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00962发布日期:2019-05-17 22:2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家庭环境中,多种类型的家用电器涉及到热量的转换,往往因具有不同的功能,涉及的热量的转换过程不同。例如:家用空调在制冷过程中,需要冷量以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同时会将热量在室外散发掉;家用空调在制热过程中,需要热量以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同时会将冷量在室外散发掉;冰箱在开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冷量以降低冷冻室内的温度,并将热量释放掉。在家用电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极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能源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种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种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所述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

所述能量存储站,用于储存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释放的能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存储站包括:热量存储站和冷量存储站;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冰箱和空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所述热量存储站通过所述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冰箱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若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则所述热量存储站通过所述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空调连接;若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则所述冷量存储站通过所述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空调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转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温度。

可选的,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所述冰箱的温度越低。

可选的,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若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所述空调的温度越低;若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所述空调的温度越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节控制阀门的开度,以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温度。

可选的,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所述冰箱的温度越低。

可选的,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若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所述空调的温度越低;若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所述空调的温度越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

策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确定阀门调节策略;

阀门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阀门调节策略调节控制阀门的开度,以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储存温度调节装置释放的能量,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节能环保。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量存储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一种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结构与另一个实体或结构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结构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家庭环境中,多种类型的家用电器涉及到热量的转换,往往因具有不同的功能,涉及的热量的转换过程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装置为涉及热量的转换的家用电器,具体的,温度调节装置可以为家用空调或冰箱。在家用空调和冰箱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损失,有效的利用家用空调和冰箱的能量能够减少热量损失,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满足绿色环保的理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中转换热装置。

结合图1至图7所示,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源站,包括,

能量存储站10,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用于吸收能够产生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的能量,能量释放端102用于向需要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释放能量。

能量存储站10的具体形式不限定,其主要功能是存储能量,其内具有能够储存能量的蓄能材料,并保证能量存储站10绝热保温即可。能量存储站10可以是一个绝热保温的箱体,其内填充蓄能材料。也可以是在地面上挖设的一个存储池,将存储池的内壁进行绝热保温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站可以应用于单个家庭,也可以应用于一个小区或者社区。应用场景不同,调温设备的数量不同,能量存储站10的存储容量不同。如,在应用在单个家庭场景中时,调温设备的数量有限,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0个。在应用在小区、甚至更大的社区中时,外接的调温设备的数量就很庞大,此时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存储量就需要很大。能源站在具有应用时,只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中,存储的能量依据能量所体现出来的温度,可以分为热量和冷量,故,热量和冷量是相对的概念,依据设定的界限(如,温度界限)来划分即可。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可以是热量存储装置(热量存储站)11,也可以是冷量存储装置(冷量存储站)12。

热量存储装置11的能量吸收端101即为热量吸收端111,用于吸收能够产生热量的第一调温设备1111的热量,能量释放端102即为热量释放端112,用于向需要热量的第二调温设备1121释放热量。如,第一调温设备可以是冰箱、空调制冷时的空调室外机、空气能压缩机、太阳能集热调温设备、移动机器人放热充电器等。第二调温设备可以是热水器、制热空调、暖气调温设备、加热装置等。

