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2587发布日期:2019-06-29 01:3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风管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器已经得到了普及。风管机作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通过出风口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可以进行分路,然后实现同时对多个房间同时供风换热的效果。一般的,风管机内会安装有接水盘,对换热器的冷凝水进行盛接。现有的,接水盘就单单为一个盘体设置,因此限定了风管机的安装后,肯定要保证接水盘位于换热器的下方,以实现接水盘的接水功能。但是,受到安装场地的限定,风管机在安装时,可能需要横着放,也可能需要竖着放。但是现有的接水盘只能满足换热器的一侧接水,因此由于接水盘的通用性差而不能实现风管机的多种方位安装。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管机,旨在解决现有的接水盘组件的安装通用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一端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一框面,以及将所述框面贯通的入风口,所述入风口周边形成有多个框边,所述框面对应的两相对框边上形成有接水槽;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连接所述框体的一框边而立设在所述框面,所述第一接水盘的盘口与所述框面相邻。优选地,每一所述框边上设置有所述接水槽,各所述接水槽之间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接水槽与所述第一接水盘连通;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排水头,所述排水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框体的连接处的一端,所述排水头连通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框体上的接水槽。优选地,所述排水头包括连接所述框体和所述第一接水盘的连接头,以及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三个排水管;三个所述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所述框体和所述第一接水盘的连接线上,所述第二排水管相邻所述第一排水管而位于所述框体的侧边上,所述第三排水管相邻所述第一排水管而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的侧边上。优选地,所述接水槽连通有第一排水件,所述接水盘连通有第二排水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框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条。优选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框体的框边连接而立设在所述框面;所述第二接水盘和所述第一接水盘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相邻两框边,或者设置在所述框体的相对两框边。优选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三接水盘,所述第三接水盘与所述框体的框边连接而立设在所述框面;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相对两框边,所述第三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之间。优选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四接水盘,所述第四接水盘与所述框体的框边连接而立设在所述框面;所述第四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框体的相对两框边上。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框体的周缘设置有插边,所述插边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扣钩,所述扣钩钩接所述框边。优选地,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V形换热器,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所述V形换热器的一侧面,所述V形换热器上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用以将所述V形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朝向所述第一接水盘引流。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风管机,所述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一端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一框面,以及将所述框面贯通的入风口,所述入风口周边形成有多个框边,所述框面对应的两相对框边上形成有接水槽;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连接所述框体的一框边而立设在所述框面,所述第一接水盘的盘口与所述框面相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接水盘组件设置有框体和第一接水盘,由此具有多个接水面。