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116发布日期:2019-06-05 23:27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豆杉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紫杉醇别名红豆杉醇,泰素,紫素,特素,是一种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树皮分离提纯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紫杉醇作为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资源使其受到了植物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极大青睐,使其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点。

在紫杉醇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原料红豆杉的枝叶进行烘干,现有的烘干设备,存在单次烘干量少,烘干效率低且烘干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包括呈长方体的保温柜,在保温柜上设有操作门,所述保温柜内沿长度方向设有竖隔板;竖隔板一端与远离操作门的保温柜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保温柜内壁之间形成风道;在竖隔板其中一侧面的近端部与保温柜其中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横隔板,横隔板与竖隔板相互垂直,在横隔板上设有循环热风出口,在循环热风出口处设有第一防尘网;竖隔板、横隔板和保温柜配合形成发热室,在发热室内设有管路连接的压缩机和蒸发器,在蒸发器后侧设有散热风扇,在散热风扇进风端后侧的竖隔板上设有循环热风入口,在循环热风入口处设有第二防尘网;

在竖隔板外侧的保温柜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组烘干架,烘干架由支架及若干依序堆叠在支架上且用于盛放红豆杉枝叶的烘干盘组成;

在保温柜顶部设有排湿口,在排湿口对应的保温柜外顶部设有排湿装置。

上述的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中,在相邻两组烘干架之间设有热风导向门,热风导向门左右两端连接在保温柜和竖隔板之间;各热风导向门的高度均低于保温柜的内高,各热风导向门与保温柜内顶部或内底部之间形成导向孔,相邻两个导向孔交错设置;靠近风道的导向孔位于底部。

上述的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中,所述热风导向门其中一侧端与保温柜内壁或竖隔板铰接,另一侧端对应的竖隔板或保温柜上设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与热风导向门通过磁铁吸附连接;在热风导向门上设有把手。

上述的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中,所述烘干盘由呈四方形的底网板、分布在底网板上的若干支撑肋条、设置在底网板四周的侧网板、水平设置在侧网板外壁的上下两端的环形加强肋片、连接两个环形加强肋片的支撑肋片及设置在上端的环形加强肋片四个角的支撑凸台组成;在支撑凸台上设有定位孔,在下端的环形加强肋片底部设有与各定位孔一一对应的球面定位凸起;在支架上设有与各球面定位凸起相对应的定位环。

上述的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中,所述排湿装置由设置在排湿口外围的第一密封罩、设置在第一密封罩上的抽湿风扇及倾斜设置在抽湿风扇与排湿口之间的第一密封罩内的第一百叶窗组成;当排湿风扇不工作时,第一百叶窗处于关闭状态,当排湿风扇工作时,第一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

上述的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中,在排湿口侧边的保温柜上设有温度调节口,在温度调节口对应的保温柜外顶部设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由设置在温度调节口外围的第二密封罩、设置在第二密封罩上的温度调节风扇及倾斜设置在在温度调节风扇与温度调节口之间的第二密封罩内的第二百叶窗组成;当温度调节风扇不工作时,第二百叶窗处于关闭状态,当温度调节风扇工作时,第二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采用冻库改装成保温柜作为主体,使得其容纳量大大增加,通过在内部设置相配合的竖隔板和横隔板,与保温柜配合形成发热室,由发热室内的压缩机与蒸发器配合产生热量,再由散热风扇吹出,通过循环热风出口和循环热风入口,在保温柜内循环,从而保证保温柜内各区域的温度一致,保证烘干出来的产品,品质一致;为了提高烘干效率,设置由若干烘干盘构成的烘干架,使得红豆杉枝叶可以立体摆放,显著增加单次红豆杉枝叶的烘干量;同时,为了提高烘干效率,在前期蒸发量比较大,湿气比较重的时候,通过排湿装置将湿气排出,以提高烘干的速率。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烘干品质,快速调整温度,在保温柜顶部还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抽风的方式对温度进行快速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保温柜1、操作门1a、竖隔板1b、风道1c、横隔板1d、排湿口1e、温度调节口 1f、第一防尘网2、发热室3、压缩机3a、蒸发器3b、散热风扇3c、第二防尘网4、支架5、定位环5a、烘干盘6、底网板6a、支撑肋条6b、侧网板6c、环形加强肋片6d、支撑肋片6e、支撑凸台6f、定位孔6g、球面定位凸起6h、排湿装置7、第一密封罩7a、抽湿风扇7b、第一百叶窗7c、热风导向门8、导向孔8a、限位挡块8b、把手8c、温度调节装置9、第二密封罩9a、温度调节风扇9b、第二百叶窗9c。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豆杉枝叶烘干设备,包括呈长方体的保温柜 1,在保温柜1上设有操作门1a,所述保温柜1内沿长度方向设有竖隔板1b;竖隔板1b一端与远离操作门的保温柜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保温柜1内壁之间形成风道1c,通过风道使保温柜内的气体可以实现循环流动,避免出现死角及温度不均的情况。在竖隔板1b其中一侧面的近端部与保温柜1其中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横隔板1d,横隔板1d与竖隔板1b相互垂直,在横隔板1d上设有循环热风出口,在循环热风出口处设有第一防尘网2;竖隔板1b、横隔板 1d和保温柜1配合形成发热室3,在发热室3内设有管路连接的压缩机3a和蒸发器3b,在蒸发器3b后侧设有散热风扇3c,在散热风扇3c进风端后侧的竖隔板1b上设有循环热风入口,在循环热风入口处设有第二防尘网4;压缩机和蒸发器的连接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工作时,通过散热风扇将空气吹向蒸发器,通过蒸发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空气,用于烘干。

