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热泵式新风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846发布日期:2019-06-05 23:1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热泵式新风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热泵式新风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被动式节能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更高的围护结构,运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供暖和供冷能耗,并提高能源利用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较为舒适的室内环境额居住建筑。在这其中,被动式节能建筑多采用新风净化系统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并将室内空气排出。由于在夏冬季节室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差,在新风净化系统将室外空气通入室内、室内空气排出时,往往容易将与室内温度偏差较大的室外空气直接通入,降低了室内的舒适度,提高了室内温度调节的能耗;并且,在将室内空气直接排出时,浪费了该部分空气在室内调节时消耗的能量。

针对此问题,现有的新风净化系统多采用热泵机组来回收排出空气的温度差,并对新通入空气进行温度调节,例如专利文件201720611909X公开了一种热回收热泵新风净化机组,其通过在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内设置换热器,并通过压缩机与换热器相连,在夏季时,排风风道内排出的室内凉风对其内部的换热器进行降温,进风风道内的换热器对其内部的新鲜风流进行降温,在冬季时,排风风道内排出的室内温风对其内部的换热器进行升温,进风风道内的换热器对其内部的新鲜风流进行升温。目前,为了降低能耗和简化供风线路,现有的被动式节能建筑往往采用较少的新风系统供风,因此风道内的风速往往较快,由此使得风道内的气体与换热器之间接触时间较短,气体未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便通入室内或排除室外,导致整个新风净化系统的能耗较大,且通入的新鲜空气温度调节不彻底,降低室内的舒适度。显然,现有的新风净化系统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热泵式新风净化系统,它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分隔件将筒体内部划分为若干个气仓,且通过挡板与分隔件抵接设置,使得在整个新风系统工作过程中,各气仓内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器之间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零速度接触,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从而可以高效利用室内排出气体,提高整个被动式调节建筑的能耗,还可彻底的调节通入新鲜空气的温度,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显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热泵式新风净化系统,包括两个筒体,其中一个筒体与室内进气风道相连,另一个筒体与室内排气风道相连,在与室内进气风道相连的筒体内设有净化件;在两筒体内均设有一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筒体内分隔成若干个两端开放的气仓,各气仓在筒体内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各分隔件一侧的筒体内分别转动设有一与对应位置处分隔件抵接的挡板,各挡板位置处分别设有一驱动件,在挡板上开设有一通气孔,所述分隔件和通气孔如此设置,以使得挡板转动时,至少有一个气仓正对通气孔且与通气孔连通,至少有一个气仓与通气孔隔断;在各仓体内均设有换热器,在两筒体之间设有一个与各换热器相连的压缩机,在压缩机与各换热器之间通过四通阀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件包括一个环状的分隔环板,在分隔板与筒体内壁之间沿筒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分隔立板,两相邻分隔立板与分隔环板、筒体内壁之间共同围成一个气仓。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的轮廓与一个气仓的截面轮廓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环板和分隔立板朝向挡板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柔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一轴流式风机,风机的转轴与挡板之间通过变速器传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件包括一设置在分隔件背离室内进气风道一侧的粗效过滤器,在粗效过滤器朝向室内进气风道的一侧设有一中效过滤器和一静电除尘器。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设置于分隔件朝向室内风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分隔件将筒体内部划分为若干个气仓,且通过挡板与分隔件抵接设置,使得在整个新风系统工作过程中,各气仓内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器之间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零速度接触,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从而可以高效利用室内排出气体,提高整个被动式调节建筑的能耗,还可彻底的调节通入新鲜空气的温度,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显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第二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第二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分隔件;301、分隔环板;302、分隔立板;4、气仓;5、挡板;6、通气孔;7、换热器;8、压缩机;9、四通阀;10、柔性件;11、变速器;12、粗效过滤器;13、中效过滤器;14、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应用于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热泵式新风净化系统,