冷量存储装置12的能量吸收端101为冷量吸收端121(也即,热量释放端),用于吸收能够产生冷量的第三调温设备1211的冷量,能量释放端102为冷量释放端122(也即,热量吸收端),用于向需要冷量的第四调温设备1221释放冷量。如,第三调温设备可以是空调制热时的空调室外机,压缩机、集冷调温设备等。第四调温设备可以是冰箱、冰柜、制冷空调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站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热量存储装置11,以及,一个或多个冷量存储装置12。如图2所示,一种能源站,包括一个热量存储装置11和一个冷量存储装置12。具体设置个数及种类依据设置的应用场景确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述的能量存储站10在不做特殊说明时,可以指热量存储站11,也可以指冷量存储站12。当能量存储站10作热量存储站11时,能量吸收端101是热量吸收端,能量释放端102是热量释放端。当能量存储站10作冷量存储站12时,能量吸收端101是冷量吸收端,能量释放端102是冷量释放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可吸收一个或者同时吸收多个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也可以向一个或者同时向多个调温设备释放能量,因此,依据外接调温设备的实际情况,能量吸收端10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能量释放端102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个数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中,能量吸收端101用于吸收能够产生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1011(第一调温设备1111和第三调温设备1211)的能量,吸收方式多样,如,利用流体媒介作为载体时,能量吸收端101采用换热装置与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的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在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之间形成媒介循环通路。流体媒介吸收调温设备侧产生的能量,然后流动至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能量存储站10内的储能材料将能量吸收端101的媒介的能量吸收并存储,释放能量后的流体媒介在流出至调温设备侧换热装置,吸收调温设备侧产生的能量,如此循环,完成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存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或多个,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独立设置。例如,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包括一个(如图5所示)或多个第一换热装置(如图4所示),第一换热装置具有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即,一组连通管路组14),通过两根管路与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的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第一调温设备1111和第三调温设备1211)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再如,如图3所示,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第一换热装置,并在第一换热装置的进液端连通多个进液管141,出液端连通多个出液管142。一个进液管141和一个出液管142作为一个连通管路组14,构成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通过该多个连通管路组与外接调温设备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适应多个外接调温设备同时向能量吸收端101进行能量输入的场景。通过在第一换热装置的进液端的多个进液管和出液端的多个出液管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通过对各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同时吸收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以及调节每个调温设备的媒介循环管路中媒介的流量,实现不同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还可以包括多个终端换热装置,每个终端换热装置具有终端进液管和终端出液管,分别通过两根管路对应与第一换热装置的第出液管和进液管连接。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用于吸收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第一换热装置与终端换热装置构成一个媒介循环通路,通过流体媒介完成将调温设备侧产生的能量转换至能量存储站10内。其中,能量存储站10为热量存储站11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一调温设备1111侧。能量存储站10为冷量存储站12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三调温设备1211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为多个,多个能量吸收端101的管路互相连通。互相连通的方式很多,只要实现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与能量吸收端101可构成媒介循环通路即可。例如,如图6所示,多个能量吸收端101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1和出液中转管路152连通,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的进液管141均与进液中转管路151连通,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的出液管142均与出液中转管路152连通。再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1和出液中转管路152作为一组连通管路组,通过两根管路与调温设备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第一调温设备和第三调温设备)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即将多个能量吸收端101(多个第一换热装置)的多个进液口连通,多个出液口连通。通过在进液中转管路151和出液中转管路152上的各连通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实现同时吸收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并可以向一个或多个能量吸收端101输送能量。

