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670发布日期:2019-08-31 02:3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耐磨钢球的加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中频加热炉。中频加热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HZ)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

当耐磨钢球加工完成后,需要使用出料装置进行输送。现有的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通常需要与加热炉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较为繁琐,且出料装置的可移动性较差,不易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与中频加热炉进行连接的方式较为简便,且便于进行移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包括中频加热炉,在所述中频加热炉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中频加热炉的下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长方体型;在所述支撑板的底壁的四个边角位置上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均为长方体型,且所述支撑杆均为磁性金属材质;在后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外侧的杆体上均设有固定槽;

在所述支撑板的后部设有移动板,在所述移动板的下部设有若干万向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上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长方体型;在所述安装板的底壁的中心位置上设有第一液压缸,在所述安装板的底壁的四个边角位置上均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安装在移动板的顶壁上;在所述安装板的上部设有传送机;在所述传送机的上部设有第一安装架,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有温度检测仪;在所述传送机的上部设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第一安装架的后部;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冷却风扇,在所述冷却风扇的下部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为圆锥型;在所述传送机的后部设有阻尼转轴,在所述阻尼转轴上活动安装有导料板;在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仪和冷却风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所述移动板的前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长方体型;在所述固定板的前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侧面剖视形状为T型;在所述固定板的前部设有两个连接块,在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后部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剖视形状均为T型;所述滑块的形状和位置与滑槽的形状和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块通过滑块活动安装在滑槽上;

在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均设有磁铁块,所述磁铁块的形状和位置与固定槽的形状和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磁铁块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侧的固定槽内。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温度检测仪为红外测温仪。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移动板的后部的顶壁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移动板的后部的侧壁上设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与中频加热炉进行连接的方式较为简便,且便于进行移动,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板和安装板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频加热炉;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支撑板;14、支撑杆;15、固定槽;

2、移动板;21、万向轮;22、安装板;23、第一液压缸;24、第二液压缸;25、传送机;3、第一安装架;31、温度检测仪;32、第二安装架;33、冷却风扇;34、导风罩;35、阻尼转轴;36、导料板;37、控制器;

4、固定板;41、滑槽;42、连接块;43、滑块;44、磁铁块;

5、把手;51、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包括中频加热炉1(如图1所示),在所述中频加热炉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在所述中频加热炉1的下部设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为长方体型。在所述支撑板13的底壁的四个边角位置上均设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均为长方体型,且所述支撑杆14均为磁性金属材质,在后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杆14的外侧的杆体上均设有固定槽15(如图3所示)。

在所述支撑板13的后部设有移动板2(如图2所示),在所述移动板2的下部设有若干万向轮21,能够方便对移动板2进行搬运和移动。在所述移动板2的上部设有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为长方体型。在所述安装板22的底壁的中心位置上设有第一液压缸23。在所述安装板22的底壁的四个边角位置上均设有第二液压缸24,所述第一液压缸23和第二液压缸24均安装在移动板2的顶壁上。通过第一液压缸23的伸缩作用对安装板22进行高度的升降,通过四个第二液压缸24的伸缩作用对安装板22的四个边角位置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所述安装板22的上部设有传送机25,用于对加工完成的耐磨钢球进行输送。在所述传送机25的上部设有第一安装架3,在所述第一安装架3上设有温度检测仪31,用于对传送机25上钢球的温度进行检测。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仪31为红外测温仪。在所述传送机25的上部设有第二安装架32,所述第二安装架32位于第一安装架3的后部。在所述第二安装架32上设有冷却风扇33,用于对传送机25上的钢球进行降温。在所述冷却风扇33的下部设有导风罩34,所述导风罩34为圆锥型,用于对冷却风扇33的风力进行较好的导向作用。在所述传送机25的后部设有阻尼转轴35,在所述阻尼转轴35上活动安装有导料板36,所述导料板36用于对耐磨钢球进行传送,所述阻尼转轴35用于对导料板36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在所述移动板2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器37,所述温度检测仪31和冷却风扇33分别与控制器37电性连接,当温度检测仪31探测到耐磨钢球的温度大于设定数值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37,通过控制器37启动冷却风扇33对耐磨钢球进行降温。优选地,所述控制器37为PLC可编程控制器。

在所述移动板2的前部设有固定板4(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板4为长方体型;在所述固定板4的前壁上设有滑槽41,所述滑槽41的侧面剖视形状为T型(如图5所示)。在所述固定板4的前部设有两个连接块42(如图6所示),在两个所述连接块42的后部均设有滑块43,所述滑块43的侧面剖视形状均为T型;所述滑块43的形状和位置与滑槽41的形状和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块42通过滑块43活动安装在滑槽41上,使连接块42能够沿着滑槽41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将滑槽41和滑块43设置为T型,能够防止滑块43从滑槽41内移出,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在所述连接块42的内侧均设有磁铁块44(如图6所示),所述磁铁块44的形状和位置与固定槽15的形状和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磁铁块44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侧的固定槽15内。当需要将移动板2与中频加热炉1进行连接固定时,使连接块42沿着滑槽41向外侧移动,将磁铁块44与支撑杆14的固定槽15的位置对准后,使连接块42沿着滑槽41向内侧移动,将磁铁块44安装在固定槽15内。由于支撑杆14为磁性金属材质,能够与磁铁块44进行吸附,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当需要将移动板2与中频加热炉1进行分离时,使连接块42沿着滑槽41向外侧移动,将磁铁块44从固定槽15内移出即可,使得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移动板2的后部的顶壁上设有把手5(如图1-图2所示),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推动移动板2进行位置的调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移动板2的后部的侧壁上设有吊环51(如图1-图2所示),当需要对移动板2进行远距离运输时,所述吊环51能够用于与运输车体进行连接,方便进行牵引移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与中频加热炉进行连接的方式较为简便,且便于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