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4854发布日期:2019-07-10 10:3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



背景技术:

直热式采暖机构,往往是利用流体传递热量,如使用温度不高于40摄氏度的水,并直接对人体作用,如将采暖机构安装在地板及床垫处,然后将直热式采暖机构与制热管路(如空气热泵系统)相连通,并利用电能将制热管路中的流体加热。这使得直热式采暖技术非常容易满足北方乡村户用采暖的简单、快捷、低耗、间断式等采暖特性。

但是,直热式采暖机构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直热式采暖机构的供暖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以解决上述直热式采暖机构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直热式采暖机构的供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尽可能的使直热式采暖机构能够快速拼接安装,从而实现组装快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电网的低谷电进行蓄热,以降低采暖能耗。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包括:

采暖主体,其内形成有多条供暖流道,每条所述供暖流道形成有相连通的一端及另一端,以使得用于传热的流体从所述供暖流道的一端流向其另一端的过程中,所述采暖主体的散热面向外散热;以及

保温层,与所述采暖主体贴合设置,以阻止所述流体的热量通过所述采暖主体的除所述散热面以外的其他表面散失;

其中,所述采暖主体的其他表面至多为排除所述散热面以外的所述采暖主体的所有表面,所述采暖主体的所述散热面上形成有红外高辐射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采暖主体相互贴合的表面形成有红外低辐射层。

进一步地,所述采暖主体及所述保温层均呈平板状;

所述散热面为所述采暖主体的顶部板面;

所述保温层处于所述采暖主体的下方并与所述采暖主体的底面相贴合;

所述采暖主体与所述保温层制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流道形成为直通式流道;

多条所述供暖流道依次沿着所述散热面平行设置;

所述供暖流道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状或圆形或长方形或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采暖主体形成有相对的一侧及另一侧,多个所述供暖流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采暖主体的一侧,多个所述供暖流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采暖主体的另一侧;

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还包括:

第一通流体主体,其内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通流体主体安装在所述采暖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分别与多个所述供暖流道的一端连通;以及

第二通流体主体;其内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通流体主体安装在所述采暖主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多个所述供暖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流体主体及所述第二通流体主体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的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所述流体输入端及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还包括:

流道连接件,其内形成有将所述流道连接件沿着第一方向贯穿的腔体,所述流道连接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形成有将所述流道连接件的一端贯穿的槽体;

所述流道连接件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流道连接件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通流体主体及所述第二通流体主体中,多个所述流道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插入所述供暖流道的一端及其另一端,以使得所述供暖流道同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密封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均呈长方体状凹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连接件通过焊接或/和粘接方式与所述供暖流道密封连接;

所述流道连接件通过焊接或/和粘接方式与所述第一通流体主体及所述第二通流体主体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还包括:

蓄热层,置于所述采暖主体与所述保温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层分别与所述保温层及所述采暖主体相贴合;

并且,所述蓄热层与所述保温层之间设有红外低辐射层。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高辐射层为木质、塑料、玻璃或/和金属氧化物制成的辐射层;或/和

所述红外低辐射层为镜面铝或/和镜面铜制成的辐射层。

进一步地,所述采暖主体为防腐木、橡胶或/和塑料制成的采暖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造成现有的直热式采暖机构的供暖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采暖主体具有多个表面,而使用中仅仅通过散热面来进行散热,所以,采暖主体的除散热面以外的其他表面容易造成大量无效散热,虽然有保温层起作用,但是仍然造成采暖主体的热量损失并造成浪费,从而造成其供暖效果不佳;而另一方面,采暖主体散热面的热量向外传导效果也并不理想。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在保温层与采暖主体相互贴合的表面形成有红外低辐射层,以协同保温层并避免采暖主体的除散热面以外的其他表面容易造成大量无效散热。同时,利用采暖主体的散热面上形成有红外高辐射层;以充分提高采暖主体的散热面的热量向外传导效果。这样,从以上两方面从分提高直热式采暖机构的供暖效果。

