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999发布日期:2019-05-07 21:2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线圈盘、电路板组件、散热风机以及盖设在底壳上的面板;其中,底壳包括底盖以及位于底盖上的上盖;底壳和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电路板组件以及散热风机的空腔。在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和电路板组件等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从底壳的进风孔进入至电磁炉内腔中。其中,散热风机安装在底盖上,即,底盖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

然而,由于底盖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零部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进风造成挡设,影响进风量和进风速度,导致电磁炉的散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线圈盘、电路板组件、散热风机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包括底盖以及位于所述底盖上的上盖,所述底壳和所述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所述线圈盘、所述电路板组件以及所述散热风机的空腔,所述底壳上具有进风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散热风机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上盖上,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底盖的底壁上,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侧朝向所述进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上盖上设置固定结构,整个散热风机通过该固定结构安装在上盖上,同时使至少部分进风孔开设在底盖的底壁上,使散热风机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孔,由于用于固定整个散热风机的固定结构全部位于上盖上,而底盖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只需开设进风孔,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固定结构,从而可避免固定结构对进风造成挡设,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而且,由于底盖上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不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固定部件,因此在底盖该区域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进风孔可开设的范围,即,增大了进风面积,且使得进风孔的开设更加灵活和方便。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第一连接部。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机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通过固定结构上的第一连接部和散热风机上的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即可将散热风机固定在上盖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朝向所述上盖的内侧延伸的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

通过设置朝向上盖内侧延伸的连接臂,使得对散热风机的固定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为板状。

通过将连接臂设置为板状,在保证对散热风机有效固定的同时,减小了连接臂在电磁炉内腔高度上的占用空间。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为柱状。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这样使得制作更加方便,且提高了上盖与固定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臂间隔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每个所述连接臂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

通过将连接臂设置为至少两个,可对散热风机的多个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风机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小了噪音。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臂在所述散热风机上形成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经过所述散热风机的几何中心。

这样设置使得两个连接点对应在散热风机的重心两侧,使得散热风机更加平稳,避免散热风机工作时晃动,减小了噪音。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散热风机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中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上盖上。

在连接时,使固定结构上的第一螺孔与散热风机上的第二螺孔对准,然后通过穿设在螺孔中的紧固件即可将散热风机与固定结构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且可靠。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个为卡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另一个为可与所述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或者卡孔。

在连接时,将卡扣与卡槽或者卡孔对准,然后将卡扣卡入卡槽或者卡孔中,即可实现散热风机与固定结构的固定。

可选的,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底壳的靠近所述散热风机的侧壁上。

通过在底盖的底壁以及底壳的侧壁上均开设进风孔,进一步增大了进风孔的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进风量以及散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底壳内具有灯板,所述灯板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散热风机的风机线连接在所述灯板上。

由于灯板与电路板组件电连接,风机线连接在灯板上,因此可实现风机线与电路板组件的电连接,通过将散热风机的风机线直接连接在灯板上,使得风机线的连接和走线更加方便,且使得风机线无需做的较长,节省了制作成本,避免风机线过长而在散热风机工作时或者移动电磁炉时风机线窜动的情况发生,避免风机线窜动而影响散热风机正常工作以及对电磁炉内腔中的其他零部件造成干扰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风机线连接在所述灯板的靠近所述散热风机的一侧。

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风机线连接以及走线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以及散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盖的俯视结构图;

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11—底盖;

12—上盖;

10—进风孔;

13—导风筋;

14—出风孔;

2—面板;

3—线圈盘;

4—电路板组件;

41—电路板;

42—散热器;

5—散热风机;

50—第二连接部;

6—固定结构;

60—连接臂;

61—第一连接部;

62—胶槽;

7—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上盖以及散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盖的俯视结构图。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包括:底壳1、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散热风机5以及面板2。其中,面板2盖设在底壳1的顶部。底壳1具体可包括:底盖11以及位于底盖11上的上盖12。底壳1和面板2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以及散热风机5等的空腔。其中,面板2具体可以是玻璃面板,也可以是陶瓷面板。面板2具体可粘接在上盖12上,其中,可以在上盖12的顶面开设胶槽,通过胶槽内的黏结剂将面板2粘接在上盖12上。当然,面板2也可以卡接在上盖12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底盖11具体为腔体结构,即,底盖11包括底壁和围成在底壁周向上的向上延伸的侧壁,底盖11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侧壁,上盖12具体为框形盖,上盖12盖设在底盖11的顶部。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底盖11包括底壁,上盖12具有向下延伸的侧壁,上盖12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或者,还可以是,上盖12具体可包括中盖体和位于中盖体上的上盖体,上盖体可以是框形盖,中盖体可以包括由上盖体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中盖体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

其中,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电连接,线圈盘3具体包括:线圈盘架和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具体可以是,线圈盘架上具有绕线隔板,漆包线沿着绕线隔板绕设,从而在线圈盘架上形成线圈。