同理,能量释放端102,用于向需要相应能量的调温设备释放能量。释放方式多样,如,利用流体媒介作为载体时,能量释放端102采用换热装置与设备侧的换热装置通过管路连通,在能量存储站10与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第二调温设备1121和第四调温设备1221)之间形成媒介循环通路。流体媒介在能量释放端102中吸收能量存储站10的蓄能材料中的能量,然后流动至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调温设备侧吸收流体媒介中的能量,释放能量后的流体媒介再流回至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如此循环,完成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为一个或多个,每个能量释放端102的管路独立设置。例如,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包括一个(如图5所示)或多个第二换热装置(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换热装置具有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即,一组连通管路组14),通过两根管路与调温设备1021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具体为,第二调温设备1121和第四调温设备1221)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独立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再如,如图3所示,能量释放端102包括一个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的进液端连通多个进液管141,出液端连通多个出液管142。一个进液管141和一个出液管142作为一个连通管路组14,构成多组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14,分别用于与外接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侧的终端换热装置连通。适应能量释放端102同时向多个外接调温设备进行能量输出的场景。通过在第二换热装置的进液端的多个进液管和出液端的多个出液管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然后通过对各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同时向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释放能量,以及调节每个调温设备的媒介循环管路中媒介的流量,实现不同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还可以包括多个终端换热装置,每个终端换热装置具有终端进液管和终端出液管,分别通过该两根管路对应与第二换热装置的出液管142和进液管141连接。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调温设备侧,用于吸收调温设备产生的能量。第二换热装置与终端换热装置构成一个媒介循环通路,通过流体媒介完成将能量存储站10内的能量释放给调温设备侧。其中,能量存储站10为热量存储站11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二调温设备1121侧。能量存储站10为冷量存储站12时,终端换热装置设置在第四调温设备1221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释放端102为多个,多个能量释放端102互相连通。互相连通的方式很多,只要实现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与能量释放端102可构成媒介循环通路即可。例如,如图6所示,多个能量释放端102(多个第二换热装置)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1和出液中转管路152连通,每个能量释放端102(每个第二换热装置)的进液管141均与进液中转管路151连通,每个能量释放端102(每个第二换热装置)的出液管142均与出液中转管路152连通。再通过进液中转管路151和出液中转管路152作为一组连通管路组,通过两根管路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在调温设备(第一调温设备和第三调温设备)与能量存储站10之间通过各自的媒介循环通路进行能量转换。即将多个能量释放端102(多个第二换热装置)的多个进液口连通,多个出液口连通。通过在进液中转管路和出液中转管路上的各连通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实现同时由一个或多个能量释放端102释放能量,并可以同时向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释放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采用的换热装置,可以采用板式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换热盘管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中,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的结构相同。具体地,能量存储站10包括以下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第一种能量存储站10,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第一换热装置,通过一组连通管路组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能量释放端102为一个第二换热装置,通过一组连通管路组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即,能量吸收端101的管路和能量释放端102的管路均独立设置。即,第一种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第一换热装置,具有一组独立连通管路组,能量释放端102为一个第二换热装置,具有一组独立连通管路组,用于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

如图6所示,第二种能量存储站10,能量吸收端101为多个第一换热装置,通过一组连通管路组(由进液中转管路151和出液中转管路152构成)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能量释放端102为多个第二换热装置,通过一组连通管路组(由进液中转管路151和出液中转管路152构成)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即,多个能量吸收端101的管路互相连通,多个能量释放端102的管路互相连通。即,第二种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为多个,该多个能量吸收端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互相连通,通过一组连通管路组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能量释放端102为多个,该多个能量释放端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互相连通,通过一组连通管路组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种能量存储站10,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第一换热装置,通过多组连通管路组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能量释放端102为一个第二换热装置,通过多组连通管路组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一个能量吸收端101的多个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一个能量释放端102的多个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即,第三种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为一个,具有多组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能量释放端102为一个,具有多组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

如图4所示,第四种能量存储站10,能量吸收端101为多个第一换热装置,通过每个换热装置各自的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构成的连通管路组14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能量释放端102为多个第二换热装置,通过每个换热装置各自的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构成的连通管路组14与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连通。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每个能量释放端102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即,第四种能量存储站的能量吸收端101为多个,每个能量吸收端101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能量存储站的能量释放端102为多个,每个能量释放端端102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

当然,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的设置方式可以不相同。采用的具体的设置方式依据情况进行组合确定即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0还包括多个流量控制装置13,多个流量控制装置13分别设置在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的管路上。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调节流量的作用,包括动力作用和节流作用。其中,动力作用用于增加流量,节流作用用于减小流量。在利用流体媒介进行能量交换的实施例中,流量控制装置可以为动力泵和电磁阀,或者,膨胀阀等。能量存储站10的能量吸收端101和能量释放端102分别通过管路(进液管141和出液管142)与外部调温设备进行能量交换,即,一个调温设备与能量吸收端101(或能量释放端102)构成一个媒介循环管路,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每个调温设备相对应的媒介循环管路上即可。通过流量控制装置的设置,可以控制调节各自所在的媒介循环管路内的媒介的流量,可从零至最大流量之间进行调节,从而控制能量储存站10的能量的存储量或释放量。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流量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能量吸收端101的各进液管141和各出液管142的接口处,以及能量释放端102的各进液管141和各出液管142的接口处。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能量存储站10的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一个或多个蓄能堆100,每个蓄能堆100包括,

