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6882发布日期:2019-10-09 00:0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回风口和出风口,经回风口进入壳体内部的空气与换热器对流换热实现制冷/制热后,经出风口送入室内空间。目前,通常是在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通过调整导风板角度的方式来优化冷/热风在吹向室内空间时的送风方向。

但是,上述通过调整导风板角度的方式是对单一的导风板进行调整从而来调整出风方向,调整方式比较单一,对于送风风向的调整仍普遍存在如下的问题:存在送风死角以及有个别位置始终处于直吹位置,从而影响整机的送风性能,降低了用户体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导风结构的调节范围小导致的冷/热风直吹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外部配置有导风单元,其中,所述导风单元包括第一导风结构,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的运动改变所述出风口的送风方向;并且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收纳空间,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收纳空间为在所述壳体的前侧以及底部均具有开口的开放腔,所述第一导风结构枢转设置于所述开放腔的前侧的开口处。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放腔配置有限位结构,以便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能够通过与所述限位结构的配合在收纳至所述开放腔的情形下能够持续处于所述开放腔。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相对所述壳体枢转运动。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收纳空间为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具有开口的抽屉腔,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抽屉腔,并且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在部分或者全部伸出所述抽屉腔的情形下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用于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移动以便伸出所述抽屉腔,所述第三电机用于在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伸出所述抽屉腔之后使所述第一导风结构相对所述壳体枢转运动。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单元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运动至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具有部分重叠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的外侧。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多个导风板之间的至少两个之间彼此以可活动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导风板之间枢转连接以便通过彼此之间的枢转运动调整所述送风方向;并且/或者相邻的导风板之间通过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滑动的方式调整所述送风方向。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第四电机,其中,所述第四电机用于使相邻的导风板之间通过枢转运动或者滑动的方式运动以便改变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形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出风口配置导风单元以便能够实现调整送风方向的目的。导风单元的第一导风结构枢转设置在出风口的外侧,以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送风方向。此外,在壳体下方设置有收纳空间,第一导风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收纳空间内,以便在需要导风时运动至出风口的外侧进而改变送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能够收纳至该收纳空间,不影响出风口的正常出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收纳空间设置为在壳体的前侧和底部局具有开口的开放腔,该开放腔内设置有限位结构,其中,第一导风结构的一侧与收纳空间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枢转连接,在需要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枢转打开至出风口处以便改变送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枢转收纳至壳体的下方,并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能够持续处于开放腔内,不影响出风口的正常出风;收纳空间设置为在壳体的前侧具有开口的抽屉腔,在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滑道以及在壳体靠近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枢转结构,这样一来,在需要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能够沿该滑道向外滑出,且在第一导风结构部分或者全部伸出抽屉腔时,第一导风结构能够相对于壳体转动以便改变出风方向的目的送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能够收纳至抽屉腔内,不影响出风口的正常出风。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开放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开放腔内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抽屉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抽屉腔内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出风口;2、第一导风结构;21、转轴;3、开放腔;4、抽屉腔;5、第二导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室内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开放腔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开放腔内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并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左下方设置有出风口11,在出风口11处配置有导风单元,以便调整出风方向。其中,导风单元包括第一导风结构2和第二导风结构5,第二导风结构5设置在出风口11处以便将从空调器内部出来的风送入室内空间,第一导风结构为板状结构,在需要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能够相对于壳体发生枢转运动从而达到改变送风方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收纳空间3,第一导风结构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收纳空间3内,通过这样的设置,在需要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运动至出风口处以便改变送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运转至收纳空间内,不影响正常出风。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形式,如在第一导风结构与壳体的下方之间设置连杆,在连杆的作用下实现需要导风时打开至出风口外侧以便改变送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收纳至收纳空间不影响正常出风。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结构还可以设置为曲面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风结构固定设置在出风口处,可以是通过转轴枢转设置在出风口处,也可以是通过连杆推动实现开启和关闭,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风结构可以是单个导风板水平枢转设置在出风口处,可以是中部枢转也可以是上部或者下部枢转,还可以是由多个横向风板构成的导风板,在导风时可以形成多个通道(类似于百叶窗),还可以是在壳体内部设置由多个竖直的摆叶构成的摆叶组件以及在摆叶外侧设置的导风板的组合。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出风口处可以不设置第二导风结构。

当然,上述第一导风结构和第二导风结构的具体形式和设置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描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设置进行合理地调整,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收纳空间设置为在壳体的前侧以及底部均具有开口的开放腔3,类似于在壳体下方设置的在壳体前侧开口的凹进结构。第一导风结构枢转设置在该开放腔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在需要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枢转打开至出风口的外侧,以便改变送风方向。此外,该开放腔配置有限位结构,如弹性卡扣(未示出),以便在无需导风时通过该弹性卡扣能够持续处于该开放腔3内,以免影响正常出风。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和第一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驱动设置在第一导风结构与开放腔之间的枢转结构,如转轴21,使得第一导风结构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打开,相对于出风口转动至出风口的外侧,以便改变送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使得第一导风结构相对于出风口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与壳体的下方贴合,最后在弹性卡扣的作用下固定在开放腔内。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使得第一导风结构相对于壳体进行枢转运动。