当接水盘组件安装在风管机后,框体和第一接水盘分别位于换热器的相邻两侧。其中,框体位于换热器朝向进风口的一侧,以供风管机立式放置时,对冷凝水进行盛接。第一接水盘位于换热器相邻进风口的一侧,以供风管机躺式放置时,对冷凝水进行盛接。由此,只需通过一个接水盘组件即可满足风管机的不同形成放置,即提高了接水盘组件的通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其中,风管机处于躺式状态;图2为图1中结构示意图,其中,风管机处于立式状态;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中,换热器和接水盘组件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水盘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水盘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部分结构的剖面视图;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4中的接水盘组件的另一视角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又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风管机200壳体210进风口220出风口230扣钩300换热器310第一换热部320第二换热部400风轮500接水盘组件510框体511框边512入风口513接水槽520第一接水盘530第二接水盘540第三接水盘550第四接水盘560加强条600排水头610连接头621第一排水管622第二排水管623第三排水管700引流板M插接槽N插边P框面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请参阅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管机,以及包含有该风管机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和风管机管道连通,进而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内排出的冷媒可以流向风管机内的换热器,然后实现风管机的换热工作。请参阅图1,风管机100包括有壳体200,壳体200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定,本申请中,为了考虑到空调器的安装便捷性,优选壳体200呈长方体设置。壳体200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相对设置。壳体200内安装有换热器300和风轮400,换热器300和风轮400位于出风口220和进风口210之间。因此,当风轮400工作后,气体从进风口210被吸入,然后经过换热器300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220排出。另外,出风口220处对接安装有风管(图中未标示),所以从出风口220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风管进行导向,排向用户需求的换热区域。请参阅图1和图4,本申请优选设置换热器300位于风轮400和进风口210之间,同时换热器300邻近进风口210。容易理解的,换热器300在工作时,会产生冷凝水,所以,需要在壳体200内安装有接水盘组件500对换热器300进行冷凝水的盛接。具体的,请参阅图4,本申请提出一种接水盘组件500,接水盘组件500包括框体510和第一接水盘520。所述框体510具有一框面P(请参阅图10),以及将所述框面P贯通的入风口512,所述入风口512周边形成有多个框边511,所述框面P对应的两相对框边511上形成有接水槽513。接水槽513可以独立设置在框边511上的槽体,也可以直接由框边511的表面(即框体510的局部第一表面)凹陷形成。其中,框体5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框、三角形框、圆形框、椭圆形框或者多边形框等。本申请中,设置框体510呈矩形框设置,框体510具有四个框边511,四个框边511围合形成入风口512,即该入风口512朝框体510的两个面进行贯穿所得到。另外,框体510的任一框边511上连接有第一接水盘520,第一接水盘520立设在框体510的框面P。因此,第一接水盘520与框体510连接后,两者相当于呈L形设置,或者大致呈L形设置。即理解为,当第一接水盘520和框体510呈L形连接时,两者之间呈90°夹角;当第一接水盘520和框体510呈大致L形连接时,两者之间呈夹锐角设置或者呈夹钝角设置;本申请优选前者设置。同时,为了增强第一接水盘520和框体510的连接强度,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框体51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条560,以实现上述加强目的。再者,第一接水盘520可以呈盘状设置,也可以直接呈板状设置,为得到更好的接水效果,故本申请优选第一接水盘520呈盘状设置。第一接水盘520相应具有两个表面,其中一表面相邻框体510,另一个表面背离框体510,第一接水盘520的盘口则设置在接水盘的相邻框体510的表面上。接水盘组件500安装完成后,框体510和接水盘分别位于换热器300的相邻两侧,同时,为了实现风管机100可以实现立式或者躺式,所以优选限定框体510位于换热器300的邻近进风口210的一端,如图1所示。具体进行阐述,因为进风口210的进风需要通过换热器300进行换热,所以将接水盘组件500的框体510设置在进风口210和换热器300之间,以当风管机100立式放置时,框体510在对换热器300进行接水的同时,进风可以通过框体510的入风口512流向换热器300,以保证换热工作。请参阅图2,当风管机100处于立式时,即框体510处于换热器300的下方,换热器300所产生的冷凝水下滴至框体510的接水槽513内,以进行盛接。当风管机100处于躺式时,如图1所示,第一接水盘520处于换热器300的下方,换热器300所产生的冷凝水下滴至第一接水盘520内,以进行盛接。