蓄能单元110,用于存储能量;

吸收端换热装置101,所述吸收端换热装置嵌设在所述蓄能堆110中;

释放端换热装置102,所述释放端换热装置嵌设在所述蓄能堆110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蓄能单元110可以采用现有的蓄能材料,如,熔盐,可以存储热量。熔盐的种类很多,如,陶瓷基体熔盐。再如,冰袋,可以存储冷量。蓄能单元的形状不限定,依据蓄能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来确定即可,如,采用熔盐时,蓄能单元采用钢性壳体,钢性壳体内封装熔盐,并在钢性壳体上形成凹槽,用于嵌设吸收端换热装置和释放端换热装置。

吸收端换热装置,即能量吸收端101,每个蓄能堆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吸收端换热装置。多个蓄能堆中的吸收端换热装置的连通管路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相互连通。参考前述内容即可。

释放端换热装置,即能量释放端102,每个蓄能堆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释放端换热装置。多个蓄能堆中的释放端换热装置的连通管路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相互连通。参考前述内容即可。

当然,能量存储站10还包括绝热保温的壳体,起到保温绝热作用,防止能量流失。

本实施例中,吸收端换热装置采用第一换热盘管;释放端换热装置采用第二换热盘管。采用盘管有利用增加与蓄热单元的换热面积,提高存储或释放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盘管和第二换热盘管在蓄能单元中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中仅有一个蓄能堆100时,吸收端换热装置101和释放端换热装置102的连通管路采用前述的第一种至第四种能量存储站10的结构即可。

本实施例的能量存储站10中具有多个蓄能堆100时,每个蓄能堆100中的吸收端换热装置101和释放端换热装置102的连通管路采用如图5或图6所示的设置方式。并在吸收端换热装置101端再增加设置总进液管和总出液管,每个吸收端换热装置101的进液管(141或者151)连通至总进液管,每个吸收端换热装置101的出液管(142或152)连通至总出液管。同理,在释放端换热装置102端也再增加设置总进液管和总出液管,每个释放端换热装置102的进液管(141或者151)连通至总进液管,每个释放端换热装置102的出液管(142或152)连通至总出液管。

参见图8至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中转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中转换热器20,包括:

吸热端201,用于连通至能量存储站10/调温设备(如,第一调温设备1111或者第四调温设备1221);和,

放热端202,用于连通至调温设备(如,第二调温设备1121或者第三调温设备1211)/能量存储站10。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接入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之间,对能量存储站10和多个调温设备之间的能量转换起中转作用。在实际应用时,调温设备的数量不定,可以为一个,也可能为两个,甚至更多个;而能量存储站10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转换热器的吸热端201为一个或多个,放热端202也为一个或多个,实现一路转多路,多路转一路,或者多路转多路,能够方便调节能量存储站10与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的能量存储和释放,而且通路控制方便,依据实际情况,可导通其中部分通路进行能量交换即可。而且,还能够简化能量存储站与调温设备之间的连通管路,方便管路的布局,降低成本。

如图8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ⅰ,吸热端201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多个,多个放热端202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多路。

如图9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ⅱ,吸热端201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一个放热端202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多路。

如图10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ⅲ,吸热端201为一个,一个吸热端201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多路转一路。

如图11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ⅴ,吸热端201为多个,多个吸热端201相互连通由一组连通管组与能量存储站10(或者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侧的换热装置连通;放热端202为多个,多个放热端202的连通管路组独立设置。即,多个吸热端201的管路相互连通,多个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多路。

如图12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ⅳ,吸热端201为一个,一个吸热端201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一个放热端202具有多个独立设置的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多路转多路。