在竖隔板1b外侧的保温柜1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组烘干架,烘干架由支架5及若干依序堆叠在支架5上且用于盛放红豆杉枝叶的烘干盘6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盘6由呈四方形的底网板6a、分布在底网板6a上的若干支撑肋条6b、设置在底网板6a四周的侧网板6c、水平设置在侧网板6c外壁的上下两端的环形加强肋片6d、连接两个环形加强肋片6d的支撑肋片6e及设置在上端的环形加强肋片6d四个角的支撑凸台6f组成;在支撑凸台6f上设有定位孔6g,在下端的环形加强肋片6d底部设有与各定位孔6g一一对应的球面定位凸起6h;在支架5上设有与各球面定位凸起相对应的定位环5a。

同时,为提高烘干效率,在保温柜1顶部设有排湿口1e,在排湿口1e对应的保温柜1 外顶部设有排湿装置7。通过排湿装置,将烘干前期,红豆杉枝叶产生的大量湿气排出,使烘干速度大大提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湿装置7由设置在排湿口1e外围的第一密封罩 7a、设置在第一密封罩7a上的抽湿风扇7b及倾斜设置在抽湿风扇7b与排湿口1e之间的第一密封罩7a内的第一百叶窗7c组成;当排湿风扇7b不工作时,第一百叶窗7c处于关闭状态,当排湿风扇7b工作时,第一百叶窗7c处于开启状态。

同时,在相邻两组烘干架之间设有热风导向门8,热风导向门8左右两端连接在保温柜1 和竖隔板1b之间;各热风导向门8的高度均低于保温柜1的内高,各热风导向门8与保温柜 1内顶部或内底部之间形成导向孔8a,相邻两个导向孔8a交错设置;靠近风道1c的导向孔8a位于底部。为方便热风导向门的操作,所述热风导向门8其中一侧端与保温柜1内壁或竖隔板1b铰接,另一侧端对应的竖隔板1b或保温柜1上设有限位挡块8b,限位挡块8b与热风导向门8通过磁铁吸附连接;在热风导向门8上设有把手8c。通过热风导向门,可以大大延长热风通过烘干架的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烘干速度,提高热空气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在排湿口1e侧边的保温柜1上设有温度调节口1f,在温度调节口1f对应的保温柜1外顶部设有温度调节装置9;所述温度调节装置9由设置在温度调节口1f外围的第二密封罩9a、设置在第二密封罩9a上的温度调节风扇9b及倾斜设置在在温度调节风扇9b 与温度调节口1f之间的第二密封罩9a内的第二百叶窗9c组成;当温度调节风扇9b不工作时,第二百叶窗9c处于关闭状态,当温度调节风扇9b工作时,第二百叶窗9c处于开启状态。

温度调节装置的设置,可以快速地调节保温柜内的温度,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对红豆杉枝叶造成损坏。

使用时,首先将红豆杉枝叶摆放在烘干盘内,再逐层堆叠起来摆在支架上。摆放时,由保温柜内部朝外摆放,摆好一个支架,关上对应热风导向门,以此类推,完成红豆杉枝叶的摆放。然后启动压缩机、蒸发器和散热风扇,对红豆杉枝叶进行加热。前期湿气较重时,通过排湿装置将湿气排出。在烘干过程中,如果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即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将内部热空气抽出,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