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模块及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391发布日期:2019-07-19 22:0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模块及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空气处理模块的空调器室内机,该空气处理模块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等等,以改善空气的质量。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模块可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外周壁的前面板,可以使壳体与前面板上通过螺钉分别固定磁吸件,使壳体与前面板之间通过两个磁吸件磁吸固定,以方便将前面板从壳体上拆卸下来,使对空气处理模块内部进行清洁和维护更加方便。但是,磁吸件与壳体或前面板的固定方式比较复杂,会影响空气处理模块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模块,旨在提高空气处理模块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磁吸件;

面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面板组件上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面板组件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

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壳体卡接;和/或,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面板组件卡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和/或,

所述面板组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磁吸件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的一侧;和/或,

所述面板组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磁吸件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围合形成有空气处理风道;所述面板组件设于所述前壳的外周壁,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前壳背离所述面板组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前壳面向所述面板组件的一侧表面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面板组件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卡接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槽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内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形成有连通孔;所述第一磁吸件插入所述连通孔并靠近所述第二磁吸件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磁吸件插入所述连通孔并靠近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

优选地,所述前壳背离所述面板组件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卡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前壳呈弧形板设置,所述前壳具有与所述后壳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侧,以及,位于所述前壳端部的第一弧形边缘,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供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的第一槽口;

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弧形边缘,所述第一槽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接部背离所述前壳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侧,所述第一弧形边缘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卡接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卡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弧形边缘的第一端至中部方向的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槽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背离所述前壳的一侧凸设有多个第三限位部,多个所述第三限位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第三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卡接部背离所述前壳的一侧凸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及多个第四限位部,多个所述第四限位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口处,至少部分所述第四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凸设有止挡部,至少部分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吸件背离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面板组件呈弧形板设置,所述面板组件具有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侧,以及,位于所述面板组件端部的第二弧形边缘,所述面板组件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上,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供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的第二槽口;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弧形边缘,所述第二槽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外侧壁;和/或,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二弧形边缘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卡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二弧形边缘的第二端至中部方向的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二槽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面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第一面板上。

优选地,所述面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和/或转动连接,所述面板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空气温度调节模块;

及如上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位于所述空气温度调节模块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磁吸件;

面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面板组件上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面板组件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

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壳体卡接;和/或,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面板组件卡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空气处理模块的壳体和面板组件上分别设置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使面板组件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并使第一磁吸件与壳体卡接;和/或,第二磁吸件与面板组件卡接,以使第一磁吸件和/或第二磁吸件的装配更加方便,提高了空气处理模块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壳及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F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2中面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模块。

参照图1及图2,所述空气处理模块10包括壳体11及面板组件12,在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3,面板组件12设于壳体11的外表面,该面板组件12上设有第二磁吸件14,使面板组件12与壳体11能够通过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磁吸连接,从而使面板组件12和壳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面板组件12和壳体11之间完全通过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磁吸连接,也可以使面板组件12与壳体11之间通过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磁吸连接的同时,还通过其它连接结构连接。

其中,空气处理模块10主要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以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具体地,壳体11内具有空气处理风道,该空气处理风道在壳体11的表面形成有空气进口及空气出口,在空气处理风道内安装有风机、水箱15、加湿海绵、过滤网等等,风机通过旋转,以使室内的空气通过空气进口进入到空气处理风道内,并被空气处理风道内的过滤网、加湿海绵等进行过滤和加湿后从空气出口排出,以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为了方便对水箱15进行加水,在壳体11的表面还开设有安装口110,水箱15通过该安装口110安装到空气处理风道内,并通过面板组件12覆盖该安装口110,当需要对水箱15加水时,可以将面板组件12从壳体11上拆卸下来,以露出安装口110,以便将水箱15取出,并对水箱15进行加水,之后,将水箱15重新安装到空气处理风道内,并通过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将面板组件12和壳体11的表面磁吸连接,以覆盖安装口110。当然,面板组件12也可以因其它原因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并不限于对水箱15进行加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11所示,可以使面板组件12的一端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或转动连接,面板组件12的另一端与壳体11通过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磁吸固定,以使面板组件12与壳体11的连接更加方便。