一种应用于被动式节能建筑的热泵式新风净化系统,包括两个筒体,其中一个筒体与室内进气风道相连,另一个筒体与室内排气风道相连,在与室内进气风道相连的筒体内设有净化件;在两筒体内均设有一分隔件3,所述分隔件3将筒体内分隔成若干个两端开放的气仓4,各气仓4在筒体内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各分隔件3一侧的筒体内分别转动设有一与对应位置处分隔件3抵接的挡板5,各挡板5位置处分别设有一驱动件,在挡板5上开设有一通气孔6,所述分隔件3和通气孔6如此设置,以使得挡板5转动时,至少有一个气仓4正对通气孔6且与通气孔6连通,至少有一个气仓4与通气孔6隔断;在各仓体内均设有换热器7,在两筒体之间设有一个与各换热器7相连的压缩机8,在压缩机8与各换热器7之间通过四通阀9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室内进气风道相连的筒体为第一筒体1,与室内排气风道相连的筒体为第二筒体2,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系统在使用时,室内外空气温度存在一定的温差,在使用时,室外新鲜空气经由净化件净化后通入第一筒体1内的气仓4内,同时室内空气入第二筒体2内的气仓4内:

在夏季时,室内空气温度低于室外空气温度,此时,第二筒体2内气仓4里的空气对其内部换热器7降温,同时,第一筒体1的气仓4内的换热器7对其周围新鲜空气进行降温处理,从而可以使得利用待排出室内空气降低新鲜空气的温度;

在冬季时,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此时,第二筒体2内气仓4里的空气对其内部换热器7升温,同时,第一筒体1的气仓4内的换热器7对其周围新鲜空气进行升温加热,从而可以使得利用待排出室内空气升高新鲜空气的温度;

在此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件3将筒体内部划分为若干个气仓4,且通过挡板5与分隔件3抵接设置,使得在整个新风系统工作过程中,驱动件带动挡板5转动,当挡板5转动至通气孔6与某一气仓4连通时,该气仓4内的空气流动,通入室内或排出室外,同时,该处气仓4内补充入空气,在挡板5进一步转动,通气孔6与该处气仓4之间隔断时,该处气仓4内的空气停止流动,并与换热器7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第二筒体2内待排出空气的温度,并且对第一筒体1内新鲜空气的温度进行充分的调节。由此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各气仓4内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器7之间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零速度接触,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

进一步具体的说,所述分隔件3包括一个环状的分隔环板301,在分隔板与筒体内壁之间沿筒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分隔立板302,两相邻分隔立板302与分隔环板301、筒体内壁之间共同围成一个气仓4。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环板301内设有一个封堵板,以防止分隔环板301内部通气。

当然,分隔件3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可以设置为沿筒体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圆管,各圆管之间的空间可以采用密封设置,或者直接设置若干个分隔立板302,各分隔立板302的内端直接相连,不设置分隔环板301。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6的轮廓与一个气仓4的截面轮廓一致。或者,通气孔6的轮廓可以大于一个气仓4的截面轮廓,小于两个气仓4的截面轮廓。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分隔环板301和分隔立板302朝向挡板5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柔性件10。由此可以通过柔性件10提高分隔件3与挡板5之间的密封性,提高挡板5与分隔件3之间空气流动的阻力,防止远离通气孔6一侧的气仓4内的空气被直接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10为橡胶圈,在实际使用时,也可采用密封毛刷等柔性件10。

进一步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一轴流式风机,风机的转轴与挡板5之间通过变速器11传动相连。由此可以通过风机转动带动室内外空气流动的同时,还可通过风机转动带动挡板5转动,一举多得。并且,通过变速器11可以有效的降低挡板5的转动速度,使得挡板5缓慢转动,保证气仓4内空气与换热器7之间具有充分的交换时间。在实际使用时,驱动件也可为其他形式,例如,可以在挡板5背离分隔件3的一侧同轴设置一个叶轮,通过气流带动叶轮转动,带动挡板5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器11可选用行星变速器11,由此可以使得行星变速器11与挡板5转轴之间共线,降低变速器11的风阻。

进一步具体的说,所述净化件包括一设置在分隔件3背离室内进气风道一侧的粗效过滤器12,在粗效过滤器12朝向室内进气风道的一侧设有一中效过滤器13和一静电除尘器14。由此可以充分的对待通入的新鲜空气进行净化。

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5设置于分隔件3朝向室内风道的一侧。当然,在实际使用时,挡板5也可设置于分隔件3背离室内风道的一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