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闭式管路补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7656发布日期:2019-10-09 00:1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闭式管路补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闭式管路补液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利用是将太阳能作为蒸发器热源的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泵应用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冬季太阳能热泵,在太阳能利用当中,太阳能集热器应用广泛,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由于用途不同,集热器及其匹配的系统类型分为许多种,名称也不同,如用于产生热水的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干燥物品的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海水淡化器等等。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在市面上的太阳能利用设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太阳能管道中流通热水,热水在流通时伴随着热蒸汽,长时间使用,在热蒸汽过多时容易使管道胀气,致使内外压强相差较大,影响管道的使用;

2、太阳能使用的管道中留有积水,在冬天天气较冷时,管道内的水容易受冻,在再次使用时,水流无法流通到另一端,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闭式管路补液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装置使用时实时监测管道内的气体流量状况,便于后续对胀气进行处理,改进的该装置还具有防冻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闭式管路补液系统,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内部贯穿有恒温水箱,所述恒温水箱与所述第一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的内部靠近所述恒温水箱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闸阀,所述第一管的内部远离所述恒温水箱的一侧固定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内部固定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管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五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三管,所述第三管的外侧壁固定有第四管,所述第四管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四管的前表面焊接有补水管,所述第四管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二管的一侧固定有流量变送箱,所述流量变送箱的上表面固定有前置放大器,所述前置放大器的顶端固定有流量表,所述流量变送箱的内部固定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两端固定有导向件,所述第一管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的外侧壁固定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两端固定有紧固绳,所述恒温水箱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五管的内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所述第三控制阀门与所述第五管连通固定。

优选的,所述垫片和所述防护壳均呈圆弧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恒温水箱的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恒温水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补水管的内部固定有第二闸阀,所述补水管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二闸阀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二管以及所述第三管的内部均安装有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止回阀和所述第一闸阀。

优选的,所述补水管为一种L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第四管的内部安装一个流量变送箱,该流量变送箱靠近第二管的一侧,流量变送箱内部设置有轴承、导向件和叶轮,其中轴承的内部安装导向件,导向件的两端连接有叶轮,在有水流通过流量变送箱时,水流在流动的同时可以带动叶轮转动,产生一种气流,在此时,流量变送箱上表面的前置放大器将气流放大并在流量表上显示,这样用户可以时刻了解到管道内的压强状况,便于对管道内的较多的气体处理,利于使用。

2、在第一管的外侧壁设置垫片,垫片的外表壁贴合防护壳,并且防护壳能够通过紧固绳与管道连接或者拆卸,防护壳的材质为橡胶,质地柔软,可以弯折,垫片的材质为PU海绵,在冬天,防护壳和PU海绵能够对管道外部进行保护,减小管道内水受冻的可能,从而方便用户在冬天使用太阳能中的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补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恒温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量变送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管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三管;2、流量变送箱;3、补水管;4、第四管;5、第二控制阀门;6、第五管;7、第三控制阀门;8、第一控制阀门;9、第二管;10、第一过滤器;11、止回阀;12、第一管;13、第一闸阀;14、恒温水箱;15、第二过滤器;16、第二闸阀;17、加热器;18、轴承;19、前置放大器;20、流量表;21、导向件;22、叶轮;23、防护壳;24、垫片;25、紧固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闭式管路补液系统,包括第一管12,第一管12的内部贯穿有恒温水箱14,恒温水箱14与第一管12固定连接,第一管12的内部靠近恒温水箱1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闸阀13,第一管12的内部远离恒温水箱14的一侧固定有止回阀11,止回阀1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过滤器10,第一管1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管9,第二管9的内部固定有第一控制阀门8,第二管9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五管6,第二管9的一端固定有第三管1,第三管1的外侧壁固定有第四管4,第四管4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控制阀门5,第四管4的前表面焊接有补水管3,第四管4的内部靠近第二管9的一侧固定有流量变送箱2,流量变送箱2的上表面固定有前置放大器19,前置放大器19的顶端固定有流量表20,流量变送箱2的内部固定有叶轮22,叶轮2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18,轴承18的两端固定有导向件21,第一管12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垫片24,垫片24的外侧壁固定有防护壳23,防护壳23的两端固定有紧固绳25,恒温水箱1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在第四管4的内部安装一个流量变送箱2,该流量变送箱2靠近第二管9的一侧,流量变送箱2内部设置有轴承18、导向件21和叶轮22,其中轴承18的内部安装导向件21,导向件21的两端连接有叶轮22,在有水流通过流量变送箱2时,水流在流动的同时可以带动叶轮22转动,产生一种气流,在此时,流量变送箱2上表面的前置放大器19将气流放大并在流量表20上显示,这样用户可以时刻了解到管道内的压强状况,便于对管道内的较多的气体处理,利于使用,在第一管12的外侧壁设置垫片24,垫片24的外表壁贴合防护壳23,并且防护壳23能够通过紧固绳25与管道连接或者拆卸,防护壳23的材质为橡胶,质地柔软,可以弯折,垫片24的材质为PU海绵,在冬天,防护壳23和PU海绵能够对管道外部进行保护,减小管道内水受冻的可能,从而方便用户在冬天使用太阳能中的水。

具体的,第五管6的内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7,第三控制阀门7与第五管6连通固定;第三控制阀门7是流体运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可以控制水受否通过第五管6,第三控制阀门7与第二控制阀门5以及第一控制阀门8规格相同。

具体的,垫片24和防护壳23均呈圆弧状结构;垫片24的材质为PU海绵,PU海绵具有保温、隔热,透气性好的功能,可以减小管道内的水流受冻,垫片24和防护壳23能够从第一管12上拆下下拉,方便使用。

具体的,恒温水箱14的内部设有加热器17,加热器17与恒温水箱14固定连接;恒温水箱14呈正方体结构,它可以对管道中流通的水进行保温,减小热量散失,利于使用。

具体的,补水管3的内部固定有第二闸阀16,补水管3的内部靠近第二闸阀16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过滤器15;补水管3方便向管道内加水,第二闸阀16是一个启闭件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第二过滤器15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能够使水质更干净。

具体的,第一管12、第二管9以及第三管1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过滤器10、止回阀11和第一闸阀13;第一管12、第二管9和第三管1均呈柱状结构,第一过滤器10和第二过滤器15规格相同,作用一样,第一闸阀13和第二闸阀16功能相同,止回阀11能够阻断水倒流。

具体的,补水管3为一种L形结构;L形结构的补水管3方便用户向管道内注入水,在第五管6的外侧壁同样焊接有一个补水管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太阳能换热循环介质首先通过第一管12流进,在第一管12上设置有恒温水箱14,在恒温水箱14连接外部电源后,恒温水箱14内的加热器17可以对水加热,方便使用,在第一管12、第二管9以及第三管1上均安装过滤器、止回阀11和闸阀,可以控制水流是否流过,止回阀11防止水倒流,在第四管4的内部安装一个流量变送箱2,流量变送箱2内部设置有轴承18、导向件21和叶轮22,在有水流通过流量变送箱2时,水流在流动的同时可以带动叶轮22转动,产生一种气流,在此时,流量变送箱2上表面的前置放大器19将气流放大并在流量表20上显示,这样用户可以时刻了解到管道内的压强状况,在第一管12的外侧壁设置垫片24,垫片24的外表壁贴合防护壳23,并且防护壳23能够通过紧固绳25与管道连接或者拆卸,在冬天,防护壳23和PU海绵能够对管道外部进行保护,减小管道内水受冻的可能,从而方便用户在冬天使用太阳能中的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