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1297发布日期:2019-07-27 10:3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由冲压成形的凹凸不锈钢板组成。两相临板片之间的凹凸纹路成180度相对组合,因此板式热交换器两板片之间的凹凸脊线形成了交错的接触点,将接触点以真空焊接方式结合后,就形成了板式热交换器的耐高压交错流通结构,这些交错的流通结构使得板式热交换器内的冷热流体产生强烈紊流而达到高换热效果。板式热交换器是由一组波纹金属板组成,板上有四个角孔,供传热的两种液体通过。金属板片安装在一个侧面有固定板和活动压紧板的框架内,并用夹紧螺栓夹紧。板片上装有密封垫片,将流体通道密封,并且引导流体交替地流至各自的流道内,形成热交换。流体的流量,物理性质,压力降和温度差决定了板片的数量和尺寸。波纹板不仅提高了湍流程度,并且形成许多支承点,足以承受介质间的压力差。金属板和活动板压紧板悬挂在上导杆,并由下导杆定位,而杆端则固定在支撑柱上。

现有的板式热交换器在长期使用过后,热交换板会结垢而降低热交换效率,在热交换板进行清洗时必须停机进行清洗维护,因为清洗耗时较长,停机会影响热交换工作,且现有热交换板为连接式整体设计,当有部分热交换板破损时,则需要全部更换热交换板,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易于清洗维护、造价低廉的一种新型的板式换热器。

一种新型的板式换热器,其包括基座、前端板、后端板、支撑机构、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热交换板,所述基座包括支柱、承接板和上盖板,支柱支撑承接板,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导杆、竖直杆和螺栓,导杆由竖直杆支撑,竖直杆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凝管、冷凝管法兰和冷凝管接头,所述冷凝管设于上盖板内部,冷凝管接头穿透上盖板和冷凝管与热交换板连接,所述蒸发机构与冷凝机构结构相同,所述蒸发机构包括蒸发管、蒸发管法兰和蒸发管接头,蒸发管设于承接板内部,蒸发管接头穿过支撑板和蒸发管与热交换板连接,所述热交换板设于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底部分别连接支撑板,顶部分别连接上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法兰共有两个,冷凝管法兰设于冷凝管头部与冷凝管连接,所述蒸发管法兰共有两个,蒸发管法兰设于蒸发管头部与蒸发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板顶端和底部分别设有两个螺纹孔,螺纹孔直径与冷凝管接头、蒸发管接头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接头共有28个,冷凝管接头分为两组,一组14个设于上盖板上方,冷凝管接头底部设有螺纹与热交换板上的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蒸发管接头共有28个,蒸发管接头分为两组,一组14个设于承接板下方,蒸发管接头底部设有螺纹与热交换板上的螺纹孔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板共有14片,每块热交换板之间间隔为20mm。

进一步地,冷凝管上设有分叉管,每根分叉管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连接冷凝管接头;蒸发管上设有分叉管,每根分叉管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连接蒸发管接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热交换板采用了分隔式设计,更加易于清洗和更换维修,每块热交换板单独连接冷凝管和蒸发管,使得每块热交换板都能在不停机状态下拆卸,对热交换器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发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的板式换热器10,其包括基座20、前端板30、后端板40、支撑机构50、冷凝机构60、蒸发机构70和热交换板80,所述基座20包括支柱21、承接板22和上盖板23,支柱21支撑承接板22,所述支撑机构50包括导杆51、竖直杆52和螺栓53,导杆51由竖直杆52支撑,竖直杆52分别与前端板30和后端板40通过螺栓53连接,所述冷凝机构60包括冷凝管61、冷凝管法兰62和冷凝管接头63,所述冷凝管61设于上盖板23内部,冷凝管接头63穿透上盖板23和冷凝管61与热交换板80连接,所述蒸发机构70与冷凝机构60结构相同,所述蒸发机构70包括蒸发管71、蒸发管法兰72和蒸发管接头73,蒸发管71设于承接板22内部,蒸发管接头73穿过支撑板22和蒸发管71与热交换板80连接,所述热交换板80设于前端板30和后端板40之间。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前端板30和后端板40底部分别连接支撑板22,顶部分别连接上盖板23。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冷凝管法兰62共有两个,冷凝管法兰62设于冷凝管61头部与冷凝管61连接,所述蒸发管法兰72共有两个,蒸发管法兰72设于蒸发管71头部与蒸发管71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热交换板80顶端和底部分别设有两个螺纹孔82,螺纹孔82直径与冷凝管接头63、蒸发管接头73配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冷凝管接头63共有28个,冷凝管接头63分为两组,两组冷凝管接头63分别设于上盖板23两边,冷凝管接头63底部设有螺纹与热交换板80上的螺纹孔82配合连接,所述蒸发管接头73共有28个,蒸发管接头73分为两组,两组蒸发管接头73分别设于承接板22底部两边,蒸发管接头71底部设有螺纹与热交换板80上的螺纹孔82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热交换板共有14片,每块热交换板80之间间隔为20mm。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冷凝管61上设有分叉管611,每根分叉管611上设有通孔612,通孔612用于连接冷凝管接头63;蒸发管71上设有分叉管711,每根分叉管711上设有通孔712,通孔712用于连接蒸发管接头73。

上述新型的板式换热器10的工作原理,热水通过冷凝管61进入装置,热水流入分叉管611通过冷凝管接头63进入热交换板80内部,热交换板80将热量转移到蒸发管71内的冷水中,冷凝管61降温后的水通过冷凝管61另一端回流,蒸发管71热水流出,热交换完成,这一过程循环则装置持续工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