传送辊与下层传送辊对送料网带进行夹持,使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传送框远离铰接点的一侧设有将上层传送框与下层传送框进行固定的搭扣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传送框与下层传送框铰接连接,其另一侧设有的搭扣锁能够使上层传送框与下层传送框进行固定,操作方便,减少上层传送框的移动,从而加强上层传送辊与下层传送辊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可拆卸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传送框两侧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能对送料网带的左右的位置进行限位,减少送料网带在传送的过程中水平位置上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接板以及两个分别固设于抵接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抵接板的顶端位于上层传送框与下层传送框之间的间隙处,所述抵接板能抵接于传送框的侧壁;所述连接板倾斜固设于抵接板上,所述连接板远离抵接板的一侧与传送框之间的间距大于其另一侧与传送框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能对送料网带的水平位置进行限位,倾斜设于抵接板上的连接板能对位置发生偏移的送料网带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偏移的送料网带能沿着连接板移动至抵接板的位置处,提高抵接板对送料网带的抵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靠近出料的一端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以及连通于冷却水箱的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送水管、四个波纹管、两个冷却管以及两个冷却辊;两个送水管分别位于传送框的两侧,两个送水管均连通于冷却水箱;每一个送水管上均连通于两个波纹管,相邻的波纹管分别连接于上层的传送框以及下层的传送框;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设于传送框上,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均连通于波纹管;所述冷却辊转动连接于冷却管,所述冷却辊的轴线平行于传送辊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红冲工艺的炉内温度为700-800℃,当送料网带经过炉内时,送料网带的温度会升高,当其移动至传送辊时,过高的温度会影响传送辊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位于出料端的传送辊进行降温处理,冷却水经过冷却水箱流至送水管,送水管将冷却水通过波纹管传送至冷却管上,对转动连接于冷却管上的冷却辊进行降温,从而降低送料网带的温度,然后冷却水经过另一侧的波纹管传送至另一侧的送水管上,再次流入冷却水箱中,形成冷却循环;波纹管的设置便于将上层传送框翻转,以对送料网带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设于冷却管上的导冷板,所述导冷板抵接于传送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冷板有利于将冷却水的温度传递至冷却辊上,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机架的一端且转动连接于机架的驱动辊以及设于机架的另一端且转动连接于机架的从动辊;所述驱动辊的轴线平行于传送辊的轴线;所述从动辊的轴线平行于传送辊的轴线;机架上位于驱动辊与传送组件之间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机架的张紧辊,所述张紧辊的轴线平行于驱动辊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辊能提高送料网带的张紧度,提高送料网带的承重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传送单元能减少送料网带与机架直接接触时的摩擦,并且双层设置的传送单元能对送料网带起到夹持限位的作用,提高送料网带传送物料的稳定性;
2.冷却组件能对送料网带进行降温,降低送料网带的温度,减少送料网带对传送辊的损伤,提高传送辊的寿命;
3.限位组件能够减少送料在水平位置上位置的偏移,提高送料网带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红冲加温炉用传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冷却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限位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送料网带;3、驱动组件;31、驱动辊;32、从动辊;33、电机;4、传送组件;41、传送单元;411、传送框;412、传送辊;42、搭扣锁;421、锁座;422、锁扣;5、冷却组件;51、冷却水箱;52、冷却单元;521、送水管;522、波纹管;523、冷却管;524、冷却辊;525、导冷板;6、限位组件;61、底板;611、长条槽;612、紧固螺栓;62、抵接板;63、连接板;7、张紧组件;71、张紧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红冲加温炉用传送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送料网带2、设于机架1上的驱动组件3、设于机架1上的传送组件4、设于机架1上的冷却组件5、设于机架1两侧的限位组件6以及设于传送组件4与驱动组件3之间的张紧组件7,驱动组件3包括设于机架1的一端且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驱动辊31、设于机架1的另一端且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从动辊32以及固设于机架1上且其输出轴固定连接于驱动辊31的电机33。