具体地,可以使第二磁吸件14设于面板组件12的上端,则壳体11上的第二磁吸件14对应进行设置,面板组件12的下端设置挂钩124,并在壳体11对应挂钩124的位置开设挂孔115,通过将挂钩124插入到对应的挂孔115内,并旋转面板组件12,使壳体11上的第一磁吸件13和面板组件12上的第二磁吸件14磁吸连接,从而将面板组件12与壳体11连接在一起,安装非常方便。其中,当面板组件12包括第一面板18和第二面板19时,可以在第一面板18的下端设置挂钩124,以避免挂钩124暴露在面板组件12表面而影响美观,并使面板组件12上的挂钩124更容易插入到壳体11的挂孔115内。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与壳体11卡接,以使第一磁吸件13与壳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或者,可以使第二磁吸件14与面板组件12卡接,以使第一磁吸件13与壳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当然,还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与壳体11卡接的同时,使第二磁吸件14与面板组件12卡接,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可以在壳体11上开设第一安装槽111,使至少部分第一磁吸件13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1内,以使第一磁吸件13的安装更加方便。

其中,可以在壳体1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2,使至少部分第一限位部112位于第一磁吸件13背离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底的一侧,以防止第一磁吸件13从第一安装槽111内脱落。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磁吸件13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内,即可使第一磁吸件13与壳体11卡接,安装非常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第一磁吸件13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内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进行弹性变形或位移,以对第一限位部112进行避让,也可以使第一限位部112通过弹性变形或位移对第一磁吸件13进行避让,从而使第一磁吸件13更加顺畅的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内。

当然,也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与第一安装槽111紧配合,以防止第一磁吸件13从第一安装槽111内脱落。

同样地,也可以在面板组件12上开设第二安装槽113,使至少部分第二磁吸件14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13内,以使第二磁吸件14的安装更加方便。其中,可以在面板组件12上设有第二限位部114,使至少部分第二限位部114位于第二磁吸件14背离第二安装槽113的槽底的一侧,以防止第二磁吸件14从第二安装槽113内脱落,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只在壳体11上开设第一安装槽111,使第二磁吸件14通过其它卡扣结构与面板组件12卡接;也可以只在面板组件12上开设第二安装槽113,使第一磁吸件13通过其它卡扣结构与壳体11卡接;当然,还可以在壳体11上开设第一安装槽111的同时,在面板组件12上开设第二安装槽113,以使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的安装均非常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可以使壳体11包括前壳16和后壳17,并使该前壳16与后壳17围合形成空气处理风道,面板组件12设于前壳16的外周壁,第一安装槽111开设于前壳16背离面板组件12的一侧。由此,能够避免在将面板组件12从壳体11上拆下的过程中,第一磁吸件13与第二磁吸件14之间的磁吸力将第一磁吸件13从第一安装槽111内拉出。

可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可以在前壳16背离面板组件12的一侧凸设第二卡接部116,并使第一安装槽111开设于第二卡接部116上,以使第一磁吸件13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而且,通过使第二卡接部116凸设于壳体11背离面板组件12的一侧,能够使第二卡接部116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提高对第一磁吸件13的卡接效果。

另外,如图2所示,可以使前壳16面向面板组件12的一侧表面凹陷形成容纳槽118,并在面板组件12面向前壳16的一侧凸设第一卡接部117,使第二安装槽113形成于第一卡接部117上,当面板组件12设于前壳16的外周壁上时,至少部分第一卡接部117收容于容纳槽118内。由此,通过第一卡接部117和容纳槽118的配合,能够使面板组件12和前壳16的连接更加稳定,而且,通过在前壳16面向面板组件12的一侧表面凹陷形成容纳第一卡接部117的容纳槽118,能够减少前壳16和面板组件12之间的间隙,使空气处理模块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其中,如图4、图7及图8所示,可以在容纳槽118的底面开设与第一安装槽111连通的第一通孔119,并使第二安装槽113朝向壳体11的一侧内壁具有第二通孔120,当将面板组件12安装到壳体11上后,第一通孔119和第二通孔120相互连通形成有连通孔,且第一磁吸件13插入连通孔并靠近第二磁吸件14设置,和/或,第二磁吸件14插入连通孔并靠近第一磁吸件13设置,以提高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之间的磁吸力,使面板组件12和前壳16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面板组件12设于前壳16的外表面后,可以是第一磁吸件13穿过连通孔后靠近第二磁吸件14设置;也可以是第二磁吸件14穿过连通孔后靠近第一磁吸件13设置;还是可以是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同时插入到连通孔内,且相互靠近设置,此处不作限制。

