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水锅炉的双通道大流量逆流低温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6037发布日期:2019-06-15 00:2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热水锅炉的双通道大流量逆流低温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热水锅炉的低温换热器,具体是一种用于热水锅炉的双通道大流量逆流低温换热器。



背景技术:

冬天采暖一般都采用热水进行供暖,产生热水的设备主要为热水锅炉。一般热水锅炉都会在锅炉尾部设置省煤器、节能器或冷凝器的换热设备,这样的低温换热设备降低了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降低了燃料消耗量。但是目前大多数锅炉生产企业将蒸汽锅炉的低温换热设备直接安装在热水锅炉中,由于热水锅炉的特点是锅炉内的循环水量大,水侧需要的流通截面积远大于蒸汽锅炉的水侧流通截面积。当下存在的问题是,直接将蒸汽锅炉的低温换热设备移植到热水锅炉下,采用了高效的逆流换热方式,虽然解决了换热效率低,减少了钢材消耗,但是带来水侧阻力居高不小,造成锅炉运行电耗很大,得不偿失。虽然有些企业注意到该问题,通过将低温换热设备设计成了交叉换热的方式,电耗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由于交叉换热的方式其换热效率较低,并且增加了设备体积和换热面积,进而增加了占地面积和初期投资成本。因此导致目前低温换热设备水侧阻力和换热效率不能兼顾,设备体积庞大的矛盾由来已久,故如何制造一种换热效率高、水阻小、体积小的低温换热设备,成为本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热水锅炉的双通道大流量逆流低温换热器,其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其水阻小和体积小,从而有效降低耗电量及减少占地面积。

为了实现下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热水锅炉的双通道大流量逆流低温换热器,包括支撑架、上端汇集板、下端汇集板、侧板、上集箱和下集箱,所述侧板、上集箱和下集箱均为两个,

下端汇集板固定在支撑架上,上端汇集板处于下端汇集板的正上方,上端汇集板和下端汇集板之间通过两个侧板竖直固定连接,使上端汇集板、下端汇集板和两个侧板形成烟气流动通道,所述烟气流动通道一端为烟气进口、另一端为烟气出口;

两个上集箱固定在上端汇集板的两侧,两个上集箱靠近烟气进口的一端均设有出水口,两个上集箱靠近烟气出口的一端均焊接盲板封堵,所述上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焊接固定的汇流管Ⅰ组成,每个汇流管Ⅰ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的圆管且相邻汇流管Ⅰ之间的开口朝向相反,各个汇流管Ⅰ的开口均与其朝向的上集箱侧部连通;

两个下集箱固定在下端汇集板的两侧,两个下集箱靠近烟气出口的一端均设有进水口,两个下集箱靠近烟气进口的一端均焊接盲板封堵,所述下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焊接固定的汇流管Ⅱ组成,每个汇流管Ⅱ均处于每个汇流管Ⅰ的正下方,每个汇流管Ⅱ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的圆管且相邻汇流管Ⅱ之间的开口朝向相反,各个汇流管Ⅱ的开口均与其朝向的下集箱侧部连通;

所述每个汇流管Ⅰ与其正下方对应的汇流管Ⅱ之间均通过多个换热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集箱内均设有集箱隔板。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集箱上部均设有放气管和压力表接管。

进一步,所述上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设置的汇流管Ⅰ相邻之间通过扁钢封焊形成膜式壁结构;下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设置的汇流管Ⅱ相邻之间通过扁钢封焊形成膜式壁结构。

