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8416发布日期:2019-07-13 09:4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作为厨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越来越引气人们关注。现有技术中,燃气灶的炉头组件包括炉头、点火针和感应针。点火针和感应针均固定在炉头上,炉头内部具有腔体,经由该腔体输送的燃气在点火针的作用下点燃并持续燃烧。感应针用于检测炉头火焰的燃烧状态,当火焰熄灭时,感应针产生火焰熄灭的信号,并传递至控制燃气流入上述腔体的电磁阀,进而使电磁阀切断输送燃气的路径,实现熄火保护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点火针和感应针分离设置。燃气灶的脉冲点火器产生的高压电流经线路传导到点火针的顶端金属,点火针的顶端金属对炉头组件中心最近处有1200V电压差而产生电火花,电火花能够引燃经由上述腔体输送的的燃气。

感应针分为热电偶感应针与离子感应针保两种,由于机制不同而作用与功能也不同。离子熄保感应针的作用是感应火焰中的离子,并将讯号传递给脉冲点火器。热电偶感应针则是根据温度产生电流维持电磁阀开启。

此外,专利CN201757430U公开了一种点火针和感应针双针合一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无需分别安装点火针和感应针,简化了炉头组件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然而,该专利中的点火针和感应针双针合一而形成的一体针,其固定结构比较复杂,不易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头组件,具有易于拆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炉头组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炉头组件,包括炉头、一体针、大火盖、小火盖和分火器组件,所述炉头支撑所述分火器组件,所述大火盖和所述小火盖盖设在所述分火器组件上,其中,所述大火盖包围所述小火盖;所述一体针安装在所述炉头上;所述一体针集成感应针和点火针;

所述炉头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小火盖的中部具有圆柱通孔;所述分火器组件包括底盖和分火器主体,其中所述底盖具有中部通孔,所述分火器主体的中部具有第四通孔;

所述炉头支撑所述底盖,以使所述中部通孔包围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圆柱通孔穿设在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分火器主体设置在所述底盖上,以使所述圆柱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

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具有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一体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炉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一体针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炉头上,并且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圆柱通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炉头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炉头还具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安装孔可拆卸地连接,以将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炉头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炉头卡接,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炉头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共中心线设置;所述一体针与所述第三通孔过盈配合,以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承件的形状为片状或者板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的一侧具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底壁上;

所述支承件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中,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壁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共中心线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共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中部通孔共中心线设置。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燃气灶,包括如上所述的炉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头组件,包括炉头、一体针、大火盖、小火盖和分火器组件,炉头支撑分火器组件,大火盖和小火盖盖设在分火器组件上,其中,大火盖包围小火盖;一体针安装在炉头上;一体针集成感应针和点火针;炉头具有第一通孔,小火盖的中部具有圆柱通孔;分火器组件包括底盖和分火器主体,其中底盖具有中部通孔,分火器主体的中部具有第四通孔;炉头支撑底盖,以使中部通孔包围第一通孔;圆柱通孔穿设在第四通孔中;分火器主体设置在底盖上,以使圆柱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炉头组件还包括支承件;支承件具有连接部和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一体针;连接部与炉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一体针可拆卸地安装在炉头上,并且穿设在第一通孔和圆柱通孔中。

由于一体针通过支承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炉头上,因此使得一体针易于拆装。此外,由于一体针穿设在第一通孔和圆柱通孔中,因此使得炉头组件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炉头组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炉头组件的示意图,显示了炉头组件正面;

图2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示意图,显示了炉头组件背面;

图3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侧视图,显示了炉头组件侧面;

图4为图1中炉头组件的底视图,显示了炉头组件背面;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分布,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分布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6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1、4、5、6所示,燃气灶的炉头组件900包括炉头1、一体针2、分火器组件5、大火盖6和小火盖7,其中大火盖6和小火盖7盖设在分火器组件5上,其中,大火盖6包围所述小火盖7。燃气灶还包括壳体(附图未示出),炉头组件900安装在壳体内部。