如图13所示,第一中转换热器ⅵ,吸热端201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放热端202为一个,具有一个连通管路组。即,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管路独立设置。一路转一路。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六种,其中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结构可以互换,也可以任意组合。连通侧(能量存储站侧和调温设备侧)的换热装置的连通管路组的数量确定适配的中转换热器的结构即可。另外,第一中转换热器的吸热端201(或者放热端202)的连通管路组为多组时,个数不限定,依据所需接入的能源存储站10或者调温设备的个数确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中,吸热端201的换热装置和放热端202的换热装置可以单独设置,如,采用板式换热器时,两者相对设置(可接触或不接触),保证换热面积最大化;当采用换热盘管时,使两者的盘管部分相互交错设置(可接触或不接触),保证有效换热。或者,吸热端201的换热装置和放热端202的换热装置设计为一体。设置方式不限定,只要实现,吸热端201的换热装置和放热端202的换热装置能够进行热传递即可。如图8至图13所示,均为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采用不接触式的相对设置的换热装置结构,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中转换热器不限于附图所给出的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中转换热器20,还包括,吸热阀门231,串联设置在吸热端201的管路上;和/或,放热阀门232,串联设置在放热端202的管路上。设置阀门的目的是控制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的打开或关闭。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吸热端201(每个换热装置)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置吸热阀门231,在每个放热端202(一每个换热装置)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置放热阀门232。通过对各阀门的控制,分别实现对第一中转换热器20的放热端202和吸热端201的各连通管路的开合控制,调节能量的传递,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控制能源存储站10向部分调温设备进行能量释放,也可以控制部分调温设备箱能源存储站10存储能量。

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中转换热器,第二中转换热器30,包括:

吸热端301,用于连通至能量存储站10/调温设备(如,第一调温设备1111或者第四调温设备1221);

放热端302,用于连通至调温设备(如,第二调温设备1121或者第三调温设备1211)/能量存储站10;和,

单向导热装置31,吸热端301和放热端302设置在单向导热装置31的两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中转换热器30,通过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可以在能量存储站向释放端调温设备释放能量时,为调温设备提供精准的能量。另外,还适用于当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之间不能按设定的方向进行能量传输的情况。一般进行热传递时,只能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如果热量存储站内的温度本身高于调温设备输出的媒介温度,而此时,热量存储站还有许多供热量存储的容量,则此时无法对热量存储站按设定方向进行热量储存,反而会造成热量存储站的热量流失,起到相反的作用。热量存储站进行热量释放时,也是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该第二中转换热器30,利用单向导热装置31对从调温设备导向热量(冷量)存储站的媒介温度,以及从热量(冷量)存储站导向设备的媒介温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向释放端调温设备提供精确的能量,或者使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按设定方向正常的进行热量传递。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中转换热器30,是在前述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的基础上,在吸热端和放热端之间增加了单向导热装置31。因此,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吸收端301和放热端302的结构设置,以及所起的作用均与第一中转换热器20的吸热端201和放热端202相同,可参考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依据如图8至图13所述的第一中转换热器ⅰ至第一中转换热器ⅵ结构,在吸热端和放热端之间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即可依次得到吸热端和放热端对应一致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ⅰ至第二中转换热器ⅵ。如图14所示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ⅱ30即是在第一中转换热器ⅱ20的基础上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得到的,如图15所示的第二中转换热器ⅵ30即是在第一中转换热器ⅵ20的基础上增加单向导热装置31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中转换热器30,单向导热装置31实现将吸热端的热量(强制)交换至放热端。具体可以采用冷媒换热器或者半导体温度调节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冷媒换热器包括蒸发器311、压缩机(图未示)、冷凝器312和膨胀阀(图未示),四者连接构成换热回路。第二中转换热器30包括两个绝热保温设置的吸热腔室303和放热腔室304;蒸发器311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吸热端301相对设置,并设置在吸热腔室303中;冷凝器312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放热端302相对设置,并设置在放热腔室304中。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导体温度调节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端的第一端换热器和第二端的第二端换热器,以及供电装置。供电装置用于为半导体制冷片提供电能。通过控制供电电流的方向,可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产热和产冷的两种模式下进行切换。例如,在正向电流下,第一端为冷端,第二端为热端;切换电流方向后,第一端切换为热端,第二端切换为冷端。第二中转换热器30包括两个绝热保温设置的吸热腔室303和放热腔室304;第一端换热器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吸热端301相对设置,并设置在吸热腔室303中;第二端换热器与第二中转换热器30的放热端302相对设置,并设置在放热腔室304中。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端换热器为热端(或者冷端)和第二端换热器为冷端(或者热端)即可。

