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油烟机的导烟板及应用该导烟板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5230发布日期:2019-10-08 23:48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用于吸油烟机的导烟板及应用该导烟板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油烟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导烟板及应用该导烟板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油烟机,在进风口处设置导烟板,导烟板和进风口预留一定的距离,能够有效的将油烟冷凝分离,使得吸油效率相对比较高。

如专利号为ZL201721278325.1(公告号为CN20726847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吸油烟机》的图1所示,该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和导烟板,集烟罩上具有进风口,导烟板设于该进风口下方。但是该单板的导烟板结构,一来进风通道单一,远离进风口的油烟容易逃逸,且单板对风机的压迫较大,进风不顺畅,严重降低了最大风量,增加了噪音;二来导烟板如果是小板的话,导烟效果较差,且油烟撞到腔体或冲到离风机较远的地方(如烟机边缘),因此处负压较小,容易跑烟;导烟板如果是大板的话,会导致导烟板和集烟罩之间的进风通道较小,当油烟速度较快的时候,油烟容易冲过进风通道,不容易拉回导致跑烟。

针对上述问题,该专利的实施例2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导烟板,导烟板(即第一导烟板)的中央部位开设有通风口,导烟板的前侧还设置有能覆盖住或打开通风口的次级板(即第二导烟板)。该次级板的设置可以增加进烟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烟吸收效果。

但是油烟在从次级板的两侧进入导烟板和次级板之间的进烟通道时,两侧的气流容易发生对冲,降低了气流的速度,且阻碍了油烟顺畅的进入集烟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使第二导烟板改变流场分布而防止气流对冲的用于吸油烟机的导烟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使第二导烟板改变流场分布而防止气流对冲的应用有上述导烟板的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导烟板,包括第一导烟板和设于第一导烟板前侧的第二导烟板,所述第一导烟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二导烟板在第一导烟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能遮盖所述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烟板包括有互成角度的左右侧板,每块侧板与所述的第一导烟板具有一定夹角,并且自中间向两侧,侧板与第一导烟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为进一步提高第二导烟板的整流作用,所述第二导烟板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以及连接两侧板的中板,所述的中板与所述的第一导烟板平行。如此第二导烟板大致呈盾甲状,该结构进一步改变了流场的分布,使得烟机进风更加顺畅,速度感更强,导烟效果更好。

为达到更佳的整流和导烟效果,两个所述侧板与中板之间的夹角α均为5°~10°,若夹角小于5度,整流效果会变差,若夹角大于10度,导烟效果会变差。

为使导烟板上的污油能顺畅流入油杯中,所述第二导烟板的下侧边具有朝后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起到导流的作用。

为了达到更好的导流效果,所述弯折部与中板之间的夹角为35°~40°,若夹角大于40°,则油路性能变差,若夹角小于35度,正面看比较累赘,影响外观。

为使第一导烟板和第二导烟板之间形成的主进烟通道、第一导烟板和集烟罩之间形成的辅助进烟通道负压分配最佳,所述第二导烟板与第一导烟板的面积比为0.3~0.5。若小于十分之三,第二导烟板面积过小,则进烟通道不够长。若大于二分之一,第二导烟板面积过大,主进风通道离辅助进风通道距离太近,不能科学分布负压,并且第一导烟板上的通风口与主进烟通道距离过长,主进烟通道负压值会偏小,影响吸烟效果。

为便于将第二导烟板拆装于第一导烟板上,所述第二导烟板能脱卸地与第一导烟板相连接。

可拆卸结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烟板背部的上部与第一导烟板的上部通过卡扣配合形成能拆卸式转动连接,而使第二导烟板能相对于第一导烟板上下翻转,所述第二导烟板背部的下部与第一导烟板的下部插装配合或磁吸配合。如此,在安装时,先将第一导烟板和第二导烟板的上部连接,然后向下偏转第二导烟板即可实现第一导烟板和第二导烟板的装配;反之,可实现拆卸。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导烟板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烟板设于集烟罩前侧且所述通风口正对进风口,所述第一导烟板和第二导烟板之间形成主进烟通道,所述第一导烟板和集烟罩之间形成辅助进烟通道。

所述中板部分遮盖所述进风口,所述中板在进风口上的投影占进风口面积的2/3~3/4,如此既不遮挡进风,也不会造成进风口处气流对冲。

对于侧吸式吸油烟机,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所述第一导烟板的底部设置有承接第一导烟板和第二导烟板的油污的油杯,所述油杯的前侧面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油杯的前侧面倾斜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导烟作用。

