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3676发布日期:2019-07-03 04:0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置地式空调室内机一般使用上出风和前进风,以此种情况下容易发生混风,也即是将刚刚吹送出的换热气流重新吸入,影响换热效率。此外,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也较为单一,不能根据具体使用环境进行调节,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时的体验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换热效率较高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室内机的出风方向更为灵活。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室内机的内部结构。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其横向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机壳内,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离心风扇,设置于机壳内,配置成促使自进风口流入机壳的空气经由换热器流向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以及

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分别位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与离心风扇之间,且分别限定有上出风道和下出风道;其中

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配置成分别独立受控以分别连通或阻断上出风道和下出风道。

可选地,上出风组件包括:

上转换板,可转动地设置于离心风扇的上前方,且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其中

上转换板具有弧形的板面;且

当上转换板位于打开位置时,其凸出侧背离离心风扇所在侧,以通过其凹入侧引导自离心风扇吹出的换热风转向并朝向上出风口流动;以及

当上转换板位于关闭位置时,上转换板封闭上出风道朝向离心风扇一侧的端口,以阻断上出风道。

可选地,上出风组件包括:

上出风框,其内限定有上出风道;

上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上出风道的出风下游,以在关闭状态下封闭上出风口;和

多个上摆叶,可转动地设置于上出风道内部,以调节自上出风道流出上出风口的换热风的方向。

可选地,上出风组件设置于机壳的顶部内侧,且其内限定的上出风道配置成引导换热风自机壳上部朝向机壳的前上方吹出。

可选地,下出风组件包括:

下转换板,具有弧形的板面,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换热器的下后方,且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其中

下转换板配置成,当其位于打开位置时,引导自离心风扇吹出的换热风朝向下出风口流动;以及

当其位于关闭位置时,封闭下出风道朝向离心风扇一侧的端口,以阻断下出风道。

可选地,下出风组件包括:

下出风框,其内限定有下出风道;和

多个下摆叶,可转动地设置于下出风道内部,以调节自下出风道流出下出风口的换热风的方向。

可选地,下出风组件设置于机壳的底部内侧,且其内限定的下出风道配置成引导换热风自机壳的下部向前吹出。

可选地,机壳包括:

骨架,具有风扇座,以安装离心风扇;

进风圈板,安装于骨架且位于离心风扇前侧,其上开设有进风圈口,以使空气经由进风圈口被离心风扇吸入;

罩壳,罩扣设置于骨架前侧,且允许换热器容置于罩壳与进风圈板之间,其顶部开设有上出风口;

前面板,设置于罩壳前侧,其前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下出风口,其左右两侧的侧表面分别开设有进风口。

可选地,进风圈板将机壳内部分隔为容置有离心风扇的出风腔和容置有换热器的换热腔,且使换热腔内空气仅经由进风圈口进入出风腔;以及

离心风扇的朝向进风圈板的一侧为吸入侧,且配置为朝向周向出风。

可选地,前面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具有大于其在高度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的厚度;且

进风口的外轮廓与前面板的侧表面的形状相符。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通过位于机壳侧部的进风口和位于机壳上部和下部的出风口,具有横向的进风方向和大致为竖向的出风方向,由此避免进风口附近出现混流现象,保证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通过可受控开闭的上出风组和下出风组,使用户可有选择地控制空调室内机进行上出风、下出风或上下同时出风,提升了室内机的使用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由于具有周向出风的离心风扇,可仅通过上出风组和下出风组对出风方向进行控制,机壳内部无需复杂风路设计,简化了室内机的结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仅上出风的状态;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仅下出风的示意性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的示意性分解图。参见图1和图2,空调室内机1一般性地可包括:机壳10,换热器14,离心风扇15和出风组件。机壳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机壳10的横向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3。换热器14设置于机壳10内,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离心风扇15设置于机壳10内,配置成促使自进风口13流入机壳10的空气经由换热器14流向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进风口13可分别开设于机壳10的前部侧表面上,换热器14设置于机壳10中前部靠近进风口13所在的位置,离心风扇15设置于换热器14后侧,以促使经由进风口13进入的空气流经换热器14。

出风组件包括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分别位于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与离心风扇15之间。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内分别限定有上出风道110和下出风道120,以引导换热气流分别朝向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流动。特别地,上出风组件和下出风组件配置成分别独立受控以分别连通或阻断上出风道110和下出风道120。

