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4787发布日期:2020-02-28 07:43阅读:1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干房。



背景技术:

在某些食品的生产工艺中,经常需要对食品进行烘干处理,比如无明矾水晶粉丝,当利用原料和配料在特定环境中蒸煮成型并老化后,需要将产品送至烘干房进行烘干处理,以满足食品干燥度的要求。当烘干房温度升高时,食品内部的水分蒸发,并与烘干房内的空气混合,由于现有的烘干房没有专门的除湿装置,导致烘干房内的湿空气无法及时排放,烘干效果变差,在响产品质量的同时,还会消耗更多的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烘干房,以解决烘干效果差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烘干房,包括主箱室和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排湿管道、湿度测感器、第一阀门、风扇和排气管;

所述排湿管道与所述主箱室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湿度测感器设置在所述排湿管道下部端口处;

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湿管道中部;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排湿管道内部,所述风扇位于第一阀门的上方;

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湿管道的上部端口连通;

所述主箱室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气细孔,所述主箱室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

可选地,所述烘干房还包括副箱室,所述副箱室与所述主箱室相邻,所述副箱室包括相互隔离的集水室和集热室。

可选地,所述集水室的顶部设有冷凝管,所述集热室的顶部设有保温管,所述冷凝管、所述保温管以及所述排气管相互连通;所述冷凝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保温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可选地,所述集热室的上部设有吸湿层。

可选地,所述集热室与所述主箱室通过回热管连通,所述回热管上设有第四阀门和风机。

可选地,所述吸湿层两侧设有加热板。

可选地,所述吸湿层为海绵层或者活性炭层。

可选地,所述风扇为变频风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烘干房,启动加热器使烘干房内升温至预设烘干温度,以对食品进行烘干处理,食品内的水分蒸发进入空气中,当湿度测感器检测到烘干房内的相对湿度达到上限阈值时,打开第一阀门并启动风扇,则湿空气在风扇的旋转带动下,被从排湿管道排放至排气管中,直至烘干房内的湿气低于下限阈值,即可关闭第一阀门,继续进行密闭烘干,直至食品充分脱水。可见,本申请能实现烘干房的自动化精控除湿,提高了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减少烘干用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的烘干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示出的烘干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主箱室,101-排气细孔,102-温度传感器,103-加热器;2-除湿装置,201-排湿管道,202-湿度测感器,203-第一阀门,204-风扇,205-排气管;3-副箱室,301-集水室,302-集热室,303-冷凝管,304-保温管,305-第二阀门,306-第三阀门,307-吸湿层,308-回热管,309-第四阀门,310-风机,311-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烘干房,包括主箱室1和除湿装置2,所述除湿装置2包括排湿管道201、湿度测感器202、第一阀门203、风扇204和排气管205;

排湿管道201与主箱室1的顶部相连通;

湿度测感器202设置在排湿管道201下部端口处;

第一阀门203设置在排湿管道201中部;

风扇204设置在排湿管道201内部,风扇204位于第一阀门203的上方;

排气管205与排湿管道201的上部端口连通;

主箱室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气细孔101,用于调节烘干房内的气压稳定,主箱室1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02和加热器103。

首先,启动加热器103,利用温度传感器102实时监测烘干房内的温度,使烘干房内升温至预设烘干温度,以对食品进行烘干处理,食品内的水分蒸发进入空气中,当湿度测感器202检测到烘干房内的相对湿度达到上限阈值时,比如50%时,打开第一阀门203并启动风扇204,则湿空气在风扇204的旋转带动下,被从排湿管道201排放至排气管205中,直至烘干房内的湿气低于下限阈值,即可关闭第一阀门203,则一个除湿周期结束,继续进行密闭烘干,直至食品充分脱水。如果烘干房内食品体积较大,含水量较大时,可以进行若干个除湿周期,以保证烘干效果。本申请能实现烘干房的自动化精控除湿,提高了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减少烘干用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本实施例中,风扇204可选择变频风扇,通过变频调节风扇,可以调节烘干房内湿空气的排放速率,配合加热器,在温度传感器102和湿度测感器202的监测作用下,实现烘干房内环境条件的综合调控。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所述烘干房结构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烘干房还包括副箱室3,所述副箱室3与主箱室1相邻,副箱室3包括相互隔离的集水室301和集热室302。集水室301的顶部设有冷凝管303,集热室302的顶部设有保温管304,冷凝管303、保温管304以及排气管205相互连通;冷凝管303上设有第二阀门305,保温管304上设有第三阀门306;集热室302的上部设有吸湿层307。

集水室301用于收集排放的湿气中的水分,从而节约食品生产工艺中水资源,高温的湿空气通过冷凝管303的冷却后,形成冷却水流入集水室301中,以备其他工序的用水需求。关闭第三阀门306,打开第二阀门305,使排气管205排放的湿空气经冷凝管303,进入集水室301进行储水。

关闭第二阀门305,打开第三阀门306,使排气管205排放的湿空气经保温管304进入集热室302,湿空气中的水分被吸湿层307吸收后,形成较为干燥的高温空气在集热室302内流通,从而使集热室302内具备一定的高温环境,可以将含水量相对较低或者少量食品预先置入集热室302内,利用收集的余热对食品进行烘干,从而对排放的气体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并且集热室302烘干产生的湿气可以通过吸湿层307进行过滤,保证集热室302内的食品的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

当除湿装置2进行除湿时,会带走主箱室1内的大量高温湿空气,导致主箱室1内的温度下降。对此,集热室302与主箱室1通过回热管308连通,回热管308上设有第四阀门309和风机310。关闭第二阀门305,打开第三阀门306,使排气管205排放的湿空气经保温管304进入集热室302,湿空气中的水分被吸湿层307吸收后,形成较为干燥的高温空气在集热室302内流通,然后打开第四阀门309并启动风机310,在风机310的作用下,将集热室302内收集的热量经回热管308反馈输送至主箱室1内,用来补偿主箱室1内的热量损失,由于集热室302内的高温气体被吸湿层307滤除了水分,因此补偿到主箱室1内的高温气体不会增加其内湿度,从而保证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同时显著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由于吸湿层307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后,可能达到饱和,进而影响吸湿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可在吸湿层307两侧设置加热板311。当吸湿层307饱和时,关闭第一阀门203和第四阀门309,打开第二阀门305和第三阀门306,同时启动加热板311,对吸湿层307进行升温烘干,吸湿层307蒸发的水分从保温管304流通至冷凝管303,使吸湿层307快速脱水,从而将吸湿层307内的水分转化为集水室301内的存水,并且吸湿层307内的水分不会进入主箱室1内,不会影响主箱室1内的湿度状态。

本实施例中,吸湿层307为海绵层或者活性炭层,海绵层和活性炭层都是多孔材料,吸水效果良好,并且还能良好的透气性,以保证排放的湿气可以被充分吸水后从吸湿层307中透过,从而进入集热室302中。吸湿层307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本申请所述的各个阀门,可选用电控式,比如电磁式阀,以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烘干工作的效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示出的烘干房,提供了集水、余热回收再利用、以及热量反馈补偿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烘干房的自动化精控除湿,提高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减少烘干用时,还能对烘干后排放的气体进行高效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显著提升了烘干房的功效和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