具体地,如图4及图8所示,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包括与第一安装槽111适配的连接部131,以及,凸设于连接部131面向第一通孔119一侧的磁吸部132,该磁吸部132插入到第一通孔119内,同时,第二磁吸件14呈板状设置,其通过具有插入到第二通孔120内的弯折部,当将面板组件12设于前壳16的外表面后,第一磁吸件13的磁吸部132与第二磁吸件14的弯折部相互靠近,以提高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之间的磁吸力。其中,磁吸部132可以与连接部131一体设置,也可以是磁吸部132与连接部131分体设置。

可选地,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抵接,以使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之间的磁吸力达到最大值。当然,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之间也可以保持一定的间隙,具体可根据面板组件12和前壳16的结构而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可以使前壳16呈弧形板设置,由此,前壳16面向面板组件12的一侧具有凸弧面,以及,背离面板组件12的一侧具有凹弧面,前壳16具有与后壳17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侧162,以及,位于前壳16端部的第一弧形边缘161。

可选地,可以将第二卡接部116设于第一弧形边缘161,以充分利用前壳16在第一弧形边缘161处背离面板组件12一侧的空间。其中,第一安装槽111具有供第一磁吸件13安装的第一槽口,可以使该第一槽口形成于第二卡接部116背离壳体11的一侧,以使第一磁吸件13的安装非常方便。

可选地,如图4及图5所示,可以使在第二卡接部116背离壳体11的一侧凸设多个第三限位部121,使多个第三限位部121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111,以使第一安装槽111的第一槽口形成于第二卡接部116背离前壳16的一侧,其中,可以使第一限位部112凸设于第三限位部121面向第一安装槽111的一侧,以防止第一磁吸件13从第一安装槽111内脱出。

具体地,可以使第一限位部112包括设置在第一槽口的相对两侧边缘的第一限位凸起126和第二限位凸起127,第一限位凸起126和第二限位凸起127朝向第一槽口内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的内侧壁,与第二限位凸起127连接的第三限位部121具有弹性,且第二限位凸起127背离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底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当将第一磁吸件13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内时,先将第一磁吸件13的一端插入到第一限位凸起126面向第一安装槽111槽底的一侧,然后将第一磁吸件13的另一端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内,在此过程中,第一磁吸件13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凸起127的导向斜面抵接,并使与第二限位凸起127连接的第三限位部121弹性变形,以对第一磁吸件13的另一端进行避让,当将第一磁吸件13的另一端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内后,第二限位凸起127不再受到第一磁吸件13的另一端的作用力而恢复到原位,从而对第一磁吸件13进行限位,防止第一磁吸件13从第一安装槽111内脱落。

或者,也可以将第二卡接部116a设于第一连接侧162,以提高第一连接侧162与面板组件12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第一连接侧162与面板组件12之间的间隙。其中,第一弧形边缘161具有靠近第二卡接部116a的第一端,第二卡接部116a具有沿第一弧形边缘161的第一端至中部方向的第一外侧壁,可以使第一安装槽111a的第一槽口形成于第一外侧壁上,以使第一磁吸件13的安装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前壳16背离面板组件12一侧的空间,避免第一磁吸件13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a内的过程中与前壳16上的其它结构相干涉。

可选地,如图6所示,可以在第二卡接部116a背离前壳16的一侧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12a及多个第四限位部128,多个第四限位部128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111a,第一限位部112a凸位于第一安装槽111a的第一槽口处,其中,至少部分第四限位部128面向第一安装槽111a的一侧凸设有止挡部125,且至少部分止挡部125位于第一磁吸件13背离第二卡接部116a的一侧。由此,多个第四限位部128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111a,且第一安装槽111a的第一槽口位于第二卡接部116a具有沿第一弧形边缘161的第一端至中部方向的第一外侧壁。

