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智能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227发布日期:2019-05-17 20:0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厨房智能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厨房智能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厨房,是指可在内准备食物并进行烹饪的房间,一个现代化的厨房通常有的设备包括炉具(瓦斯炉、电炉、微波炉或烤箱)、流理台(洗碗槽或是洗碗机)及储存食物的设备(例如:冰箱、冰柜)。由于厨房是一个需要大量用水且需要存放食物的地方,而每次用水后都会导致厨房的湿度变大,湿度变大会导致食物容易发霉变质,不利于食物的存储,此外湿度过高也容易造成家居发霉,影响生活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智能监测、控制厨房湿度的厨房智能除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厨房智能除湿装置,包括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除湿装置及多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除湿装置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通信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厨房的水龙头把手上,所述水龙头把手上设有电极触发开关,所述电极触发开关切通或切断所述除湿装置至电源;所述水龙头开启时,所述电极触发开关闭合;所述水龙头闭合时,所述电极触发开关开启。

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NTC热敏电阻传感器实现。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zigbee通信模块实现。

优选地:所述除湿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水箱及风机,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还通过外东开关与水箱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的显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厨房的不同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除湿装置及多个湿度传感器,形成了一种厨房智能除湿装置。通过水龙头把手上的除湿装置检测厨房的湿度,在水龙头关闭时,水龙头内的电极触发开关将湿度传感器切通至电源,湿度传感器检测厨房的湿度,并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除湿装置进行抽湿,将厨房的湿度维持在一个预设的水平,同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智能终端连接,实时传输监控厨房的环境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厨房智能除湿装置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厨房智能除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电机触发开关的开启状态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厨房智能除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电极触发开关的关闭状态结构图。

图中,1-控制器,2-湿度传感器,3-电极触发开关,4-除湿装置,5-zigbee通信模块,6-温度传感器,7-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厨房智能除湿装置4,包括控制器1、无线通信模块、除湿装置4及多个湿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的控制端与除湿装置4的受控端连接,控制器1的通信端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湿度传感器2设置于厨房的水龙头7把手上,水龙头7把手上设有电极触发开关3,电极触发开关3切通或切断除湿装置4至电源;水龙头7开启时,电极触发开关3闭合;水龙头7闭合时,电极触发开关3开启。

具体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6通过NTC热敏电阻传感器实现。

具体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zigbee通信模块5实现。

具体地:除湿装置4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水箱及风机,蒸发器通过压缩机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通过外东开关与水箱连通。

具体地: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与控制器1的显示端连接。

具体地:湿度传感器2的数量为三个。

具体地:湿度传感器2分别设置在厨房的不同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控制器1、无线通信模块、除湿装置4及多个湿度传感器2,形成了一种厨房智能除湿装置4。通过水龙头7把手上的除湿装置4检测厨房的湿度,在水龙头7关闭时,水龙头7内的电极触发开关3将湿度传感器2切通至电源,湿度传感器2检测厨房的湿度,并传送至控制器1,控制器1通过除湿装置4进行抽湿,将厨房的湿度维持在一个预设的水平,同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智能终端连接,实时传输监控厨房的环境数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