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低氮冷凝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低氮冷凝锅炉通常采用表面水冷式,包括混合箱、集风筒,混合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盖,集风筒的一端设置于混合箱的空腔内;混合箱的箱体上设置有助燃风进风口和天然气进风口,天然气进风口上设置有弯折状的燃气中心管;燃气中心管包括水平管部和竖直管部;水平管部靠近竖直管部的管壁上设置有旋流片组件和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布设在管壁上的溢流孔,在水平管部上还设置有导流板组件,集风筒另一端的外部延伸套设有螺旋冷却管;螺旋冷却管设置有冷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
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集风筒通常采用直套筒,而燃气在集风筒内沿旋流方式流动,所以集风筒的筒壁会阻碍燃气的旋流分散,无法有效旋流分散到螺旋冷却管上,而主要采用中心集束的方式从螺旋冷却管的中心轴线上流过,引起水冷效率降低,影响降温效率。
2、由于螺旋冷却管也采用直套筒结构,所以其只能对流经内表面的热流进行冷却,不能对中心集束热流进行冷却,导致热流出现热量中心集中的现象,影响温度控制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精度高的燃气低氮冷凝锅炉,其技术方案如下:
燃气低氮冷凝锅炉,包括集风筒及其下游连接的螺旋冷却管,集风筒内同轴插接有燃气中心管,螺旋冷却管包括套接在集风管外周的直管和连接在直管上的M型的导流管,导流管具有自下游伸入直管内且上游端封闭的中央突起部和环绕在直管下游外围的侧边翻边部,导流管和直管围成M型的引流通道。
直管和/导流管包括螺旋形的散热管,散热管和引流通道之间隔设有波纹板。
集风筒为沿气流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套筒,燃气中心管上套装有与集风筒吻合的间隙配合的旋流片组件和导流板组件。
导流板组件包括同轴套设在燃气中心管外围的导流环,导流环的外周面为与集风筒吻合间隙配合的锥面,导流环的内周面为梯形面,导流环和燃气中心管之间承托连接有沿圆周方向均布的支撑辐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M型的引流通道会增加热流的回程,增大热流和螺旋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增大热流被充分冷却,增大散热效率,同时M型的引流通道会将热流分散开来,不再出现中心热流束无法被冷却的现象,提高温控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锅炉的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燃气低氮冷凝锅炉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结构如下:
燃气低氮冷凝锅炉包括集风筒1及其下游连接的螺旋冷却管,集风筒1内同轴插接有燃气中心管2,螺旋冷却管包括套接在集风管外周的直管3和连接在直管3上的M型的导流管4,导流管4具有自下游伸入直管3内且上游端封闭的中央突起部和环绕在直管3下游外围的侧边翻边部,导流管4和直管3围成M型的引流通道。直管3和流管包括螺旋形的散热管5,散热管5和引流通道之间隔设有波纹板6。
集风筒1为沿气流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套筒,燃气中心管2上套装有与集风筒1吻合的间隙配合的旋流片组件7和导流板组件8。旋流片组件7和导流板组件8在燃气中心管2轴向交替分布。旋流片组件7有两个,燃气中心管2的管壁上开设有位于上游的旋流片组件7紧邻下游位置处和下游的旋流片组件7紧邻上游位置处的溢流孔,溢流孔在燃气中心管2上呈点阵分布。
导流板组件8由一组外圈导流板和一组内圈导流板组成,在两组旋流片组件7之间,导流板组件8有两组,两组导流板组件8中,内圈导流板和外圈导流板交替分布。在下游的旋流片组件7下游设置有一组导流板组件8。内圈导流板和外圈导流板的区别仅在于外径。其结构包括同轴套设在燃气中心管2外围的导流环,导流环的外周面为与集风筒1吻合间隙配合的锥面,导流环的内周面为梯形面,导流环和燃气中心管2之间承托连接有沿圆周方向均布的支撑辐条。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