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供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8893发布日期:2019-11-27 17: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外壳体,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

蓄液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蓄液器包括蓄液器本体,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构造有能容纳传热介质的腔体;

储能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储能器通过输送管路与所述蓄液器相连通,用于将所述蓄液器中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内并对所述储能器的内部进行加热;以及

储能循环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路上,所述储能循环泵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通过柔性管与所述输送管路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包括波纹管、橡胶管、记忆合金管中的其中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保温固定结构,所述保温固定结构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分别包裹在所述蓄液器和所述储能器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一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腔体内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加热器内并对所述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器的内部容纳有储能原料,所述储能器通过输送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二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的内部并对所述储能器内的储能原料进行加热;以及

末端供暖设备,所述末端供暖设备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三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末端供暖设备中并对所述末端供暖设备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部装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蓄液器的纵向从上至下呈螺旋式分布,其中,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上端构造有换热介质出口,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端构造有换热介质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蓄液器本体内部的底壁或侧壁上,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器的内部构造有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沿所述储能器的纵向从上至下呈螺旋式分布,其中,所述换热管组包括三根第二换热管,其中,三根第二换热管彼此贴合为一体,相邻的第二换热管间的中心点连线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输送管路的第二端通过管路接头与所述换热管组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一入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液器本体上还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水深传感器,在所述储能器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集热循环泵和供暖循环泵,其中,所述集热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供暖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外表面喷涂有防腐涂层;

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蓄液器,所述第二安装座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储能器;

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吊挂结构,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容纳空间内的电控箱,所述集热循环泵、储能循环泵以及供暖循环泵均设置在所述电控箱内,其中,所述电控箱的上端安装有截面为梯形的折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