具体地,第一安装槽111a呈条形设置,位于第一安装槽111a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四限位部128上分别凸设有止挡部125,第一限位部112a位于第一安装槽111a宽度方向的一端,在第一安装槽111a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也设有第四限位部128。当将第一磁吸件13插入到第一安装槽111a内时,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一磁吸件13抵接并进行弹性避让,以使第一磁吸件13插入到第一安装槽111a内,之后,第一限位部112a恢复至原位,以防止第一磁吸件13从第一安装槽111a内脱落。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一磁吸件13的弹性变形以使第一磁吸件13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1a内的过程中对第一限位部112a进行避让。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弧形边缘161和第一连接侧162二处中的一处设置第二卡接部,也可以在第一弧形边缘161和第一连接侧162上同时设置第二卡接部,当然,后者能够使前壳16和面板组件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弧形边缘161上设置两个第二卡接部116,并使第一弧形边缘161上的两个第二卡接部116沿第一弧形边缘16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两个第一连接侧162上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接部116a,以提高面板组件12与前壳16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使面板组件12的边缘与前壳16之间间隙保持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7所示,可以使面板组件12呈弧形板设置,则面板组件12面向壳体11的一侧具有凹弧面,以及,背离壳体11的一侧具有凸弧面,面板组件12具有与壳体11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侧123,以及,位于面板组件12端部的第二弧形边缘122。

可选地,可以将第一卡接部117设于第二弧形边缘122,以充分利用面板组件12的第二弧形边缘122处面向壳体11一侧的空间,使空气处理模块10的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二安装槽113具有供第二磁吸件14安装的第二槽口,可以使该第二槽口形成于第一卡接部117的外侧壁,以使第二磁吸件14的安装更加方便,防止第二磁吸件14容易从第二安装槽113的第二槽口脱出。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安装槽113的第二槽口位于第一卡接部117面向壳体11一侧的表面,则第二磁吸件17容易在第一磁吸件16的磁吸力作用下从第二安装槽113的第二槽口脱出。

其中,可以使第二安装槽113的第二槽口位于第一卡接部117背离面板组件12中部一侧的表面上,也可以使第二安装槽113的第二槽口位于第一卡接部117朝向面板组件12中部一侧的表面上,当然,前者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磁吸件14的安装便捷性,避免第二磁吸件14插入到第二安装槽113内的过程中,与面板组件12上的其它结构相干涉。

具体地,如图8及图9所示,可以使第二磁吸件14呈板状设置,第二安装槽113的第二槽口形状与第二磁吸件14的侧边面形状适配,第二限位部114凸设于第二槽口的内侧壁上,当将第二磁吸件14插入到第二安装槽113内时,第二限位部114与第二磁吸件14抵接并进行弹性避让,以使第二磁吸件14插入到第二安装槽113内,之后,第二限位部114恢复至原位,以限位第二磁吸件14从第二安装槽113内脱落。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二磁吸件14的弹性变形以使第二磁吸件14安装到第二安装槽113内的过程中对第二限位部114进行避让。

或者,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第一卡接部117a设于面板组件12的第二连接侧123,以提高第二连接侧123与面板组件12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面板组件12的第二连接侧123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其中,第二弧形边缘122具有靠近第一卡接部117a的第二端,第一卡接部117a具有沿第二弧形边缘122的第二端至中部方向的第二外侧壁,可以使第二安装槽113a的第二槽口形成于第一卡接部117a的第二外侧壁上,以使第二磁吸件14的安装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面板组件12面向壳体11一侧的空间,避免第二磁吸件14安装到第二安装槽113a内的过程中与面板组件12上的其它结构相干涉。

其中,第二限位部114a位于第二安装槽113a的第二槽口处,以防止第二磁吸件14从第二安装槽113a内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二弧形边缘122和第二连接侧123二处中的一处设置第一卡接部,也可以在第二弧形边缘122和第二连接侧123上同时设置第一卡接部,当然,后者能够使前壳16和面板组件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可以使面板组件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板18和第二面板19,第一面板18位于壳体11与第二面板19之间,第二磁吸件14设于第一面板18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面板组件12采用双层面板结构,能够提高面板组件12的强度。同时,将第二磁吸件14设于第一面板18上,能够避免第一磁吸件13暴露在面板组件12表面,而影响面板组件12的美观。其中,可以面板18和第二面板19可以通过粘贴、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等结构可拆卸连接,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与第二磁吸件14的其中一者为永磁体或电磁铁,另一者为铁磁性吸块;也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为永磁体;或者,也可以使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14为电磁铁,具体可根据空气处理模块10的结构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空气处理模块10可以为单独的产品,也可以为其它产品的一部分,以空气处理模块10用于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为例,如图1所示,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上述空气处理模块10及空气温度调节模块20,空气处理模块10位于空气温度调节模块20的顶部或底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模块,该空气处理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上述空气处理模块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