为使第二导烟板上的油污顺畅流入油杯中,所述第二导烟板的下侧边具有朝后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末端位于油杯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第二导烟板自左右两边缘向中间逐渐朝向第一导烟板倾斜,该倾斜结构改变了流场分布,对气流进行导引从而防止气流对冲,使得吸油烟机的进风更加顺畅,速度更强,导烟效果更好;且第一导烟板和第二导烟板之间形成主进烟通道,第一导烟板和集烟罩之间形成辅助进烟通道,解决了进风通道单一的问题,对于油烟扩散具有很好的自适应能力(抗外界扰动的能力),主进烟通道处负压较大,能够强劲吸烟,少量逃逸的油烟会沿着第一导烟板的两侧向上方运动,辅助进烟通道会强力吸入逃逸的油烟,达到双重吸烟的效果,如此主进烟通道和辅助进烟通道相配合,对于速度较快和侧边的油烟都有很好的吸收效果,科学分布了负压,使得吸烟效果出众、速度感强;2、第一导烟板的通风口正对集烟罩的进风口,为风机开拓更多的空间,提高风量,进风更加顺畅,且噪音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导烟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第二导烟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2、设于集烟罩2前侧的导烟板1和设于导烟板底部用于承接导烟板上油污的油杯5,集烟罩2上设有进风口21,进风口21所在的平面自上而下向后倾斜。

其中导烟板包括第一导烟板11和设于第一导烟板11前侧的第二导烟板12,第一导烟板11上开设有通风口111,通风口111正对进风口21设置,第二导烟板12在第一导烟板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能遮盖通风口111,第二导烟板12包括有互成角度的左右侧板121,每块侧板121与所述的第一导烟板11具有一定夹角,并且自中间向两侧,侧板121与第一导烟板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具体地,第二导烟板1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121以及连接两侧板121的中板122,且两个侧板121与中板122之间的夹角α均为5°~10°,优选为7°。如此第二导烟板12大致呈盾甲状,该结构进一步改变了流场的分布,使得烟机进风更加顺畅,速度感更强,导烟效果更好。

另外,中板122与第一导烟板11平行,且二者之间的间距为30mm~35mm,若小于30mm,影响最大风量,压迫风机性能,噪音增大;若大于35mm,整流效果变差,吸烟的速度感会减弱;且中板122部分遮盖进风口21,中板122在进风口21上的投影占进风口21面积的2/3~3/4。

第一导烟板11和第二导烟板12之间形成主进烟通道,第一导烟板11和集烟罩2之间形成辅助进烟通道,主进烟通道处负压较大,能够强劲吸烟,辅助进烟通道能够防跑烟,如此主进烟通道和辅助进烟通道相配合,对于速度较快和侧边的油烟都有很好的吸收效果,科学分布了负压,使得吸烟效果出众、速度感强。

第一导烟板11上的通风口111长宽尺寸比为4:3,面积为第一导烟板11面积的20%~30%时吸烟效果较佳,因为若小于20%,通风口111开口过小,风机性能被压迫,风量降低,噪音增大,导致主进烟通道风量不足;若大于30%,通风口111开口过大,辅助进烟通道风量不足,难以吸入逃逸的油烟。

且为使第一导烟板11和第二导烟板12之间形成的主进烟通道、第一导烟板11和集烟罩2之间形成的辅助进烟通道负压分配最佳,第二导烟板12与第一导烟板11的面积比为十分之三~二分之一,优选为五分之二。否则若小于十分之三,第二导烟板12面积过小,则进烟通道不够长;若大于二分之一,第二导烟板12面积过大,主进风通道离辅助进风通道距离太近,不能科学分布负压,并且第一导烟板11上的通风口111与主进烟通道距离过长,主进烟通道负压值会偏小,影响吸烟效果。

油杯5呈条状且其前侧面51自上而下向后倾斜,使得前侧面51也具有一定的导烟作用,优选地,前侧面51与第一导烟板11之间的夹角为8°~10°。该油杯5设于第一导烟板11的底部,第二导烟板12的下侧边具有朝后弯折的弯折部123,弯折部123的末端位于油杯5的正上方,如此保证第一导烟板11和第二导烟板12上的油污都能顺畅流入油杯5,且弯折部123还具有导流作用。优选地,弯折部123与中板122之间的夹角为35°~40°,且以35度最佳。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烟板12能脱卸地与第一导烟板11相连接,以便于将第二导烟板12拆装于第一导烟板11上。第二导烟板12背部的上部与第一导烟板11的上部通过卡扣组件卡扣配合形成能拆卸式转动连接,而使第二导烟板12能相对于第一导烟板11上下翻转,第二导烟板12背部的下部与第一导烟板11的下部通过连接组件磁吸配合,当然也可插装配合。

其中卡扣组件包括卡扣112和供卡扣112扣入的卡槽部124,卡扣112设置在第一导烟板11的上部,卡槽部124设置在第二导烟板12背部的上部。

其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25,第一连接件113设置在第一导烟板11上,第二连接件125设置在第二导烟板12背部的上部,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25磁吸配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可以为磁铁。

如此在安装时,先将卡扣扣入卡槽部内,然后向下偏转第二导烟板12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磁吸配合,即可实现第一导烟板11和第二导烟板12的装配;反之,向上偏转第二导烟板12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脱离接触,然后将卡扣从卡槽部内取出,即实现第二导烟板12的拆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