参见1和图2,传送组件4包括两个竖向排列的传送单元41以及两个(但不局限于两个)搭扣锁42,两个传送单元41之间留有放置送料网带2的间隙;传送单元41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传送框411以及若干个传送辊412,传送辊412转动连接于传送框411且水平排列设置,传送辊412的轴线垂直于传送方向。驱动组件3带动送料网带2传动,从而带动送料网带2运动,使送料网带2带动物料经过炉体(图中未画出)进行红冲加工,然后物料从送料网带2的出料端传送卸料,在送料网带2传送的过程中,送料网带2与传送辊412接触,由于传送辊412转动连接于机架1,送料网带2与传送辊412之间为滚动摩擦,能减少送料网带2直接与机架1接触时机架1对送料网带2的磨损,从而提高送料网带2的寿命;由于送料网带2的下部位于两个传送单元41之间传送,上层传送辊412与下层传送辊412均能抵接于送料网带2上,两个传送单元41能对送料网带2起到夹持的作用,能起到提高送料网带2传送的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3,位于上层的传送框411铰接于位于下层的传送框411,搭扣锁42位于传送框411远离铰接点的一侧,搭扣锁42包括固设于上层传送框411的锁座421以及固设于下层传送框411的锁扣422。在对送料网带2进行安装时,使上层传送框411围绕其铰接点翻转,然后将送料网带2放在下层传送辊412上,再将上层的传送框411翻转扣合在下层传送框411上,将锁扣422扣合在锁座421上,以将上层的传送单元41与下层的传送单元41进行固定。
参见图1和图4,限位组件6包括设于机架1的底板61、垂直固设于底板61的抵接板62以及两个分别固设于抵接板62两侧的连接板63,抵接板62的顶端位于上层传送框411与下层传送框411之间的间隙处,抵接板62能抵接于送料网带2;连接板63倾斜固设于抵接板62上,连接板63远离抵接板62的一侧与传送框411之间的间距大于其另一侧与传送框411之间的间距;底板61上开设有两条(但不局限于两条)长条槽611,长条槽611上设有端部能抵接于机架1的紧固螺栓612。限位组件6能对送料网带2的左右的位置进行限位,减少送料网带2在传送的过程中水平位置上的位移,抵接板62能对送料网带2的水平位置进行限位,倾斜设于抵接板62上的连接板63能对位置发生偏移的送料网带2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偏移的送料网带2能沿着连接板63移动至抵接板62的位置处,提高抵接板62对送料网带2的抵接作用;当需要安装送料网带2时,拧松紧固螺栓612,使底板61滑移于机架1,从而使抵接板62与传送框411分离,将上层的传送框411翻转,然后将送料网带2放在下层的传送框411上,将上层的传送框411扣合在下层的传送框411上,再将底板61朝靠近传送框411的方向移动,使抵接板63抵接于传送框411的侧壁上,以对送料网带2进行限位。
参1和图3,冷却组件5位于机架1靠近出料的一端,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水箱51以及两个(但不局限于两个)连通于冷却水箱51的冷却单元52,冷却单元52包括两个送水管521、四个波纹管522、两个冷却管523、两个冷却辊524以及若干个导冷板525;两个送水管521分别位于传送框411的两侧,两个送水管521均连通于冷却水箱51;每一个送水管521上均连通于两个波纹管522,相邻的波纹管522分别连接于上层的传送框411以及下层的传送框411;冷却管523的两端分别设于传送框411上,冷却管523的两端均连通于波纹管522;冷却辊524转动连接于冷却管523,冷却辊524的轴线平行于传送辊412的轴线;导冷板525连通于冷却管523,冷却辊524转动连接于导冷板525。由于红冲工艺的炉内温度为700-800℃,当送料网带2经过炉内时,送料网带2的温度会升高,当其移动至传送辊412时,过高的温度会影响传送辊412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位于出料端的传送辊412进行降温处理,冷却水经过冷却水箱51流至送水管521,送水管521将冷却水通过波纹管522传送至冷却管523上,导冷板525会将冷却水的温度传至冷却辊524上,从而对经过冷却辊524上的送料网带2降温,从而减少高温对传送辊412的损伤;冷却水经过另一侧的波纹管522传送至另一侧的送水管521上,再次流入冷却水箱51中,形成冷却循环;波纹管522的设置便于将上层传送框411翻转,以对送料网带2进行安装。
参见图1和图2,张紧组件7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张紧辊71,张紧辊71的轴线平行于驱动辊31的轴线。张紧辊71能提高送料网带2的张紧度,提高送料网带2的承重强度。
具体使用方式:打卡搭扣锁42,然后将上层的传送框411翻转,使其位于下层传送框411的一侧,将送料网带2放在下层传送框411上,使其抵接于下层的传送辊412上,使送料网带2围绕驱动辊31、张紧辊71以及从动辊32的位置放好;然后将上层的传送框411翻转,使其位于下层传送框411的正上方,将锁扣422扣合在锁座421上,以将上层传送框411的位置进行固定。
启动电机33,使其带动送料网带2运动,使送料网带2带动物料经过炉体(图中未画出)进行红冲加工,然后物料从送料网带2的出料端传送卸料,在送料网带2传送的过程中,送料网带2与传送辊412接触,能减少送料网带2直接与机架1接触时,机架1对送料网带2的磨损。
由于上部的送料网带2经过炉体,送料网带2的温度会升高,当其移动至下部时,冷却水箱51的冷却水通过送水管521、波纹管522、冷却管523以及导冷板525将温度传送至冷却辊524上,使冷却辊524对送料网带2降温,当送料网带2经过传送辊412时,能降低温度,从而减少对传送辊412的高温损伤;冷却水经过另一侧的波纹管522传送至另一侧的送水管521上,再次流入冷却水箱51中,形成冷却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