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7524发布日期:2019-06-15 00:3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



背景技术:

铝合金铸件以其优越的金属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力、汽车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目前,铝合金铸件大多通过重力铸造的方式生产,重力铸造时需要把铝液采用人工浇注的方式浇注到砂型型腔中,对于重量较小的铝合金铸件,通过机械手舀出铝液倒入一个小型的浇注包即可。但对于一些重量较大的铸件,则需要大型的浇注包,在将铝液从精炼设备转入大型的浇注包时,如果通过人工舀取的方式则取液时间过长,浇注时铝液温度控制困难;如果通过精炼设备直接倒入浇注包,容易发生铝液倒在浇注包外或溅射的现象,从而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精炼设备在将铝液转入大型的浇注包时,容易发生铝液倒在浇注包外或溅射的现象,从而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性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包括坩埚炉,坩埚炉的开口处设有与坩埚炉密封装配的盖板,坩埚炉和盖板围成用于盛放液态金属的内腔,坩埚炉的炉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盖板上设有导液管,导液管具有用于深入所述内腔内的液态金属的液面下方的进液口和用于向浇注包流入液态金属的出液口。

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坩埚炉的开口处密封装配盖板,并使设置在盖板上的导液管的进液口位于坩埚炉内腔的液态金属的液面下方,出液口设置在浇注包的上方,在外部气源从通气孔向坩埚炉内腔充气时会导致坩埚炉内腔的压力增加,从而使坩埚炉内腔的液态金属通过导液管流入浇注包内,避免了液态金属倒在浇注包外或溅射,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使液态金属的温度能够得到控制。此外,导液管设置在盖板上,使导液管能够与盖板一起拆装,便于导液管后期的维修或更换。

所述盖板上密封装配有固定板,所述导液管包括设置在坩埚炉内且固定在盖板上的炉内导液管和设置在坩埚炉外且固定在固定板上的炉外导液管,所述炉内导液管与炉外导液管连通。炉内导液管由耐高温较好的材料制成,成本较高,炉外导液管由普通耐高温材料制成,成本相对较低,将导液管分割成两部分,降低了成本。

所述固定板通过锁紧链条固定连接在盖板上。锁紧链条成本较低,且便于固定板的拆装。

所述出液口沿竖直方向朝下设置。便于液态金属从导液管流出进入浇注包。

所述通气孔设置在坩埚炉的炉壁上部。避免坩埚炉内的液态金属淹没通气孔,从通气孔流出。

所述坩埚炉的开口为台阶结构,所述盖板密封装配在台阶结构的台阶面上。台阶结构能够对盖板定位以便于盖板密封装配在坩埚炉的开口处。

所述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还包括用于加强炉外导液管的加强斜撑,所述炉外导液管包括与固定板连接的竖直段和与竖直段连通的水平段,所述加强斜撑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段上,另一端固定在水平段上。增加炉外导液管的稳定性。

所述盖板通过压紧装置压装固定在所述坩埚炉的开口处。便于盖板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中:1-坩埚炉;2-盖板;3-锁紧链条;4-固定板;5-加强杆;6-炉外导液管;61-竖直段;62-水平段;63-出液段;64-出液口;7-浇注包;8-密封圈;9-炉内导液管;91-进液口;10-密封垫圈;11-通气孔;12-液态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液态金属自动外流装置包括坩埚炉1,坩埚炉1的炉壁上设有通气孔11,通气孔11设置在坩埚炉1的炉壁上部,避免坩埚炉1内的液态金属12淹没通气孔11,从通气孔11流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孔设置在坩埚炉的炉壁中部,此时需要保证坩埚炉内的液态金属的液位较低,避免液态金属淹没通气孔并从通气孔流出。坩埚炉1的开口处设有盖板2,盖板2与坩埚炉1通过液压锁紧装置(未画出)密封装配,其中,液压锁紧装置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坩埚炉1的开口端为台阶结构,盖板2固定在坩埚炉1的台阶面上,台阶结构能够对盖板2定位以便于对其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坩埚炉的开口端为法兰结构,盖板固定在坩埚炉的法兰上。为了保证盖板2和坩埚炉1之间的密封良好,本实施例中,盖板2和坩埚炉1的台阶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10,保证了坩埚炉1在盖上盖板2后的密封性能。其中,盖板2上设有具有进液口91和出液口64的导液管,导液管的进液口91深入坩埚炉1内液态金属12的液面下方,导液管的出液口64设置在浇注包7的上方。使坩埚炉1内的液态金属12通过导液管流入浇注包7内,避免了液态金属12倒在浇注包外或溅射,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使液态金属的温度能够得到控制。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盖板2上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通过锁紧链条3固定装配在盖板2上,锁紧链条3包括链条和设置在链条两端的锁紧螺栓,盖板2上设有螺纹孔,当将固定板4放置在盖板2上后,将链条放置在固定板4上,链条两端的锁紧螺栓旋入盖板2上的螺纹孔,通过锁紧螺栓拉紧链条使链条压紧在固定板4上,从而使固定板4压紧并固定在盖板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液压锁紧装置将固定板压紧并固定在盖板上。本实施例中,导液管包括设置在坩埚炉1内且固定在盖板2上的炉内导液管9和设置在坩埚炉1外且固定在固定板4上的炉外导液管6,炉内导液管9与炉外导液管6在盖板2和固定板4的接触面所在的平面内连通。炉内导液管9由耐高温较好的材料制成,成本较高,炉外导液管6由普通耐高温材料制成,成本相对较低,将导液管分割成两部分,降低了制作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炉内导液管和炉外导液管一体设置。为了保证盖板2和固定板4的接触面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中,盖板2和固定板4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圈8,以实现盖板2和固定板4的密封。本实施例中,炉内导液管9沿竖直方向布置,便于液态金属12进入炉内导液管9;炉外导液管6的出液段63沿竖直方向布置,出液口64设置在出液段63上且朝下设置,便于液态金属12进入浇注包7。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液段63可以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中,炉外导液管6包括与固定板4连接的竖直段61和与竖直段61连通的水平段62,炉外导液管6上还设有加强杆5,加强杆5构成了加强斜撑,加强杆5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段61上,另一端固定在水平段62上,加强杆5较细,既能保证炉外导液管6的稳定性,又不会过多的增加炉外导液管6的重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斜撑为加强板,加强板的右端与水平段固定连接,加强板的左端与竖直段固定连接,增加了炉外导液管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炉外导液管的重量。

使用时,在通气孔11处连接外部气源,将浇注包7放置在出液口64的下方;外部气源的充气阀通过通气孔11向坩埚炉1内充气,在充气过程中坩埚炉1内腔的压力增加,液态金属12在压力作用下依次通过炉内导液管9和炉外导液管6流入浇注包7;当浇注包7内的液态金属装满时,外部气源将充气阀转换为排气阀,排出坩埚炉1内的高压气体,坩埚炉1内的液态金属12不再外流,最后,通过天车吊运浇注包7转至浇注区进行浇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