另外,换热器300的形状设置有多种,例如V形、U形或者匚形等,在本申请中,优选设定换热器300的形状呈V形设置,换热器300的V形口朝向进风口210设置。因此,当框体510安装在换热器300和进风口210之间时,框体510的相对两框边511上的接水槽513对应V形换热器300的两个端缘设置,具体如图3所示。进而,当风管机100呈立式放置时,换热器300所产生冷凝水后,冷凝水沿换热器300的两个端缘(与框体510相对的两个端缘)低落至接水槽513内,以进行盛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接水盘组件500设置有框体510和第一接水盘520,由此具有多个接水面。当接水盘组件500安装在风管机100后,框体510和第一接水盘520分别位于换热器300的相邻两侧。其中,框体510位于换热器300朝向进风口210的一侧,以供风管机100立式放置时,对冷凝水进行盛接。第一接水盘520位于换热器300相邻进风口210的一侧,以供风管机100躺式放置时,对冷凝水进行盛接。由此,只需通过一个接水盘组件500即可满足风管机100的不同形成放置,即提高了接水盘组件500的通用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风管机100在立式放置时,为了起到更好的接水效果,故本实施例中,优选框体510的每一框边511上均设置有所述接水槽513,以通过四个接水槽513同时对换热器300进行冷凝水盛接,以近一步防止冷凝水的滴落至风管机100机体内。另外,考虑到方便将接水槽513内的冷凝水排出,因此优选设置各所述接水槽513之间相互连通,以当多个接水槽513内均盛接有冷凝水后,可以汇集一起然后同步进行冷凝水排出。进一步的,考虑到,风管机100在安装时,不仅有立式放置的状态、躺式放置的状态,还会有倾斜放置的状态。所以,当风管机100处于倾斜放置时,则换热器300上的冷凝水会同时低落至框体510上的接水槽513和第一接水盘520内。因此,为了将冷凝水排出:第一、可以在框体510上设置有第一排水件,该第一排水件与接水槽513连通,因此通过第一排水件而将接水槽513内的冷凝水排出。同时,在第一接水盘520上设置有第二排水件,第二排水件与第一接水盘520连通,因此通过第二排水件而将第一接水盘520内的冷凝水排出。第二、设置框体510上的接水槽513和第一接水盘520连通,具体参阅图4和图5,第一接水盘520连接在框体510的一框边511上,因此直接设置该框边511(与第一接水盘520连接)上的接水槽513与第一接水盘520连通。进而,冷凝水滴落至接水槽513以及第一接水盘520后,可以汇集一起。同时,设置所述接水盘组件500还包括排水头600,所述排水头600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框体510的连接处的一端(请参阅图4),并且所述排水头600连通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框体510上的接水槽513。具体解释的,当第一接水盘520和接水槽513内盛接到冷凝水后,冷凝水会流至第一接水盘520和框体510的连接处,然后通过排水头600排出。本申请中,为了方便冷凝水的排流,故优选第二种方式设置。更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对排水头600进行解释,排水头600包括连接头610和设置在连接头610上的排水管。连接头610设置在第一接水盘520和框体510的连接处的一端,排水管设置在连接头610上,并且贯穿至连通接水槽513和第一接水盘520,因此当第一接水盘520和接水槽513承接的冷凝水直接通过排水管排出。考虑到,为了避免冷凝水过多时,由于单根排水管无法满足排流需求,而存在冷凝水溢出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排水管具有三根,分别为第一排水管621、第二排水管622和第三排水管623。具体的,第一排水管621设置在框体510和第一接水盘520的连接线上,所述第二排水管622相邻所述第一排水管621而位于所述框体510的侧边上,所述第三排水管623相邻所述第一排水管621而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520的侧边上,具体请参阅图5。进而,当换热器300产生较多冷凝水是,冷凝也在汇集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第二排水管622和第三排水管623初步排除后,剩余的冷凝水再进行汇集而从第一排水管621排出,以有效避免冷凝水的汇集速度大于排流速度而出现溢流的情况。另外,在一并列的实施中,冷凝水也可以直接通过抽水管而进行引出,具体的,直接通过设置有抽水管伸至第一接水盘520和框体510的连接区域(即冷凝水的汇集区域),然后通过水泵部件而将冷凝水抽出即可。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接水盘组件500还包括第二接水盘530,所述第二接水盘530与所述框体510的框边511连接而立设在所述框面P。所述第二接水盘530和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510的相邻两框边511,或者设置在所述框体510的相对两框边511。容易理解的,设置有第一接水盘520和第二接水盘530同时对换热器300进行接水作用,因此在风管机100安装时,可以选择任意一接水盘位于换热器300下方,进而方便了风管机100的位置调整,以及提高风管机100的安装便捷性。其中,当第二接水盘530和第一接水盘520相邻时,可以设置第一接水盘520和第二接水盘530相互连接,也可以相互分离,优选两者呈相互连接设置,并且第一接水盘520和第二接水盘530的盘体相互连通。此外还值得一提,接水盘组件500安装后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第二接水盘530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300的两侧。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相同理由,为方便了风管机100的位置调整,以及提高风管机100的安装便捷性。