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可移动式安全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4280发布日期:2019-07-24 10:0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性可移动式安全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可移动式安全电陶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陶炉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面板、固定安装在面板下方的加热装置及放置在面板上进行加热的容器。

容器放置在面板上并进行加热,面板表面的加热区域温度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用户取走容器后,加热区域直接暴露,人体接触到加热区域会发生烫伤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磁性可移动式安全电陶炉,其设有用于覆盖加热区域的盖板,避免加热区域直接暴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磁性可移动式安全电陶炉,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面板及容器,底座和面板之间构成电器腔,电器腔内设有控制装置及加热装置;

所述面板表面具有对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面板表面设有操控板,操控板位于加热区域的一侧;

所述面板表面设有移动式盖板,电器腔内设有用于驱动盖板移动并使盖板覆盖在加热区域上以及脱离加热区域的驱动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线路分别与加热装置、驱动装置及操控板电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组件;

所述主动组件包括均设置在电器腔内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电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与主动轮传动连接的第一从动轮;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线路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带靠近面板底面的上段设有第一磁铁,盖板底面对应第一磁铁设有第二磁铁;

所述驱动电机运行时带动第一传动带输送,第一磁铁跟随第一传动带移动,第二磁铁在第一磁铁的磁吸作用下带动盖板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被动组件,被动组件包括均设置在电器腔内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的第三从动轮;

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同步轴;

所述第二传动带靠近面板底面的上段设有第三磁铁,盖板底面对应第三磁铁设有第四磁铁;

所述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分别布设在盖板移动方向的左右两侧。

所述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位于加热装置的前方;或者,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分别位于加热装置的左右两侧。

所述面板和盖板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开设在面板表面的导向槽及对应导向槽设置在盖板底面的轮组;

所述导向槽的数量为两条,两条导向槽分别布设在盖板移动方向的左右两侧,导向槽底部不贯通面板;

所述轮组活动式设置在对应的导向槽内。

所述导向槽位于加热区域前方;或者,导向槽位于加热区域的左右两侧。

所述电陶炉包括用于检测容器的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为红外传感器,控制装置通过线路与红外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电器腔内且位于面板的底面上,红外传感器位于加热装置外围;

所述容器置于加热区域时,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朝向容器的侧部;

所述容器侧部为可用于反射红外传感器红外光的反光面;或者,容器侧部对应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设有反光片。

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通过线路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底座底部的设有支脚,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支脚上。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加热区域的下方,操控板位于加热区域的前方,控制装置位于加热装置的一侧;

所述电陶炉处于加热状态时,盖板位于加热区域和操控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盖板脱离加热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盖板覆盖加热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7,本磁性可移动式安全电陶炉,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面板2及容器3,底座1和面板2之间构成电器腔4,电器腔4内设有控制装置5及加热装置6;

加热装置6为发热盘,控制装置5可为控制电路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面板2表面具有对容器3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7,面板2表面设有操控板9,操控板9位于加热区域7的一侧;

操控板9(或称操作界面、操作面板)包括若干按压式操作按键或者触控式操作按键,根据电陶炉的实际情况取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面板2表面设有移动式盖板8,电器腔4内设有用于驱动盖板8移动并使盖板8覆盖在加热区域7上以及脱离加热区域7的驱动装置;

盖板8覆盖在加热区域7上时,可避免加热区域7直接暴露,盖板8起到阻挡的作用,提高电陶炉的安全性。

盖板8脱离加热区域7时,容器3可放置在加热区域7上进行加热。

所述控制装置5通过线路分别与加热装置6、驱动装置及操控板9电连接。

操控板9具有操控驱动装置运行的按键,在用户加热完成并取走容器3后,通过操控板9控制驱动装置运行,从而使盖板8覆盖在加热区域7上;当用户需要再次加热时,通过操控板9控制驱动装置运行并使盖板8脱离加热区域7。

盖板8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均不会遮挡住操控板9,保证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组件;

所述主动组件包括均设置在电器腔4内的驱动电机10、与驱动电机10电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11、通过第一传动带13与主动轮11传动连接的第一从动轮12;

驱动电机10通过第一固定座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主动轮11通过第二固定座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控制装置5通过线路与驱动电机10电连接;实现驱动电机10的控制。

所述第一传动带13靠近面板2底面的上段设有第一磁铁14,盖板8底面对应第一磁铁14设有第二磁铁15;