炉头1具有大火引射管101和大火混合腔,二者连通形成炉头1内部的大火腔体1c。炉头1还具有小火引射管102和小火混合腔,二者连通形成炉头1内部的小火腔体1e。大火腔体1c与小火腔体1e分离设置,并不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炉头1具有环形端口11,大火腔体1c与小火腔体1e与环形端口11分别连通。分火器组件5与环形端口11连通,从而实现与炉头1内部的大火腔体1c与小火腔体1e分别连通。一体针2穿设在环形端口11中。进入炉头1内的大火腔体1c与小火腔体1e的燃气经由环形端口11分别流入分火器组件5。

炉头1还具有支脚1d,支脚1d用于固定在燃气灶的壳体的内壁上,以支撑炉头1。

从燃气灶的两个喷嘴喷出的燃气分别进入大火引射管101和小火引射管102,同时一次空气也被大火引射管101和小火引射管102分别吸入。一次空气与燃气在大火混合腔和小火混合腔中分别混合后再经由环形端口11分别流入分火器组件5。

分火器组件5包括底盖51和分火器主体52。底盖51和分火器主体52可由铝合金来制作,有助于减轻重量,并且耐高温。

如图6所示,底盖51包括基板510和环形凸板511,基板510上开设有外围通孔510a和中部通孔510b。环形凸板511凸出设置在基板510的一侧,基板510的另一侧用于支撑分火器主体52。底盖51盖设在环形端口11上,以使外围通孔510a和中部通孔510b分别与环形端口11连通,并使一体针2穿设在中部通孔510b中。底盖51盖设在环形端口11上的具体的盖设方式将在后文详细描述。

在基板510上,环形凸板511被设置成包围外围通孔510a和中部通孔510b。相较于外围通孔510a,中部通孔510b更加靠近基板510的中心。在基板510的径向上,外围通孔510a位于中部通孔510b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围通孔510a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相互之间分离设置,中部通孔510b为位于基板510中心的圆孔。例如,外围通孔510a的数量为四个,且在底盖51的周向上间隔90°分离设置。多个外围通孔510a环绕中部通孔510b而设置。

继续参考图6,分火器主体52具有分离设置的大火分火通道521和小火分火通道522。其中,大火分火通道521与外围通孔510a连通,从而与环形端口11连通,进而与大火腔体1c连通,小火分火通道522与中部通孔510b连通,从而与环形端口11连通,进而与小火腔体1e连通。

大火盖6盖设在大火分火通道521的出口上,小火盖7盖设在小火分火通道522的出口上。大火盖6和小火盖7上均设置有火孔,火孔用于输出待燃烧的燃气。

根据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炉头组件900内燃气的输送路径是:用于产生大火的燃气与一次空气进入大火腔体1c,混合后经由环形端口11流出,并且穿过外围通孔510a而进入大火分火通道521,然后穿过大火盖6上的火孔而输出;用于产生小火的燃气与一次空气进入小火腔体1e,混合后经由环形端口11流出,并且穿过中部通孔510b而进入小火分火通道522,最后穿过小火盖7上的火孔而输出。

经由大火盖6和小火盖7输出的燃气被燃气灶的一体针2点燃,实现燃烧过程。一体针2还用于检测燃气的燃烧状态,以实现熄火保护功能。一体针2集成了感应针和点火针,能够有效地简化炉头组件900的结构。

一体针2的安装方式有多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针2的易于拆装的安装结构。

继续参考图5,炉头1具有第一通孔1a,一体针2穿设在第一通孔1a中,环形端口11包围第一通孔1a,从而使一体针2穿设在环形端口11中。小火盖7的中部具有圆柱通孔7a;分火器主体52的中部具有第四通孔52a;炉头1支撑底盖51,以使中部通孔510b包围第一通孔1a;圆柱通孔7a穿设在第四通孔52a中;分火器主体52设置在底盖51上,以使圆柱通孔7a与第一通孔1a相对设置。

为实现一体针2的快速拆装,炉头组件900还包括支承件3;支承件3具有连接部31和安装部32;安装部32用于安装一体针2;连接部31与炉头1可拆卸地连接,以使一体针2穿设在第一通孔1a和圆柱通孔7a中。

由于一体针2通过支承件3可拆卸地安装在炉头1上,因此使得一体针2易于拆装。当一体针2需要更换时,能够大大提高更换效率。

在一个的实施例中,为实现连接部31和炉头1的可拆卸地连接,炉头组件900还包括紧固件4,紧固件4用于将连接部31和炉头1可拆卸地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紧固件不是必须的,连接部31可以直接与炉头1实现可拆卸地连接,例如卡接。