利用电磁炉进行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3上的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锅具,在锅具的底面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是上下双向的,为了使磁力线尽量聚集在线圈盘3上方,即,只指向锅具,以提高加热效率,还可以在线圈盘架的底部设置磁条,磁条可与线圈盘架的形状匹配,通过磁条对磁力线进行引导,使磁力线聚集在线圈盘3上方。

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为主要发热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温升过高,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因此,通过散热风机5对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其中,底壳1上具有进风孔10和出风孔14,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5的作用下从底壳1的进风孔10进入,冷却风在散热风机5的作用下吹向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冷却风将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上的热量带走,然后从底壳1上的出风孔14吹出至电磁炉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机5具体可以是离心风机。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散热风机5也可以是轴流风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向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提供冷却风,对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进行散热即可。

电路板组件4具体可包括:电路板41和位于电路板41上的散热器42。电路板41上设有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具体可包括: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桥堆等元件。通过散热器42对电路板41进行散热,以提高电路板41的散热效率。电路板41上的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发出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器42,散热风机5吹出的冷却风将散热器42的热量带走,从而对电路板组件4进行散热。

其中,散热风机5一般位于线圈盘3的侧方。在现有技术中,散热风机具体固定在底壳的底盖上,底盖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由于现有技术的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设置在底盖上,零部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进风造成挡设,影响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的电磁炉,通过在上盖12上设置固定结构6,散热风机5通过上盖12上的固定结构6固定在上盖12上,其中,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盖11的底壁上,散热风机5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孔10。

也就是说,将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的固定结构6设置在上盖12上,即,整个散热风机5通过上盖12的固定结构6安装在上盖12上,同时使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盖11的底壁上,散热风机5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孔10,由于用于固定整个散热风机5的固定结构6全部位于上盖12上,因此底盖11的对应散热风机5的位置只需开设进风孔10,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的固定结构6,从而可避免固定结构6对进风造成挡设,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上盖12上设置固定结构6,整个散热风机5通过该固定结构6安装在上盖12上,同时使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盖11的底壁上,使散热风机5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孔10,由于用于固定整个散热风机5的固定结构6全部位于上盖12上,而底盖11的对应散热风机5的位置只需开设进风孔10,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的固定结构6,从而可避免固定结构6对进风造成挡设,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而且,由于底盖11上对应散热风机5的位置不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的固定部件,因此在底盖11该区域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进风孔10可开设的范围,即,增大了进风面积,且使得进风孔10的开设更加灵活和方便。

其中,散热风机5具有风机线,风机线的一端连接在散热风机5上,风机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组件4电连接,具体地,风机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41电连接。具体可通过电路板41控制散热风机5的转动速度等。其中,底壳1内具有灯板7,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灯板7位于底壳1内,且与电磁炉的操作区域对应,灯板7上可设置操作按键,灯板7具体与电路板组件4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线的另一端具体连接在灯板7上。由于灯板7与电路板组件4电连接,风机线与灯板7电连接,因此,实现了风机线与电路板组件4的电连接。通过将散热风机5的风机线直接连接在灯板7上,使得风机线的连接和走线更加方便,且使得风机线无需做的较长,节省了制作成本,避免风机线过长而在散热风机5工作时或者移动电磁炉时风机线窜动的情况发生,避免风机线窜动而影响散热风机5正常工作以及对电磁炉内腔中的其他零部件造成干扰的情况发生。

较为优选的,可将风机线连接在灯板7的靠近散热风机5的一侧,这样可进一步提高风机线连接以及走线的方便性。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灯板7上设置电接口,风机线的另一端可直接插接在该电接口上,即可实现散热风机5与灯板7的电连接,插接方便且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6具体可包括:设置在上盖12上的第一连接部61。散热风机5通过该第一连接部61固定在上盖12上。

具体实现时,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机5上对应第一连接部61的位置设置有可与第一连接部61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0,通过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50的相互作用实现散热风机5与上盖12之间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散热风机5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部50,仅通过第一连接部61将散热风机5固定在上盖12上,比如,第一连接部61具体可包括卡箍,卡箍卡在散热风机5的外围,从而在不影响散热风机5进风和出风的基础上,实现对散热风机5的固定。

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6具体包括:朝向上盖12的内侧延伸的连接臂60,第一连接部61具体设置在该连接臂60上。通过设置朝向上盖12内侧延伸的连接臂60,使得对散热风机5的固定更加方便。比如,连接臂60朝向散热风机5的上方延伸,第一连接部61设置在连接臂60的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60具体可以为板状,即,连接臂60具体为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上盖12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朝向上盖12内侧延伸。通过将连接臂60设置为板状,在保证对散热风机5有效固定的同时,减小了连接臂60在电磁炉内腔高度上的占用空间。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连接臂60也可以为柱状,同样可实现对散热风机5的固定。