进一步,所述换热管为光管或者翅片管。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集箱下部均设有疏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端汇集板、下端汇集板、侧板、上集箱、下集箱和换热管相结合方式,通过设置两组上集箱和下集箱形成水流循环热交换系统,并且每组相互之间不连通,从而当其中一组发生故障时另外一组仍能不受影响起到热交换的作用,另外在烟气流动通道内分别布设多排换热管,每排换热管连接其中一组的上集箱和下集箱使水流经换热管时与换热管外部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完成烟气余热回收的过程,然后相邻排换热管之间分别连接不同两组,形成间隔连接设置,由于烟气刚进入烟气流动通道时其温度值较高,根据热力学定律可知,两个接触的物质温度会由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方向传递,且两者之间的差值越大温度传递的速度越快,此时烟气与第一排换热管及第二排换热管接触后,由于两者温度差值较大因此烟气的温度会快速的传递给第一排换热管及第二排换热管内的水,管内的水快速升温同时烟气温度降低,第一排换热管及第二排换热管分别连接两组水流循环热交换系统,从而可保证换热后的水均匀快速的流出,不会发生由于快速升温导致水流循环发生故障的情况,另外随着烟气在烟气流动通道内的流动,温度会持续降低后续排的换热管换热效率会降低,间隔设置能保证两组水流循环热交换系统的水流均匀同步加热,最终保证整个装置的换热效率及出水量;故本实用新型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其水阻小和体积小,从而有效降低驱动水循环所需的电量及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烟气进口,2、上集箱,3、放气管,4、压力表接管,5、汇流管Ⅰ,6、换热管,7、烟气出口,8、下集箱,9、汇流管Ⅱ,10、集箱隔板,11、支撑架,12、侧板,13、疏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11、上端汇集板、下端汇集板、侧板12、上集箱2和下集箱8,所述侧板12、上集箱2和下集箱8均为两个,

下端汇集板固定在支撑架11上,上端汇集板处于下端汇集板的正上方,上端汇集板和下端汇集板之间通过两个侧板12竖直固定连接,使上端汇集板、下端汇集板和两个侧板12形成烟气流动通道,所述烟气流动通道一端为烟气进口1、另一端为烟气出口7;

两个上集箱2固定在上端汇集板的两侧,两个上集箱2靠近烟气进口1的一端均设有出水口,两个上集箱2靠近烟气出口7的一端均焊接盲板封堵,所述上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焊接固定的汇流管Ⅰ5组成,每个汇流管Ⅰ5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的圆管且相邻汇流管Ⅰ5之间的开口朝向相反,各个汇流管Ⅰ5的开口均与其朝向的上集箱2侧部连通;

两个下集箱8固定在下端汇集板的两侧,两个下集箱8靠近烟气出口7的一端均设有进水口,两个下集箱8靠近烟气进口1的一端均焊接盲板封堵,所述下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焊接固定的汇流管Ⅱ9组成,每个汇流管Ⅱ9均处于每个汇流管Ⅰ5的正下方,每个汇流管Ⅱ9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的圆管且相邻汇流管Ⅱ9之间的开口朝向相反,各个汇流管Ⅱ9的开口均与其朝向的下集箱8侧部连通;

所述每个汇流管Ⅰ5与其正下方对应的汇流管Ⅱ9之间均通过多个换热管6连通。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集箱2内均设有集箱隔板10。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集箱2上部均设有放气管3和压力表接管4。

进一步,所述上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设置的汇流管Ⅰ5相邻之间通过扁钢封焊形成膜式壁结构;下端汇集板由多个并排设置的汇流管Ⅱ9相邻之间通过扁钢封焊形成膜式壁结构。

进一步,所述换热管6为光管或者翅片管。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集箱2下部均设有疏水管13。

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热水锅炉的尾气排放口,工作时,烟气从烟气进口1进入烟气流动通道,在流动过程中与换热管6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从降低烟气的温度同时提升换热管6内水的温度,然后烟气换热后从烟气出口7排出,换热用的水分别从两个下集箱8的进水口进入两个下集箱8,然后下集箱8内的水分别通过各自连接的汇流管Ⅱ9进入多个换热管6内,水在换热管6内进行换热升温后,经各自连接的汇流管Ⅰ5后分别进入两个上集箱2,最终通过两个上集箱2的出水口流出,两路水相互之间并无连通,从而如其中一路发生管路堵塞或故障,则另一路仍能继续工作,使其还能具有一定的烟气余热回收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