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石墨烯生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532发布日期:2019-08-31 02:3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石墨烯生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石墨烯生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碳原子层,是碳原子以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厚度仅为单层原子的六角平面的排列成蜂巢晶格的单层二维晶体。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所有的导体和半导体都快,同时,作为单层碳原子结构,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高达3000m2/g。如此高的比表面积使得以基于石墨烯的材料成为极有前途的能量储存活性材料,在储氢、新型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或者燃料电池等方面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而石墨烯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对齐进行加热和烘干,目前现有技术的烘干或加热装置在工作时效率不高、浪费时间较长。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石墨烯生产加工装置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当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石墨烯生产加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右侧上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固定安装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送轨道,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送轨道,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传送轨道,所述箱体的左侧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三传送轨道贯穿出料口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与第二传送轨道相互靠近的地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传送轨道与第三传送轨道相互靠近的地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有翻转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第二传送轨道和第三传送轨道的上方均固定安装有加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第二传送轨道和第三传送轨道均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由主动辊和从动辊组成,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成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搅动板,所述翻转装置外接有独立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体采用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均固定连接箱体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和烘干的效率,大大的减少了工作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进料口、3进料板、4第一传送轨道、5第二传送轨道、6第三传送轨道、7出料口、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翻转装置、11加热板、12滚轮、1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请参照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石墨烯生产加工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右侧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上固定安装有进料板3,所述进料板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送轨道4,所述第一传送轨道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送轨道5,所述第二传送轨道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传送轨道6,所述箱体1的左侧下端开设有出料口7,所述第三传送轨道6贯穿出料口7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4与第二传送轨道5相互靠近的地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8,所述第二传送轨道5与第三传送轨道6相互靠近的地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有翻转装置10,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翻转装置10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搅动板,所述翻转装置10外接有独立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体采用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传送轨道4、第二传送轨道5和第三传送轨道6的上方均固定安装有加热板11,所述加热板11均固定连接箱体1的内壁,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传送轨道4、第二传送轨道5和第三传送轨道6均包括滚轮12,所述滚轮12由主动辊和从动辊组成,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板13,所述第一传送轨道4、第二传送轨道5和第三传送轨道6均包括滚轮12,所述滚轮12由主动辊和从动辊组成,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板13。

在工作时,在经过处理过后的石墨烯通过进料口2上的进料板3进入箱体1,然后依次通过第一传送轨道、2第二传送轨道和第三传送轨道6,利用上方的加热板11进行加热,在传送过程中,通过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防止石墨烯跑偏,然后通过翻转装置10可以将石墨烯不断的翻转,防止石墨烯在加热时只有一面受到加热烘干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