当需要向释放端调温设备提供精确的能量,或者,在能量存储站10和调温设备之间不能按设定方向进行热传递时,启动单向导热装置31,将吸热端301的热量强制交换至放热端302,再由放热端302将热量传递至能量存储站10(或者吸收端调温设备1011,或者释放端调温设备1021)。

如图16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能量存储站161、温度调节装置162和中转换热装置163。

其中,能量存储站161通过中转换热装置163与温度调节装置162连通。其中,能量存储站161,用于储存温度调节装置162释放的能量。

其中,能量存储站161结构参见任一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能量存储站10。中转换热装置163结构参见任一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或第二中转换热器3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61包括:热量存储站和冷量存储站,所述温度调节装置162包括:冰箱和空调。

其中,冰箱或空调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在蒸发器内冷媒蒸发吸热,在冷凝器内冷媒冷凝放热。在冰箱或空调过程中,冷凝器的温度高于蒸发器温度,且温度相差较大,为便于对蒸发器和冷凝器产生的能量进行分类回收,便于其他装置利用回收的蒸发器或冷凝器的能量以调高温度或调低温度,能量存储站161包括:热量存储站和冷量存储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回收冰箱或空调的能量时,需要保证冰箱或空调基本的温度调节过程。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162为冰箱时,热量存储站161通过中转换热装置163与冰箱连接。在冰箱运行过程中,主要以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即蒸发器产生的温度较低的能量降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而冰箱的冷凝器会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冷量存储站与蒸发器连接,吸收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冰箱的运行效率,仅热量存储站与冰箱的冷凝器连接,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162为空调时,若空调处于制冷模式,则热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163与空调连接;若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则冷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163与空调连接。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主要以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室内环境温度,而空调的冷凝器会将热量释放到室外环境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冷量存储站与蒸发器连接,吸收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空调的运行效率,仅热量存储站与空调的冷凝器连接,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同理,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主要以冷凝器产生的热量提高室内环境温度,而空调的蒸发器会将冷量释放到室外环境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热量存储站与冷凝器连接,吸收冷凝器产生的热量,降低空调的运行效率,仅冷量存储站与空调的蒸发器连接,回收蒸发器释放的能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中转换热装置163还包括: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温度调节装置162的温度。在热量存储站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时,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冷媒的流动速度加快,避免热量存储站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造成室内环境温度或冷藏室内温度的波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热量存储站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的速率,进而调节蒸发器的温度。同理,在空调运行制热模式,冷量存储站回收蒸发器释放的能量时,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冷媒的流动速度加快,避免冷量存储站回收蒸发器释放的能量造成室内环境温度波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冷量存储站回收蒸发器释放的能量的速率,进而调节冷凝器的温度。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162为冰箱时,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冷媒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器产生的冷量越多,所述冰箱的温度越低。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162为空调时,若所述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冷媒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器产生的冷量越多,所述空调的温度越低;若所述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冷媒的流动速度加快,冷凝器产生的热量越多,所述空调的温度越高。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储存温度调节装置释放的能量,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节能环保。

如图17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701,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步骤s1702,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其中,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冰箱和空调。冰箱或空调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在蒸发器内冷媒蒸发吸热,在冷凝器内冷媒冷凝放热。在冰箱或空调过程中,冷凝器的温度高于蒸发器温度,且温度相差较大,为便于对蒸发器和冷凝器产生的能量进行分类回收,便于其他装置利用回收的蒸发器或冷凝器的能量以调高温度或调低温度,