故设置所述接水盘组件500还包括第三接水盘540,所述第三接水盘540与所述框体510的框边511连接而立设在所述框面P;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第二接水盘530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510的相对两框边511,所述第三接水盘540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第二接水盘530之间,如图6所示。其中,第三接水盘540与第一接水盘520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三接水盘540与第二接水盘530的连接关系,可以参照第一接水盘520和第二接水盘530之间的连接关系选择。具体的,接水盘组件500安装后,优选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第二接水盘530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30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和所述第三接水盘540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300的相邻两侧。更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接水盘组件500还包括第四接水盘550,所述第四接水盘550与所述框体510的框边511连接而立设在所述框面P;所述第四接水盘55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540设置在所述框体510的相对两框边511上,如图6所示。容易理解的,第一接水盘520至第四接水盘550都设置在框体510的框面P,相当于四个接水盘围着框体510设置,因此,当接水盘组件500安装完成后,四个接水盘围着换热器300的四个侧面设置,进而保证风管机100在躺式安装时,可以任意选择一表面作为底面均可。由此大幅提高了风管机100的安装便捷性。其中,第四接水盘550与第一接水盘520的连接关系,以及第四接水盘550与第二接水盘530的连接关系,可以参照第一接水盘520和第二接水盘530之间的连接关系选择。本申请优选设置各接水盘之间相互连通。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接水盘组件500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接水盘组件500可以通过打螺钉的方式进行安装、或者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或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或者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更或者是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同时,接水盘组件500可以直接与壳体200进行连接安装,也可以在壳体200内设置有安装架,然后在通过安装架对接水盘组件500进行支撑安装。本申请中,接水盘组件500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具体的,请参阅图7至图8,壳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槽M,插接槽M位于进风口210的周边。另外参阅图9,框体510的周缘设置有插边N,插边N插入插接槽M内以实现框体510和壳体200的连接。优选地,在进风口210的相对两边缘旁设置有插接槽M,框体510的相对两框边511上设置有插边N,进而加强接水盘组件500的安装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接水盘组件500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方式接水盘组件5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移的现象。因此,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所述壳体200上设置有扣钩230,然后通过扣钩230钩接柱框体510,由此达到上述目的。具体的,扣钩230设置在壳体200上,并且优选扣钩230位于进风口210的边缘且位于两个插接槽M之间,由此,当接水盘组件500安装完成后,扣钩230钩住框体510的框边511,以防止框体510朝向插接槽M的方向脱出。当然,在另一并列实施例中,为了起到更好的连接效果,可以在框体510插接的基础上,再通过打螺钉的方式进一步固定接水盘组件50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换热器300的朝向所述第一接水盘520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板700,所述引流板700用以将所述换热器300产生的冷凝水朝向所述第一接水盘520引流。具体的,请参阅图10,换热器300呈V形结构设置,即换热器300包括第一换热部310和第二换热部320,第一换热部310和第二换热部320连接后,两个换热部之间具有夹角以呈V形设置。接水盘组件500安装完成后,第一接水盘520处于第一换热部310的下方,与第一换热部310正对设置。引流板700则由第一换热部310和第二换热部320的连接处开始,沿第一换热部310的表面朝向第一接水盘520延伸。因此,换热器300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先滴落至引流板700上,然后再通过引流板700引流至第一接水盘520内,由此,有效防止冷凝水于换热器300的较高地方滴落第一接水盘520时,产生较大的滴水声,同时避免冷凝水在滴落过程中,容易被出风气体带走而吹向整个风管机100的机体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