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与常规采暖系统比较,验证并发现本实用新型采暖机构的采暖耗能仅为常规采暖系统的30%~50%。且采暖舒适度明显优于常规采暖系统,并得到单独农户的认可。

进一步地,在拼装过程中,通过流道连接件直接将第一通流体主体以及第二通流体主体插入供暖流道中,并通过焊接或/和粘接方式与供暖流道密封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通流体主体以及第二通流体主体与采暖主体的快速拼接安装,并同时保证了拼接后的密封安全性。

进一步地,以通过该蓄热材料实现在现有电网的低谷电通过进行蓄热,以降低采暖能耗。而在电网的平峰及高峰段利用该蓄热层将热量充分释放,以降低采暖能耗。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图1中A-A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所述流道连接件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5是两个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串联布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是两个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并联布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是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示意性主视图;图3是图1中A-A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所述流道连接件的示意性主视图;图5是两个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串联布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6是两个所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并联布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包括:采暖主体100以及保温层200。采暖主体100内形成有多条供暖流道101,每条供暖流道101形成有相连通的一端及另一端,以使得用于传热的流体从供暖流道101的一端流向其另一端的过程中,采暖主体100的散热面向外散热。保温层200与采暖主体100贴合设置,以阻止流体的热量通过采暖主体100的除散热面以外的其他表面散失。其中,采暖主体100的其他表面至多为排除散热面以外的采暖主体100的所有表面,采暖主体100的散热面上形成有红外高辐射层301,保温层200与采暖主体100相互贴合的表面形成有红外低辐射层302。

需要说明的是,保温层200为聚氨酯、橡塑板和/或聚苯板等材质制成的保温层200。

使用时,通过加热系统,如空气热泵系统,对流体进行加热后,使流体从供暖流道101的一端流向其另一端,并将流体的热量传递给散热面。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造成现有的直热式采暖机构的供暖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采暖主体100具有多个表面,而使用中仅仅通过散热面来进行散热,所以,采暖主体100的除散热面以外的其他表面容易造成大量无效散热,虽然有保温层200起作用,但是仍然造成采暖主体100的热量损失并造成浪费,从而造成其供暖效果不佳;而另一方面,采暖主体100散热面的热量向外传导效果也并不理想。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在保温层200与采暖主体100相互贴合的表面形成有红外低辐射层302,以协同保温层200并避免采暖主体100的除散热面以外的其他表面容易造成大量无效散热。同时,利用采暖主体100的散热面上形成有红外高辐射层301;以充分提高采暖主体100的散热面的热量向外传导效果。这样,从以上两方面从分提高直热式采暖机构的供暖效果。

通过将本实施例的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与常规采暖系统比较,验证并发现本实施例采暖机构的采暖耗能仅为常规采暖系统的30%~50%。且采暖舒适度明显优于常规采暖系统,并得到单独农户的认可。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采暖主体100及保温层200均呈平板状;散热面为采暖主体100的顶部板面;保温层200处于采暖主体100的下方并与采暖主体100的底面相贴合;采暖主体100与保温层200制为一体。

这样,利用采暖主体100与保温层200制为一体,可以实现参照用户实际使用条件,通过简易切割拼装,而充分适合现场安装,尤其是乡村的现场安装需要;具有安装便捷,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巨大优势。另外,还消除了因使用分体式安装存在的松软,易变性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供暖流道101形成为直通式流道;多条供暖流道101依次沿着散热面平行设置;供暖流道10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状或圆形或长方形或方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采暖需要。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采暖主体100形成有相对的一侧及另一侧,多个供暖流道101的一端位于采暖主体100的一侧,多个供暖流道101的另一端位于采暖主体100的另一侧。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还包括:第一通流体主体410以及第二通流体主体420。第一通流体主体410内形成有第一流道411,第一通流体主体410安装在采暖主体100的一侧,第一流道411分别与多个供暖流道101的一端连通;第二通流体主体420内形成有第二流道421,第二通流体主体420安装在采暖主体100的另一侧,第二流道421分别与多个供暖流道101的另一端连通;其中,第一通流体主体410及第二通流体主体420分别形成有与第一流道411及第二流道421相连通的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的流体输入端及输出端。