在回收冰箱或空调的能量时,需要保证冰箱或空调基本的温度调节过程。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调节冷量存储站与冰箱的连通状态为开启模式。在冰箱运行过程中,主要以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即蒸发器产生的温度较低的能量降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而冰箱的冷凝器会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冷量存储站与蒸发器连接,吸收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冰箱的运行效率,仅热量存储站与冰箱的冷凝器连接,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

可选的,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

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主要以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室内环境温度,而空调的冷凝器会将热量释放到室外环境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冷量存储站与蒸发器连接,吸收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空调的运行效率,仅热量存储站与空调的冷凝器连接,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同理,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主要以冷凝器产生的热量提高室内环境温度,而空调的蒸发器会将冷量释放到室外环境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热量存储站与冷凝器连接,吸收冷凝器产生的热量,降低空调的运行效率,仅冷量存储站与空调的蒸发器连接,回收蒸发器释放的能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确定阀门调节策略;

根据所述阀门调节策略调节控制阀门的开度,以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温度。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所述环境温度为冷藏室温度或冷冻室温度。

所述阀门调节策略包括:当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增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当环境温度减去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偏离目标温度,需要降低环境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过程改变,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增多,同时,冷凝器产生的供回收的热量增多,增大控制阀门的开度,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当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冷藏室温度或冷冻室温度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因为对冷凝器热量的回收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所述环境温度为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阀门调节策略包括:若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或者,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增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若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或者,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温度偏离目标温度,需要降低环境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过程改变,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增多,同时,冷凝器产生的供回收的热量增多,增大控制阀门的开度,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同理,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偏离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过程改变,冷凝器产生的热量增多,同时,蒸发器产生的供回收的冷量增多,增大控制阀门的开度,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的温度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因为对冷凝器热量的回收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同理,当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的温度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因为对冷凝器热量的回收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

如图18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模式确定单元1801和调节单元1802。

其中,模式确定单元1801,用于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调节单元1802,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单元1802,用于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调节单元1802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调节单元1802控制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

其中,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冰箱和空调。冰箱或空调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在蒸发器内冷媒蒸发吸热,在冷凝器内冷媒冷凝放热。在冰箱或空调过程中,冷凝器的温度高于蒸发器温度,且温度相差较大,为便于对蒸发器和冷凝器产生的能量进行分类回收,便于其他装置利用回收的蒸发器或冷凝器的能量以调高温度或调低温度,

在回收冰箱或空调的能量时,需要保证冰箱或空调基本的温度调节过程。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调节单元1802调节冷量存储站与冰箱的连通状态为开启模式。在冰箱运行过程中,主要以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即蒸发器产生的温度较低的能量降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而冰箱的冷凝器会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冷量存储站与蒸发器连接,吸收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冰箱的运行效率,仅热量存储站与冰箱的冷凝器连接,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

可选的,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调节单元302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调节单元1802控制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

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主要以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室内环境温度,而空调的冷凝器会将热量释放到室外环境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冷量存储站与蒸发器连接,吸收蒸发器产生的冷量,降低空调的运行效率,仅热量存储站与空调的冷凝器连接,回收冷凝器释放的能量。同理,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主要以冷凝器产生的热量提高室内环境温度,而空调的蒸发器会将冷量释放到室外环境中,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避免热量存储站与冷凝器连接,吸收冷凝器产生的热量,降低空调的运行效率,仅冷量存储站与空调的蒸发器连接,回收蒸发器释放的能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策略确定单元和阀门调节单元。

其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

策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确定阀门调节策略。

阀门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阀门调节策略调节控制阀门的开度,以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温度。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所述环境温度为冷藏室温度或冷冻室温度。

