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热水循环模块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354发布日期:2019-11-05 22:1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热水循环模块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热水循环模块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城市供水管道因长时间使用会产生细菌、微生物、铁锈以及泥沙等大于5微米的颗粒杂质,使得自来水被二次污染。被污染的自来水进入用户家中,会导致自来水无法使用,或用户设备失灵,如水龙头滴水、热交换器管道堵塞、破裂,而且杂质会在用户家中的管道内沉淀下来。一方面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会形成电化合物,导致短时间内金属管道被严重腐蚀,更严重会造成金属管道出现穿孔现象,而且会影响热水器的安全运行,腐蚀内胆,产生漏电事故,降低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采用在水表处加净化机,来深度清理水中的杂质与重金属污染,但净水机的购买成本较高,导致无法全面普及,而且净水机的安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需要改造水路、预留水表安装位置以及电插口,同时需要定期更换滤芯,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热水循环模块及热水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为清理水中的杂质或重金属污染而购买净水机时存在的购买成本高、占用安装空间、需要预留电插口以及定期更换滤芯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置热水循环模块,包括热水循环模块主体,所述热水循环模块主体包括电控器和进水管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控器的前置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设于所述进水管道上,所述前置过滤器为反冲式过滤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循环模块外壳,所述热水循环模块主体和前置过滤器均设于所述循环模块外壳内,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伸出所述循环模块外壳并连接于冷水进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循环模块主体包括水泵和回水管;

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进水管道的另一端;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伸出循环模块外壳外并连接于热水器热水管道的最远端,且其另一端与连接所述水泵和所述前置过滤器的流通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循环模块主体还包括膨胀罐,所述膨胀罐与所述流通管道连通且其与所述流通管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流通管道的连通位置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循环模块主体还包括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水泵的出水口,且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器的冷水进口和用户出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过滤器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控器。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过滤器上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有连接于所述电控器的电磁排污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电连接于所述电控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面板,用于显示所述前置过滤器是否处于过滤状态,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于所述电控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的外置热水循环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前置过滤器设于热水循环模块主体的进水管道上,前置过滤器为反冲式过滤器,通过热水循环模块主体上的电控器直接为前置过滤器供电,电控器控制反冲式过滤器工作,实现自动清理;而且无需用户额外预留电插口、安装空间以及改造水路,反冲式过滤器的成本低,相比于采用净水机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置热水循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置过滤器;10、反冲洗管道;11、压力传感器;12、电磁排污阀;13、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

2、循环模块外壳;3、水泵;4、膨胀罐;5、流通管道;6、回水管;7、出水管道;8、三通阀;9、进水管道;

100、电控器;2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提供了一种外置热水循环模块,包括热水循环模块主体和前置过滤器1,热水循环模块主体包括电控器100和进水管道9,前置过滤器1设于进水管道9上且电连接于电控器100。热水循环模块主体主要应用于热水器,热水器可以为燃气热水器,也可以为电热水器,其功能是保证用户打开水龙头后即可流出热水,实现恒温出水,实现零冷水功能。前置过滤器1为反冲式过滤器,前置过滤器1的滤芯可以采用添加有“盐酸复磷”的阻垢滤芯,防止钙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结合,而且能在热水器的水箱内壁形成纳米级的保护膜,修补管道和容器内壁锈蚀,起到阻垢的作用。

本实施例将前置过滤器1设于热水循环模块主体的进水管道9上,前置过滤器1为反冲式过滤器,通过热水循环模块主体上的电控器100直接为前置过滤器1供电,电控器100控制反冲式过滤器工作,实现自动清理;而且无需用户额外预留电插口、安装空间以及改造水路,反冲式过滤器的成本低,相比于采用净水机节约了成本。

上述外置热水循环模块还包括循环模块外壳2、水泵3、回水管6、膨胀罐4和出水管道7,热水循环模块主体和前置过滤器1均设于循环模块外壳2内,进水管道9的一端伸出循环模块外壳2并连接于冷水进管,且其另一端连接于水泵3的进水口。膨胀罐4的作用是用于缓冲压力波动。

回水管6的一端伸出循环模块外壳2外并连接于热水器热水管道的最远端,且其与连接水泵3和前置过滤器1的流通管道5连通,回水管6和上述流通管道5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三通阀8,三通阀8电连接于电控器100;膨胀罐4设于连接水泵3和前置过滤器1的流通管道5上且其与流通管道5的连通位置位于回水管6与流通管道5的连通位置的下游。出水管道7的一端连接于水泵3的出水口,且其另一端连接于热水器的冷水进口和用户出水端。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将过滤后的冷水供给热水器和用户出水端,上述用户出水端通常是水龙头,在水龙头处于关闭状态时,电控器100控制三通阀8使回水管6、水泵3、出水管道7、热水器、热水器热水管道之间循环,回水管6的设置实现了热水循环,保证用户打开水龙头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流出热水,避免流出热水前需要流出一段冷水的问题。

前置过滤器1上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均设有压力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1电连接于电控器100。前置过滤器1上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设有连接于电控器100的电磁排污阀12,正常过滤过程中电磁排污阀12处于关闭状态。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13和第二电磁阀14,第一电磁阀13和第二电磁阀14均电连接于电控器100。

具体地,前置过滤器1的进口和出口通过反冲洗管道10连通,第一电磁阀13设于反冲洗管道10上,正常过滤过程中第一电磁阀13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14设于连通管道上,反冲洗管道10和流通管道5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电磁阀14的上游,正常过滤过程中第二电磁阀14处于打开状态。

根据前置过滤器1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过滤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S1、外置热水循环模块开始工作后,两个压力传感器11分别检测进口的压力V1和出口的压力V2。

随着过滤介质中的各种污染物在反冲洗过滤器的滤网内侧累积,过滤通道会被堵塞,进口和出口压差将逐渐增大。两个压力传感器11将测量到的压力信号分别传递至电控制器,电控器100通过信号的转换可以得到进口的压力V1和出口的压力V2。

S2、判断V1和V2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压差,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执行S4。

预设压差是通过多次重复试验确定,通常可以选用0.04MPa。

S3、打开电磁排污阀12,同时打开第一电磁阀13并关闭第二电磁阀14,持续预设时间,而后关闭电磁排污阀12、第二电磁阀14并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14,返回S2。

电磁排污阀12和第一电磁阀13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二电磁阀14处于关闭状态,前置过滤器1进入反冲洗状态,此时进水管道9内的水通过反冲洗管道10流至前置过滤器1的出口,而后进入反冲洗过滤器内,前置过滤器1内的滤网上所截留的杂质被水冲走,并从排污口排出。

上述预设时间是通过多次重复试验确定,通常采用60s。经过60s后,关闭电磁排污阀12、第二电磁阀14并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14,前置过滤器1进入过滤状态,而后可以通过步骤S2判断通过反冲洗操作是否将前置过滤器1内的杂质排出。

S4、电磁排污阀12、第一电磁阀13和第二电磁阀14保持当前状态,前置过滤器1对流过其的水流进行过滤。

上述外置热水循环模块还包括显示面板200,用于显示前置过滤器1是否处于过滤状态,显示面板200电连接于电控器100。便于用户及时的了解前置过滤器1的当前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的外置热水循环模块。采用上述外置热水循环模块的热水器时,用户无需额外安装净水机和改造水路,而且采用反冲式过滤器,节约了经济成本,实现了自动清洗滤网,无需更换滤芯;并且利用外置热水循环模块的电控器100,无需用户预留电插口;将过滤功能和零冷水功能均集合在外置热水循环模块上,节省了安装空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