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混水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364发布日期:2019-08-21 00:0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混水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功能混水中心。



背景技术:

冬天由于天气的原因,家庭管道里的水温通常都是很低的,使用水来刷碗、拖地等活动,由于手部长时间的与冷水接触,对使用者的手伤害是很大的,舒适度也是极差的,更严重还可能冻伤。

现有家用供暖系统通常使用集中的热源装置对水加热,被加热的水作为热媒分别流动至供暖管网的各部位,对家庭进行供暖。

所谓的供暖就是被加热的水通过管道直接流至各供暖部位,形成直接供暖循环,但各供暖部位的供暖需求差异很大,为满足各供暖点的需求,供暖源点的水温和压力必须达到足够高,由于压力的原因容易造成局部管路点因压力过高而爆管,进而管路连接脱落形成大范围泄漏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就会覆盖整个供暖系统;其次,会出现阶段性水温过高或局部水温过高,阶段性或局部供暖温度过高,会形成供暖过度现象,必须采取通风降温措施,造成能源的浪费;由于管网内的水温度过高,还易加快水垢在管网内的沉积,流入管网中,造成管网的堵塞,特别是局部管网,由于管道较细,更易被堵塞,这不仅降低管网的工作寿命,增加管网维护的工作量,这类的供暖设备都是单一的给地暖管路供暖,供暖后的水往往温度还是很高的,就直接流回去了,这样造成了浪费,同时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利用供暖设备给家庭用水加热、对能源的利用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节约环保、使用安全和高舒适感的多功能混水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混水中心,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固定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设置有连接热源的第一管网、连接地暖系统的第二管网和连接家庭用水管路的第三管网,所述第二管网上设有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阀门,阀门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一管网通过媒介水跟第三管网和第二管网进行热传导。

优选地,所述阀门为电动阀;所述出水口和阀门之间设置有循环支管;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温控开关,所述出水口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端与温控开关连接,所述温控开关根据温度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控制阀门和水泵。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连接有补水阀。

优选地,所述补水阀上设有放气阀。

优选地,所述放气阀上安装有温度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架。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为钎焊板式热交换器,由换热板排列组合并通过钎焊连为一体,媒介水穿过换热板之间的空间,来实现热能的转移。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目前的供暖设备都是热源只是单方面与个体供暖管道连接,给个体供暖后,热源往往还有较高的温度,这些水直接流会供给处,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能供家庭用水加热的多功能混水中心,能充分利用热源的温度来加热家庭用水,大大的提高了对热源的利用率,节省了用户的成本,同时也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2.目前的供暖设备中都是热源直接与个体的供暖管道连接,由于水温过高会加快水垢的形成,特别是家庭的管网;本实用新型是将家庭管网和供暖管网隔离,利用热交换器来转移热量,这样就避免了供暖管网内的水垢流入家庭管网中,避免管网堵塞,延长使用寿命。

3.目前的供暖设备都是跟随供暖管道来为室内供暖,不能随意的调节供暖温度,而本实用新型的是能实现可控温度的,利用温控开关来控制电动阀来实现家庭管网的内循环,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固定板;2-热交换器;21-第一管网;22-第二管网;23-第三管网;24-进水口;25-出水口;3-水泵;4-阀门;5-温控开关;6-补水阀;61-温度传感器;7-循环支管;8-放气阀;9-温度压力表;10-限位板;1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多功能混水中心,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一端固定有热交换器2,所述热交换器2内设置有连接热源的第一管网21、连接地暖系统的第二管网22和连接家庭用水管路的第三管网23,所述第二管网22上设有的进水口24和出水口25,所述进水口24连接有阀门4,阀门4连接有水泵3,所述第一管网21通过媒介水跟第三管网23和第二管网22进行热传导。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很简单的,通过热交换器2我们把公共供暖管道和家庭管道隔离开,在不影响供暖的情况下,可以对家庭用水加热,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还可以确保管路不会冻住的情况下,保持水温。

优选地,所述阀门4为电动阀;所述出水口25和阀门4之间设置有循环支管7;所述固定板1上固定有温控开关5,所述出水口2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1,所述温度传感器61一端与温控开关5连接,所述温控开关5根据温度传感器61传输的信号控制阀门4和水泵3。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支管7主要是实现管道内液体在不经过热交换器2的情况下能循环流动,从而保证室内没个地方的供暖温度都是相同的,不会因为某个地方的水凉的快,导致室内温度的差别过大的情况的发生;温控开关5根据温度传感器61传输的信号控制阀门4的开启加热管路与循环管路,控制水泵3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对供暖温度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25连接有补水阀6。

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阀6是在管路中的水中有空气及水分子流失,为了防止管路形成气团堵塞管路及系统缺水以致水泵空转,需要在采暖期试运行时补水。

优选地,所述补水阀6上安装有放气阀8。

本实用新型的放气阀8主要是排净管路内的空气,保证管路内的压力的均衡性,避免因管内空气凝聚导致系统不通压力过高而爆管以及采暖不热的情况发生,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放气阀8上安装有温度压力表9。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压力表9主要是为了使用者方便查看管道内的压力和管道内水的温度的,从而直观反映出供暖的温度及压力。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限位板10。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10主要是为了限制热交换器2的位置,保证管道对接的准确性,还能保证热交换器2的不移动位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架11。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11主要是支撑管路的,固定管路的位置,避免管路的移动和因弯曲而导致管路的泄露等。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2为钎焊板式热交换器,由换热板排列组合并通过钎焊连为一体,媒介水穿过换热板之间的空间,来实现热能的转移,已达到供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通过简单的组合钎焊实现了热源的多种应用,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