所述阀门调节策略包括:当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增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当环境温度减去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偏离目标温度,需要降低环境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过程改变,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增多,同时,冷凝器产生的供回收的热量增多,增大控制阀门的开度,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当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冷藏室温度或冷冻室温度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因为对冷凝器热量的回收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可选的,当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时,所述环境温度为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阀门调节策略包括:若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或者,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增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若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或者,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温度偏离目标温度,需要降低环境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过程改变,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增多,同时,冷凝器产生的供回收的热量增多,增大控制阀门的开度,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同理,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偏离目标温度,需要提高环境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过程改变,冷凝器产生的热量增多,同时,蒸发器产生的供回收的冷量增多,增大控制阀门的开度,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的温度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因为对冷凝器热量的回收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同理,当述温度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且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室内环境的温度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减小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因为对冷凝器热量的回收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所述能源系统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能源系统主要用于回收温度调节装置产生的能量,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能量存储站回收的能量以调节环境温度。如图19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能量存储站191、温度调节装置192和中转换热装置193。

其中,能量存储站191结构参见任一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能量存储站10。中转换热装置193结构参见任一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转换热器20或第二中转换热器30。其中,能量存储站191通过中转换热装置193与温度调节装置192连通。能量存储站191,用于储存过剩能量并为温度调节装置192提供能量。

其中,温度调节装置192包括:冰箱和空调。传统的冰箱或空调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在蒸发器内冷媒蒸发吸热,在冷凝器内冷媒冷凝放热。进一步的,以空调为例,空调通过蒸发器放出的冷量降低室内环境温度,或者,通过冷凝器放出的热量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以冰箱为例,冰箱通过蒸发器放出的冷量降低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温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温度调节装置192的环境温度与温度调节装置192的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较大,为加快温度调节装置192对温度的调节过程,在传统温度调节装置192组件构成下,根据常规的控制过程时,通过能量存储站191为温度调节装置192提供能量进行辅助调温。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温度调节装置192为空调时,若空调处于制冷模式,则冷量存储站与空调蒸发器连接,用于为空调提供冷量。若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则热量存储站与空调冷凝器连接,用于为空调提供热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装置192的结构在传统的温度调节装置192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温度调节装置192的换热器与能量存储站191直接连接,且仅通过能量存储站191提供的能量调节温度。以空调为例,空调仅包括室内换热器,在运行制冷模式时,空调的室内换热器通过能量存储站191提供的冷量对室内环境进行降温,在运行制热模式时,空调的室内换热器通过能量存储站191提供的热量室内环境进行降温。以冰箱为例,根据冰箱分类存储的需求设置一个或多个换热器,该一个或多个换热器均与能量存储站191连通,并通过能量存储站191提供的冷量降低冰箱内的温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存储站191包括:热量存储站和冷量存储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温度调节装置192为冰箱时,冷量存储站与冰箱连接,用于为冰箱提供冷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冰箱包括一个或多个换热器,冷量存储站与一个或多个换热器连接,用于为冰箱不同的空间提供冷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温度调节装置192为空调时,若空调处于制冷模式,则冷量存储站与空调连接,用于为空调提供冷量;若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则热量存储站与空调连接,用于为空调提供热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中转换热装置193还包括: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能量存储站191为温度调节装置192提供的能量,以控制温度调节装置192的温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环境温度和温度调节装置192的目标温度调节控制阀门的开度。其中,环境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之间差值越大,所述阀门的开度越大。

如图20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01,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步骤s2002,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储存温度调节装置释放的能量,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节能环保。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调节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

其中,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当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环境温度即冷冻室或冷藏室的温度。环境温度减去目标温度的差值越大即冰箱的实际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差值越大,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保证冰箱从能量存储站获取足够的冷量降低冰箱的温度。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

其中,当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环境温度即室内温度。环境温度减去目标温度的差值越大即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差值越大,制冷模式时,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保证冰箱从能量存储站获取足够的冷量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同理,制热模式时,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保证冰箱从能量存储站获取足够的热量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

如图21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模式确定单元2101和调节单元2102,

模式确定单元2101,用于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调节单元2102,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源系统包括能量存储站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能量存储站通过中转换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通,用于储存温度调节装置释放的能量,避免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节能环保。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

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开启状态,所述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为关闭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

阀门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目标温度调节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

其中,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冰箱时,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环境温度减去所述目标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当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且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目标温度减去所述环境温度的差值越大,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度越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所述能源系统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冷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及热量存储站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连通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