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干燥机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339发布日期:2019-10-15 19:0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干燥机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热泵干燥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既是国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极重要的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世界各国对粮食生产储备都非常重视。新收割的粮食自然水分一般在17%~32%左右,存储粮的安全水分在13%左右,因此如果需要安全储备粮食,必须将粮食降水达到安全水分方可储存。

现有技术中,粮食干燥技术设备主要分为连续式和循环批式两大类,粮食的干燥方式主要采用对流干燥法,即以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在连续式和循环批式粮食干燥机中,粮食均是通过自身重力作用在干燥机内自上至下而运动,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对流动的粮食进行烘干作业。粮食经烘干后,干燥机排出气体较热且含水汽多,直接排到外界就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产生了很多余热回收装置,但目前的余热回收装置最终还会有大量的热气排出,所以余热回收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泵干燥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热泵干燥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通道和包裹在换热通道外围,并与换热通道十字交叉的回收室,回收室由穿过的换热通道分隔成两个密闭的部分,两个密闭的部分通过多条贯穿换热通道的热交换管连通,换热通道内的热交换管之间留有缝隙供热气通过,换热通道的一端为热风进气口,另一端则为热风排气口,且热风排气口弯折并与回收室其中一密闭的部分连通,回收室的另一密闭部分则连通有与热泵干燥机进气端连通的热气回流管,换热通道内底部侧壁固定有多块只在顶部留有缝隙的下导流板,换热通道内顶部侧壁则通过多块绝缘塑料条块固定有多块在底部及两侧留有缝隙的上静电导板,每块上静电导板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的静电发生器电连接,且下导流板与上静电导板依次交替排布,每块上静电导板下方的换热通道底部侧壁分别连通有一条排水管,每条排水管的下端分别与回收室外侧的排水总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整个过程几乎不会有热气排出,从而大大降低了热量的流失,而热气中的水分则会经过吸附并排出,使绝大部分的热量重新回到干燥机并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热泵干燥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通道1和包裹在换热通道1外围,并与换热通道1十字交叉的回收室2,回收室2由穿过的换热通道1分隔成两个密闭的部分,两个密闭的部分通过多条贯穿换热通道1的热交换管3连通,换热通道1内的热交换管3之间留有缝隙供热气通过,换热通道1的一端为热风进气口4,另一端则为热风排气口5,且热风排气口5弯折并与回收室2其中一密闭的部分连通,回收室2的另一密闭部分则连通有与热泵干燥机进气端连通的热气回流管6,换热通道1内底部侧壁固定有多块只在顶部留有缝隙的下导流板7,换热通道1内顶部侧壁则通过多块绝缘塑料条块8固定有多块在底部及两侧留有缝隙的上静电导板9,每块上静电导板9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的静电发生器电连接,且下导流板7与上静电导板9依次交替排布,每块上静电导板9下方的换热通道1底部侧壁分别连通有一条排水管10,每条排水管10的下端分别与回收室2外侧的排水总管11连通,换热通道1、回收室2以及热气回流管6暴露在外界的表面均包覆一层隔热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保温隔热能力,更好的降低热量的流失。

当干燥机排出的热风水汽减少时,气压会有所下降,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气压,以及增加新的空气,回收室2的底部一侧还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空气补充阀门12,空气补充阀门12可定期打开,空气补充阀门12开口朝下,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原理,所以可以降低换气时热空气外流,大大降低热量的散失。

为了更好的收集水,将水排到外界,每条排水管10上端与换热通道1连通的部位分别设置成漏斗结构13。

干燥机排出的热空气从热风进气口4进入换热通道1内,且热空气在换热通道1中经下导流板7和上静电导板9阻挡,降低风速,并形成上下迂回流动,降低风速不仅可以使热风经过上静电导板9时,更好的吸收热气中的水分,而且形成导流结构,可以保证热量充分被后续经过热交换管3的空气吸收,提高换热效率,在换热通道1内不仅完成热交换,而且将热风中的水汽杂质等进行吸附,形成的水珠附着在上静电导板9上,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落下进入到排水管10排出,降低风速还能使落下的水珠更快的进入到排水管10内,热风继续从热风排气口5进入回收室2底部,穿过热交换管3后,再次被新进入换热通道1的热风加热,最终通过热气回流管6再次送入到干燥机,实现热空气的循环利用,整个过程几乎不会有热气排出,从而大大降低了热量的流失,而热气中的水分则会经过吸附并排出,使绝大部分的热量重新回到干燥机并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