收纳空间除上述开放腔的设置方式外,还可以是别的能够收纳第一导风结构的设置方式,如抽屉腔。下面结合附图3和附图4来说明收纳空间设置为抽屉腔的可能的实现方式。

参照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抽屉腔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抽屉腔内的第一导风结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3所示,收纳空间设置为在壳体的前侧具有开口的抽屉腔4,类似于在壳体的下方倒扣上一个在靠近壳体的一侧为开口的槽形结构,在远离出风口的一端为密封结构,以便第一导风结构2收纳在该收纳空间内时避免积灰。可以理解的是,该抽屉腔的最前端可以与壳体的前侧相平,也可以是抽屉腔的下面板略短于抽屉腔的上面板,也就是说下面板位于壳体的前侧略向后的位置。进一步地,在抽屉腔内的区域设置有滑道(未示出),如滑道设置于壳体的下方,在第一导风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导轮或者滑动块,以便在需要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能够向外滑动至抽屉腔的开口处。此外,在第一导风结构与抽屉腔之间设置有枢转结构,如在第一导风结构的末端与抽屉腔的下面板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之间设置枢转结构,如转轴21,以便在第一导风结构部分或者全部伸出抽屉腔的情形下能够相对壳体转动至出风口处,进而改变送风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滑道可以设置在壳体下方也可以设置在抽屉腔的下面板的内侧,还可以理解的是,枢转结构可以设置在壳体对应于抽屉腔的区域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在抽屉腔的下面板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驱动设置在第一导风结构与抽屉腔之间的滑动结构,如导轮和滑道,使得第一导风结构能够向外滑动至出风口处,然后通过控制第三电机驱动设置在第一导风结构与抽屉腔之间的枢转结构,如转轴,使得第一导风结构相对于壳体转动以便改变送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使得第一导风结构转动至与壳体的下方相平,然后再驱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一导风结构向内滑动直至完全收纳至抽屉腔内,以免影响正常出风。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使得第一导风结构相对于壳体进行枢转运动。

本发明的第一导风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导风板的设置形式,如导风板的大小、数量等,以便能够更好地改变从第二导风结构出来的风的方向。如可以将导风板设置为多个导风板,在无需导风时,多个导风板以层叠或者平铺的方式收纳在收纳空间内,在需要导风时,多个导风板相对于收纳空间运动并相互之间相对运动以便能够更好地改变送风方向。下面以第一导风结构设置在开放腔内为例来说明第一导风结构的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结构可以是一个导风板也可以是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之间至少有两个导风板之间是以可活动的方式连接的,其他的导风板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以可活动的方式连接,这样一来,能够通过调整该两个导风板之间的角度进而改变第一导风结构的形状以便更好地改变送风方向。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第四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第四电机驱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可活动的导风板发生相对运动,以便更好地调整送风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导风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调节还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实现。下面以第一导风结构包括两个导风板并自动调节两个导风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说明多个导风板之间的可能的连接方式。

如,两个导风板之间是以枢转连接的方式连接的:第一个导风板的第一侧与开放腔靠近壳体前侧的一端枢转连接,第一个导风板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与第二个导风板枢转连接,如枢转连接的方式为转轴,这样一来,在需要导风时,通过第一电机使得第一个导风板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出风口处,通过第四电机使得第二个导风板相对于第一个导风板转动以便调整导风板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送风方向,这样可以实现调节角度的多样化,适用于会议室之类的多种调节需求的场景;在无需导风时,通过第一电机使得第一个导风板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放腔内,通过第四电机使得第二个导风板相对于第一个导风板转动直至第二个导风板的上表面与第一个导风板的下表面贴合,此时,两个导风板以层叠的方式收纳在开放腔内,不影响正常出风。

又如,两个导风板之间是通过一个导风板相对于另一个导风板滑动的方式连接的:第一个导风板的第一侧与开放腔靠近壳体前侧的一端枢转连接,如转轴,在第一个导风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滑道并在末端设置有止挡结构,在第二个导风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滑动块,这样一来,在需要导风时,通过第一电机使得第一个导风板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出风口处,通过第四电机使得第二个导风板相对于第一个导风板向外滑动,滑动范围为第一导风板的长度,从而可以调整第一导风结构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从出风口出来的风直吹向空调器下方,适用于卧室等情形;在无需导风时,通过第一电机使得第一个导风板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放腔内,通过第四电机使得第二个导风板相对于第一个导风板向内滑动直至完全收纳在开放腔内,不影响正常出风。

下面以第一导风结构仅包括一个导风板为例并结合图1和图2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风单元的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下方设置有开放腔,第一导风结构包括一个导风板,该导风板的前端与开放腔靠近壳体前侧的一端通过转轴枢转连接,在开放腔的末端设置有弹性卡扣。在需要导风时,第二导风结构枢转打开将壳体内部的风送出,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该导风板沿顺时针转动至出风口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导风板的角度,从而调整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在无需导风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使得该导风板沿逆时针转动至与壳体的下方贴合,最后在弹性卡扣的作用下固定在开放腔内。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收纳空间设置为在壳体的前侧和底部局具有开口的开放腔或者在壳体的前侧具有开口的抽屉腔,使得在无需导风时第一导风结构能够完全收纳在壳体的下方,从而避免了影响正常出风。在需要导风时,收纳在收纳空间内的第一导风结构通过转动或者滑动的方式运动至出风口的外侧,通过第一导风结构相对于壳体的转动来调整第一导风结构与壳体之间的角度,从而实现改变送风方向的目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