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插装置及机头拆装方便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0339发布日期:2019-08-31 02:2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插装置及机头拆装方便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机头的对插装置,以及采用该对插装置实现机头拆装方便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上的吸油烟组件(简称机头)一般固定安装在集成灶下座的柜体上,柜体的后部为烟道空腔,位于柜体上的烟道上开口端通常设有安装支架,机头的底部中间区域用螺栓将其固定于安装支架上,进风口设置在机头的上半部,进风口的下部通常设置挡烟板。这种常规的固定方式不足之处是拆装不便,需要将机头拆下进行检修时,要先将挡烟板拆下,而后才能拆除螺栓将机头取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机头拆装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对插装置,可以采用对插方式将机头安装在柜体上,从而实现机头的拆装便利的目的。该对插装置,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插装置,包括上对插座和下对插座,所述上对插座包括柱体以及与柱体底部连接并向外伸展的底盘,底盘上设有机头底板安装螺孔,柱体其中一外壁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形成插接部,插接部的两侧分别与柱体的侧壁形成凹部,设有插接部的柱体外壁上开设有下对插座固定螺孔;所述下对插座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水平段上设有柜体安装螺孔,竖直段上设有V型插槽,V型插槽的内部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竖直段上设有上对插座固定螺孔。

所述上对插座的柱体侧壁上设有加强肋,加强肋上开设有机头隔板安装螺孔。

所述柱体内部中空且上、下端开口。

所述插接部所在的柱体内壁上设有加强柱,下对插座固定螺孔开设在加强柱所在处。

所述底盘上设有上插头固定螺孔。

所述下对插座的水平段包括顶部开口的容腔,容腔顶部的外沿向外延伸形成下对插座安装沿,柜体安装螺孔开设在下对插座安装沿上;容腔的底部开设有连通腔体的窗口,容腔的底部还设有下插头固定螺孔。

所述下对插座的水平段容腔底部开设有漏油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对插装置实现机头拆装方便的集成灶,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头拆装方便的集成灶,包括柜体、机头以及上述对插装置,所述柜体顶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下对插座安装口,下对插座安装口的四周开孔,下对插座的水平段用螺栓固定于柜体顶板上,下对插座的竖直段伸出下对插座安装口;所述机头底板的两端开设安装口,安装口处的底板上开孔,上对插座置于机头内部,上对插座的底盘用螺栓固定于机头底板上,上对插座上开设有下对插座固定螺孔的柱体外壁朝向机头外侧,机头的侧壁上开设维修口,维修口正对下对插座固定螺孔;机头放置在柜体顶部,下对插座的竖直段从机头底板的安装口伸入机头内部,下对插座上的V型插槽与上对插座上的插接部相互对插,并用螺栓依次穿过上对插座固定螺孔和下对插座固定螺孔将上对插座和下对插座固定连接。

所述维修口处设有封盖。

所述上对插座的加强肋用螺栓固定于机头内部的隔板处。

所述下对插座的容腔内固定安装有柜体电源线的下插头,上对插座的底部开口端固定安装有机头电源线的上插头,上插头与下插头相互插接通电。

本实用新型将上对插座安装在机头底部两端,将下对插座安装在柜体顶部两端,通过上对插座与下对插座的相互插接,并辅以螺栓固定实现机头与柜体的连接,由于锁紧螺栓朝向机头外侧,机头侧壁上还开设维修窗口,给机头的安装与拆卸带来了便利;进一步设置,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对插装置在完成机头与柜体的安装时,同步完成了机头电源线与柜体电源线的电连接,简化了接线工作。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对插装置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上对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对插座的主视图;

图4为上对插座的左视图;

图5为上对插座的俯视图;

图6为下对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对插座的主视图;

图8为下对插座的左视图;

图9为下对插座的俯视图;

图10为下对插座安装在柜体上的主视图;

图11为下对插座安装在柜体上的左视图;

图12为下对插座安装在柜体上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右上角的放大图;

图14为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上对插座安装在机头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局部剖视图的放大图;

