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0895发布日期:2019-07-19 22:1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通常是在烧成窑的尾部的两个侧壁加装轴流风机,轴流风机运行产生风力,对烧成窑尾部的辊道上的瓷砖等被冷却体进行吹风。

但是,轴流风机运行产生风力,是由烧成窑的尾部的两侧朝向烧成窑的尾部的中部,导致对靠近烧成窑的尾部的两侧的瓷砖等被冷却体的冷却效果较好,而对烧成窑的尾部中部的瓷砖等被冷却体的冷却效果较差;导致烧成窑的尾部中部输出的瓷砖等被冷却体的温度较高,影响后续的捡砖、打包等设备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输送辊道两侧上的被冷却体W、输送辊道中部上的被冷却体W均被吹风,从而可以保证输送辊道上的被冷却体W被均匀地冷却,快速降低瓷砖等被冷却体的出窑温度,使捡砖、打包以及后续设备运转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一种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其至少包括冷却装置、输送辊道以及箱体,输送辊道设置在箱体内;冷却装置包括供风装置;冷却装置还包括分风箱以及分风管;分风箱与供风装置联通;分风箱穿过箱体的顶壁与箱体的侧内壁固定连接;分风管设置在箱体内且与分风箱联通,分风管与输送辊道平行,分风管沿分风管的轴心阵列地设置有朝向输送辊道的分风口。

优选地,供风连接管延伸为两个供风连接管、且两个供风连接管分别位于箱体的侧壁的上方,分风箱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风箱分别位于箱体的两侧的侧内壁固定连接。

以进一步地保证输送辊道上的被冷却体W被均匀地冷却。

进一步地,箱体的侧内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条,分风管的一端放置在支撑条上。

以保证分风管一端受到支撑力,不会在自重的作用下弯曲变形。

进一步地,分风管包括上分风管以及下分风管;上分风管、下分风管分别位于输送辊道的上方、输送辊道的下方。

被冷却体W的顶端、被冷却体W底端均可以被吹风冷却,可以保证输送辊道上的被冷却体W被均匀地冷却。

优选地,分风箱水平延伸地设置有连接管,分风管贴合地套在连接管上。

优选地,分风管的一端封口,连接管的宽度为连接管宽A,支撑条的宽度为支撑条宽B,则满足连接管宽A小于支撑条宽B。

可以使分风管内保持足够的风压,保证吹风效果,便于分风管的安装。

优选地,分风箱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箱,供风装置的输出端延伸有供风连接管;连接箱与供风连接管联通,

进一步地,连接箱的底端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调节插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保证输送辊道上的被冷却体W被均匀地冷却;2、以保证分风管一端受到支撑力,不会在自重的作用下弯曲变形;3、可以使分风管内保持足够的风压,保证吹风效果,便于分风管的更换及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1中,粗实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粗虚线表示箱体9的另一侧的分风箱12的轮廓线;粗虚线箭头表示被冷却体W的输送方向。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的正视的剖视示意图。图2中,粗实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图3是图示意图。图3中,粗实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冷却装置1;供风装置11;供风连接管111;分风箱12;连接箱121;调节插板122;连接管123;连接管宽A;分风管13;分风口131;支撑条132;上分风管133;下分风管134;支撑条宽B;输送辊道8;箱体9;支撑脚91;被冷却体W。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其至少包括冷却装置1、输送辊道8以及箱体9,输送辊道8设置在箱体9内。输送辊道8通常为常规的动力辊道,用于输送放置在输送辊道8上的瓷砖等被冷却体W。

冷却装置1包括供风装置11。供风装置11为可以输送空气、产生风力的动力装置,通常,供风装置11为离心风机。

冷却装置1还包括分风箱12以及分风管13;分风箱12与供风装置11联通。比如,分风箱1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箱121,供风装置11的输出端延伸有供风连接管111;连接箱121与供风连接管111联通,从而使分风箱12与供风装置11联通。通常,连接箱121的底端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调节插板122,用于调节调节插板122与分风箱12的联通的面积,从而调节进入分风箱12的风量。

分风箱12穿过箱体9的顶壁与箱体9的侧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螺丝钉等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通常,分风箱12整体呈箱形,即分风箱12俯视时呈矩形。

分风管13设置在箱体9内且与分风箱12联通,分风管13与输送辊道8平行,分风管13沿分风管13的轴心阵列地设置有朝向输送辊道8的分风口131。通常,分风口131等距的阵列,分风口131的数量以及密度可以根据箱体9的宽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将本实用新型的烧成窑尾部冷却装置设置在烧成窑的【附图未画出】尾部即可。

使用时,开启供风装置11供风,空气依次经过分风箱12、分风管13后从分风口131排出、吹向被冷却体W,使被冷却体W降温。

由于分风管13与输送辊道8平行,分风管13沿分风管13的轴心阵列地设置有朝向输送辊道8的分风口131, 输送辊道8两侧上的被冷却体W、输送辊道8中部上的被冷却体W均被吹风,从而可以保证输送辊道8上的被冷却体W被均匀地冷却。

供风连接管111延伸为两个供风连接管111、且两个供风连接管111分别位于箱体9的侧壁的上方,分风箱12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风箱12分别位于箱体9的两侧的侧内壁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地保证输送辊道8上的被冷却体W被均匀地冷却。

箱体9的侧内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条132,分风管13的一端【即分风管13的与分风箱12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放置在支撑条132上;以保证分风管13一端【被支撑条132支撑的额一端】受到支撑力,不会在自重的作用下弯曲变形【对于宽度较宽的箱体9,分风管13的长度较长,分风管13的抗弯曲显得尤为重要】。

分风管13包括上分风管133以及下分风管134;上分风管133、下分风管134分别位于输送辊道8的上方、输送辊道8的下方。被冷却体W的顶端、被冷却体W底端均可以被吹风冷却,可以保证输送辊道8上的被冷却体W被均匀地冷却。

分风箱12水平延伸地设置有连接管123,分风管13贴合地套在连接管123上。

分风管13的一端封口,连接管123的宽度为连接管宽A,支撑条132的宽度为支撑条宽B,则满足连接管宽A小于支撑条宽B。可以使分风管13内保持足够的风压,保证吹风效果,另外,安装分风管13时,可以将分风管13的一端放置在支撑条132上,然后水平移动分风管13使分风管13贴合地套在连接管123上即可,便于分风管13的更换【根据瓷砖等被冷却体W的尺寸,需要更换不同密度的分风口131的分风管13】以及安装。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