也就是说,该采暖机构使用时,加热后的流体从第一通流体主体410或第二通流体主体420处的流体输入端进入第一流道411或第二流道421后,分别流入供暖流道101中,然后再由第二流道421或第一流道411从流体输出端流出。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还包括:流道连接件500,其内形成有将流道连接件500沿着第一方向贯穿的腔体501,流道连接件500沿着第一方向形成有相对的一端及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形成有将流道连接件500的一端贯穿的槽体502。流道连接件500为多个,并且多个流道连接件500的一端分别插入第一通流体主体410及第二通流体主体420中,多个流道连接件500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供暖流道101的一端及其另一端,以使得供暖流道101同第一流道411及第二流道421密封连通;第一流道411及第二流道421均呈长方体状凹腔;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流道411及第二流道421的长度方向。

如此设置,可以利用槽体502来减小流道连接件500对流体流动的阻碍,使流体可以顺利的流入或流出供暖流道101,从而提高采暖效率。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流道连接件500通过焊接或/和粘接方式与供暖流道101密封连接;流道连接件500通过焊接或/和粘接方式与第一通流体主体410及第二通流体主体420密封连接。

这样,在拼装过程中,通过流道连接件500直接将第一通流体主体410以及第二通流体主体420插入供暖流道101中,并通过焊接或/和粘接方式与供暖流道101密封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通流体主体410以及第二通流体主体420与采暖主体100的快速拼接安装,并同时保证了拼接后的密封安全性。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直热辐射式采暖机构还包括蓄热层600,置于采暖主体100与保温层20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蓄热层600内形成有容装流体的空腔,该空腔内容装有显热蓄热材料、相变蓄热材料或/和化学蓄热材料等蓄热材料。并且,蓄热层600与供暖流道101内的流体可以是以热传导的形式进行换热。

以通过该蓄热材料实现在现有电网的低谷电通过进行蓄热,以降低采暖能耗。而在电网的平峰及高峰段利用该蓄热层600将热量充分释放,以降低采暖能耗。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蓄热层600分别与保温层200及采暖主体100相贴合;并且,蓄热层600与保温层200之间设有红外低辐射层302。

以防止蓄热层600的热量通过保温层200散失。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红外高辐射层301为木质、塑料、玻璃或/和金属氧化物制成的辐射层;或/和,红外低辐射层302为镜面铝或/和镜面铜制成的辐射层。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高辐射层301还可以是红外高辐射涂层或者红外高辐射薄膜;红外低辐射层302还可以是红外低辐射涂层或者红外低辐射薄膜。

参见图1至图4,进一步地,采暖主体100为防腐木、橡胶或/和塑料制成的采暖主体100。采暖主体100的厚度为10-30mm之间。供暖流道101的宽度小于采暖主体100厚度2-6mm,供暖流道101的宽度不大于30mm。

参见图5及图6,另外,采暖主体100可以是多个,并通过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进行布置连接,具体地:

两个采暖主体100的并联布置方式可以是,两个采暖主体100的供暖流道101可以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两个采暖主体100可以布置在同一平面中,并且两个采暖主体100置于第一通流体主体410及第二通流体主体420之间,而两个采暖主体100之间设置有插接块702,插接块702形成有插槽,而两个采暖主体100分别形成有与插槽形状相一致的凸起,通过凸起插入插槽中,实现两个采暖主体100的固定,而插槽可以是燕尾槽。

两个采暖主体100的串联布置方式可以是,两个采暖主体100布置成使其供暖流道101相连通的状态,并且通过套筒701同时插入并焊接或粘接固定在两个采暖主体100的供暖流道101中,实现两个采暖主体100的拼接固定。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用新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