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7765发布日期:2019-12-24 20:59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尤其是一种集成灶的风柜。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包括柜体、离心风机和进风接口,柜体的一个侧板上设有出风孔,离心风机设在柜体内,离心风机的出风管与出风孔连接接通。存在问题是:使用时,出风口方向换向不方便。而且,不同出口造成的风压损失不同,风量也有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它具有离心风机的换向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包括柜体、离心风机和进风接口,柜体的侧板上设有出风孔,离心风机设在柜体内,离心风机的出风管与出风孔连接接通;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柜体具有上开口;侧板内表面上设有上开口的框形座绕所述出风孔,框形座上设有上开口的插板槽;

还包括承载板、支撑座、插接门板,插接座板,顶盖和箱扣,

插接门板的上端设有固定板,插接座板的中心设有贯通孔、上端设有固定座板;

支撑座与柜体的前板和后板固定连接,承载板与离心风机的蜗壳固定连接,离心风机的出风管与接插座板的贯通孔接通;

支撑座支撑承载板的两端,第一螺钉穿过承载板与支撑座螺合;插接座板插入一框形座的插接槽内,第二螺钉穿过固定座板与侧板螺合;插接门板插入另一个侧板上的框形座的插接槽内,第三螺钉穿过固定板与另一个侧板螺合;柜体的上端插入顶盖内,进风接口固定在顶盖上,顶盖通过箱扣与柜体可拆卸连接成一体。

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侧板上设有向柜体凸的侧开口的侧腔体,所述出风孔设在侧腔体的的端板上,所述框形座设在侧腔体的端板上;

侧腔体的顶板与下方的水平面有锐角,

插接门板的固定板与侧腔体的顶板贴合,插接座板的固定座板与侧腔体的顶板贴合。

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插接门体的固定板的上端设有带抠手孔的提手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离心风机拆卸方便,出风方向换向方便。尤其是设在集成灶的厨柜体内时,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a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集成灶用的风柜,包括柜体1、离心风机2和进风接口3,柜体1的侧板上设有出风孔11,离心风机2设在柜体1内,离心风机2的出风管21与出风孔11连接接通;

所述柜体1具有上开口,柜体1的两侧板上均设有出风孔11;侧板内表面上设有上开口的框形座12绕所述出风孔11,框形座12上设有上开口的插板槽;框形座12的二个侧框边设有侧开口的插接槽,框形座12的底框边上设上开口插接槽,侧开口的插接槽的下端与上开口的插接槽连通;

还包括承载板4、支撑座5、插接门板6,插接座板7,顶盖8和箱扣9,

插接门板6的上端设有固定板61,插接座板7的中心设有贯通孔71、上端设有固定座板72;

支撑座5与柜体1的前板和后板固定连接,承载板4与离心风机2的蜗壳固定连接,离心风机2的出风管21与接插座板7的贯通孔71接通;

支撑座5支撑承载板4的两端,第一螺钉穿过承载板4与支撑座5螺合;插接座板7插入一框形座12的插接槽内,第二螺钉穿过固定座板72与侧板螺合;插接门板6插入另一个侧板上的框形座12的插接槽内,第三螺钉穿过固定板61与另一个侧板螺合;柜体1的上端插入顶盖8内,进风接口3固定在顶盖8上,顶盖8通过箱扣9与柜体1可拆卸连接成一体。

如图5、图6所示,箱扣9的子扣体91设在顶盖8上,母扣体92设在柜体1的侧板上。

离心风机2的出风方向换向时,首先,操作箱扣9,子扣体91和母扣体92分离,将顶盖8拆卸;其次,将第一螺钉拆卸;然后拆卸第二螺钉,将离心风机取出;拆卸第三螺钉将插接门体拆卸;第三,将插接门体6插入另一个框形座12的插接槽内,第三螺钉穿过固定板61与侧板螺合;第四、将离心风机转动180度,承载板4放置在支撑座5上,第一螺钉穿过承载板4与支撑座5螺合,插接座板7插入框形座12的插接槽内,第二螺钉穿过固定座板72与侧板螺合。

所述侧板上设有向柜体1凸的侧开口的侧腔体13,所述出风孔11设在侧腔体13的的端板上,所述框形座13设在侧腔体13的端板上;

侧腔体13的顶板与下方的水平面有锐角α,

插接门板6的固定板61与侧腔体13的顶板贴合,插接座板7的固定座板72与另一侧腔体13的顶板贴合。

所述插接门体6的固定板61的上端设有带抠手孔的提手板6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