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能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2248发布日期:2019-08-23 22:5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能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能电陶炉。



背景技术:

电陶炉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炉灶设备,与电磁炉对比,电陶炉不挑锅,不管是铁、铝、瓦、陶瓷等平底锅具均可使用;无辐射,由炉盘的镍铬丝发热,采用远红外线技术,完全无电磁辐射;加热温度高,温度达到700度,但是一般电陶炉表面均为平滑设计,热能向四周散发,导致热效率降低,另外电陶炉表面的平滑设计存在滑锅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滑锅的,多功能聚能电陶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聚能电陶炉,包括上壳、微晶板、发热盘、热电偶、风机、电路板及下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盘,所述隔热盘顶部设置环形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边缘凸起,所述微晶板安装在隔热盘顶部,微晶板位于隔热层内侧,隔热盘内部设置安装腔,所述发热盘安装在安装腔内,发热盘中部开设通孔,所述热电偶安装在通孔内,隔热盘安装在所述上壳内,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连接形成密闭空间,下壳底部设置进风口,所述风机安装在进风口上方,下壳侧面设有用于电源线进入电陶炉内部的线孔,所述电路板安装在下壳内,所述发热盘、热电偶、风机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凸面与底面之间设有圆弧面过渡。

优选地,所述下壳表面有装饰箍围绕,下壳开设一凹槽,装饰箍首端和末端扭折成钩形,装饰箍首端和末端分别扣在凹槽两边。

优选地,所述上壳底部设置一大小与凹槽适应的定位凸块,所述凸块安装在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隔热盘底部设置隔热盘连接柱,所述下壳设置对应的固定柱,所述连接柱安装在固定柱内。

优选地,所述下壳设置压紧电源线的固定块。

优选地,所述下壳底部设置脚跟,所述脚跟装有橡胶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电陶炉设有隔热层,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隔热层外边缘凸起,凸起的隔热层有效阻挡热能的散发,将热能聚集在微晶板上,提高热效率,同时凸起的隔热层可作围栏,防止锅炉滑动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隔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上壳;11、定位凸块;2、微晶板;3、发热盘;31、通孔;4、热电偶;5、风机;6、电路板;7、下壳;71、装饰箍;72、进风口;73、凹槽;74、固定块;75、脚跟;76、固定柱;77、线控;8、隔热盘;81、隔热层;82、安装腔;8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所示;

一种聚能电陶炉,包括:上壳1、微晶板2、发热盘3、热电偶4、风机5、电路板6、下壳7,还包括隔热盘8,隔热盘8顶部设置环形隔热层81,隔热层81外边缘凸起,凸面与底面之间设有圆弧面过渡,微晶板2安装在隔热盘顶部,微晶板2位于隔热层内侧,微晶板2是一种由适当玻璃颗粒经烧结与晶化制成的微晶体和玻璃的混合体,微晶板2具有良好的热传导的能力、耐高温、不易破裂、容易清洁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陶炉上,隔热盘8内部设置安装腔,隔热层81的凸起设计可将微晶板散发出的热能阻挡,将热能聚集在微晶板2表面上,避免热量散发,提高热效率,隔热盘8内部设置安装腔82,发热盘3安装在安装腔82内,发热盘8内部布置镍铬丝,通电后发热并发出红外线,然后热能传递到微晶板2上,发热盘3中部开设通孔31,热电偶4安装在通孔31内,热电偶4可测量温度并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隔热盘8安装在上壳1内,覆盖上壳1上方,上壳1与下壳7连接形成密闭空间,下壳7底部设置进风口,风机5安装在进风口72上方,空气从进风口72进入然后流经电路板6,帮助电路板6散热降温,电路板6上还装有散热片,增加散热性能,下壳7侧面开设线孔77,电源线通过线孔77进入电陶炉内,电路板6安装在下壳7内,发热盘3、热电偶4、风机5各自与电路板6电性连接,电路板6包含温控模块、电源模块、时间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功能选择模块、锅形选择模块、风机控制模块和散热片,下壳7侧面设置电源开关键、功率/时间调节键、定时键、显示屏幕、功能选择键及锅形选择键,电源开关键、功率/时间调节键、定时键、功能选择键及锅形选择键上均设有指示灯,通过按键控制,实现多种智能功能;下壳7有装饰箍71围绕,位于上壳1与下壳7连接处,将上壳1与下壳7区分,令电陶炉整体显得简洁美观,下壳7开设有一凹槽73,装饰箍71首端和末端扭折成钩形,装饰箍71首端和末端分别扣在凹槽73两边,安装结构简单便捷,上壳1设置一大小与凹槽73适应的定位凸块11,定位凸块11安装在凹槽73内,实现对上壳1定位固定,隔热盘8底部设置隔热盘连接柱83,下壳7设置对应的固定柱76,连接柱83安装在固定柱76内对隔热盘8进行固定,下壳7设置电源线固定块74,固定电源线,防止电源线摆动磨损,下壳底部设置支撑脚75,支撑脚装有橡胶防滑垫。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