通过位于机壳10侧部的进风口13和位于机壳10上部和下部的出风口,室内机1具有横向的进风方向和大致为竖向的出风方向,由此避免进风口13附近出现混流现象,保证室内机1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可受控开闭的上出风组和下出风组,用户可有选择地控制空调室内机1进行上出风、下出风或上下同时出风。例如,参见图5,当处于夏季时,用户可选择使室内机1仅通过上出风吹出冷风;以及,参见图6,当处于冬季时,用户可选择使室内机1仅通过下出风吹出热风,由此通过出风位置促进室内空气流动。当然,用户还可根据具体需求使室内机1上下同时出风,以增加出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出风组件设置于机壳10的顶部内侧,且其内限定的上出风道110配置成引导换热风自机壳10上部朝向机壳10的前上方吹出。下出风组件设置于机壳10的底部内侧,且其内限定的下出风道120配置成引导换热风自机壳10的下部向前吹出。

具体地,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可包括骨架201、进风圈板202、罩壳203和前面板204。骨架201内侧设置有风扇座211,以安装离心风扇15。进风圈板202安装于骨架201上且位于离心风扇15前侧,其上开设有进风圈口222,以使空气经由进风圈口222被离心风扇15吸入。罩壳203罩扣设置于骨架201前侧,且允许换热器14容置于罩壳203与进风圈板202之间,其顶部开设有上出风口11。前面板204,设置于罩壳203前侧,其前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下出风口12,其左右两侧的侧表面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3。

进风圈板202将机壳10内部分隔为容置有离心风扇15的出风腔301和容置有换热器14的换热腔302,且使换热腔302内空气仅经由进风圈口222进入出风腔301。离心风扇15的朝向进风圈板202的一侧为吸入侧,且配置为朝向周向出风。也即是,室内机1仅通过上出风组和下出风组对出风方向进行控制,机壳10内部无需复杂风路设计,简化了室内机1的结构。

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见图1和图3,前面板204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具有大于其在高度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的厚度,且进风口13的外轮廓与前面板204的侧表面的形状相符。也即是,进风口13呈竖向延伸地设置于机壳10的侧表面的前部,且进风口13的竖向中部相比于其竖向端部更宽,以促使更多的气流自其中部流入机壳10,进一步地远离室内机1的出风位置。两侧的进风口13可均设置有进风格栅。

上出风组设置于罩壳203的前侧顶部,并与上出风口11对接。下出风组设置于罩壳203底部,并与下出风口12对接。由于置地式或床置式空调室内机1的放置位置一般较低,因此下出风口12可直接水平向前出风,上出风口11可朝向机壳10的前上方出风,以将换热气流吹送至适当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出风组件包括上转换板111。上转换板111可转动地设置于离心风扇15的上前方,且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具体地,上转换板111可具有弧形的板面。当上转换板111位于打开位置时,其凸出侧背离离心风扇15所在侧,以通过其凹入侧引导自离心风扇15吹出的换热风转向并朝向上出风口11流动。当上转换板111位于关闭位置时,上转换板111封闭上出风道110朝向离心风扇15一侧的端口,以阻断上出风道110。

也即是,上转换板111在关闭状态下将换热气流阻隔在上出风道110外部,避免换热气流流失,在打开状态下构成上出风道110的延伸部,以引导离心风扇15吹出的换热气流平缓转向,避免换热风的风速受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出风组件还包括上出风框112、上导风板113和上摆叶114。上出风框112内限定有上出风道110。上导风板113可转动地设置于上出风道110的出风下游,以在关闭状态下封闭上出风口11,避免朝向前上方的上出风口11落入灰尘。上摆叶114的数量为多个且可转动地设置于上出风道110内部,以调节自上出风道110流出上出风口11的换热风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出风组件包括下转换板121。下转换板121可转动地设置于换热器14的下后方,且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下转换板121配置成,当其位于打开位置时,引导自离心风扇15吹出的换热风朝向下出风口12流动。当其位于关闭位置时,封闭下出风道120朝向离心风扇15一侧的端口,以阻断下出风道120。相应地,下转换板121可具有弧形的板面。当下转换板121位于打开位置时,其凸出侧背离离心风扇15所在侧,以通过其凹入侧引导自离心风扇15吹出的换热风平滑朝向下出风口12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出风组件包括:下出风框122和下摆叶124。下出风框122内限定有下出风道120。下摆叶124的数量为多个,可转动地设置于下出风道120内部,以调节自下出风道120流出下出风口12的换热风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还具有电控组件400,其设置于机壳10内。电控组件400可接受输入终端和/或用户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室内机1运行。上出风组和下出风组还具有驱动电机以驱动可转动的上下转换板、上下摆叶及上导风板转动。驱动电机可与电控组件400电连接以受其控制转动。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