较为优选的,连接臂60可以与上盖12一体成型,比如,上盖12为塑胶盖,在制作上盖12时,在上盖12上一体注塑形成连接臂60。这样设置使得整个结构制作更加方便,且提高了上盖12与固定结构6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6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螺孔。相应地,第二连接部50包括与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散热风机5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中的紧固件固定在上盖12上。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1具体包括设置在连接臂60上的螺柱,螺柱上开设有第一螺孔。在连接时,将螺柱与散热风机5上的第二螺孔对准,然后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中的紧固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连接方便且可靠。

其中,紧固件具体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子母铆钉,也可以是螺栓。当然,也可以不设置螺柱,而是直接在连接臂60上开设第一螺孔。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50的其中一个为卡扣,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50的其中另一个为可与该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或者卡孔。比如,连接臂60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卡扣,散热风机5上对应卡扣的位置设置有卡孔或者卡槽,从而通过卡扣与卡槽或者卡孔的配合实现散热风机5与上盖12的可靠固定。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6也可以不包括连接臂60,而是在上盖12上直接设置第一连接部61,比如,第一连接部61为设置在上盖12的内缘的卡勾,散热风机5的边缘上设置有可与卡勾配合的卡槽或者卡孔。

其中,可将连接臂60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臂60间隔设置在上盖12上,每个连接臂6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61。通过将连接臂60设置为至少两个,这样可对散热风机5的多个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风机5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减小噪音。其中,对于每个连接臂60来说,可使该连接臂60上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部61设置在该连接臂60的端部,即设置在连接臂60的远离上盖12连接端的一端。

继续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60具体为两个,各连接臂60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柱,其中一个连接臂60延伸至散热风机5的一侧,其中另一个连接臂60延伸至散热风机5的另一侧。其中,位于左侧的连接臂60的端部可沿着散热风机5的外壳弯折,以适应散热风机5的轮廓,更加方便连接,且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美观。

具体地,可使两个连接臂60在散热风机5上形成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经过散热风机5的几何中心。此处的连接点可以理解为连接臂60上的第一连接部61与散热风机5上对应的第二连接部50的连接位置。这样设置使得两个连接点对应在散热风机5的重心两侧,使得散热风机5更加平稳,避免散热风机5工作时晃动,减小了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连接臂60上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连接部61,比如,多个第一连接部61沿着连接臂6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相应地,散热风机5上的第二连接部50与第一连接部61一一对应。第一连接部6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连接臂60的具体延伸长度以及实际需求等进行设定。

其中,散热风机5具体可包括风机本体以及风机壳,第二连接部50具体可设置在风机壳上,比如,在风机壳上开设螺孔,风机壳包括上壳壁和下壳壁,上壳壁和下壳壁上对应开设有螺孔,连接臂60上的螺柱依次贯穿上壳壁和下壳壁上的螺孔,然后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风机壳的外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耳,第二连接部50具体设置在凸耳上。

具体实现时,可以使连接臂60与面板2的下表面粘接,比如,在连接臂60的上表面开设胶槽62,胶槽62内可容置黏结剂,通过黏结剂将连接臂60粘接在面板2的下表面。这样进一步提高了上盖12、固定结构6、散热风机5、面板2的整体稳定性。其中,连接臂60上的胶槽可以与上盖12上的胶槽连通。

其中,胶槽62具体包括打胶槽,具体安装时,向打胶槽中点胶或者注胶,然后将面板2放在上盖12上,使连接臂60粘接在面板2下表面。为了避免在粘接时,黏结剂从打胶槽中溢出而随意流动,影响电磁炉内腔中的其他部件,还可以在打胶槽的至少一侧开设溢胶槽,使外溢的黏结剂进入至溢胶槽中。

进一步地,还可以同时在底壳1的靠近所述散热风机5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孔10。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的靠近散热风机5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孔10,指的是底盖11的靠近散热风机5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孔1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在底盖11的底壁以及底盖11的侧壁上均开设进风孔10,进一步增大了进风孔10的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进风量以及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底盖11包括底壁,而上盖12具有侧壁,上盖12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且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壳1的侧壁上时,上述的上盖12上设置有固定结构6具体指的是:上盖1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结构6,即,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的固定结构6具体设置在上盖12的顶部,而并非设置在上盖12的侧壁上,从而不会影响进风。

具体实现时,进风孔10可包括多个小孔,小孔可以是圆孔、椭圆孔、多边形孔等,小孔的具体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多个小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上的出风孔14具体开设在底壳1的远离散热风机5的侧壁上,这样可避免进入至电磁炉中的冷却风直接从出风孔14吹出的情况发生。当然,出风孔14也可以设置在底壳1的底壁上。或者,在底壳1的底壁和侧壁上均开设出风孔14。出风孔14可包括多个小孔,小孔可以是圆孔、椭圆孔、多边形孔等,小孔的具体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多个小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其中,还可以在底盖11的对应散热风机5的位置设置导风筋13,比如,导风筋13可以与底盖11一体成型。通过导风筋13对进风进行导向,使冷却风沿着一定的路径进入底壳1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风速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