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单波S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9015发布日期:2019-09-03 20: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单波S形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节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单波S形管。



背景技术:

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由于其节能效果显著,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系统中,一般为梯级(多级)加热系统。例如,热网回水加热系统采用三级加热系统,其中第一级为前置乏汽加热凝汽器,第二级为增汽机加热凝汽器,第三级为热网加热器。热网回水加热系统中增设两台凝汽器。

如果每一台凝汽器单独设置疏水系统,根据设计惯例,凝水泵系统一般为一用一备,需要新增四台凝水泵系统。凝水泵系统还有电机及其配电、控制系统。系统复杂,布置困难,运行繁琐,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将增大。

根据惯例,冬季供热工况时,大汽轮机凝水泵系统有较大余量,经过核算后,如果大汽轮机凝水泵系统的容量能满足同时抽吸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凝水,可以先把新增两台凝汽器的凝水,输送到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里,然后利用大汽轮机凝汽器凝水泵系统,将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的凝水送往回热系统。不需要新增凝水泵系统,系统简单,方便布置,运行简单,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将减小。

为实现将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的凝水输送至大汽轮机凝汽器,需要合理设置其相互位置关系和连接管路,将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布置成高液位凝汽器,大汽轮机凝汽器布置成低液位凝汽器。利用液位差,使得凝水单向、自流到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单波S形管,以满足电厂工作实际中,特别是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节能改造过程中,对凝水系统提出的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单波S形管,具有入口水平管件(3)、入口竖直管件(4)、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出口水平管件(7);其特征在于,入口竖直管件(4)用于连接入口水平管件(3)和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用于连接高位水平管件(5)和出口水平管件(7);疏水S形管入口安装高度高于出口安装高度;入口竖直管件(4)、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构成一个U形弯,为单波形式。

进一步地,高位水平管件(5)为水平直管或半圆弧形管。

进一步地,其中入口竖直管件(4)长度小于出口竖直管件(6)。

进一步地,入口水平管件(3)连接高液位凝汽器热井,出口水平管件(7)连接低液位凝汽器热井。

进一步地,高液位凝汽器为前置凝汽器或增汽机凝汽器;低液位凝汽器为大汽轮机凝汽器。

进一步地,倒U形弯最高点低于高液位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

进一步地,疏水S形管与高液位凝汽器热井、低液位凝汽器热井的连接方式为水平插入式焊接。

进一步地,在水平布置的直管段上安装逆止阀(8)和真空隔离阀(9)。

进一步地,出口水平管件(7)上安装逆止阀(8)和真空隔离阀(9)。

本实用新型通过S形管式疏水部件,使得凝水从高液位凝汽器热井(1)流向并汇集低液位凝汽器热井(2),水位差即凝水流动的动力,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单波S形管示意图;

其中高液位凝汽器热井(1)、低液位凝汽器热井(2)、入口水平管件(3)、入口竖直管件(4)、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出口水平管件(7)、逆止阀(8)、真空隔离阀(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由于其节能效果显著,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某热电厂,装机为2台300MW直接空冷机组。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乏汽供热系统为三级加热系统,其中第一级为前置乏汽加热凝汽器,第二级为增汽机加热凝汽器,第三级为热网加热器。系统中增设了两台凝汽器。

冬季供热工况时,大机凝水泵系统有较大余量,经过核算后,大汽轮机凝水泵系统的容量可以满足同时抽吸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凝水,先把新增两台凝汽器的凝水,输送到大汽轮机热井里,然后利用大汽轮机凝汽器凝水泵系统,将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的凝水送往回热系统。

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之间的凝水管路,利用疏水S形管进行连接。

前置凝汽器换热面积6000㎡,前置凝汽器热井液位比大机凝汽器热井液位高400mm,疏水S形管采用Φ373mm碳钢管子;增汽机凝汽器换热面积4000㎡,增汽机凝汽器热井液位比大机凝汽器热井液位高400mm,疏水S形管采用Φ373mm碳钢管子。

疏水S形管形状和结构如图1所示;疏水S形管具有入口水平管件(3)、入口竖直管件(4)、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出口水平管件(7);入口竖直管件(4)用于连接入口水平管件(3)和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用于连接高位水平管件(5)和出口水平管件(7);其中入口竖直管件(4)长度小于出口竖直管件(6),疏水S形管入口安装高度高于出口安装高度,入口水平管件(3)连接前置凝汽器或增汽机凝汽器热井,出口水平管件(7)连接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入口竖直管件(4)、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构成一个倒U形弯,为单波形式。U形弯最高点(即高位水平管件(5)水平高度)低于前置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高度差△h取20-100mm。

高位水平管件(5)可选用半圆弧形管或水平直管。

入口水平管件(3)、入口竖直管件(4)、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出口水平管件(7)均由相同规格、相同材质的管子制成。各管件的长度(或高度)尺寸根据现场设备间距离而定。

入口水平管件(3)、入口竖直管件(4)、高位水平管件(5)、出口竖直管件(6)、出口水平管件(7)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完成焊接组装后,要做严密性试验。

疏水S形管入口与高液位凝汽器热井(1)焊接连接,疏水S形管出口与低液位凝汽器热井(2)焊接连接。

前置凝汽器距离大汽轮机凝汽器大约15米;增汽机凝汽器距离大汽轮机凝汽器大约20米。疏水S形管上加相应的支吊架、膨胀节、阀门或其它连接件,出口水平管件(7)可配置逆止阀(8)、真空隔离阀(9)。

疏水S形管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前置凝汽器热井、增汽机凝汽器热井的连接方式为水平插入式焊接。插入深度10-100mm。

前置凝汽器热井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的正常液位高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的正常液位,液位差h取400mm。

由于存在液位差h和安装高差△h,可以确保凝水正常单向流动。而且不影响多台凝汽器之间的压力平衡。

前置凝汽器热井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的液位高差可以通过抬高前置凝汽器热井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的基础或支座高度来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