所述驱动电机10运行时带动第一传动带13输送,第一磁铁14跟随第一传动带13移动,第二磁铁15在第一磁铁14的磁吸作用下带动盖板8移动。从而实现盖板8的移动,且面板2表面不需要开设通孔,保证电陶炉的防水性能,提高电陶炉的使用安全性。

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5的数量可为多块并依次设置,有利于提高盖板8移动的稳定性,仅需保证第一传动带13运行时,第一磁铁14不会移动到第一传动带13远离面板2底面的下段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被动组件,被动组件包括均设置在电器腔4内第二从动轮16、通过第二传动带17与第二从动轮16传动连接的第三从动轮18;

第二从动轮16和第三从动轮18分别通过第三固定座和第四固定座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第一从动轮12和第二从动轮16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同步轴19;同步轴19使被动组件无需单独配置电机作为动力装置,与主动组件共用驱动电机10。

所述第二传动带17靠近面板2底面的上段设有第三磁铁25,盖板8底面对应第三磁铁25设有第四磁铁26;

第三磁铁25和第四磁铁26的数量同样可为多块并依次设置,有利于提高盖板8移动的稳定性,仅需保证第二传动带17运行时,第三磁铁25不会移动到第一传动带13远离面板2底面的下段即可。

所述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分别布设在盖板8移动方向的左右两侧。

单独使用主动组件即可实现盖板8的移动,在主动组件的基础上增加被动组件有利于提高盖板8移动时的稳定性。

控制装置5位于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位于加热装置6的前方;或者,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分别位于加热装置6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主动组件和被动组件分别位于加热装置6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2和盖板8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开设在面板2表面的导向槽20及对应导向槽20设置在盖板8底面的轮组21;

轮组21通过支架设置在盖板8底面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导向槽20的数量为两条,两条导向槽20分别布设在盖板8移动方向的左右两侧,导向槽20底部不贯通面板2;

所述轮组21活动式设置在对应的导向槽20内。

导向槽20的设置对盖板8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盖板8移动的稳定性。

导向槽20同样不不贯通面板2,保证电陶炉的防水性能,提高电陶炉的使用安全性。

所述轮组2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并按两两为一列布设在盖板8底面上的相对两侧,有利于提高盖板8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20位于加热区域7前方;或者,导向槽20位于加热区域7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0位于加热区域7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陶炉包括用于检测容器3的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为红外传感器22,控制装置5通过线路与红外传感器22电连接;

所述红外传感器22设置在电器腔4内且位于面板2的底面上,红外传感器22位于加热装置6外围;

所述容器3置于加热区域7时,红外传感器22的发射端朝向容器3的侧部,如图7所示,红外传感器22设置在加热装置6的后方,盖板8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均不会遮挡住红外传感器22,红外传感器22发射出的红外线可以穿过面板2,或者,在面板2对应红外传感器22的位置,不进行喷涂上色等工艺,保证该位置的透光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容器3加热完成,用户取走容器3后,红外传感器22接收不到发射的红外线,红外传感器22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经过分析后将相应的控制信号传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盖板8移动并覆盖在加热区域7上,从而无需人手操作操控板9带动盖板8移动;

当用户需要再次对容器3进行加热时,用户提取容器3并靠近电陶炉,当容器3进入到红外传感器22的检测范围内之后,红外传感器22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经过分析后将相应的控制信号传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盖板8移动并脱离加热区域7,用户可将容器3放置在加热区域7上,从而无需人手操作操控板9带动盖板8移动。

所述容器3侧部为可用于反射红外传感器22红外光的反光面;或者,容器3侧部对应红外传感器22的发射端设有反光片,此时容器3的材质可以使用陶瓷。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23,控制装置5通过线路与压力传感器23电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23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底座1底部的设有支脚24,压力传感器23设置在支脚24上,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23设置在支脚24上。

通过压力传感器23检测容器3是否置于面板2上,当容器3脱离电陶炉时,压力传感器23将相应的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经过分析后将相应的控制信号传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盖板8移动并覆盖在加热区域7上,从而无需人手操作操控板9带动盖板8移动,当用户需要再次加热时,用户需要通过操控板9控制盖板8脱离加热区域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6位于加热区域7的下方,操控板9位于加热区域7的前方,控制装置5位于加热装置6的一侧;

控制装置5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加热装置6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或者加热装置6设置在面板9的底面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电陶炉处于加热状态时,盖板8位于加热区域7和操控板9之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