图17为机头底部的局部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集成灶的机头与柜体安装的对插装置,以及利用该对插装置完成机头安装的集成灶。首先,结合附图1至9对本实施例的对插装置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对插装置可以分为上对插座2和下对插座1,上对插座2的结构如图2至5所示,上对插座2主要包括内部中空且上、下端开口的方形柱体,柱体的底面相对的两侧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底盘,底盘上设有机头底板安装螺孔201以及上插头固定螺孔203。为方便描述,将图3所示的柱体展示面定义为正面。柱体的背面靠近两侧处竖向设有与柱体一体连接的加强肋207,加强肋207上开设有机头隔板安装螺孔206。柱体的正面内壁上设有竖向的加强柱208,在加强柱208所对应的正面外壁上开设下对插座固定螺孔202,柱体的正面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形成插接部205,本实施例中的插接部205的侧壁与竖直面呈4°夹角,主要起到导向作用。插接部205的下部逐渐向内收缩,令插接部205的侧壁与柱体的左右侧壁形成凹部,为了与下对插座1的插接提供让位,从图4中可以看出,插接部205是超出底盘的边界的。

下对插座1的结构如图6至9所示,下对插座1主要分为竖直段101和水平段102,其中,水平段10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上部开口的容腔1022,竖直段101作为容腔1022的其中一个侧壁并沿高度方向延伸,容腔1022其他三个侧壁的顶部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下对插座安装沿1021,在下对插座安装沿1021上设置柜体安装螺孔1023。容腔1022的底面中部镂空开设窗口1024,并在窗口1024的两侧开设下插头固定螺孔1025,容腔1022的底面四周分别开设有漏油孔1026。竖直段101上设有V型插槽1012,V型插槽1012的开口端向内,并且V型插槽1012的内部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给出的示意为V型插槽1012的内壁与竖直方向呈4°夹角,其目的是为了配合上对插座2的插接部205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竖直段101上还设有上对插座固定螺孔1011。

利用上述结构的对插装置将集成灶的机头3安装在柜体5上时,其结构如图10至17所示。首先,在柜体5的顶板两端分别开设下对插座安装口,下对插座安装口的大小需确保下对插座1的竖直段101能够穿过,且下对插座安装沿1021不能穿过。下对插座安装口的四周顶板需开孔,将下对插座1的竖直段101从下对插座安装口中穿出,令竖直段101高于柜体5顶板,下对插座安装口与容腔1022重合,将下对插座安装沿1021与柜体5的顶板用螺栓固定连接。公告号为CN207819016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的下插头是作为柜体5上的线路接线端子使用,将该下插头的凸部从容腔1022底部的窗口1024中穿过,将下插头用螺栓固定于下插头固定螺孔1025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为了避免柜体5上的油污流入下对插座1的容腔1022内对电源线插头造成影响,此时开设在容腔1022底部的漏油孔1026就可以对进入的油污起到导流作用。

上对插座2是安装在机头3的底部两端的,如图17所示,在机头底板7的两端分别开设安装口6,安装口6的两侧底板7上分别开孔,安装口6的内侧开口大小与上对插座2的柱体开口端204大小相当,安装口6的外侧开口大小需确保下对插座1的竖直段101能够穿过。将公告号为CN207819016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的上插头固定在上对插座2的上插头固定螺孔203处,令机头3的线路从柱体内部穿过,然后将上对插座2放置在机头3的内部,将上对插座2的底盘用螺栓固定在安装口6处的机头底板7上,将上对插座2的加劲肋207用螺栓固定在机头3内部的隔板上(隔板为隔离机头风道的侧板)。安装好上对插座2后,此时柱体的正面朝向机头3的外侧,在与柱体上的下对插座固定螺孔202相对的机头侧壁上开维修窗口4。

按照上述方式完成上对插座2和下对插座1的安装后,将机头3放置在柜体5的顶部,此时下对插座1的竖直段101恰好从机头底板7的安装口6伸入机头3内部,下对插座1上的V型插槽1012与上对插座2上的插接部205相互对插,并用螺栓依次穿过上对插座固定螺孔1011和下对插座固定螺孔202将上对插座2与下对插座1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机头3与柜体5的安装。由于上对插座2和下对插座1上分别安装有线路接线端子上插头和下插头,因此在完成机头3与柜体5的安装时,也同步完成了机头3与柜体5线路的接线工作,大大提高了集成灶的安装效率。由于固定上对插座2和下对插座1的螺栓位于机头两端的侧面,并且可以通过维修窗口4可以看到,因此给机头3的安装和拆卸带来了便利,如机头3需要拆下时,就不需要先将机头上的挡烟板拆除后再对机头3进行拆卸了,直接从维修窗口4处用螺丝刀将螺栓拆掉即可。为了保持集成灶整体上的美观度,还可以在维修窗口4处用装饰封盖进行封堵。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