继续参考图5,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部31具有第二通孔31a,炉头1还具有安装孔1b;紧固件4穿过第二通孔31a并与安装孔1b可拆卸地连接,以将连接部31和炉头1可拆卸地连接。更具体地,紧固件4为螺钉,安装孔1b为螺纹孔。

一体针2在安装部32上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如图5所示,安装部32具有第三通孔32a,第三通孔32a与第一通孔1a共中心线设置;一体针2与第三通孔32a过盈配合,以穿设在第一通孔1a中。

结合图2、3、4、5,支承件3的形状为片状或者板状,以方便制造和开孔。第二通孔31a和第三通孔32a的大小可根据需求设置成不一样。第二通孔31a和第三通孔32a可通过冲压的方式开设在支承件3上。支承件3可由金属材料制作。

为进一步方便支承件3的拆装,炉头1的一侧具有凹槽结构10,凹槽结构10具有侧壁10b和底壁10a;第一通孔1a开设在底壁10a上;支承件3设置在凹槽结构10中,其中,连接部31与底壁10a固定连接。

凹槽结构10的存在,提供了拆装支承件3的操作空间。凹槽结构10可在炉头1的铸造过程中一体成型。

以下对底盖51盖设在环形端口11上的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为提高炉头组件900装配过程中的便利性,如图6所示,分火器组件5的底盖51盖设在环形端口11上,以使中部通孔510b与环形端口11连通,并使一体针2穿设在中部通孔510b中;一体针2被设置成容许环形凸板511围绕环形端口11的中心线旋转一整个圆周,即底盖51在围绕环形端口11的中心线旋转一整个圆周的过程中,中部通孔510b不与一体针2发生干涉。

底盖51在旋转一整个圆周的过程中,中部通孔510b不与一体针2发生干涉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可将中部通孔510b的内径设置为较大,明显大于一体针2的外径;或者将一体针2尽量靠近环形端口11的中心线设置,这样也能减少与中部通孔510b发生干涉的情况。

由于一体针2被设置成容许底盖51以环形端口11的中心线为中心旋转一整个圆周,因此使得底盖51在不同的方位都可以顺利地盖设在环形端口11上,而不与一体针2发生干涉,从而实现底盖51在环形端口11上的万向安装,进而使得炉头组件900易于装配。

如图5、6所示,一体针2设置在环形端口11的中心线上。这一设置能够避免中部通孔510b与一体针2发生干涉的情况。当底盖51在围绕环形端口11的中心线旋转一整个圆周的过程中,中部通孔510b也以一体针2为中心进行旋转,因而能够避免与一体针2发生干涉。

继续参考图5、6,进一步地,中部通孔510b为圆孔,并且与环形端口11共中心线设置。

继续参考图5、6,环形凸板511与环形端口11形成圆周配合;在环形端口11的径向上,环形凸板511与环形端口11相抵,以使底盖51在环形端口11的径向上被限位。

更具体地,在环形端口11的径向上,环形凸板511的内壁与环形端口11的外壁相抵。环形凸板511的内壁与环形端口11的外壁为密封接触,以避免燃气泄漏。密封可通过在环形凸板511的内壁与环形端口11的外壁之间设置密封圈来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环形端口11的径向上,环形凸板511的外壁也可以与环形端口11的内壁相抵,来形成上述圆周配合。

更具体地,第一通孔1a与环形端口11共中心线设置,以使一体针2位于环形端口11的中心线上。

如图5、6所示,分火器主体52的中部具有第四通孔52a,小火分火通道522在分火器主体52的径向上位于第四通孔52a的外侧。当小火分火通道522的数量为多个且分离设置时,多个小火分火通道522环绕第四通孔52a而设置。

第四通孔52a与第一通孔1a共中心线设置,以使一体针2能够穿设在第四通孔52a中。

继续参考图5、6,小火盖7的中部具有圆柱通孔7a,圆柱通孔7a伸入第四通孔52a并与第四通孔52a共中心线设置;一体针2穿设在圆柱通孔7a中,从而穿设在第四通孔52a中。更具体地,圆柱通孔7a与第四通孔52a形成轴孔定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